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填空题题型解题技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填空题题型解题技巧
填空题是主要考察同学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概念的理解。

由于《课程标准》指出:交流与合作是科学探究的要素之一,要求学生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有初步的信息交流能力。

所以,近3年的各省市中考题相比较前几年,计算类问题比例相对减少,但文字性表述题型比例大大提高,从命题者的角度分析,这一点意在充分发挥中考试题的导向作用,因为现代社会的开放性,对每个人的交流与合作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但是,几乎每年的中考后都有一些考生觉得试卷“不难”,估分也比较理想,但等拿到中考成绩时却发现偏差很大,有的同学甚至怀疑是阅卷老师的批阅错误。

实际上他们的大多问题正是出在文字性表述方面,另外,认真仔细的审题是正确解答问题的前提和保证,建议同学们在审题时能抓住“题眼”,再“联想相关知识”,思路是很容易打开的(如:例4)。

典例分析:
例1火车站台上都设有安全线,火车进站时,人若越过安全线就会发生危险。

请说明发生危险的原因:。

分析:本题的常见错误情况有:(1)火车速度越大,压强越小;(2)流量越大,压强越小;(3)气体压强越大,流速越小。

产生这些错误的原因一方面是学习过程中,没有理解相关知识点,另一方面是因为从意识上有“写出大概意思就差不多”的错误观念,其实在中考物理阅卷中是比较注意文字表述的准确性的。

答案:火车通过时,人体与车辆之间气体流速大,压强小,人容易被外侧空气压向火车(或被气流“吸”向火车)。

例2] ]一课外活动小组为探究拔河比赛取胜的秘密,做了如甲乙两图所示的实验,根据图示,你认为拔河比赛取胜的“秘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的错答有:(1)使地面更粗糙;(2)人要站在不容易打滑的地面上。

错因:没有用“物理语言”回答物理问题。

答案:增大脚与地面间的摩擦力
【例3】。

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量显示不易观测的量是测量物理量的一种思路。

例如:温度计是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的。

请你也举出一个例子:。

分析:错答:(1)弹簧测力计;(2)温度计温度越高,水银柱越长。

错因:没有根据题中的范例进行规范的表述。

答案: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长度的变化来显示力的大小。

(其它回答合理的也可得满分
【例4】联合国大会确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物理学
家爱因斯坦。

在世界进行“让物理学照耀世界”的激光传递活动,先
在美国的普林斯顿发射第一束激光,再由青少年进行接力式传递。

从美国发出的激光不能直接传播到中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是辛朝同学在活动中带的玩具激光
灯,当他将灯光射到白色墙壁上出现的放大的图像,镜头A是______
透镜,胶片应放在A的________________处;但天文学家反对激光传递活动,认为射向夜空的激光是光污染,请列举一个生活或生产中见到的光污染实例: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题干较长,但只要在审题时能抓住题眼:光不能直接传播;到白色墙壁上出现的放大的图像;胶片应放在A的__ 处。

再联想相关知识知识点:光的直线传播、只有凸透镜才能在墙壁上成实像,此时胶片与凸透镜(即物距)应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

答案: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或光不能在不透明介质中传播;凸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建筑物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和各种涂料等装饰物的反射光线,商场、酒店上的广告灯、霓虹灯灯光,舞厅、夜总会的黑光灯、旋转灯、荧光灯及闪烁彩色光源等。

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之选择题
选择题是一种客观性试题它具有知识的广泛性,答题的简便性和评分的客观性等特点。

它的解答需要考生能准确地理解物理概念和规律,掌握有关物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因此,它是中考的一种常见题型。

下面结合例题,介绍几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一、认真审题,看清题意
审题是解题过程的开始,也是找到正确答案最关键的第一步。

有些学生不重视审题,拿到试卷,读题马虎,对一些“似曾相识”的题目,便“求胜心切”,其结果容易误解题意而产生错误(如:
例1)。

二、透过表象,抓住关键
命题者在编题过程中,往往故意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和知识编织在一起。

设置所谓的“陷阱”,在解题时只有抓住“关键”,即明确该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找出那些隐蔽而又重要的条件,这样就能提高解题的正确率(如:例2)。

三、方法受阻,逆向思维
有些题目,按日常的思维分析感到很困难,但反过来思维,却豁然开朗,柳暗花明(如:例3)。

四、学以致用,联系实际
不少同学在答题过程中暴露的共性问题是:灵活运用知识分析、处理新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

