《前门商业街区城市概念性规划设计及区域商业综合策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门商业街区城市概念性规划设计
及区域商业综合策划》
文稿
(2004年4月10日)
前言
第一部概述
一、规划范围及用地概况
二、前门地区历史治革
三、地区历史文化价值
四、地区历史文化遗存及风貌
五、现存历史建筑质量评价
六、地区发展优势
七、地区现状与问题
第二部门城市概念性规划设计
一、规划依据
二、规划主题
三、功能定位、目标、原则
四、保护规划
1.规划六原则
2.发掘要、评估历史风貌现状
3.把握真谛分类保护
4.延续文脉分区保护
5.控制建筑高度
6.多种措施有效保护
7.重点保护,整合项目
五、前门商业街区整合更新规划
1.商业布局与土地功能分区
2.道路系统及交通组织规划:
1)道路系统规划; 2)交通组织规划
3.地下空间利用规划
六、旅游规划
七、概念性城市设计
1.“三街”、“六巷”、“五区”设计要点
2.重要主题空间设计
3.街面建筑风貌设计
4.商标、构件设计
八、景观绿化规划
九、建筑分区
十、经济指标
第三部分区域经济综合策划建议
一、前门商业区域定位
二、业态调整建设
前言
在新世纪伊始,中华巨龙正振兴发展之际,古都——北京荣获了2008年奥林匹克运动会主办城市的重任,迎来了振兴发展的机遇。最具历史古韵、文化信息、传统商业魅力的前门历史街区,正在规划保护、整治与发展的蓝图,以弘扬先贤伟业、振兴前门商街新时代的辉煌。
(1)
(2)
一、规划范围及用地概况
1.规划范围:
前门商业区地处北京传统南中轴北端的东侧。其规划四至范围为:
北起前门月亮湾南侧建筑物;南至珠市口东大街北侧建筑;西至珠宝市、粮食店街东侧建筑;东至前门东侧路(新建)东侧规划建筑。占地约23公顷。 2.用地概况:
该地区较为完整的保存着传统街巷、城市肌理、空间形态和众多历史建设,具有较高历史文化价值。区内建筑多为一层为主,局部二层。多数建筑质量差,人口密度大,地区环境质量下降、交通市政设施不足,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
(2)
二、前门地区历史治革
前门地区的兴起与发展已有年历史。曾经是金中都和元大都的近郊。元、明、清三代定北京为国都而成为全国政治、军事、文化、经济中心。
自金中都时代始建街市,元大都建立后得以发展。成为都城东郊商街。自明朝(明成祖朱棣)宣布国都北迁,定都北京后,修建宏伟、壮丽、规整的元大
都。都城以一条规整的南北中轴线(为以后明、清两代京城规划所治袭)控制,拟分为里外三层(紫禁城、皇城、京城)。设城门九座,居中的为前门(原称正阳门),它是古都重要的南大门,具有京城标志性的象征意义。
明代时期前门地区形成集市。经明、清、民国得以发展繁荣。其发展的支撑点有三:
一、是北京城广安门西南重要的古渡口——芦沟桥。它是北京联系山西、陕西、华北平原必经的渡口,而前门则是北京联系芦沟桥最便捷之路;
二、是前门是明、清两代京城中轴线上的南大门的重要地位。明、清两朝的史、户、礼、兵、刑、工六大部等机关设于前门内的东西两侧。前门地成为外省进京述职、办事的官员和科举考试应考学子必住之地,促进会馆及商业的发展。
三、是随高梁何水道及漕运水道畅通、旱路交通便捷和积水潭码头南移至大通桥,北京商业中心从元代的积水潭、鼓楼一带南迁到前门外一带,促进了该地区集市的活跃。
前门地区自明嘉靖三十年(1553年)北京增筑外墙后,城外居住人口骤增,众多街巷先后形成治街巷分布的集市、商店、作坊、客栈日渐发展。
清初,满族统治后,废除内城坊制,制定内城划为八旗驻地、汉官一律外迁城外、内城不得开设大型私营店铺、戏园、会馆等规定后,迫使大量仅官、商贾向城外迁移,促进了外城的发展与繁荣。
康熙乾隆年间,正阳门外两侧已是店铺林立,形成集市贸易活跃、文化繁荣的景象。当时正阳门东侧已形成了鲜鱼市、肉市、布市、果子市、草市、刷子市等客集的商业区雏形。大运河码头南移至大通桥后,前门商区更是名店云集、酒楼戏繁荣而充满活力。
清政府推行新政,改良市政,建京汉火车站,使前门地区成为对外交通门户,全国交通枢纽,各地方来北京的人首到之地,其客流量大,促进了商号、旅店云集的商区新发展。
发国至新中国成立,前门大街一直是北京老城区三大重要的商业街之一。前门地区的发展经历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历史的骄傲与沧桑。今日的前门地区正在把握新时代发展的机遇,保护、整治与发展北京古都绝无仅有,保护尚好的历史街区,焕发新时代的活力。
(4)(5)
三、前门地区历史文化价值:
[以《3》P7为基础加以调整补充]
1.独特性:
(1)
(2)
它不仅是前门历史地段的根基,更是北京延续最长(元、明、清、民国至今)、独具特色的城市肌理。
3.艺术性:
体现了北京建筑文化兴衰的影映和上世纪初中西文化碰撞时的民族心理和审美趣味,极具观赏和思索的艺术价值。
4.文化性:
文化资源是最具“京腔”、“京味”、“京韵”的北京城南文化的特征。
5.社会性:
至今,具有珍贵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发展现代文化旅游商业的珍贵而积极的社会价值。
前门地区承载着京城厚重的历史文化,它所具有巨大历史文化和潜在的商业价值,是不可再生的历史资源,更是前门地区振兴发展的原动力。
(6)
四、前门地区历史文化遗存现状分析
《3》P8调整区内项目及区段图
(7)
五、前门地区现存历史建筑现状质量评价
《3》P9
(8)
六、地区发展现状与问题
《3》P10
(9)
七、地区发展优势:
《3》P11
1.得天独厚的区位:
城市核心区。(新加部分是文化、商业、旅游活动的黄金地段。 2.地区周边交通便捷
具有交通完善、人流交汇集中的优势。
3.传统商业潜力巨大
悠久,名牌老字号集中,规模、名声大、便于业态调整,是北京老城区三大商业中心之一,极具发展潜力。
4.
5.
6.前门地区的历史文化已列入2008年《北京奥运会行动规划》中“人文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