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合集下载

车间作业计划

车间作业计划

车间作业计划一、引言。

车间作业计划是指针对生产车间的日常生产活动,进行合理安排和组织的计划。

它是生产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生产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合理的车间作业计划对于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二、制定车间作业计划的原则。

1. 生产需求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和订单情况,确定生产计划,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

2. 人力资源原则,合理安排生产人员的工作时间和工作任务,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

3. 设备资源原则,合理安排设备的使用时间和维护保养,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物料资源原则,合理安排物料的采购和使用,避免因物料短缺导致生产中断。

5. 安全生产原则,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三、车间作业计划的编制步骤。

1. 收集信息,了解市场需求、订单情况,掌握生产设备、人员、物料等资源情况。

2. 制定生产计划,根据市场需求和资源情况,确定生产计划,包括生产任务、生产数量、生产周期等内容。

3. 制定作业流程,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具体的作业流程,包括生产工艺、工序安排、作业时间等内容。

4. 分配生产任务,根据作业流程,合理分配生产任务,确定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5. 制定物料采购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制定物料采购计划,保证生产所需物料的供应。

6. 制定设备维护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制定设备维护计划,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7. 制定安全生产计划,根据生产计划,制定安全生产计划,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管理。

四、车间作业计划的执行与监督。

1. 生产任务分配,根据生产计划,合理分配生产任务,明确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量。

2. 生产过程监督,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及时发现和解决生产中的问题。

3. 生产效率评估,定期对生产效率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生产计划。

4. 安全生产检查,定期进行安全生产检查,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五、车间作业计划的优化。

1. 数据分析,根据生产数据,分析生产效率和成本情况,发现问题并进行优化。

生产车间班组生产控制管理规定

生产车间班组生产控制管理规定

第一条目的。

为了加强对日常生产活动的控制管理,促进各级生产管理和生产服务各职能部门人员能够各尽其责,做好生产控制的各项工作,保证生产计划任务的完成,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合用范围。

本制度合用于生产部各生产单位的班组及个人。

第三条管理职责。

1.生产部负责抓好各生产单位相互间的工作协调和业务衔接配合及生产进度控制管理的全局指挥工作,负责与各职能部门进行业务沟通,以配合做好各项生产服务保障工作。

对企业总体生产计划任务的完成负责。

2.各生产车间负责抓好本车间内各工段及班组的生产作业控制,要按照生产作业部下达的计划和工作要求,认真贯彻落实,负责抓好生产现场的人、机、料的管理,抓好生产进度控制和余力管理。

对本车间的生产作业计划的全面完成负责。

3.各职能部门均应面向生产、服务生产,根据生产作业计划的要求做好与生产相关的各项工作,并保证工作质量,要对生产作业计划的各项准备工作及后续保障工作的到位负责。

第四条各生产单位必须严格按照生产计划部门下达的出产进度计划组织好产品(零件)的生产,并准时按照规定的日期出产,以保证产品(零件)在工序进度上与其他车间衔接,以及保证产品的出产期能满足用户的交货期要求。

第五条为了确保生产的顺利进行,仓储部门在接到生产线的次日计划后,应即将通知相关仓管人员在当日下午五时前将生产物资发送到各生产单位。

第六条各生产单位要保证在当日上班后30 分钟内完成生产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工作包括班前工作布置、设备保养、工具准备、材料(配件)分配到岗等,30 分钟后应准时开始生产,确保每日的生产任务按质按量完成。

第七条对于生产线上的产品的质量检验,质检部门的检验工作要与各生产单位的生产进度保持一致,签收时应注明签收的时间 (必要时精确到小时或者分钟)。

第八条在生产线的产品工序发生转移时,发出部门应随着生产物资流动的单据的交接催促接受部门进行签收,签收时应注明签收的时间(必要时精确到小时或者分)。

第九条各生产单位如果因产品质量问题、工艺技术问题、设备故障问题、材料配套件等问题导致生产停线,应根据停线时间的长短采取相应的措施。

车间规划管理制度

车间规划管理制度

车间规划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车间管理,提高生产效率,确保质量安全,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车间规划管理制度适用于本车间生产管理。

第三条财务部门为本车间制定年度计划,包括生产计划、人员计划、设备计划等。

第四条生产计划由生产部门负责制定,经车间主任审核批准后执行。

第五条本制度依据公司制度执行,特殊情况需向上级汇报并取得批准。

第二章生产规划第一条车间生产计划应根据市场需求、设备状况等因素确定。

第二条生产计划应明确生产任务量、生产周期、生产标准等。

第三条生产计划应经过各部门讨论,达成一致后执行。

第四条生产计划执行情况应每周进行汇报,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第五条生产计划完成后,应进行总结,分析成绩,明确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意见。

第三章人员储备第一条为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执行,车间应保证有足够数量的人员。