这一点恰恰暴露出目前初中物理教学普遍存在一大误区:“理论与实践脱节”,这样往往会造成学生思维僵化,碰到实际问题感到无从下手(如:例4)。

五、根据题意,由静到动
同学们对有关力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感觉往往较困难,这一点在高中学习中更显突出,其主要原因与“力”本身的“抽象和动态”有一定的关系,而力学问题的呈现,均是以呆板的文字或静态的图形来表述,这样就无形中更加增加了同学们对问题的理解难度。

因此,根据题意,由静到动地还原原始情景,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如:例5)
典例分析:
【例1】有一物体从距凸透镜1.5倍焦距处沿主轴向透镜方向移动,当物距减小到原来1/2时,适当移动光屏,则在屏上()
A.得到比物体大的虚像
B.得到比物体大的实像
C.得到比物体小的实像
D.不能得到像
分析:按已知条件u1=1.5f,现减小为原来的1/2,则u2=0.75f<f,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应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如果学生审题马虎,没抓住关键词“在屏上”便匆匆错选A.他们忽视了虚像是不能呈现在光屏上的。

而题目恰恰问的是屏上能否得到像。

答案:D
【例2】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用水平力F推动一静止的物体前进了S距离,推力所做的功为W1,功率为P1;若仍用水平力F在粗糙的水平面上推同一静止的物体前进了S距离,推力所做的功为W2,功率为P2.那么()
A.W1=W2,P1=P2
B.W1=W2,P1>P2
C.W1<W2,P1>P2
D.W1<W2,P1=P2
分析:据据日常经验从现象上看在光滑的平面上推动物体较在粗糙的平面上用力小,从而得出W1<W2的错误结论。

但实际上该题所要考察的“知识点”是决定做功的两个因素,即“力的大小”和“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由此可知道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不影响做功的多少无关,而影响做功的快慢即功率大小。

答案:B
【例3】一个普通中学生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上,他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和压强最接近于()
A. 50N,103Pa
B. 50N, 104Pa C 500N, 103Pa D. 500N, 104Pa
分析:本题根据力的大小,同学们很容易排除A、 B,但由于对双脚与地面之间的受力面积找不到估计的办法,所以难以确定正确答案。

此时,如果假设C为正确答案,逆向思维可以推出相应的受力面积为0.5m2,与实际明显不符合,所以排除选项C。

答案:D
【例4】(04.安徽)图示为我们常见的家用电器,关于它们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电风扇约2A
B.电冰箱约1A
C.电视机约2A
D.台灯约
例1:选择分析:本题只需要同学们了解家用电器的电功率的大致情况,再利用公式:I=P/U 进行判断即可,许多同学在学习过程中关于电功率做了大量的习题,但恰恰对与自己生活最息息相关的用电器的电功率却一无所知,凭感觉认为体积很大的电冰箱功率至少有一千多瓦,所以第一个把恰恰是正确答案的“B”排除。

答案:B
【例5】在如图所示的各杠杆中,无论怎样调节力的大小都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是()
A B C D
分析:本题看似考察“杠杆的平衡条件”,但由于没有数量关系,所以如果找不到正确的思路,很难下手。

但如“根据题意,由静到动”地发挥现象,问题便迎刃而解。

如B选项中左边的力会使杠杆“逆时针”转动,右边也是如此。

答案:B
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之作图题
作图题一般指根据题目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作图。

作图能力是物理学的基础能力之一,各省市每年中考中均有考察,并且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作图往往对物理问题的理解很有帮助。

