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资源的再利用——工业遗产旅游文献综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遗产资源的再利用——工业遗产旅游文献综述
摘要:工业遗产是社会遗产的重要内容,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工业遗产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尚处于不成熟阶段。近年来,我国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也有所开展,但相比较国外的同主题研究,我们仍存在很大差距。本文通过整合国内外有关工业遗产旅游的相关文献,对国内外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进行对比和分析,在学习和借鉴国外工业遗产研究经验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遗产旅游道路。
关键词:工业遗产;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利用
引言:工业遗产是具有历史价值、社会意义、建筑或科研价值的工业文化遗存。中国的工业遗产有近百年的历史,是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物证,但是我国的工业遗产资源并没有得到有效的保护,目前,全国只有11处工业遗产列入“国保”名单,近代的工业城市中大量工业遗存也所剩无几。同时,伴随着我国目前城镇化结构调整战略的实施,中国的城市建设正在“退二进三”的过程中,大量工业停产搬迁,工业重心从城市中心退出,房地产开发随之跟进,造成大量旧工业区闲置,厂房、机械设备等废置造成大量浪费,许多有价值的工业遗产正面临不可逆的拆毁,大量珍贵档案在流失,因此工业遗产资源的充分转化和有效利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带来了契机。
一、国外文献综述
工业遗产研究起源于英国这个工业革命最早发端的国家。19世纪中期,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在英国开始引起重视,并出现了有关工业遗产的展览,但有关工业遗产的研究直到20世纪50年代才正式出现。60年代后,专家们对工业遗产研究的重点从原来的“考古”转移到“保护”上来,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对工业遗产的关注开始从“保护”转变为“利用”,研究也逐渐涉及工业遗产的保护途径、方法、管理等。
结合国内外相关国家针对工业遗产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主要经历了一下几个阶段:
(一)工业遗产旅游的起源
根据论文《论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英国是世界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遗留着工业革命时期大量珍贵的工业遗产。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使英国成为世界上开展工业遗产旅游最早的国家,但是在这个具有厚重工业历史的国家,工业遗产旅游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从
工业考古、到工业遗产的保护,再发展到工业遗产旅游,经历了相当漫长的时间。德国与英国一样,是一个老牌的工业化国家,其鲁尔区曾经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但长期的工业衰退和逆工业化过程,使鲁尔区成为工业遗产的聚集地。现在鲁尔区成为德国工业遗产旅游发展的旗帜,但是工业遗产旅游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在德国遭受了多年的怀疑和犹豫。德国鲁尔区工业衰退并没有使人们自发地产生将工业旧址和废弃的厂房等当作文化遗产,并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的观念,当人们开始思考对工业废弃地和工业空置建筑的处理、再利用时,总是在最后一刻才意识到旅游开发的价值和用途。
针对工业遗产旅游的起因,爱德华兹(J. Arwel Edwards)曾经引用邓肯博士论文提出是为了更好的为人们提供战后缅怀,同时随着工业遗产旅游市场化进程的深入以及大众素质的提升,工业遗产保护的思想开始兴起。政府为了发展经济,提高民生质量对于工业遗产开发的考虑;工业衰退不得不考虑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带动发展。
(二)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
根据国内关于遗产旅游的论文《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的相关记录,针对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可以从两个层次去分析和理解,首先从整个区域来看,属于一个由区域综合整治计划,即IBA计划,所带动的区域性统一开发模式,这里称之为区域性一体化模式;其次,从各个独立的工业遗产旅游地点来看,又大致存在3种具体而不同的开发模式:博物馆模式、公共游憩空间模式、与购物旅游相结合的综合开发模式。
(三)工业遗产旅游的特征及价值研究
Philip(2006)提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基本特征包括具有保护性再利用、开发潜力、适当的经济收益、互相合作的利益相关者、原真性和感知,对托莱多修建吉普车博物馆的历史背景、市场基础和资源基础进行了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同时他还认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能够促使遗产地从“生产中心”变成“消费中心”。
(四)工业遗产旅游对区域的影响
在国外研究者Peter的分析中,其关于传统工业区向第三产业过渡的分析中指出工业遗产对于振兴传统工业区起到决定性的影响。同时,Yale·P也对传统工业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积极的评价,认为充分发掘和利用这一部分资源是复兴老工业基地的重要保证。而学者瑞安则将工业遗产作为反映城市变革、社会进步以及文化发展的标志来看。
与此同时,学者埃里森和简对于欧洲工业发展过程中的遗产旅游及其发展进行了系统的讨论。针对美国的实际情况,查尔斯和布鲁斯分别针对不同那个时期的情况进行了详细研究,
分析了工业遗产对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总结上述学者的研究情况来看,工业遗产在国外发到国家和地区都已经开始了研究,其中主要集中于欧美等工业发展起步较早的国家,这和上述国家丰富的工业遗产是密不可分的。
因此,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国外对于工业遗产的发掘已经从最初的考古到目前的保护以及充分利用,更加注重对于工业遗产的意义、特征以及潜在的旅游价值的挖掘,这也充分标志着目前世界范围内的工业遗产研究工作已经开始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对于进一步指导我国工业遗产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内文献综述
近年,在我国工业旅游发展的促动下,工业旅游的研究也获得迅速发展,目前已有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研究涉及对“工业旅游”活动的介绍及概念的诠释、工业旅游的开发、我国工业旅游现状分析、对今后发展道路的探讨、我国工业旅游发展和研究综述,及各地工业旅游案例的研究等。
文献研究表明,我国直接针对“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尚不多见。在为数不多的我国学者对工业遗产旅游研究中,对中国工业遗产旅游的研究,较具代表性的有李小波、祁黄雄的对古盐业遗产及三峡旅游的个案研究,他们具体分析了古盐业遗址的旅游价值,论述了工业遗产旅游的特点与开发,对我国工业遗产旅游进行了十分有意义的探索。个案研究还有李林和肖洪根以湖北十堰工业遗产资源为对象的研究,徐逸对都市工业遗产再利用、陆浩明对城市码头工业遗产开发利用等的研究。陶伟、岑倩华对国外工业遗产旅游研究也有所介绍。
与国外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我国工业遗产旅游研究起步较晚,同时,我国的工业遗产旅游缺乏理论研究和客观认识,与国外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目前国内对于工业遗产旅游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工业遗产资源的保护
中国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是近年才逐渐被人们关注的课题,尚未形成对工业遗产进行系统筛选、认定和重新利用的体系。此前关于工业建筑重新利用或工业景观改造的研究虽没有上升到遗产保护的高度,却积累不少宝贵的经验。
王驰将产业建筑定义为在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专门用于工业、仓库、交通运输业的建、构筑物,对产业建筑遗存的类型、价值与改造利用方法进行系统的分析和归纳;张月淳对失去生产功能的旧工业建筑也进行了类似的研究,评价旧工业建筑价值,并结合典型案例分析改造原则、设计手法。对微观的尺度上如何合理利用工业遗产的问题,虽然文中并没有强调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