第二条人员应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经验,能够胜任各项工作。

第三条每位员工应定期进行培训,提高自身技能,适应生产需要。

第四章设备管理第一条车间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二条设备管理应建立台账,记录设备的使用情况、故障情况等。

第三条设备管理应有专门负责人,负责设备维护和保养。

第四条设备故障应及时维修,确保生产进度不受影响。

第五章安全生产第一条车间应建立安全生产制度,确保员工安全。

第二条安全培训应定期进行,使员工了解安全规范。

第三条发现安全隐患应及时处理,确保员工生命财产安全。

第四条安全事故发生时,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同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第六章质量管理第一条车间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第二条质量培训应定期进行,提高员工的质量意识。

第三条质量检查应严格执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四条产品出厂前应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合格后方可发货。

第七章绩效考核第一条车间绩效考核应综合考虑生产、安全、质量等方面。

第二条绩效考核应公平公正,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考核标准。

第三条绩效考核结果应及时通知员工,明确表彰和奖励措施。

生产运作管理(各章节学习)

生产运作管理(各章节学习)

主题:导论——重点知识点讲解(生产管理、运营管理、生产运作管理的概念,霍桑试验结论)1、生产管理:又称生产控制,是有计划、组织、指挥、监督调节的生产活动。

以最少的资源损耗,获得最大的成果。

是对企业生产系统的设置和运行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2、运营管理:就是对运营过程的计划、组织、实施和控制,是与产品生产和服务创造密切相关的各项管理工作的总称。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运营管理也可以指为对生产和提供公司主要的产品和服务的系统进行设计、运行、评价和改进。

3、生产运作管理:是指为了实现企业经营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生产运作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管理工作的总称。

生产运作管理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运作管理仅局限于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实际上是以生产运作系统中的生产运作过程为中心对象。

广义的生产运作管理不仅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运行管理,而且包括生产运作系统的定位与设计管理,可以认为是选择、设计、运行、控制和更新生产运作系统的管理活动的总和。

4、霍桑试验:实验结论:1、改变工作条件和劳动效率没有直接关系;2、提高生产效率的决定因素是员工情绪,而不是工作条件;3、关心员工的情感和员工的不满情绪,有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

说明起初,一九二四年西方电子公司在伊利诺州的霍桑工厂做了一个实验(Hawthorne Studies,1927~1932),这个实验在于找出是否有「疲劳」之外但会降低生产力的因素。

工人坡分成两组:一组为控制组,所有工人都往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持续工作,一组为实验组;实验本身是为了观察工作环境经过各种改变时工人的反应情形,并比较两组之生产力。

霍桑实验的工作环境改变是透过改变照明亮度来观察,结果是,亮度增加,生产力增加,但亮度逐渐下障生产力仍然继续升高。

更奇异的是,控制组的照明其实一点都没改变,但生产力仍会上升。

甚至,实验人员延长工时或减少休息时间,生产力也会上升。

许多工人都比实验前更满意自己的工作。

第六章 制造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六章 制造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生产计划与控制)


例:设某产品的成本为100元,保管费用为1%,订 货费用为100元,未来各期的净需求量如表6-1所示。 试按照最小成本法批量规则计算每次订货数量。
未来各期的净需求量
周期 净需求量 1 35 2 10 3 0 4 25 5 20 6 0 7 30 8 10 9 30 10 40 11 0 12 20

产品结构树 是以树状图形式描述产品结构。通常为了 方便计算物料需求量,要求树状图按照最 低层级规则(lower level coding)绘制,即 将构成产品的各种物料按其隶属关系分为 不同的层级,这样,上、下层级的物料为 母子项关系。


物料表 产品结构树能直观地描述产品内各种物料 的结构关系,但其图形方式不便于计算机 处理。物料表是用表格形式表示构成产品 的各种物料的结构关系。 物料表包括多级物料表和单级物料表。多 级物料表为矩阵式表格,由于存在数据冗 余,需占用较多的空间。此外,对物料项 进行修改时,需要重新编制新的表格。为 了避免这些缺点,可将其拆分为单级物料 表。
60
60
60
60
60
0
400 400
400
C
总需求量
可用库存量40 净需求量 计划交货量 计划投入量 1560 40 40 40
1600
0 1560 1560
MRP计划表(续)
项目 周期 4 30 5 30 6 7 8 0 9 10 11
D
总需求量
可用库存量30 净需求量 计划交货量
1560
0 1530 1530
用户 订货
销售 预测
主生产计划MPS
库存管理IM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清单BOM
能力需求计划

原料车间安全作业规程(4篇)

原料车间安全作业规程(4篇)

原料车间安全作业规程1. 工作人员进入原料车间前,必须穿着符合安全要求的工作服和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防护眼镜、耳塞和防护手套等。

