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寡人之于国也》导学案
学习目标:
1.自主梳理“数”“直”“发”“胜”“于”“以”“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能够准确理解文中体现的孟子的仁政思想。
3.掌握本文善用比喻论证,以及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阐述道理,增强文章气势的特点,并能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进行片段习作。
学习重难点:文言词语的理解归纳及文言句式特点的掌握。
知识链接:
1、作者简介
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邹(今山东邹城市)人。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与他的门人合著《孟子》一书。
《孟子》主要记述了孟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活动、政治学说、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等。全书分《梁惠王》《公孙丑》《滕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七篇。
2.探寻背景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争城夺地,征战不断,社会混乱,礼制崩坏,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梁惠王三十五年(前335),孟子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迫不及待地向孟子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寡人之于国也》就是孟子与梁惠王之间的一次对话。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自主梳理“数”“直”“发”“胜”“于”“以”“之”等文言实、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一、自主学习
1.看清字形,标出注音,
王好.()战弃甲曳.( )兵而走谷不可胜.( )食也
数罟
..( )不入洿.( )池谨庠.()序之教
养生丧.( )死无憾鸡豚.( )狗彘.( )之畜.( )
申之以孝悌.()之义然而不王.( )者涂.()有饿莩.( ) 2.字词解释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3.翻译下列句子
1、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2、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3、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6、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7、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8、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9、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二、合作探究:
1.“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说”表现了他怎样的心态?应如何看待梁惠王的这些做法?
2.“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梁惠王为什么会有“寡民”的担心和疑问?他的根本目的何在?
3.孟子在本文中提出了哪些施行“王道”的措施?实质是什么?施行后会取得怎样的效果?
4.孟子在说明梁惠王的措施与“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时,为什么要“以战喻”?“五十步笑百步”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它的原创者就是孟子。孟子运用这个故事是想说明什么?这样说比直接讲好在哪里?
5.“仁政”思想在本文中是如何表现的?今天可作哪些合理的引申?
合作探究参考答案:
1、提示:这句话是梁惠王“尽心”治国的自我表白。表现了梁惠王对自己的政绩的高度肯定,近乎于陶醉。在梁惠王看来,拆东墙,补西墙,这种“查漏补缺”式的救灾措施,处处都是为百姓着想的,自己这样做,对百姓已经够尽心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梁惠王并不是从根本上来解决百姓疾苦的,这样的“尽心”也只是简单之举。
2、提示:诸侯争霸的战国时期是冷兵器时代,劳力资源是富国强兵的根本。想问鼎天下,人口是十分重要的砝码。各诸侯国的统治者,对外争城略地,杀人盈野;对内又残酷剥削,劳役繁重,破坏生产力,这就造成了兵员缺乏。争夺劳力,成为各国统治者的当务之急。谁拥有了大量的人口,谁就拥有了大量的土地耕种者,谁就拥有了大量兵源,谁就能够富国强兵。
梁惠王希望更多的人民归附自己。这里,梁惠王将“邻国之政”与“寡人之用心”对比,将“邻国之民”与“寡人之民”对比。对比中可见梁惠王的自矜与困惑之深,可见梁惠王想知道“民不加多”原因的迫切心情以及追求富国强兵、问鼎天下的政治雄心。
3、提示:(1)王道之始,恤民、养民。
措施:不违农时,数罟不入洿池,斧斤以时入山林。
实质:发展生产,兴旺副业,促进物资生产,打好生活基础。
效果: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使民养生丧死无憾。
(2)王道之成,保民、教民。
措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百亩之田,勿夺其时;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
实质:发展经济,搞好生活;兴办教育,促进精神文明,加强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