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市规划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
安皇
城 城总
市 规
复 兴
体 规新 划区
划 调
崛 起
查
分
析
建 学 0
9 3 于0 8 子2 号 茗班
•
第 一 部
皇分 城 复 兴
丰
镐
历代长安城传统规划思想脉络
二
京
双 子
最早在西安地区 建都的是周文王。公
之
元前11世纪,周文王
城
在沣河西岸建立了国
都丰京,但是由于地
理条件的限制和灭商
以后周朝发展的需要,
7、官署 8、市 9、国宅 10、闾里 11、仓廪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 ,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秦代的都城形成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 南渡,以法牵牛”的城市格局。
秦国的都城咸阳位于渭水北岸,规模很 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 国力增强,咸阳城内人口增加,宫殿宗庙十 分拥挤,于是在公元前212年在渭水南岸另 辟新区营建著名的阿房宫,并在渭水之上架 了沟通南北的渭水三桥。
文化融合:历史文化—黄陵 生态文化—秦岭 名山文化—华山 宗教文化—法门寺 产业网络:核心产业层 互相渗透层 外向发展层
大西安及主城区范围
大西安范围: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咸阳市秦都、渭城、 泾阳、三原“两区两县” ,涉及用地共12009平方公里(其中涉及西安市
10108平方公里,咸阳市1896平方公里、富平中心县城5平方公里)。 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
规划空间格局——一心八区、组团发展以组团发展为 模式,以绿化廊道、交通为网络,分割形成“一心、 八区”的主导产业、职能产业综合体,完善城市发展 格局的需求。 一心:大西安“中心区” 八区:沣渭新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的引领区,是 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是人居环境适宜 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 业基地。 泾渭新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居 住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区。 浐灞新区:集会展、国际合作交流、现代服务、居住 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区。 潏滈新区: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科技产业片区。 空港区:空港新城 高新区:高新技术研发区 物流区:国际港务能源产业承接区 生态区:生态、农家休闲养生区
2000年人 口为180万, 用地面积162 平方公里
城市结构形态
在城市结构形态方面,确立了以明城的方整城区 为中心,继承和发展唐长安城棋盘式路网、轴线对称 的布局特点,以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持明城的严 谨格局,保护周、秦、汉、唐重大遗址为特点,选择 了新区围绕旧城发展的结构模式,形成了较为理想的 中心城市的完整形态。城市主要向东南、西南两个方 向发展,开辟新的功能区,构筑起西安现代城市的基 本框架。
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涉及用地共1280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定位
大西安是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 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 中心、将逐步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
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
功能结构——一个核心城市 、
市域城市规模:到 2020年,西安市域人 口规模为1070.78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规模为 850.67万人,城镇化 水平达到79.5%。城 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65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 城镇建设用地101.7平 方米以内。 市域空间
布局:“一城,一轴,
一环,多中心”
城市规模及布局
主城区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