然而从中考阅卷情况看,该类题学生失分情况比较严重。

这说明在日常教学中,许多老师和学生作图的基本技能重视不够。

考查类型考查内容解题指导
光学作图(1)根据要求作出入射或反射光
线 (2)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作出
物体的像或平面镜的位置
(3)根据给定的入射光线和出射
光线,在虚框内填适当光具
(1)注意“箭头”方向
(2)平面镜成像一定要画成“虚线”
(3)根据入射光线与出射光线在光具同侧判定面镜或透镜;根
据出射光线变得会侧、异聚或发散判定凸透镜或凹透镜
力学作图(1)画重力、浮力或;二力平稳时
物体受力的示意图
(2)画力臂
(3)组装滑轮组
(1)注意点:①究竟画哪个物体所受力;②画物体哪个(些)
力;③抓住“力的三要素”学,规范的作图;
(2)三部曲:①描出支点;②用虚线描画力的作用线;③从
支点向力的作用线作垂线
(3)关键:①动滑轮承担的重物的绳子股段数;②绳子起点和;
③绳子自由端方向
电学作图(1)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2)根据电路图连接实物图
(3)设计电路图
(4)家庭简单电路模拟安装图
(1)串联简单,并联抓住“分支点”
(2)注意“分支点”、“+、-”接线柱、量程以及滑动变阻器
的连线(“一上一下”和“阻值变化”)
(3)首先判断用电器串并联,在根据要求把开关装到合适位置
(4)类题主要考查"三眼插座及保险丝"和"螺口灯泡及控制开关"与火
线,零线和地线的连接.
磁学作图(1)判断通电螺线管电流方向;
(2)判断通电螺线管磁极
(3)画出通电螺线管中线圈绕法.
抓住"右手螺旋定则"三个要点:①伸出右手;②四指与电流方向
一致;③大拇指所指为N极方向
典例分析:
【例1】如图所示,一束光线从水中射向空气,请你画出折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分析:根据光的反射定律或折射规律对光的反射或折射作图,关键是先画好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关于法线对称”的原则画出反射或入射光线。

再进一步将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用虚线略微延长,根据“直射线路不变”;斜射时“光速变大,远离法线;光速变小,靠近法线”的规则画出折射光线。

答案:如图所示:
【例2】如图甲所示,杠杆OA在力F1、F2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L2是力F2的力臂。

在图中画出力F1的力臂L1和力F2.
分析:根据已知的力臂画力时,其实还是要找出“力的三要素”:(1)根据力的作用线应与力臂垂直,确定力的方向;(2)力的作用点应画在杠杆上;(3)大小这里没有严格要求。

特别要注意力的方向不要画反了,判断的方法是“由静到动”发现F1使杠杆顺时针转动,那么要使杠杆“处于静止状态”, F1的作用效果必须使杠杆逆时针转动,即方向向上。

答案:如上图乙所示
【例3】(05.佛山)。

如图所示,要求用电流表测量灯泡L2中的电流(0.3A),电压表测量灯
泡L1的电压, L1、 L2并联,变阻器调节L1的亮度,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将符合要求的电路图画在虚线框内,并将实物连接起来。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简单电路的设计,其中包括电流表应与被测用电器串联;电压表应并联在所测用电器的两端;滑动变阻器需要“一上一下”连接并与所需调节的用电器串联在一支路上。

解答的技巧是:(1)首先抓住“L1、 L2并联”画出草图(2)根据要求分别确定电流表、电压表、变阻器和开关的位置(3)注意电路图中原件之间左右位置要参照实物图,如L1在L2上面,电流表在L2的左边等,以避免在连线时出现“交叉”现象(4)连接完毕再根据题意检查一遍。

答案:如下图所示
【例4】试根据如图所示的电池极性和螺线管的N、S极,说明螺线管的绕法。

分析:先根据螺线管的磁极,用右手螺旋定则确定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可用铅笔在图上轻轻画出),然后从电源正极流出的电流那端画起,看线是从正面绕到背面符合要求,还是从背面绕到正面符合要求,先画出第一匝,再依次画出其余线圈使电流流回电源的负极,最后可用右手螺旋定则检查一遍。

答案:如图所示的绕制螺线管。

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_计算与简答题
计算题与简答题是中考的一种必考题型,在中考中所占分值较大。

因为其不仅要求有正确的答案,还要求解题过程规范、语言描述准确。

所以在解答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认真理解题意。

为了便于打开思路,对试题所描述的物理过程形成清晰的认识,经常需要画出受力分析图、电路图或根据题意将“题干”中的一些信息迁移到图形上,从而“题形结合”形成一个直观的整体(如:例1)。

2.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

在物理试题中经常出现一些诸如“光滑”、“静止”、“漂浮”和“家庭电路”等常见关键词,它们隐含的条件分别是“不考虑摩擦力”、“二力平衡”、“浮力等于重力”和“电压为220V”等,我们在审题时只有抓住这些“题眼”,才可能使问题得到顺利解决(如:例2)。

3.明确所求逆向思维。

有些计算题的题干很长,甚至还有一些“干扰条件”包含在其中,这时候,如果从条件入手短时间不容易打开思路,而抓住所求量,联想相关的物理公式,逆向思维,往往会势如破竹,使问题迎刃而解。

