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产品设计作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产品造型设计(校选修课)作业
一、问答题
1、任选一件你认为设计出色的产品,作简单评价。

如图,这是一款优盘的设计,
我觉得它是为青少年设计的一款产
品,带着耳麦的小孩形象简约时尚还
带有一丝可爱,下面我从形式美法则
的几个方面做简单评价。

在统一与变化上,该产品整体
统一采用了白色为主色调,耳麦则采用银色,小孩眼睛为黑色,体现变化,而整体的圆润之中头顶的“突起”变化则显出俏皮;在对比与协调上,颜色的对比使小孩的眼睛更加可爱,整体的色泽给人一种圆润、光泽感;节奏与韵律上,眼部的线条给人以轻快的韵律感和活泼的节奏感;稳定与轻巧上,脚部的宽大显得稳重,而头部较大使重心升高显得轻巧;比例与尺度上,头部的放大更显的小孩的可爱;联系与意境上,“带着耳麦”让人联系到听歌……
总的来说,我认识这是一款不错的产品。

2、选择某一著名设计师或著名品牌,简单分析它的产品设计。

所选设计师:建筑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
弗兰克·劳埃德·赖特是美国的一位最重要的建筑
师,在世界上享有盛誉。

他设计的许多建筑受到普遍的
赞扬,是现代建筑中有价值的瑰宝。

赖特对现代建筑有
很大的影响,但是他的建筑思想和欧洲新建运动的代表
人物有明显差别,他走的是一条独特的道路。

他提着的建筑理念——有机建筑为世人推崇。

儒家思想中的天人合一即“万物一体”思想,把天地万物视为一个整体,而赖特任务建筑师一个有机的整体,建筑同自然万物一样也有生命,“生长”的建筑必须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才能体现有机建筑的内在价值,同时,他还在设计中把材料的固有属性发挥的淋漓尽致,完成了“万物一体”的使命。

中国道家提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不仅表现在人的外部行为与自然的相和谐,更在于内部心灵与自然的合一,赖特的有机建筑也是如此,即外部自然与内部自然的和谐。

赖特的有机建筑在精神上寻找建筑与自然之间内在的统一,这种内在精神上的统一征收“天人合一”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塞维说如此评价赖特的贡献:“有机建筑空间充满着动态,方位诱导,透视和生动明朗的创造,动态是创造性的,因为其目的不在于追求耀眼的视觉效果,而是寻求表现生活在其中人的活动本身。


下面举一个赖特的经典之作——流水别墅。

流水别墅坐落在宾夕法尼亚的岩崖之
中,整个建筑与周围环境完美的结合在一
起,建筑内的壁炉是以暴露的自然山岩砌
成的,瀑布所形成的雄伟的外部空间使流
水山庄更为完美,在这儿自然和人悠然共
存,呈现了天人和一的最高境界。

流水别墅的建筑造型和内部空间达到了伟大艺术品的沉稳、坚定的效果。

这种从容镇静的气氛、力与反力相互集结之气势,弥漫在整个建筑内外及其布局与陈设之间。

此外,他的“草原住宅”、“美国风住宅”等作品都是对他“天人合一”的完美诠释。

二、论述题
尝试分析中国的产品设计风格与发展趋势
每个经济发达的国家在产品设计上都会有自己鲜明的风格,谈起意大利的设计,人们的脑海里就会蹦出“激情”一词;提起德国的产品,又马上令人联想到精细和稳重的技术感;而美国的产品,则是由原来的商业化逐步过渡到实用;还有我们的邻居日本的设计,则是兼顾传统与现代,做工方面极为精致;而北欧的一些国家如丹麦更多的体现出人性化关怀。

这些经济发达国家的设计是在创新,同时又是对其特定风格的传承与发展,他们自信地走着一条符合自己价值理念的道路。

这些所谓的设计风格的形成都是源自于各国设计师们对产品设计背后人们的生活方式、人文脉络的心领神会。

而目前中国的产品设计还做不到这一点。

中国的经济经过几十年的迅速发展,已经在世界强国占有一席之地了,可是目前中国的产品设计还无法以风格而论。

中国的产品设计风格应该是一种建立在中国文化和东方生活方式基础上,并适应于中国产品整体形象需要而挖掘出的文化精髓。

这种精髓需要顺应世界经济、技术、时尚的发展。

但是,中国的产品设计中大部分都或多或少有北欧,北美和日韩的设计影子,很多设计是按照“一抄二改三创造”的路子完成,多少山寨产品充斥着中国和外国市场,多少只是印着“MADE IN CHINA”的产品却只有商标才看得到中国的影子,却全无“风格”可言,中国的产品设计与国外仍有不小的差距,我们很难从国内的产品设计中看到真正体现中国风格的设计,即使有也只是凤毛麟角,整体呈现出的现状只能用两个字来形容——“混沌”。

的确,我们有中华文明的积淀,那些古香古色的产品也为很多人所喜爱,但那并不是我国产品的风格,只能算是一个类别,现代大部分产品还是模仿,没有在东方文化的基础之上探索出内在精髓的“中国风”。