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规划时代背景:
1、老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 2、城市结构、交通 3、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4、临潼、长安经国务院批准撤县改区 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
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 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
- 吸取汉、唐长安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传统,沿袭了唐长安城 棋盘路网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
- 在明城范围内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布局的艺术特色,两条相 互垂直的主干道,以钟楼作为对景,对于保持古都的历史 风貌起到生色增辉的作用;
- 对于西安标志性古建筑,如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鼓楼、 西安城墙、城楼等,规划运用多种手法为其提供轴线位置、 空间环境以及内外观赏条件,为古城保护的环境设计提供 了先决条件。
八十年代的西安
1995-2010西安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西安是世界闻名
的历史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 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 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陕西省省 会。
规划确定,到2010年中心城市 人口规模控制在310万人,城市 用地为275平方公里。
2008-2020西安市总体规 划
谢谢观赏
一纵:包柳铁路线(包西线—西康线—康渝线); 十辐射:郑西客运专线、西兰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大渝客运专
线、西武客运专线、西银线、宁西线、侯西线、西平线。
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区域范围:西安、咸阳、杨凌、富平、扶风、黄陵、铜川、渭南、华阴、柞水。 区域规模:用地面积3.01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1537.48万人
安城市规划的萌芽阶 段
现代西安 萌芽初长
城
第
市
贰
二总Leabharlann 部体分规
划
西安历次总体规划
1953-1972西安市总体规划
120
1972
公方 为城
里
万
市 规
,划
用
地
131
年
平
人 口
- 城市性质: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
- 城市建设避开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地区,保护了大批 历史文化遗址和文物;
口控制在528.4万人以内,城市 建设用地控制在490平方公里以 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2.73 平方米左右。
主城区布局结构 “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 出,一城多心”
新 区 崛 起
大西安都市圈辐射范围
区域范围: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 区域铁路交通:一横:陇海铁路线;
唐长安城创立了中华文明的
辉煌,形成108个坊和东西 两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展示出大唐博大、精深、开 放的气魄,成为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都城。
长治久安——长安
明清时期,随着政治
中心的的东移,西安告 别了帝都的尊贵地位, 但依旧是西北地区的政 治,经济,文化的重镇。
告别帝都 西北重镇
民国时期 现代西
三个副中心城市、八个新城,指 状分布,协同发展。
一个核心城市:大西安主城区。 三个副中心城市:做大做强阎 良、临潼、户县,以特色主导产 业打造50—60万人口规模的副中
心城市。
八个新城:包括周至、蓝田、
高陵、泾阳、三原、富平、常宁、 洪庆等,以建设10—15万人口规
模的新城。 发展方向:以“陇海经济发展 带”、“省域经济增长轴”为依
- 在城市东郊、南郊、西郊沿唐长安城墙遗址开辟道路 和林带,显示唐城的轮廓。
- 将慈恩寺、青龙寺、兴善寺、大明宫、兴庆宫、“东 市”、“西市”、乐游园、曲江芙蓉园等联结起来,组 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反映唐长安的历史风 貌。
- 保持明城的完整性,保护城墙四门,在城内将钟楼、 鼓楼有机地组织在市中心区之内,从而显示明城严整的 结构格局。