2. 在原料车间内禁止吸烟、饮食和嚼食。

3. 工作人员必须经过相应的安全培训和考核,了解原料车间的危险源、安全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程序。

4. 在原料车间内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禁止违章操作。

5. 使用化学品或危险物质时,必须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使用相应的防护设备和设施。

6. 确保原料车间内的设备、设施和工具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若发现故障或不安全因素,必须立即报告上级主管。

7. 在原料车间内必须保持工作区域的整洁,禁止堆放杂物和阻塞逃生通道。

8. 定期检查和维护消防设备和安全设施,确保其正常运行。

9. 在原料车间内必须随时保持警惕,发现火灾、泄露、爆炸等危险情况时,应立即拉响警报并按照应急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10. 任何不符合安全规定或存在安全隐患的行为必须立即纠正或报告上级主管,确保工作环境的安全。

以上是原料车间安全作业规程的一些基本内容,具体的规定和要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和补充。

同时,工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原料车间安全作业规程(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原料车间的生产安全、维护员工身体健康,提升员工的安全意识,制定本作业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原料车间的所有工作人员,并严格执行。

第三条原料车间的主管负责本规程的执行,并对违反规程的行为进行处理。

第四条员工应按照规程要求进行学习和遵守,对于规程的修改和补充,员工应及时了解。

第五条员工违反规程的,根据情节轻重进行相应的处罚并做好相关记录。

第二章安全操作规范第六条在开始任何作业之前,员工必须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包括防护服、防护眼镜、安全帽、手套等,并定期进行检查、清洁和更换。

第七条禁止任何未经许可的人员进入原料车间。

第八条严禁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或有毒物品进入原料车间,禁止在车间内吸烟、喷漆或点火等行为。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周三多-管理学习题集-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

第六章计划与计划工作习题一、填充题1.__________过程是决策的组织落实过程。

2.__________是计划的前提,计划是__________的逻辑延续.3.从名词意义上说,计划是指用__________等形式所表述的,组织以及组织内不同部门和不同成员在未来一定时期内,关于行动_____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_____安排的管理文件.4.我们有时用“__________"表示动词意义上的计划内涵.5.计划工作是对决策工作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两个维度上进一步地展开和细化。

6.计划工作具有秩序性,其最主要的秩序表现为计划工作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7.可以用计划对__________的贡献来衡量一个计划的效率。

8.计划工作必须追求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的平衡。

9.根据计划的程序化程度,可以把计划分为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10.从职能空间分类,可以将计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 ,这其中,__________是组织的主要计划。

11.根据涉及时间长短及范围广狭的综合性程度标准,可以将计划分为__________ 与__________.12.战略性计划显著的两个特点是__________ 与__________.13.根据计划内容的明确性标准,可以将计划分类为__________和__________.14.__________和__________是计划的两大显著特征。

15.__________决定组织的性质,是决定此组织区别于彼组织的标志。

16.预算是一份用表示预期结果的报表。

17.组织的目标结构包括目标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

18.目标结构描述了组织中各层次目标间的__________ .19.从过去发生的事件中探求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其基本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0.将某一大前提应用到个别情况,并从中引出结论的方法是__________.21.从个别情况发现结论,并推论出具有普遍原则意义的大前提的方法是__________。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方案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方案

化工行业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方案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础 (2)1.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与标准 (2)1.1.1 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 (2)1.1.2 安全生产标准体系 (3)1.1.3 安全生产组织架构 (3)1.1.4 安全生产职责 (3)第二章安全生产制度与规程 (3)第一节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1.1.5 总则 (4)1.1.6 安全生产管理组织 (4)1.1.7 安全生产责任制 (4)1.1.8 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 (4)1.1.9 报告和处理 (4)1.1.10 生产设备操作规程 (5)1.1.11 生产现场操作规程 (5)1.1.12 化学品储存操作规程 (5)1.1.13 化学品运输操作规程 (5)1.1.14 应急处理操作规程 (5)第三章安全风险识别与评估 (6)1.1.15 概述 (6)1.1.16 风险识别方法 (6)1.1.17 风险评估 (7)1.1.18 风险控制 (7)第四章危险化学品管理 (8)1.1.19 分类 (8)1.1.20 标识 (8)1.1.21 储存 (9)1.1.22 运输 (9)1.1.23 使用 (9)1.1.24 废弃 (9)第五章设备设施安全管理 (10)1.1.25 安全检查的目的与意义 (10)1.1.26 安全检查的主要内容 (10)1.1.27 安全检查的组织与实施 (10)1.1.28 维护保养的目的与意义 (10)1.1.29 维护保养的主要内容 (11)1.1.30 维护保养的组织与实施 (11)第六章作业现场安全管理 (11)1.1.31 检查目的与意义 (11)1.1.32 检查内容与方法 (11)1.1.33 检查频率与责任 (12)1.1.34 安全防护设施 (12)1.1.35 安全防护措施 (12)1.1.36 安全防护责任 (13)第七章应急管理 (13)1.1.37 编制目的与原则 (13)1.1.38 编制内容 (13)1.1.39 应急救援 (14)1.1.40 处理 (14)第八章安全教育与培训 (15)1.1.41 安全意识教育 (15)1.1.42 安全知识教育 (15)1.1.43 安全技能教育 (15)1.1.44 培训方式 (16)1.1.45 培训方法 (16)第九章安全生产监管与考核 (16)1.1.46 监管体系构建 (16)1.1.47 监管措施 (16)1.1.48 考核指标 (17)1.1.49 奖惩措施 (17)第十章案例分析 (17)1.1.50 概述 (18)1.1.51 原因分析 (18)1.1.52 预防措施 (18)1.1.53 改进措施 (19)第一章安全生产管理基础安全生产是化工行业永恒的主题,为保证生产过程中的安全,必须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铁路工务车间管理制度

