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书籍形态设计发展进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周代,青铜的钟、鼎成为书籍,即文字事先被反刻在模具里,待浇铸后便成 书。
● ●
春秋以后,“卷轴”,在轻薄的丝帛用色写文字,收藏时绕中心棒卷成轴。


东汉,蔡伦发明了造纸术,纸成了文字的载体。
宋代,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结合雕版工艺,书籍便开始以图文并茂的形式 开始广为传播。
初期的书籍形态

结绳记事
中外书籍设计发展史
目录
一、中国书籍设计发展史
1、书籍的早期形态 2、书籍的形态发展变化
二、国外书籍设计发展史
1、书籍的早期形态 2、书籍的形态发展变化
中国书籍设计发展史
书籍的早期形态
书籍形态的真正起源已经很难考证,甲骨文作为传递信息的记号,是今天可 以见到的最早的书籍雏形。我们通常把甲骨文、钟鼎文、石经看做我国最早的的 书籍形态。 商代中叶,“简册”,用尖利的刀具将文字刻在事先准备好的竹木片上,再 用绳带串联
现代书籍的发展
16世纪至17世纪,是欧洲多事纷乱的年代,但书籍却不断发展与革新。 书籍的现代特征更加明显起来。 • 开本的变化:不同开本出现 • 标题页变得越来越重要,扉页开始出现,内文版面开始出现创新编 排方式。插图数量增多.绘画风格开始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书籍装 帧艺术的风格也在不断变化。 • 18世纪可以说是词典和百科全书的世纪,其创新的文本结构为所有 人提供了便于阅读和理解人类知识整体的机会.
刻写在竹木简上的形态
• 我国书籍装帧的正规形态是从简册开始的。流行于公元前11世纪 至公元前2世纪,材质为竹片或木片,表达方式为手抄文字。简 牍的制作是先把竹竿截短,然后劈成细竹签,在竹签上写出要表 达的内容,这根竹签叫简。 简策——古时没有纸张,只好用竹作为书写材料,于是产生了简 。用竹片做的书,把许多简编联起来,叫做简策。 版牍——把木头锯成段,剖成薄板,刮平,写了字称“版牍”, 因现状为一尺见方的长方形,又叫做方或方策,只要用于短文和 通信,所以后世又称书信为尺牍。 丝编——“韦”用麻绳把简片编连起来叫“丝编”。
古者无文字,结绳为约。事 大,大结其绳;事小,小结其绳

图画以记事
通过图画来记事,通过图画来 传达文字的意思,是一部以图画 方式描绘在岩石上的史书。

陶以记事
陶器上出现的符号,称为陶文。 有的是刻画,有的是毛笔一类的 工具绘写。

甲骨文记事
甲骨文是把文字刻在兽骨或龟的腹甲上,在字里填上 朱砂或墨,据说龟甲上还有穿孔,是便于串联成册的, 也称龟册。 现存最早的文字是1899年在河南省安阳县小屯村发 现的甲骨刻辞,距现在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由于文字 是用刀刻在乌龟的腹甲和牛羊的肩胛骨上的,所以称为 早期的象形的甲骨文。
• 13 世纪左右,中国造纸术传入欧 洲,促进了新的印刷技术的诞生。
• 德国的美因茨地区,一位名叫古 腾堡的人发明了图书制造的革命性 技术——金属活字版印刷术,1454 年,由古腾堡印制的四十二行本。 《圣经》是第一本因其每页的行数 而得名的印刷书籍,堪称是活版印 刷的里程碑。
• 16世纪文艺复兴运动风行全欧洲。人文主义者与印 刷商、出版商密切合作,借鉴加洛林王朝的手抄本中 的字体并融合古代简洁铭文的特征,创造了完美的罗 马体铅字。印刷商阿尔多· 马努佐模仿人文主义者手稿 中的草书,创造了优雅的斜体字 • 1486年在美因茨印制的《圣地朝拜》是印刷史上第 一本关于游记的书籍

