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属性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次,侧重点、着眼点不同。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倒重于人与动物的区分,着眼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着眼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正是由于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具有社会性,人离不开社会,所以,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则是相对于抽象的人的类特征而言的。人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实践活动中结成的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相互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思想文化关系、婚切家庭关系等,它揭示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本质,决定了一个人之所以是自己不是他人的最根本的东西。因此,人的社会关系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的特有属性。
“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则侧重于分析、总结和概括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着眼于正确把握群体或个体人的质
属性。教材指出,“人有许多属性,会说话,有思想,能生产,处于一定的血缘关系和生产关系之中。如果只是把它们罗列
出来,那还不是真正的分析。通过对人的各种属性内在关系的分析,明确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才是对人的科学分析。”在这里,不是从总体上分析和把握一个社会、一个回家的人的本质属性,而是分析和把握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某一类人或者某些群体人的木质属性,比如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本质属性,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本质属性,分析和把握一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不变的。这是因为,人的社会性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而社会关系是具体的、不同的、变化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因而,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属性也是具体的、不同的、变化的。例如,在原始社会中,在民族、部落内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的劳动,形成了人们平等、互助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是原始人的社会性的特征。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的本质属性即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因为,在阶级社会中,人群是划分为阶级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不同阶级的人的本质是不同的。例如,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占有无产阶级的劳动,从而形成资产阶级贪婪自私、剥削成性、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本性。无产阶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形成了严守纪律、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的本性。可见,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属性就是阶级性。
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和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存在无不历史地受到他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所制约,人的发展无不现实地表现在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这一论断不仅是对人的本质的明确规定,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的本质的正确方法,即我们不应当根据抽象的原则去规定人的本质,而应当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确定人的真正本质。这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社会历史条件下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个体人(如张三、李四)的本质属性。
再次,对人的本质属性揭示的程度不同。
人与动物相比较,有许多本质的、根本性的区别,如劳动、思维、理性、情感等等,但人的这些社会性特点是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共有的。作为人的类特征,还不能把不同时代、同一时代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区别开来,也无法说明每个具体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意志、政治立场、才智、道德品质等,因此,社会性还不是人的最深刻的本质。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之所以具有与他人不同的情感意志、政治态度、道德品质等特征,是由后天的社会实践和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不同决定的,是不同的社会关系综合作用造成的。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处在复杂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中,这些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阶级关系、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既包括了一个人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也包括了他所受到的各种思想的影响,所受的教育。这既是每个人的生存条件、生存环境,也是铸造每个人的熔炉。在这些诸多社会关系的长期影响和反复作用下,才使一个自然人转交为一个具有不同特征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人的这种社会特征,才是人的最深刻的社会本质。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为此,对教材的以上两种说法,既不要简单地对立起来,更不要混为一谈。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首先,基本内涵不同。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从人与动物相比较的角度来说的。人的社会性或者社会属性是指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的那些属性,如劳动、语言、思维、情感、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等等,它揭示的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决定了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社会性作为人类特有的属性,是人的一种类特征。
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属性
作者:刘全林
关键字:人 本质属性
原文出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3期
摘要:
人的本质属性问题,是人生观理论的最初始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它制约着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实践,直接震响着人们处理人生各种矛盾的基本原则。现行高二《思想政治》(下)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版)第七课第一节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指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P72),而在第五课讲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时却表述为“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P28)。怎样正确理解这两朴说法?本文就此作些简要分析。
所谓人的本质属性,是指在人的种种属性中,使人成其为人或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那些属性。要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属性,就必须首先了解人的属性。