铁路工务车间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铁路工务车间的管理,确保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保障铁路运输安全畅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车间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铁路工务车间全体员工及相关作业人员。

第三条本制度旨在规范铁路工务车间的各项工作,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提高作业效率,确保铁路运输安全。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第四条铁路工务车间设立车间主任、副主任、各工区负责人及班组负责人等岗位。

第五条车间主任负责全面领导车间工作,组织实施本制度,确保安全生产和作业质量。

第六条副主任协助主任工作,负责分管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工作。

第七条各工区负责人负责本工区的日常管理工作,组织实施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安全生产。

第八条班组负责人负责本班组的生产、安全、质量管理等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和作业质量。

第三章安全生产管理第九条车间应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各级人员的安全职责。

第十条车间应定期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第十一条车间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车间应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第十三条车间应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用品,并确保员工正确佩戴和使用。

第四章质量管理第十四条车间应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五条车间应严格执行设计文件和施工规范,确保工程质量。

第十六条车间应定期进行质量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质量问题。

第五章作业管理第十七条车间应制定作业计划,明确作业任务、时间、质量要求等。

第十八条车间应严格执行作业计划,确保作业任务按时完成。

第十九条车间应加强作业现场管理,确保作业安全、文明、有序。

第六章培训与考核第二十条车间应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业务技能培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

第二十一条车间应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对员工进行定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晋升的依据。

第七章财务管理第二十二条车间应严格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使用合理、规范。

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

第六章生产作业计划第一节生产作业计划概述一、 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企业生产计划确定后,为了便于组织执行,还需要编制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作业计划是生产计划的的继续和具体化,是生产计划的具体执行计划。

它的基本任务是:1.落实生产计划生产作业计划把企业生产计划的各项指标,具体地分配到各车间、工段、班组以至每个工作地和工人,规定他们在月、旬、周、日以至轮班和小时内的具体任务,并组织实施,使生产计划落到实处,从而保证按品种、数量、质量、成本和期限完成企业生产任务。

2.合理组织生产过程任何产品的生产过程都由物质流、信息流、资金流所组成。

生产作业计划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生产过程中的物质流、信息流和资金流合理组织协调起来,用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

3.实现均衡生产均衡生产是指生产过程的各个环节做到有节奏的工作,按计划规定的品种、数量、质量和交货期的要求,均衡地出产产品。

均衡生产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生产能力,有利于保证产品质量,有利于有效利用生产资源,有利于改进企业的经营管理,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要实现均衡生产,就必须依靠生产作业计划来合理安排组织各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及时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按计划规定的进度要求,全面完成生产任务。

4.提高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产品的质量和成本。

而产品的质量和成本都是在生产技术准备和生产过程中形成的。

生产作业计划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严格保证产品质量达到规定的标准,努力减少产品生产过程中的活劳动与物化劳动的消耗,最大限度降低生产成本,力求取得最高的经济效益。

二、 制定生产作业计划基本要求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实质是把生产计划层层分解,具体落实。

所以生产作业计划的内容应当详尽而又具体,才能起到组织日常生产活动的作用。

因而制定生产作业计划时应达到下面一些基本要求:1.确保实现已确定的交货期一般来讲,生产计划中规定的生产任务都有不同的交货期要求,为了保证按期交货,需要生产作业计划中精心策划和安排,确定产品或零部件在各个生产环节的投入产出时间,尽可能满足所有任务的交货期限。

6-企业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车间管理

6-企业数字化生产运营管理-车间管理
准备活动(3分钟)加工活动(5分钟)拆卸活动(2分钟)
平板Ⅰ组装中心
二车间
质量+汇报
准备活动(2分钟)加工活动(5分钟)拆卸活动(2分钟)
平板Ⅱ加工中心
二车间
质量+汇报
准备活动(3分钟)加工活动(5分钟)拆卸活动(2分钟)
平板Ⅱ组装中心
二车间
质量+汇报
准备活动(2分钟)加工活动(5分钟)拆卸活动(2分钟)
友情提示
填写工艺路线时,务必修改加工组织与工作中心,然后分配,否则,无法进行MRP运算。
四、排程模型
华商集团将排程模型分配给华商制造,排程模型如表所示。
排程模型
名称
排程方法
默认排程模型
使用组织
标准正排
正排