– 唐代后期(公元9世纪),是从卷轴装转变到册外页装的 的过渡时期。
经折装是将一幅长条书页,按一定的宽度一正一反,折叠 成长方形,用较厚的纸粘贴首尾两页做书皮,通常也称为折子装。这 种形式始于唐朝末年。经折装完全改变了卷轴装翻阅的方式,这样的 方式,更有利于书册的存放和收藏。(单面书写)
线装书 • 清代的书籍大多为线装书。它的装帧方式,
机技术的介入,我国的装帧艺术已经跨入 一个朝气蓬勃的新时期。
现代印刷中的计算机排版系统以及数字化印刷的广泛应 用,开辟了富有想象力的版面设计新领域。 计算机功能软件功能大大增加了书籍设计的灵活性,激 发出设计者的灵感,使书籍设计的人性化得到加强,读者与书 的距离接近,产生共鸣。 设计师再也不为实现不了自己的创作因表现技法和印刷 工艺的不足所带来的遗憾困扰。
• 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出版事业的发展,同时也提高和发展 了书籍艺术。
• 出现了专门从事书籍设计的专家与机构
• 从1959年至今开始举办全国书籍装帧艺术展览会

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五六十年代,伴随我
国出版与装帧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近年来我国的装帧艺术水平和面貌,几
乎日新月异地在向前发展。加之电子计算

青铜以记事
在青铜器上铸字或刻字的时期很长,从商代末 期,直到东汉初期。上面的文字称为铭文、金文或 钟鼎文。事实上,金文包括了几种不同的字体。最 早的文字接近于甲骨文,最晚的就是秦篆和汉隶。

பைடு நூலகம்
石以记事 刻在石头上的文字,用以记录当时狩猎活动。秦
始皇统一中国后,巡行各地时以刻石宣扬他的功德。
刻在鼓形石头上的叫“石鼓文”;刻在长方形石头上 的叫“碑文”;刻在圆形、不规则圆形石头上的叫“ 碣”;刻在山崖上的叫“摩崖”。




韦编——“韦”指熟牛皮。用熟牛皮条把简片编连起来叫“韦编
”。
书籍的形态发展变化
• 我国最早的书籍形态——简牍装。
所谓正规的书籍,是指那些以传播知识、介绍经验、阐述思想、宣 传观点等为目的,经过编制或创作,用文字书写或刻印在一定形式材 料上的著作。
我国最早的正规书籍应该是简牍。 “简牍”始于商朝末年(约公元前11世纪)“简牍”上的文字, 大多用毛笔蘸墨书写,写错了用刀子刮去,再重新写。 我国古代的许多重要著作都是写在简策上的,如《诗经》、《春 秋》、《周易》、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司马迁的《史记》等。
但是,由于简策有分量重,占地方,使用不便等很多缺点,就逐渐被一 种更轻便的帛所替代。

绘写在丝织品上的形态
• 帛书——古代丝织品有帛、缯、缣、素等名称
,所以这种书就称为帛书、缯书、缣书或素书

帛书的抄写方法,是用手抄写在缣帛上,
写完一块,再续写一块,然后把它们粘连在一 起,加上一根轴,卷成一束,便成卷轴。卷口
• 春秋时期,私人著作逐渐增多,对书便于携带的要求加 强,于是出现了在丝织品上写的书。丝织品当时有帛、 缣、素等。帛柔软轻便,携带和保藏都很方便,帛书的 左端包一根细木棒做轴,从左向右卷起,成为一束,便 为卷轴。卷口用签条标上书名.但帛造价昂贵,不利于广 泛使用。

