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 儒家文化的传播(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课儒家文化的外传学案
【教学目标】
1、基本史实:
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基本史实,儒家文化的西传的事例以及对其影响
2、史能与史识:
①分析理解儒家文化圈形成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②知道儒学的西传,明末以来对欧洲地区的影响。

注意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西方学者
对孔子与儒学的态度。

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其大加赞赏,一是对传教士引入的儒学有误解的成分;二是崇尚理性、对抗神学的现实需要。

19世纪以后的西方思想家多对中国传统文化持批评态度。

③对儒家文化的辩证评价
【教学重难点】
重点:儒家文化的西传
难点:如何辩证评价儒家文化?(注重方法论)
【教学要点】
说明:★为高考要求;◆为选学或仅限于理解层次
一、儒家文化圈的概念
二、儒学传播的途径
三、儒学的西传★
1、过程:
始于__________;耶稣会士来华后,更对儒家经典进行系统的翻译与西传;进入___________后,西方传教士对儒家经典的译介渐具规模,译文日益完善;
____________,已有相当数量的儒学著作译本及相关介绍经传教士之手流往西方。

2、实例:
_________曾向欧洲寄回《大学》、《孟子》的部分译文;__________不仅将“四书”译成拉丁文寄回西方,还在《利玛窦中国札记》中以很大篇幅对儒学及其社会影响作了全面而详细的介绍;_________对“五经”作了部分翻译,刊印于杭州;_________在巴黎以拉丁文编著出版《中国哲学家孔子》一书(重点)。

思考:16—18世纪,儒学西传,受到西方学者,
特别是法国思想家欢迎的原因是什么?
四、儒家文明与现代化
日本、韩国、新加坡
【课后反思】
同步训练质量检测
1.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的人生信条出自下列哪位思
想家 (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2. “以下经典言论中,将“孝”引申为“忠”的是 ( )
A、“父母在,不远游。

”——《论语》
B、“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
C、“君子之事亲孝,帮忠可移于君。

”——《孝经》
D、“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胎。

”——《孝经》
3、材料题:西方人眼里的孔子
材料一: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时叹言道”欧洲的忘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
的世界.”
①在你看来,伏尔泰为什么会对孔子的学说如此感叹?
并称之为“新的精神世界.”?(2分)
材料二:1982年,法国前总统密特朗参观曲埠孔庙,在大成殿门前龙柱下席地而坐,似有所思。

著名诗人公刘为照片命名《倾听三千年的回声》,后
改名为《倾听龙的回声》。

②从材料二中公刘为密特朗照片命名,谈谈你对其用意的理解和感悟。

(2)
材料三:1988年,世界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合发表宣言称:”如果有人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③全世界的科学巨匠为什么会发出呼吁”如果有人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回顾2540年,去吸取孔子的智慧”。

?(2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