其实,细想一下,我国任何时代任何领域都不缺乏优秀的设计师,从《考工记》、《天工开物》、《髹饰物》、《长物志》到天数口头传承的工匠口诀,从我国的陶器、铜器的制炼到四大发明,集中融会了我国古代设计师对造物、设计
及其精神内难的认识和思考,这时我国古代设计师个人意识的有力显现。

即使到了现代,这种设计师的个人意识依然不断涌现而且不断扩展,可谓人才辈出,既然如此,我们完全可以把中国产品设计提升一个高度,创造属于自己的风格。

当前,我们国家政府和企业界已经意识到“中国制造”必须走向“中国创造”,自主创新与品牌塑造将成为中国企业下一步的关注点,从联想购并IBM PC,TCL 购并汤姆逊,明基并购西门子手机,我们看到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创立自主品牌的决心和勇气。

顺应潮流,国内工业设计界必须有所作为,应该正视自身的问题而不是一味抱怨环境恶劣,应该携手相关行业整合资源而不是孤芳自赏、单打独斗,应该拓宽自己的国际化视野、洋为中用,借鉴国内外成功的行业经验和商业模式,同时也不要妄自菲薄,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特长,自信地拓展海外市场。

这么多年来,因为中国制造业的努力,中国制造的成就举世瞩目;如今,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巨大的中国市场给我们设计业以后盾。

放眼全球,市场的重心在中国,制造的重心在中国,设计的重心也必将转移到中国。

中国的工业设计可能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绿色设计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对环境问题愈加重视,有关环境保护法规的建立以及企业间的竞争,使得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绿色设计”潮流逐步有了现实意义。

“绿色设计”着眼于人与自然的生态平衡关系,在设计过程的每一个决策中都充分考虑到环境效益,对工业设计而言,绿色设计的和谐是“3R”即REDUCE,RECYCLE 和REUSE,这不仅是技术层面的考虑,更是一种观念上的变革,“绿色设计”今后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1.使用人造材料来代替天然的材料,以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2.把怀旧的简洁的风格和“高科技”相结合,使用户感到产品是可亲的、温暖的;3.实用且节能;4.强调使用材料的经济性,摒弃无用的功能和纯装饰的样式,创造形象生动的造型,回归经典的简洁;5.产品与服务的非物质化;
6.组合设计和循环设计。

为此,我国应该对传统工业产品开发设计的理论与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

设计既要满足人们的需求和解决问题,又要节能环保。

同时还要出台一些相关政策来鼓励工业设计师多设计一些绿色设计的产品。

二、传统美学文化在工业设计上的继承及发展
绿色设计是当今时代的大趋势,传统文化在工业设计上继承及发展也不能不提,当今的世界是个多元化的世界。

张扬个性,传承文化,让世界认识中国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够。

一些国家的产品设计及发展历程对我们是有参考价值的,我们需要虚心学习。

三、未来中国工业设计发展趋势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工业设计发展的必由之路。

1.继承是必要的。

主要是中国传统美学中有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反映了艺术内在的本质和规律。

如:“大象无形,大音稀声”,道德经关于形态的释疑与朴素设计观建立;“形随功能,形随形”的形态观衍变过程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沉厚内敛、无中生有、气韵生动”的中国传统艺术哲学,使基于中国哲学思想的形态观建立成为可能。

这些都是我国传统美学的精华,是应该继承的。

同时,中国传统文化又有其时代局限性,所以,继承必须是发展的、批判的,要给传统文化赋予生命。

2.要借鉴一些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技术。

如:“点、线、面”的元素分析法为科学分析“形态”与“美”开创了可鉴的先例;黄金分割律与圆极限的对称和谐在数理领域内对美学研究形成支撑;设计的生产性与实用性需求使尺度与美之间的距离缩短,数理学科与艺术学科的关联成为必须要解决的问题;由工艺美术运动发端,经历功能主义、现代与后现代主义,再到现今的人机工程学、感性工学等多元化设计科学研究趋势,为分析“形态的动因与动量”提供了历史性的开题依据。

这些都是西方美学的传统理念,我们要吸收其精华来丰富我们的传统美学和理念,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工业设计道路,来推动我国的工业设计的发展。

我国有着五千年的文化积淀,而且文化形式丰富多样,这对工业设计事业来说是巨大的宝藏。

“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这一代人要合理地开发这笔宝
贵的财富,走出一条继承、借鉴与创新、可持续发展的设计之路,这才是我国工业设计发展的正确方向。

优秀的永恒的设计,不仅需要有良好的机能,而且必须有效地反映人类的信念、知识、精神和对特定文化的渴求等欲望。

通过对优秀文化传统的等同确认,汲取传统文化的源头活水,以形成具有历史持续性和地域特征的设计文化在现代设计中有着深远的影响。

设计文化负载着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重信息,虽然要在更高的层次上反映人类不同群体(民族、地域)独特的生活方式和精神世界,包括传统文化和地域特点、生活习俗和道德观念。

正是这种历史持续性和地域差异性,才使设计文化体现出绚丽丰富的色彩和耐人寻味的魅力。

这种历史持续性和现代共通性即矛盾又统一地综合在一起,形成了现代设计文化的大趋势。

我相信,具体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华民族,一定会在一批又一批优秀的设计师和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未来的设计道路上,逐步形成中国特有的风格,让中国产品走向世界,让“中国设计”替代“中国制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