而东汉以后,造纸术的发明, 为人类文明掀开了新的篇章。文字 依附的材料,渐为纸张所代替。 纸书的最初形式是沿袭帛书的,依 旧采用卷轴装。轴通常是一根有漆 的细木棒,也有的帝王贵族采用珍 贵的材料来做轴,如琉璃、象牙、 珊瑚、紫檀等。卷子的左端卷入轴 内,右端露在卷外,为保护它另用 一段纸或丝织品糊在前面,叫做镖 。镖头再系上各色丝带,用作缚扎 。从装帧形式上看,卷轴装主要从 卷、轴、镖、带四个部分进行装饰 。“玉轴牙签,绢锦飘带”是对当 时卷轴书籍的生动描绘。卷轴装的 纸书,从东汉(公元2世纪)一直沿 用到宋初(公元10世纪)。
数字化印刷:速度快、节省成本
国外书籍设计发展史
书籍的早期形态
• 人类最早的文字是楔形文字——它由苏美尔人和闪米人(又称腓尼基人)创造 产生于公元前4000年,由22个拼音字母组成
• 象形文字——埃及人发明,公元前3000年 用修剪过的芦苇笔写在尼罗河流域湿地生产的纸莎草纸上
• 羊皮纸——小亚细亚的帕加马国发明 比纸莎草纸要薄而且结实得多,能够折叠,并可两面记载,采取一 种册籍的形式。 • 公元3世纪和公元4世纪时,册籍形式的书得到普及。
书页的折法与包背装相同,并先打眼用纸捻
子固定,然后在封面和封底各放一张封皮纸 ,不包书脊,最后用丝线缝订。
• 近代的书籍艺术 •
1919年的“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 迅。他对传统的书籍艺术有精深的研究, 对外国书籍艺术的精华也注意吸收,鲁迅
• 站在中国书籍艺术革新运动最前列的是鲁
先生倡导“洋为中用”、“拿来主义”而
又不失民族特色,对封面、插图、书名、 排版等都非常重视。
• 研究中国传统书籍艺术,注意吸收外国书 籍艺术的精华,亲自设计的书籍把名族风 格和时代特征融合起来,创造中国风格.

同时,鲁讯也主张设计者在图案适 当的位置签署自己的名字,以示负责和
荣誉。他亲自设计的书籍能把民族风格
和时代特征融合起来,创造出现代书籍 艺术的中国风格。
卷轴装
• 卷轴装书始创于汉代,其书写材料开始是使用 缣帛,后来使用纸张。 • 卷轴装——卷轴装的装帧型态,通常是指纸书 (也包括帛书)。一部书写完以后,把各张纸 粘接起来,再做成卷状。为了对书加以保护,
要在起端粘上一张厚纸或绢类丝织物,这就是
“褾”。为了便于舒卷,中间有用竹子、木材 或象牙、珊瑚、紫檀、金、玉等材料做的轴。 • 卷、轴、褾、带是卷轴装的四个主要部分。
16 世纪的百科全书
20世纪,书籍已成为社会信息传达最重要的媒介。现代书籍设汁师们力求以独特 的书籍语言创造出一本本个性鲜明的书籍作品
包豪斯
用签条标上书名,叫做签符,又称签条。
• 褾——为了保护帛书,常在起首处另接一块帛
素,称为“褾”或“首”,颜色可与帛书本体
不同。褾头再系上丝织品的带,有各种颜色, 用作捆扎,褾和带都很讲究。
• 纸的发明
•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证实,中国在西汉时期已发明了 造纸术,并且已经制造出植物纤维纸。东汉元兴元年(105年) ,蔡伦将制纸之法奏闻和帝,一般认为纸便是那一年发明的。
• 纪元初年的欧洲是一个由口头文化支配的世界,修道院成为书面文化和拉了 文化的聚集地。僧侣们传抄的作品多为宗教文学如:《圣经》、祈祷书、福 音书等. • 6世纪鹅毛笔开始普及,代替先前的芦苇笔成为新的书写工具. • 手抄本中有大量丰富的插图,有三种类别一是花饰首写字母、二是围绕文本 的框饰、三是单幅的插图. • 与此同时,书籍装帧艺术也得到了发展.书籍封面起着保护、装饰的作用、 材料多用皮,有时配以金属的角铁、搭扣使之更加坚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