评价:
该总体规划确定的西安城市性质、规模、布局基本上 是合理的。此规划是西安城市规划史上的里程碑。但也存 在一些问题:如人口规模控制不严,突破较大,原定城市 人口120万,实际上到1972年已突破130万人;城市交通 干道分类不明确,造成过境交通进入居住区和中心地带。
1980-2000西安市总体规划
周武王又在沣河之东
营建了新城称作镐京,
成为中国最早的一座
双子城。两座京城隔
河相望,一桥相通,
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
的一个整体。
丰镐二京 双子之城
周代的都城采用《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模式:“方九里,旁
三
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的
九宫格局。
1、宫城 2、外朝 3、宗庙 4、社稷 5、府库 6、官署
托的发展导向。
·交通网络结构——棋盘
路网、米字辐射城市交通实 施公交优先战略和交通一体 化战略,支持城市多心化, 分散老城区交通压力,形成 “棋盘路网”加 “米字辐 射”的形式,核心城区形成 “两轴、三环、一高、一绕、 六纵、七横、八射线加旅游 环线”的道路网格局。
产业发展——错位发展、优
势互补建设西安现代产业体系, 继续壮大五大主导产业,根据 优化产业布局的原则,推进 “开发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 全面提升、各区县突出特色” 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重点 发展十二大产业载体,努力建 设支柱产业明确、错位发展、 优势互补的新型产业园区。
安皇
城 城总
市 规
复 兴
体 规新 划区
划 调
崛 起
查
分
析
建 学 0
9 3 于0 8 子2 号 茗班
•
第 一 部
皇分 城 复 兴
丰
镐
历代长安城传统规划思想脉络
二
京
双 子
最早在西安地区 建都的是周文王。公
之
元前11世纪,周文王
城
在沣河西岸建立了国
都丰京,但是由于地
理条件的限制和灭商
以后周朝发展的需要,
7、官署 8、市 9、国宅 10、闾里 11、仓廪
渭水贯都以象天汉 ,横桥南渡以法牵牛
秦代的都城形成了“渭水贯都,以象天汉,横桥 南渡,以法牵牛”的城市格局。
秦国的都城咸阳位于渭水北岸,规模很 大,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 国力增强,咸阳城内人口增加,宫殿宗庙十 分拥挤,于是在公元前212年在渭水南岸另 辟新区营建著名的阿房宫,并在渭水之上架 了沟通南北的渭水三桥。
文化融合:历史文化—黄陵 生态文化—秦岭 名山文化—华山 宗教文化—法门寺 产业网络:核心产业层 互相渗透层 外向发展层
大西安及主城区范围
大西安范围:包括西安市整个行政辖区、渭南富平县城、咸阳市秦都、渭城、 泾阳、三原“两区两县” ,涉及用地共12009平方公里(其中涉及西安市
10108平方公里,咸阳市1896平方公里、富平中心县城5平方公里)。 主城区范围:北至泾阳、高陵北交界,南至潏河,西至涝河入渭口及秦都、
规划空间格局——一心八区、组团发展以组团发展为 模式,以绿化廊道、交通为网络,分割形成“一心、 八区”的主导产业、职能产业综合体,完善城市发展 格局的需求。 一心:大西安“中心区” 八区:沣渭新区: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的引领区,是 城市特色功能区和生物产业聚集区;是人居环境适宜 的新型都市商务中心和西部地区重要的生物及环保产 业基地。 泾渭新区:以装备制造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居 住为一体的综合性新区。 浐灞新区:集会展、国际合作交流、现代服务、居住 等功能为一体的新区。 潏滈新区:以创意文化产业为主导的科技产业片区。 空港区:空港新城 高新区:高新技术研发区 物流区:国际港务能源产业承接区 生态区:生态、农家休闲养生区
2000年人 口为180万, 用地面积162 平方公里
城市结构形态
在城市结构形态方面,确立了以明城的方整城区 为中心,继承和发展唐长安城棋盘式路网、轴线对称 的布局特点,以显示唐城的宏大规模,保持明城的严 谨格局,保护周、秦、汉、唐重大遗址为特点,选择 了新区围绕旧城发展的结构模式,形成了较为理想的 中心城市的完整形态。城市主要向东南、西南两个方 向发展,开辟新的功能区,构筑起西安现代城市的基 本框架。
兴平交界,东至灞桥区东界。涉及用地共1280平方公里。
城市性质定位
大西安是国际一流旅游目的地、国家重要的科技研发中心、全国重要的高 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及区域性商贸物流会展中心、区域性金融 中心、将逐步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之一、富有东方历史人文特色的国际化
大都市、世界文化之都。
功能结构——一个核心城市 、
市域城市规模:到 2020年,西安市域人 口规模为1070.78万人, 其中城镇人口规模为 850.67万人,城镇化 水平达到79.5%。城 镇建设用地控制在865 平方公里以内,人均 城镇建设用地101.7平 方米以内。 市域空间
布局:“一城,一轴,
一环,多中心”
城市规模及布局
主城区城市规模 到2020年,主城区城市人
