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地理学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灾害地理学课程论文
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研究
摘要:本论文从研究中国沿海城市的自然灾害的特点、危险性与破坏性,并讨论了城市减灾系统工程有关内容和防灾减灾的措施,深刻了解中国沿海自然灾害为更好地解决减小灾害所带来的人身安全,经济财产的损失。文中提到的城市减灾系统工程的问题与城市防灾减灾的措施给有关部门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要注意到城市减灾系统工程的有关建设,要保持一致性,此外,还得提高城市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等等。
关键词:沿海城市,城市自然灾害特点、危险性与破环性、减灾系统工程,防治措施
一.中国沿海城市灾害的特点
我国是世界上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初步统计,我国70%以上的人口、80%以上的城市,承受着多种灾害的威胁。我国的地理条件和气候条件都十分复杂,自然变异强烈,并且我国的城市人口众多,经济基础和防灾减灾能力相对薄弱,灾害所带来的影响远远大于发达国家。总体来说,我国城市灾害具有如下特点(亦是我国沿海城市灾害的特点):
1.灾种多样性和复杂性城市由于处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因而受灾频繁;而且,城市灾害作为“天、地、生、人”灾害大系统的子系统,可能导致灾害发生的因素多。
2.灾害连发性强城市无论发生哪种大灾害,都不是一次性的,往往伴随着其他灾害发生,出现连锁反应。
3. 灾害扩散性强,发展速度快、频次高城市灾害具有“一触即发,一发即惨”的鲜明性,其空间影响域往往要远大于发生源,波及所能辐射的范围,这就是城市灾害所具有的扩散性。发展速度快,小灾害若得不到及时控制,会发展成
大灾害。
4.灾害危害面广,破环性大对城市影响最大的是突发性自然灾害,灾害来势越猛,灾情发展越迅速,城市损失越严重。
5.社会影响大城市灾害不仅造成生命财产损失,而且可能引起城市居民不同程度的心理动荡,甚至会引起社会的动荡,可能激化社会矛盾,导致政治危机。6.修复难度大,恢复期长城市的基础设施是互相关联的,一旦某一部分设施破坏,势必影响另一部分设施功能的发挥,因此修复的工作量明显增大。7.防灾减灾难度大城市不仅基础设施等物理功能复杂,而且社会结构也很复杂,在各行各业推行统一的发布防灾减灾措施或法律法规,执行的程度常常很难保证达到统一的标准。
二、中国沿海城市减灾系统工程建设
1.城市减灾系统工程的组成
城市减灾系统工程的组成主要由以下四个相互联系的系统组成:
1.1 监测系统主要是指监测机构、人员通过仪器、设备对于灾害的生成源、灾害载体及灾害作用对象进行监测,采集信息和数据,从而为灾害预警灾情的跟踪、损失的评估及对策建议的制定提供依据。
1.2 信息分析系统对监测来的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将分析结果提供给指挥中心,以便制定对策,组织实施行动。
1.3 指挥系统指挥系统是确保城市安全的组织、指挥神经中枢。它的职能是根据信息分析部门提供的情报资料,指挥和调配人、财、物的流动,组织减灾行动的实施,以最大限度减少灾害所造成的损失。
1.4 减灾行动系统减灾行动系统的内容一般是指减灾的设施和措施建设及减灾行动目标。
2 城市减灾系统工程存在的问题
2.1 缺乏综合规划的防灾体系和灵活高效的反应机制目前的分散管理效率低、反应慢、重复建设多,在机制方面存在诸多弊端。
2.2 城市防灾标准普遍偏低,生命线系统的抗灾能力弱目前,城市防灾标准普遍偏低,不少城市对城市生面线工程的防灾缺乏足够重视,忽视生命线工程的建设,造成城市生命线系统抗灾能力弱,灾害隐患较多。
2.3 防灾科技总体水平比较落后,对灾害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防灾技术偏重于单一技术,缺乏综合性,研究活动以部门为单位分头进行的,而且以各专门领域的灾害或风险控制为主,缺乏总体性的风险分析或风险研究。
2.4 灾害管理信息化建设滞后,部门间灾害信息资源共享程度低综合性的的公用信息平台尚未建立,紧急状态下的信息收集、分析和披露制度缺乏统一规划、资源亟待整合。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缺乏信息沟通,重复建设的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信息资源还没有整合起来。
2.5 紧急状态下的社会动员能力不足,突发事件应对网络有待完善危机应对,需要的不仅仅是完备的危机应对计划和高效的核心机构,还需要志愿者组织、私人机构、国际援助等资源。
3 城市减灾系统工程重点
3.1 城市建设和开发区选址
3.2 城市防灾基础数据的收集和基本图集的编制
3.3 针对城市灾害的特点调查在还危险源、制定防灾减灾预案
3.4 城市生命线系统防灾减灾研究
3.5减灾科普教育和演习
三、中国沿海城市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
中国沿海城市的自然灾害与次生灾害大部分是由“台风”所引起的,所以这些城市主要的灾害防治措施主要由“防治台风灾害”所展开。以下就具体介绍一下防治台风灾害的措施:
1.台风预警措施
1.1 完善台风监测网建设跟踪监测是预测和为公众服务的基础。
1.2 健全台风信息传输系统台风天气系统活动范围广,移动速度和前进方向变化大给预警造成不确定性。
1.3 提高预报、预警精度
1.4 强化和服务措施台风警报的发布和服务措施,是减灾工作的重要环节。
1.5 增强台风预警科研能力
2.减灾工程措施
2.1 营造沿海防护林沿海防护林可以有效降低风速
2.2 修筑江海堤围海堤是防御风暴潮的重要措施
2.3 加快防洪工程建设步伐必须与城市发展水平保持一致,提高防洪标准
3.社会政府减灾措施
3.1 提高全民台风减灾意识预防自然灾害,减轻台风灾害的损失,需全社会、全民一致参与
3.2 确立综合治理的指导思想实施综合防御是实现减灾的根本途径
3.3 以人为本编制防台风预案
(1)人员安全转移预案
(2)海塘、沿江防汛重点防守段预案
(3)高架物体防倒伏预案
(4)防潮排涝预案
(5)应急救援预案
3.4 健全社会减灾指挥中心
3.5 搞好防御实施和立法工作
(1)划分防御阶段
(2)规定指挥联络指令
(3)建立防灾制度
(4)险情险区群众安全撤离方案
若沿海城市遇到大海啸的话,城区内的排水系统尤为重要,城市建设初期的选址也非常之重要。
四、结语
中国沿海城市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它们所受的自然灾害也是综合性、多样性和复杂性的,一旦沿海城市遭到灾害的侵袭,而且城市防灾预警系统不完善的话,那所受的伤害是非常之巨大的,经济财产人生安全无一幸免。
自然灾害无法改变,但是我们可以很好地减少自然灾害所带来的一切损失。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