华商制造
操作步骤
(1)核对当前组织。确保当前组织为华商集团。(2)打开排程模型列表。操作路径:〖生产制造〗-〖车间管理〗-〖车间作业计划〗-〖排程模型列表〗,系统自带“标准正排”排程模型。(3)分配排程模型。在排程模型列表中全选排程模型,单击工具栏〖业务操作〗-〖分配〗,选择“华商制造”,选中“分配后自动显示分配明细”“分配后自动审核”,单击确定,系统自动分配并审核记录。
二、主要功能结构
基础数据管理车间作业计划工序执行报表分析
三、车间管理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四、基本概念
工序:是完成产品加工的基本单元,是组成生产过程的基本单位。工序计划:是指面向物料的加工说明文件,包括物料的加工工序、工作中心、工作进度及使用的工装设备等。工序汇报:是指生产车间根据工序计划指定的任务加工完成后进行生产的完工汇报。工序汇报针对生产订单的工序进行一系列重要数据的采集,包括生产数量,废品数量,待返修数量,所耗工时,所耗资源,实际开工时间和完工时间等。工序控制码:一般用来标识工序控制中不同参数,比如是否检验、工序的加工方式,工序的汇报方式等。工作中心:是用于生产产品的生产单元,是各种生产或者加工单元的总称。一个工作中心可以是一台设备、一组功能相同的设备、一条自动生产线、一个班组、一块装配面积或者是某种生产单一产品的封闭车间。工作中心的数据是工艺路线的核心组成部分,是运算物料需求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的基础数据之一。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6

生产计划与控制教案6

相关原始参数
参数名称 物料号 物料名称 期初库存量 (个) 安全库存量 (个) 批量(个) 参数值 LA001 灯具 15 5 60 参数名称 提前期(周) 需求时界(周) 计划时界(周) 计划日期 计划员 参数值 1 3 8 02/04/01 PES
期 间(周) 1 预测量 合同量 20 25 2 20 18 3 20 23 4 5 6 7 8 20 18 9 10 20 20 16 28 20 20 15 24 20 20 20 18
长期市场预测
生产战略规划
资源需求规划
短期市场预测 顾客订单 最终装配计划
综合生产计划 (APP)
主生产计划 (MPS) ) 物料需求计划 (MRP) 生产作业计划 和采购计划
粗能力计划(RCCP)
细能力计划(CRP)
二、主生产计划的计划对象
综合生产计划的计划对象是产品系列,每一系列可以由 多个型号的产品所构成,综合生产计划不作细分,而编制主 生产计划时,不仅要将该产品群分解至每一型号的产量,还 要将时间周期进行分解,通常分解为以周为单位。 如果某汽车公司生产某种轿车,有四种型号A、B、C和D, 计划年总产量为1万辆,A型车为2500辆、B型车为3500辆、C 型车为2000辆、D型车为2000辆。
期间(周) 1 预测量(个) 合同量(个) 毛需求(个) 20 25 25 2 20 18 18 3 20 23 23 4 20 16 20 5 20 28 28 6 20 15 20 7 20 24 24 8 20 18 20 9 20 20 20 10 20 18 20
3、确定在途量(Scheduled Receipts,SR)
设产品t在期间i的毛需求为GRi(t),则其计算公式为:

第六章 生产计划管理

第六章  生产计划管理

2160
B
1200 40 0.8 960
1296
C
1600 501来自1600 54001728
代表 产品
D
1200 60 1.2 1440
1296
E
5000
企业生产能力的确定
企业生产能力在各车间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基 础上确定。
企业生产能力综合平衡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 面:一是各基本生产车间能力的平衡,二是基 本生产车间与辅助生产车间及生产服务部门之 间能力的平衡。在平衡各基本车间的能力时, 首先要确定主要车间,并以主要车间的生产能 力作为平衡的依据。在包括各个工艺阶段的机 械制造企业中,通常以机械加工车间为主要车 间。
是企业在计划期内应完成的产品生产任 务和进度的计划。它具体规定了企业在 计划期内应完成的产品品种、质量、产 量、产值、出产期限等一系列生产指标。 它不仅规定了企业内部各车间的生产任 务和生产进度,还规定了企业之间的生 产协作任务。
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1.产品品种指标,是企业在计划期内生 产的产品品名和品种数。
门贯彻执行调度决议; (6)做好生产完成情况的检查、记录和统计分析
工作。
第六章 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运作计划系统
分长期、中期和短期生产计划三个层次。 长期生产计划,一般为3年---5年,主要
任务是进行产品决策、生产能力决策。 中期生产计划,又称为生产计划大纲,
其计划期一般为一年 。 短期生产计划,又称为生产作业计划,
它的计划期在半年以下,一般为月计划。
年度生产计划