4.关注细节问题。

如单位要统一;相同符号所代表的几个物理量要用不同下标予以区别;每个公式的适用条件,不能乱套公式;注意“同一性”,即公式中的各个物理量要对应“同一物体”和“同一时刻”等。

5.对结果进行检查或初步判断。

求出计算结果后,并非大功告成,如果时间允许,还要审查计算结果,看是否有错误或漏答。

即使时间紧张,也要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初步判断。

例如,有同学在计算一瓶上标有"5L"字样,密度为0.92×103kg/m3的"金龙鱼"牌食用调和油的质量时,得出4.6×103kg的答案,如果联系实际稍加分析,就会发现其不合理性。

典例分析:
【例1】如图,在一根横跨河流两岸的硬塑料管内穿有三根完全相同的电线。

为了辨别哪两个线头为同一根导线的两端,可以用图示的测通器来测试,其操作过程如下:
⑴连接A和B,将测通器的m连接在D上。

当n连接F时小灯泡发光,连接E时小灯泡不发光。

由此可以确定为同一导线的两端(填字母,下同)。

⑵为了弄清另两根导线的两端,可连接A和C,测通器的一端必须与相连时,另一端只需接触一根导线就能将两两根导线辨别开。

【解析】本题由于题干中的“硬塑料管内穿有三根完全相同的电线”以及“测通器”使学生感觉
异常复杂和陌生,所以许多同学甚至对照答案都无法理解。

根据题意“连接A和B,将测通器的m 连接在D上当n连接F时小灯泡发光”,动笔将“题干”中的一些信息迁移到图形上,再根据“当n 连接F时小灯泡发光”,很容易判断没有连接如电路的C、E为同一导线的两端。

【解答】⑴C、E ⑵ E
【例2】电动自行车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使用前要先对车上的蓄电池充电。

骑行时,蓄电池对车上的电动机供电,电动机为车提供动力。

下面方框中如图所示的某种品牌电动自行车的一些主要技术
(1)若该车在行驶过程中轮胎与地面接触的总面积为1.5×10-2m2,那么其载重量最大不能超过多少千克?(取g=10N/Kg)
(2)若该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50 N,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效率为80%,求该车充一次电后,以所述情况行驶时,最多能行驶多远?此过程中电动自行车的工作电流是多大?
(3)如果充一次电消耗的电能为1Kw·h,充一次电自行车可连续行驶50千米,照明用电的电费约0.5元/ Kw·h,摩托车行驶100千米耗油2.5升,油价约4.5元/升,请通过计算说明使用电动自行车与摩托车哪种更经济?
【解析】这道物理题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贴近实际生活,符合新课标;另外,这道题考查的知识面广,涉及到的物理知识多,不仅能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解题思维是否严谨,能否灵活选取公式,选择最恰当的解题方法。

解题思路:首先找出技术参数中有用的已知条件。

如:整车净重:80Kg;蓄电池的电压:48V;一次充电储存的电能3.5×106J;轮胎能承受的最大压强2×105帕。

在第一问中,根据F=P·s,可求出最大压力即总的重力,再根据m=G/g,求出总质量。

但要注意总质量中还包括车的质量。

在第二问中求电流时注意,电流所做的功是总功,而本题中的总功≠机械功,有的同学容易把机械功当做电功去做。

第三问的方法很多,可比较行驶相同距离两辆车各需花多少钱;或比较花同样的钱两辆车可分别行驶多远的距离,要用语言描述清楚。

【解答】(1) F=P·s=2×105 Pa×1.5×10-2 m2=3000 N
m=G/g=3000 N÷10 N / Kg =300 Kg
最大载重量为300 Kg -80 Kg =220 Kg
(2)W机械=W电·80%
F·S= W电·80%
50牛×S=3.5×106J×80%
S= 56000 m =56 Km
t=S/v=(56000/10 )s =5600s
W=UIt
即:3.5×106J=48V×I×5600s
得:I=13A
(3)由题知,电动车充一次电可行驶50 Km,需花费电费:0.5元/ Kw·h×1 Kw·h =0.5元
摩托车行驶50 Km耗油2.5/2=1.25L,需花费:1.25升×4.5元/L=5.625元﹥0.5元,所以使用电动自行车更经济。

【例3】一种厕所不便桶水箱结构如图(图中略去了向水箱中注水装置)出水口上的橡胶盖是空心的,放水时它漂浮在水面上,水从出口流出,如图 a,随着水的流出,水面下降,直到橡胶盖盖住出水口,放水过程结束,注水过程中和注满水后,橡胶盖都盖住出水口,如图 b。