2008年5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年2020年)》。 规划时代背景:
1、老城保护与城市建设的矛盾 2、城市结构、交通 3、人口规模、用地规模 4、临潼、长安经国务院批准撤县改区 规划确定的城市性质:西安是陕西省省会,国家重要的科研、教育和工
业基地,我国西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并将逐步 建设成为具有历史文化特色的现代城市。
- 吸取汉、唐长安城市规划和建设的传统,沿袭了唐长安城 棋盘路网和轴线对称的整体格局;
- 在明城范围内完整地保存了传统布局的艺术特色,两条相 互垂直的主干道,以钟楼作为对景,对于保持古都的历史 风貌起到生色增辉的作用;
- 对于西安标志性古建筑,如大雁塔、小雁塔、钟楼、鼓楼、 西安城墙、城楼等,规划运用多种手法为其提供轴线位置、 空间环境以及内外观赏条件,为古城保护的环境设计提供 了先决条件。
八十年代的西安
1995-2010西安市总体规划
城市性质:西安是世界闻名
的历史名城,我国重要的科研、 高等教育及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北方中西部地区和陇海兰新地带 规模最大的中心城市,陕西省省 会。
规划确定,到2010年中心城市 人口规模控制在310万人,城市 用地为275平方公里。
2008-2020西安市总体规 划
谢谢观赏
一纵:包柳铁路线(包西线—西康线—康渝线); 十辐射:郑西客运专线、西兰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大渝客运专
线、西武客运专线、西银线、宁西线、侯西线、西平线。
大西安都市圈范围
区域范围:西安、咸阳、杨凌、富平、扶风、黄陵、铜川、渭南、华阴、柞水。 区域规模:用地面积3.01万平方公里,2007年末总人口为1537.48万人
安城市规划的萌芽阶 段
现代西安 萌芽初长
城
第
市
贰
二总Leabharlann 部体分规
划
西安历次总体规划
1953-1972西安市总体规划
120
1972
公方 为城
里
万
市 规
,划
用
地
131
年
平
人 口
- 城市性质:以轻型精密机械制造和纺织为主的工业城市
- 城市建设避开周、秦、汉、唐四大遗址地区,保护了大批 历史文化遗址和文物;
口控制在528.4万人以内,城市 建设用地控制在490平方公里以 内,人均城镇建设用地为92.73 平方米左右。
主城区布局结构 “九宫格局,棋盘路网,轴线突 出,一城多心”
新 区 崛 起
大西安都市圈辐射范围
区域范围:成都、重庆、武汉、郑州、太原、包头、银川、兰州。 区域铁路交通:一横:陇海铁路线;
唐长安城创立了中华文明的
辉煌,形成108个坊和东西 两市,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展示出大唐博大、精深、开 放的气魄,成为当时世界上 最大的都城。
长治久安——长安
明清时期,随着政治
中心的的东移,西安告 别了帝都的尊贵地位, 但依旧是西北地区的政 治,经济,文化的重镇。
告别帝都 西北重镇
民国时期 现代西
三个副中心城市、八个新城,指 状分布,协同发展。
一个核心城市:大西安主城区。 三个副中心城市:做大做强阎 良、临潼、户县,以特色主导产 业打造50—60万人口规模的副中
心城市。
八个新城:包括周至、蓝田、
高陵、泾阳、三原、富平、常宁、 洪庆等,以建设10—15万人口规
模的新城。 发展方向:以“陇海经济发展 带”、“省域经济增长轴”为依
- 在城市东郊、南郊、西郊沿唐长安城墙遗址开辟道路 和林带,显示唐城的轮廓。
- 将慈恩寺、青龙寺、兴善寺、大明宫、兴庆宫、“东 市”、“西市”、乐游园、曲江芙蓉园等联结起来,组 成一个点、线、面相结合的整体,反映唐长安的历史风 貌。
- 保持明城的完整性,保护城墙四门,在城内将钟楼、 鼓楼有机地组织在市中心区之内,从而显示明城严整的 结构格局。
评价:
该总体规划确定的西安城市性质、规模、布局基本上 是合理的。此规划是西安城市规划史上的里程碑。但也存 在一些问题:如人口规模控制不严,突破较大,原定城市 人口120万,实际上到1972年已突破130万人;城市交通 干道分类不明确,造成过境交通进入居住区和中心地带。
1980-2000西安市总体规划
周武王又在沣河之东
营建了新城称作镐京,
成为中国最早的一座
双子城。两座京城隔
河相望,一桥相通,
实际上是联系在一起
的一个整体。
丰镐二京 双子之城
周代的都城采用《周礼•考工记》中的布局模式:“方九里,旁
三
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形成最典型的
九宫格局。
1、宫城 2、外朝 3、宗庙 4、社稷 5、府库 6、官署
托的发展导向。
·交通网络结构——棋盘
路网、米字辐射城市交通实 施公交优先战略和交通一体 化战略,支持城市多心化, 分散老城区交通压力,形成 “棋盘路网”加 “米字辐 射”的形式,核心城区形成 “两轴、三环、一高、一绕、 六纵、七横、八射线加旅游 环线”的道路网格局。
产业发展——错位发展、优
势互补建设西安现代产业体系, 继续壮大五大主导产业,根据 优化产业布局的原则,推进 “开发区龙头带动、中心城区 全面提升、各区县突出特色” 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重点 发展十二大产业载体,努力建 设支柱产业明确、错位发展、 优势互补的新型产业园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