车间 装配 机加工 毛坯
生产周期 20 40 30
保险期
5 5

装配车间出产提前期=0 装配车间投入提前期=装配车间生产周期=20 机加工车间出产提前期=装配车间投入提前期

第六章_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六章_现代企业生产管理


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


三、生产类型的分类


1.按工艺过程的连续性划分

(1)流程式生产(连续型生产)

(2)加工装配式生产(离散型生产)

产 管
2.按接受生产任务的方式

(1)订货生产方式
(2)存货生产方式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

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


3.按生产任务的重复程度和工作地专业化程度划分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

第三节 生产作业计划


二、生产作业计划的特点
现 代 (一)计划期短
企 业
(二)计划内容具体
生 (三)计划单位小 产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

第三节 生产作业计划


三、期量标准的制定


(一)流水线工作指标图表


(二)在制品占用量定额

产 (三)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管
理 (四)生产周期
理 以恰好能使下道工序连续地全部加工完该批零件为条件。
m
T ti (n 1)(t1 ts )
i 1
现代企业管理课件

第一节 生产过程组织


现 代 企 业 生 产 管
在选择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形式时,还要考虑其他一些因 素:
1.生产单位的专业化形式。 2.生产类型。 3.零件的重量和工序劳动量的大小情况。 4.设备调整所需时间的长短。 5.接受订货的紧急程度。
生 2.基本生产过程
产 管
3.辅助生产过程
理 4.生产服务过程

第六章生产作业计划

第六章生产作业计划
产品A的节拍:CA =αA T效 / NA=24000×41.67%/2000=5(分/件) 产品B的节拍: CB =αB T效 / NB =24000 ×31.25%/1875=4 (分/件) 产品C的节拍: CC =αC T效 / NC =24000×27.08%/1857=3.5 (分/件)
多品种混合流水线节拍的计算
一、 大量流水生产组织
2 .按生产对象的数目:单品种流水线和多品种流水线 单品种流水线:又称不变流水线,是指流水线上只固定生产一种制品。要求制品的 数量足够大,以保证流水线上的设备有足够的负荷 多品种流水线:将结构、工艺相似的两种以上制品,统一组织到一条流水线上生产。
3、按产品的轮换方式:可变流水线、成组流水线和混合流水线 可变流水线:集中轮番地生产固定在流水线上的几个对象,当某一制品的批制造 任务完成后,相应地调整设备和工艺装备,然后再开始另一种制品的生产。
率应符合节拍要求. 粗略节拍流水线: 各个工序的加工时间与节拍相差很大,为充分地利用人力、物力,只要
求流水线每经过一个合理的时间间隔,生产等量的制品,而每道工序并不按节拍进行 生产。
5 .按机械化程度:手工流水线、机械化流水线和自动线
(1)单一品种流水线节拍的确定
● 概念:流水线上连续投入或出产两个制品的时间间隔
工序单件 作业时间
2 5
8
2 2 4
7
3 2 3
1 2 3
工作地单件 作业时间
7 8 8 7 8
6
工作地空闲 时间
8–7=1 8–8=0 8–8=0 8–7=1 8–8=0
8–6=2
一、大量流水生产组织
3.计算装配流水线负荷系数
Ki = Si / Sei =5.5/6=0.92

第六章--生产运作计划与控制PPT课件

第六章--生产运作计划与控制PPT课件
包括:产品产量计划、产值计划、产品 出产进度计划、生产协作计划等
2024/10/14
9
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产量指标 产值指标 又包括:
➢商品产值 ➢总产值 ➢净产值
2024/10/14
10
年度生产计划的主要指标
产品品种指标 产品质量指标 产品产量指标 产品产值指标
2024/10/14
26
生产提前期
定义:指制品在各工艺阶段出产或投产日期比成品出产日 期应提前的时间。生产提前期又分为出产提前期和投产提 前期。
计算方法: 装配车间出产提前期 = 0 某车间出产提前期 = 后车间投产提前期 + 车间之间的保 险期 +(本车间生产间隔期 -后车间生产间隔期) 某车间投产提前期 = 本车间出产提前期 + 本车间生产周 期
2024/10/14
38
累计编号法
就是将预先制定的提前期转化为提前量, 确定各车间计划期应达到的投入和出产 的累计数,减去计划期前已投入和出产 的累计数,求得车间计划期应完成的投 入和出产数。
累计数是指年初或从开始生产该种产品 所计算的累计数。
为基准,往前推移(n-1)×ti+1作为零件在i+1 工序的开始加工时间。
2024/10/14
33
平行顺序移动方式(续)
n=4 t1=8分钟
t2=4分钟
m
m1
T平顺 n ti (n 1) min(t j ,t j1)
i1
j 1
t3=10分钟 t4=6分钟
m
m1
T平顺 n ti (n 1) min(t j ,t j1)
2024/10/14
20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6章 生产作业计划

