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建筑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道教建筑论文

摘要:宫观建筑在用色和装饰图案也有自己的讲究。道教建筑之总体布局、体量、装饰以及用色等,均体现其建筑思想乃承袭中国古代阴阳五行说。此说谓天地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元素构成,万物分配五行,五者循环相生。其中季节、方位、色彩的配置与道教建筑关系密切。

宫观祠庙的文化内涵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首先,与神仙信仰密切相关,最突出的是以其所信奉的神仙的神位来确定宫观殿宇的规格、大小和装饰;其次,与传统哲学观念密切相关,主要表现在布局、体量、结构等方面,与传统的阴阳五行和八卦及天人感应等哲学观念紧密联系;再次,与其宗教教义密切相关,道教建筑布局体现了道教美学思想;最后,与民俗密切相关,便于民众在庙会等特殊日期进行大型交流贸易活动,形成民间节庆习俗。

宫观祠庙在其布局、体量、结构上除十分鲜明地继承了传统的建筑思想、建筑格局和建筑方法外,同时注入了道家与道教的审美思想和价值观念,形成了自己独特风格。太上老君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①,“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②。“道”为宇宙万物根本,而人应当效法宇宙自然。在早期经典《太平经》中更加明确:“天与地法,上下相应:天有子,地亦有子;天有午,地亦有午;天有坎,地亦有坎;天有离,地亦有离,其相应若此矣。是故丑未者,寅之后宫也。申者属卯,侯王之婿也。”③天地与人事相互对应的“天人对应”思想是宫观祠庙

建筑和布局的重要依据。《云笈七籖·二十八治》云:“谨按张天师二十四治图云:太上以汉安二年正月七日申时下二十四治,上八治、中八治、下八治,应天二十四气,合二十八宿。”④宫观祠庙便是本着法天、法地、法道、法自然的思想,顺乎自然之规律来建造。宫观祠庙根据八卦方位,乾南坤北,即天南地北,以子午线为中轴,坐北朝南的布局,使供奉道教尊神的殿堂都设在中轴线上。两边则根据日东月西,坎离对称的原则,设置配殿供奉诸神。这种对称的布局体现了“尊者居中”的等级思想,对称的建筑也表现了追求平稳、持重和静穆的审美情趣。在大的丛林中,道众住房多在宫观东部。按照阴阳五行思想,东方作青龙,为木,属阳,符合道士修炼达到“纯阳”返还于“道”的目的。西跨院则为配殿,或是作为云游道众和香客们的临时客房。大多数宫观祠庙的建筑格局为传统的四合院、三合院,道教认为这种格局对应了木、火、金、水四正,加上中央土,五行俱全。大的宫观由数进四合院、三合院纵向铺开,层层院落依次递进,形成鳞次栉比的发展势态。道教认为这样可以聚四方之气,迎四方之神,也便于区分神的等级。一些大宫观山门前建有影壁和棂星门,道教认为影壁可以藏风聚气,还有避邪的功能。棂星门是道士们观星望气,迎候神仙之处,又有说法认为棂星门为宋人祭祀灵星之坛。因道教官观多建于山中,故其大门称为“山门”。山门多为三个门洞,这样既符合对称的格局,又寓示进山门,过了三界(无极界、太极界、现世界),才称得为真正出家道士。

老子提倡无欲、贵俭,这种思想在山地宫观祠庙的建筑形制与选材上得以充分体现。虽然道教成为官方宗教之后,道士们居住的不再只是石洞草庐,而是环境优美的殿宇府院,但建筑材料基本上都是当地出产,不铺张,不奢华,建筑也并不以官式建筑为独尊,也常采用纯朴的民居做法,呈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宫观祠庙中,只有五岳大庙等敕建的建筑比较高大,其它普遍较为矮小。甚至有一些道士因陋就简顺岩建观,或依山就势筑茅立舍,或随洞委身。老子在《道德经》中说:“见素抱朴,少思寡欲”,“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⑤老子主张“慈”与“俭”。如果建筑高大的楼房,就会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这对道教主张人与自然和谐的思想是相违背的,因此道教的建筑普遍显得矮小。另外,道教或在深山筑室,或于峰顶建屋,其运送物料相对困难,也是原因之一。但主要还是与道教所倡导的爱护自然或简约朴素有着直接的联系。