人的属性也称人性,人的属性是人同他物发生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如人的食欲、性欲、求生欲、理性、意志、自我意识、语言、文化、劳动、能动性、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等等,凡是人力上具有的特性和属性,都可以叫作人性。归纳起来,人性或人的属性主要有三方面内容: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精神属性本质上属于人的社会属性,因此通常把人的属性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对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所具有的生物特性,即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所谓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具有的社会特性,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虽然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同为人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但是,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和其他动物共有的属性,它不能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人的社会属性则揭示了人和社会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人所以是人而不是其它动物的特殊性质,因此,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本性,是人的本质属性。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倒重于人与动物的区分,着眼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集体的关系,着眼于正确认识和理解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贡献。正是由于人的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人是社会的产物,人的生产活动和生活具有社会性,人离不开社会,所以,个人与社会相比较,社会起着根本的、决定的作用;在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只有个人对社会的贡献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保障,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则是相对于抽象的人的类特征而言的。人的社会关系是人们在共同的实践活动中结成的以生产劳动为基础的相互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思想文化关系、婚切家庭关系等,它揭示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特殊本质,决定了一个人之所以是自己不是他人的最根本的东西。因此,人的社会关系是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人的特有属性。
“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则侧重于分析、总结和概括人之所以为人的根源,着眼于正确把握群体或个体人的质
属性。教材指出,“人有许多属性,会说话,有思想,能生产,处于一定的血缘关系和生产关系之中。如果只是把它们罗列
出来,那还不是真正的分析。通过对人的各种属性内在关系的分析,明确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这才是对人的科学分析。”在这里,不是从总体上分析和把握一个社会、一个回家的人的本质属性,而是分析和把握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某一类人或者某些群体人的木质属性,比如封建社会地主阶级的本质属性,资本主义社会无产阶级的本质属性,分析和把握一定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社会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而不是抽象的、不变的。这是因为,人的社会性是由一定的社会关系决定的。而社会关系是具体的、不同的、变化的,它是随着社会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因而,由社会关系决定的人的本质属性也是具体的、不同的、变化的。例如,在原始社会中,在民族、部落内部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共同的劳动,形成了人们平等、互助的思想、道德观念,还是原始人的社会性的特征。进入阶级社会后,人的本质属性即社会性主要表现为人的阶级性。因为,在阶级社会中,人群是划分为阶级的,社会关系主要表现为阶级关系,不同阶级的人的本质是不同的。例如,资产阶级占有生产资料,占有无产阶级的劳动,从而形成资产阶级贪婪自私、剥削成性、唯利是图、损人利己的本性。无产阶级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形成了严守纪律、团结互助、集体主义的本性。可见,在阶级社会中,人的本质属性就是阶级性。
马克思指出,人是社会关系的产物和社会关系的主体。人的存在无不历史地受到他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体系中的地位所制约,人的发展无不现实地表现在具体的社会关系的变革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语)这一论断不仅是对人的本质的明确规定,更重要的是为我们提供了认识人的本质的正确方法,即我们不应当根据抽象的原则去规定人的本质,而应当根据现实的社会关系的总和去确定人的真正本质。这为我们正确认识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导。
社会历史条件下具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个体人(如张三、李四)的本质属性。
再次,对人的本质属性揭示的程度不同。
人与动物相比较,有许多本质的、根本性的区别,如劳动、思维、理性、情感等等,但人的这些社会性特点是古往今来每个人都共有的。作为人的类特征,还不能把不同时代、同一时代不同阶级、阶层的人区别开来,也无法说明每个具体的人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思想、情感意志、政治立场、才智、道德品质等,因此,社会性还不是人的最深刻的本质。
现实生活中的每个人之所以具有与他人不同的情感意志、政治态度、道德品质等特征,是由后天的社会实践和他所处的社会关系的不同决定的,是不同的社会关系综合作用造成的。每一个具体的人都是处在复杂的具体的社会关系中,这些社会关系包括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思想关系、家庭关系、师生关系、朋友关系、阶级关系、物质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关系,这些社会关系既包括了一个人经济、政治、社会地位,也包括了他所受到的各种思想的影响,所受的教育。这既是每个人的生存条件、生存环境,也是铸造每个人的熔炉。在这些诸多社会关系的长期影响和反复作用下,才使一个自然人转交为一个具有不同特征的、现实的、活生生的、具体的人。人的这种社会特征,才是人的最深刻的社会本质。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本质是人的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为此,对教材的以上两种说法,既不要简单地对立起来,更不要混为一谈。二者的区别主要表现在:
首先,基本内涵不同。
“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从人与动物相比较的角度来说的。人的社会性或者社会属性是指人不能离开社会而孤立存在的那些属性,如劳动、语言、思维、情感、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等等,它揭示的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特殊本质,决定了人之所以是“人”的最根本的东西。社会性作为人类特有的属性,是人的一种类特征。
正确理解人的本质属性
作者:刘全林
关键字:人 本质属性
原文出处:《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年第3期
摘要:
人的本质属性问题,是人生观理论的最初始问题,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观点,是人生哲学的理论基础,它制约着人们对人生的理解,对人生价值的认识和实践,直接震响着人们处理人生各种矛盾的基本原则。现行高二《思想政治》(下)教材(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第2版)第七课第一节讲“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时指出“社会性是人的本质属性”(P72),而在第五课讲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时却表述为“社会关系是人的本质属性”(P28)。怎样正确理解这两朴说法?本文就此作些简要分析。
所谓人的本质属性,是指在人的种种属性中,使人成其为人或人区别于其他事物的那些属性。要正确认识人的本质属性,就必须首先了解人的属性。
人的属性也称人性,人的属性是人同他物发生关系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性,如人的食欲、性欲、求生欲、理性、意志、自我意识、语言、文化、劳动、能动性、伦理观念、宗教信仰等等,凡是人力上具有的特性和属性,都可以叫作人性。归纳起来,人性或人的属性主要有三方面内容:自然属性、社会属性、精神属性。精神属性本质上属于人的社会属性,因此通常把人的属性分为两个方面: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所对人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作为自然存在物所具有的生物特性,即人的肉体存在及其特性;所谓人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作为社会存在物所具有的社会特性,即人在实践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发生的各种关系。虽然人的自然属性与社会属性同为人本身所固有的属性,二者密切联系不可分割,但是,人的自然属性是人和其他动物共有的属性,它不能把人和其他动物区别开来,人的社会属性则揭示了人和社会的本质联系,揭示了人所以是人而不是其它动物的特殊性质,因此,社会性是人类特有的本性,是人的本质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