生产与运作管理 第6章 生产作业计划
21
二、作业计划与排序 作业排序不是作业计划。作业排序是确定工件在机器上的加工顺序,而作业计 划,不仅包括确定工件的加工顺序,而且还包括确定机器加工每个工件的开始时间 和完成时间。可见,作业计划包含着作业排序。 作业计划的关键是要解决各台机器上工件加工顺序的问题, 三、作业排序 (一) 作业排序的分类 ①劳动力作业排序, ②生产作业排序, 另外按照机器的种类和数量不同,可以分为单台机器的排序问题和多台机器的排 序问题。对于多台机器的排序问题,按照工件加工的路线特征,还可以分。 另按照工件到达车间的状态不同,可以分成静态排序问题和动态排序问题。 按特定目标函数的性质不同,也可划分不同的排序问题。 某些现实特定的情况会影响作业排序的复杂程度:①一种情况是设备数有限, 人员无限。②还有一种情况,即人员数有限,设备数无限, 常用的人员调度规则有 4 点:①把人员优先安排到已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工作 地;②把人员优先分配到等待工作数量最多的工作地;③把人员优先分配到有最大 标准工作量的工作地;④把人员优先分配到有最早需要完工的工作地。
该中心的输出工作,否则,一定使工作中心发生
积压,反过来使上游的提前期加大—早排队
13
工作中心
生产经营中的一个区域,在此,零部件得 到集中加工处理
由相似的或顺序的机器组成
学校:计算中心,试验楼等
14
活动排序方式
1. 前向排序? 2. 后项排序? 3. 最佳绩效排序(资源约束下的排序)
15
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一)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1.单件小批生产的特点和生产流程 单件小批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品种多而复杂,产量少而很少重复生产。多数 是根据订货合同和用户的临时需求而进行的一次性生产,而且生产周期 都比较长。 所以,编制生产作业计划要解决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保证交货期;第 二,保证企业生产车间之间相互衔接。 2.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 单件小批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方法主要是生产周期法。具体的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采用网络计划技术及相关技术,为每一 项订货编制生产周期进度表。它是单件小批生产企业的主要期量标准; 第二步,根据合同规定的交货期限和生产周期进度表,为每一项订货编制 一份订货生产说明书,详细规定该产品在某一车间投入和出产的时间, 订货生产说明书的格式如下表7-2所示; 第三步,根据订货生产说明书,编制月度作业计划初稿。 第四步,进行分车间、科室进行任务与能力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表6-2生产间隔期与相应的生产批量
生产间隔期 1天
生产批量
25
生产间隔期 1天
生产批量
25
2天 4天 50 100 3天 6天
75 150
8天 200 12天
300
24天 600
2月 1季 半年 全年 1200 1800 3600 7200
24天 2月 1季 半年 全年
600 1200 1800 3600 7200
and time period
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 (MRP) Generate Production orders and purchase
order
Operations Scheduling
To meet quantities and time requirements for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Operations Scheduling
Forecast of future demand
Aggregate plan
Master production schedule (MPS) Schedule of production quantities by products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二)生产周期
生产周期是指一种产品从投料开始,直至成 品产出为止所经历的全部日历时间。
生产周期包括单件产品的生产周期和一批产 品的生产周期两种。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1、单件产品的生产周期的制定 单件结构简单的产品,其生产周期是
该产品在各个工艺阶段生产周期的总和。 2、一批产品的生产周期的制定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 控制
2020/11/28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第六章 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主要内容
车间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的制定、作业排序、生产 进度控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
重点与难点
期量标准制定方法
学习方法
习题+案例分析讨论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第一节 车间作业计划与期量标准
一、车间作业计划 (一)编制作业计划的目的 1.落实生产计划任务 2.车建设准备和调度的依据 3.规定每个工序的开工时间与数量
time); 5) Reduce setup cost; 6) Minimize production and worker costs
❖Discussion
1) and 3) aim at providing a high level of costumer service; 2), 4), 5) and 6) are to provide a high level of plant efficiency; Impossible to optimize all above objectives simultaneously; Proper trade off between cost and quality is one of the most challenging strategic issues facing a firm today;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车间作业计划
车间作业计划(Scheduling)是零部件生产的具体 执行计划,是生产计划的继续和具体落实。 时间上:将年度计划任务从年具体化到月、周、天、工 作班的任务; 对象上:将各种零部件生产任务,细化至零件的各加工 工序; 执行单位上:将企业的任务细分到车间、工段班组、直 至每台设备的任务。