宫观祠庙多山居,既有顺其自然、亲近自然之影响,也因道士的修行将“得道成仙”作为最终的目标,而这些山被人为赋予了“仙境”的内涵。中国古代有着丰富的神话传说,道教认为这些传说中神仙的住处除了在遥不可及的茫茫大海中、九天云霄外,就是人迹罕至的名山中的“洞天福地”。“洞”即“通”,指可以通达上天;“福”指祥瑞,表示在该处修道可以得道成真。于是道教将真实的地理位置与这些“洞天福地”相对应,界定了道教建筑的位置和环境。另外还有修练气功和带有神秘性的炼丹的需要,道教要求这类场所必须环境幽静神秘,山林中正好符合这种要求。在道教观念中,炼丹是神圣的,

丹房是不可侵犯的,这对宫观祠庙建筑的选址和平面布局也形成了很重要的影响。部分道教宫观祠庙地处山巅绝顶,取其高高在上,居高而近天之意,殿宇融于天际,有超尘脱俗之感。也有大量的宫观选址于山麓、山坳的台地、坡地,背山面水,负阴抱阳,出于传统风水学说上的考虑,这样的地形有利于对“气”进行疏导、汇聚和回收,是建筑与自然环境的有机结合。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道教建筑一般都出现在名山圣地。由于道教相信神仙喜欢居楼,可以靠近天宫,所以宫观中往往建造迎候仙人的“观”,即神居,这种高楼成为其建筑特点之一。古代道教建筑群落中冬暖夏凉,似乎道院内外是两个世界。道教建筑注重风水,通过择地方法和建筑技巧,利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使建筑内形成一种适合于居住的气场。其实,古人就是利用建筑物或高或低的不同形式,使墙面或狭或窄、或宽或广、或凹或凸、或拔高地基降低台阶等方式,使建筑在冬天能躲避或遮挡北风;在夏天把凉风引来,使之在建筑内循环而给人以凉爽之感。道士善于选择适合于居住的环境和场地,他们修建的道教庙宇大多背倚高山而面阳,房屋前树木繁多。道教建筑不但要看山势地形,在建筑位置的选择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还要看下面是否存在有害人身健康的气体或矿物质。另外,在古代道教建筑中必有亭台或楼阁,心情不畅时,到楼阁上环视四围以泄心情之闷,心情开朗时,也可赏花观月,或赋诗作画以助兴。许多道教建筑还有美丽传说,外加奇花异草点缀其中,百步百景千境,给人以舒畅之感。

道教是多神教,兼容并蓄,使得道教各派所信仰的神仙纷繁复杂。道教还参照儒家宗法等级制度,将其他神仙划定等级,分出尊卑,奉祀他们的建筑也随之有了等级之分,并影响到了道观的平面布局。宫观祠庙的建筑规格与其所供奉神仙的神阶及封建帝王对道教的是否崇奉有着密切的关系。道教有着庞大的神团体系,神仙中的长幼尊卑区别也是十分严格的。早在南朝梁时,陶弘景撰写的《真灵位业图》就是专门记述道教神仙排列次序的。根据《真灵位业图》所记,神仙世界分为七个等级,每阶设有一中位主神,左右配有若干诸神,道教认为这些等级不同的神仙居处,也与人间帝王将相居住在不同等级的宫殿、王府、官邸是一样的,故宫观祠庙建筑也有等级差别。中国世俗世界中的古代建筑可分为殿式建筑、大式建筑和小式建筑三个等级。殿式建筑即宫殿式样,是帝王后妃起居之处;大式建筑低于殿式建筑,不许用琉璃瓦,不许描龙画凤,其斗拱、屋顶、基座的使用也有一定的限制;小式建筑即普通民房建筑。奉祀道教的天尊、帝君,或受到帝王敕封的庙宇多为殿式或大式建筑,一般供奉地方神或专用于修行的小庙,除少数庙宇为大式建筑外,多为小式建筑。供奉三清、四御、玉皇、五岳、真武等神仙的宫观祠庙多是殿式或大式建筑,如奉祀东岳泰山神的岱庙,秦时作畴,汉时起宫,唐时增建,至北宋宣和年间,岱庙的规模已是殿、寝、堂、阁、门、亭、库、馆、楼、观、廊、庑合八百一十有三楹,主殿黄瓦朱甍,回廊环绕,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其它四岳主庙也都是红墙黄瓦,殿、寝、堂、阁、门、亭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