(1)请你判断,图 a空心橡胶盖所受的重力与它所受的浮力大小关系。

(2)请你说明,图 b中为什么橡胶盖能紧紧地盖住出水口而不浮起。

(3)这种装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每次便桶都要用掉一箱水,为节约用水,请你对橡胶盖做些改造,使得按下手柄时橡胶盖抬起放水,放开手柄后橡胶盖能立即盖上出水口,停止放水。

【解析】抓住空心橡胶盖“漂浮在水面上”这一隐含条件,根据物体漂浮的条件“浮力等于重
力”判断(1)中的关系;根据浮力产生原因说明(2);要使放开手柄后橡胶盖立即盖上出水口,橡胶盖要满足“下沉”的条件。

【解答】(1)图a中放水时空心橡胶盖漂浮在水面上,所以它所受重力与浮力相等。

(2)图b中注水过程和注满水后橡胶盖能紧紧盖在出水口是因为橡胶盖与出水口紧密接触,此时橡胶盖下部没有水,不受水对它向上压力,所以不受浮力,则在其自身重力和上部水向下压力的作用下会盖住出水口而不浮起。

(3)若要使放开手柄后橡胶盖就立即盖上出水口,橡胶盖就要下沉,重力要大于浮力,因此要将橡胶盖适当加重,如配重物,或在橡胶盖内心部分注入沙粒等。

中考物理题型解题技巧点拨之实验题
中考实验题是制约许多同学物理难以取得高分的“瓶颈”,这其中主要原因是大多数同学动手实验的机会很少,所以对许多实验现象和过程缺乏感性认识,另外在解答实验题时由于没有掌握一般的方法和技巧,导致思路混乱,甚至无从下手。

实验的题型从不同角度分类有多种。

这里主要介绍常见的几种常见类型及其解答的一般方法。

1.基础测量型实验。

主要考查基本测量工具的正确选用、使用、读数;重要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中器材或装置的名称及用途(如:例1)。

2. 典型测定型实验。

其中密度、并联电路电流、串联电路电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小灯泡电功率的测定,伏安法测电阻,向来都是中考的重点实验。

对于这类实验题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然后联想所学过的公式规律,如密度公式、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原理等,对于这类实验重点应放在掌握每个实验的原理、设计思路、操作步骤,记录表格的设计,关键器材在实验中的作用以及是否需要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如:例2)。

3.科学探究型实验。

一个完整的探究型实验,首先是对某物理现象提出猜想,然后依据一定的思想方法确定实验方案,选择实验器材,进行实验研究,最后还要对实验中得到数据或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从而得出结论。

一般中考题中只考整个过程的一部分,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对“提出问题”要素的考查(2)考查“猜想与假设”要素;(3)考查“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要素;(4)考查“分析论证”要素;(5)考查“评估”要素;(6)对学生探索知识的过程和方法的考查(如:例3-6)。

典例分析:
答案:
【例1】图示是我们实验用的天平,放在水平工作台面上,砝码盒中
配备的砝码有50g、20g、10g、5 g等。

现有一质量待测的物
体,估计其质量在30g左右。

请将以下实验操作补充完整:
(1)把游码移到标尺的,观察指针的偏转情况,通过
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把物体放人左盘,用镊子夹取 g、 g砝码各1个放入右盘中,若指针右偏,则应取下 g砝码,加上 g砝码……同时调节游码,直到天平平衡;
(3)将右盘中砝码的质量与标尺上游码所对应的质量值相
加,即是待测物体的质量。

分析:本题考查天平的使用方法,属于基础测量型实验,在
答题过程中的错误主要是:(1)空1写成“零”或“零度”等不规范形
式,(2)中由于没有抓住“估计其质量在30g左右”的关键词,导
致失分。

答案:(1)零刻度线平衡螺母(2) 20g、10g 10g 5 g
【例2】(2007·钦州市)灵山县是全国著名“中国奶水牛之乡”。

学习了密度知识后,由小陶等同学组成的物理兴趣小组准备测量牛奶的密度。

他们选取的实验器材有:牛奶、量筒、天平(带砝码)、烧杯。

【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装有适量牛奶的烧杯的总质量m3;(2)将烧杯中的一部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2;(3)测出烧杯及剩下牛奶的总质量m4;(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 。

(用m3、m4、V2表示)
【评估与交流】
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中,牛奶的(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选填“大”或“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