在制品定额法是一种利用预先制定的在制品定额, 来协调和规定产品投入量和产出量任务的方法
车间在制品定额=生产周期×平均日产量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大量大批生产条件下,只要前车间能够保证车间之间中 间库存在制品的一定库存量,就可使后续车间生产均衡进行。
计算按反工艺过程进行
某车间 出产量
= 后投续入车量间+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二 作业排序问题
作业排序(Job Sequencing) 是指为每个工作中 心、每台设备、每个员工具体确定每天的工作 任务和工作顺序的过程。
作业排序解决不同工件在同一设备上的加 工顺序问题, 不同工件在整个生产过程 总的加工顺序问题, 以及设备和员工等 资源的分配问题。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单件小批生产:产品生产周期、产品装配指 标图表等。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一)批量和生产间隔期
批量是指同种产品一次投入或出产的数量。 生产间隔期又称生产重复期,是提前后两批产品 投入或出产的时间间隔。
Q=R×Tig
Q为批量,Tig为生产间隔期,R为平均日需 求量。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1、最小批量法
1) Meet due date; 2) Minimize WIP inventory; 3) Minimize the average flow time through the systems; 4) Provide for high machine/worker (time) utilization (minimize idle
J1
J4
J5
J2
t
1
2
3
6
7
d
8
25
9
10 23
完工时间 1
3
6
12 19
延期
0
0
0
2
0
平均流程时间=(1+3+6+12+19)/5=8.2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EDD原则的作业排序
作业编号 J3
J4
J5
J2
J1
t
1
3
6
7
2
d
8
完工时间 1
9
10 23
25
4
10 17
19
延期
0
0
0
0
0
平均流程时间=(1+4+10+17+19)/10.2
本车间 外销量
中间仓库
+ 库存
定额
期初中间
- 仓库预计
存量
某车间 投入量
=
本车间 出产量
+
本车间 允许 废品量
+
本车间 在制品 定额
期初车间
- 制品预算
库存定额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二)提前期法(成批生产)
又称为累计编号法。它是将提前期转换为提前量, 计算同一时期产品在各生产环节的提前量,来保证各 车间在生产数量上的衔接。
2、经济批量法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现假定年总费用用Y表示,年计划产量为N,批量 为Q,每次设备调整费用为A,库存平均存量为Q/2, 单位产品成本为C,存货保管费率为i,则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3、以期定量法
以期定量法是先确定生产间隔期,根据 批量=生产间隔期×平均日产量 计算确定批量的方法。
MRP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二)基本准则
1.确保交货期 2.减少等待时间 3.工件在车间的流程时间最短 4.车间在制品的数量最小、停放时间最短 5. 提高人、机器的利用率 6. 生产和人工成本最低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What is Operations Scheduling ?
❖ Objectives of operations scheduling
出产提前期计算
TINi+1—某制品第i+1工序(i工序的后续工序)投入提前期 TSAi—某制品i与i+1工序间的保险期
前后两工序生产间隔期不等时,出产提前期计算
TJGi—某制品i工序的生产间隔期 TJGi+1—某制品i+1工序的生产间隔期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三 生产作业计划编制方法
(一)在制品定额法(大批大量生产)
成品车间日产量为:40÷20=2件 本月零件加工出产累计数为:40+10×2=60件 本月零件加工投入累计数为:40+15×2=70件 本月装配投入累计数为:40+5×2=50件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课堂练习:提前期法(成批生产)
某企业根据计划,10月份装配车间累计出 产160件,平均日产量2台,机加工出产 提前期20天,投入提前期50天,计算机 加工车间投入、出产累计数。
排序的目标是使全部完工时间最短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约翰逊算法的适用条件
➢ 全部完工时间最小; ➢ 工件在两台设备上的加工顺序完全相同; ➢ 所有工件同时到达第一台设备等待加工; ➢ 每种工件在每台设备上的加工时间均已知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约翰逊算法的步骤
① 先做n 个工件在两台设备上的工时矩阵 ② 在工时矩阵M 中找出最小元素aij ③最短的加工时间出现在第一台设备上, 则对 应的工件排在最前位置;最短的加工时间出现在 第二台设备上,则对应的工件排在最后位置。 ④ 从加工时间矩阵划去已经排序的工件, 然后 对余下的工件重复步骤② 和步骤③ ,直到全部 工件都被安排完。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加工时间的工时矩阵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约翰逊算法例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约翰逊算法例
B最后 A最先 C在A后,D在B前
F在D前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约翰逊算法例
采用约翰逊算法一定能得到最优排序解 但最优排序解不一定都是符合约翰逊算法
第六章车间作业计划与控制
二、期量标准
期量标准是指对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期限和数 量所规定的标准。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的重要依据,又称作业计划 标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