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_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经济改革势在必行
问题情境1:赫鲁晓夫为何要改革?
材料1、1913~1950年苏联工业生产增加了12倍,农业只提 高40%,1953年全苏联人均粮食低于1913年,牲畜存栏数与 1913年相当,而苏联人口比1913年增加了20%。
材料2、(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 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 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
无法从根本上 破除斯大林模 式
戈尔巴乔夫 改革
改革已经背 离了社会主 义道路
反思:
苏联改革过程中的教训给我们今天的社 会主义经济改革有何启示?
提示:可从政治稳定 跟经济发展的关系, 改革的速度、理论指 导、改革方向、配套 措施及政策、改革遇 到的阻力和矛盾等方 面考虑。
苏联改革给我们的借鉴:
●改革需要一个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 ●需要大胆突破传统的束缚

①扩大自主权; ②降低农产品收购计划
施 农业 指标;③提高农产品价格;
④放松对个人副业的限制

①没有突破旧体制;

②脱离实际;
原 因
③与美国军备竞赛,使经济减速甚至滑坡; ④勃氏后期保守作风、后期改革停止
2.结果
(1)执政前期,经济增长加快,政局稳定,军备力量 大为增长,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人民生活有所 改善; (2)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经济发展停滞。
赫 鲁 晓
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课标要求:
勃 列
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
日 涅
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

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
艰巨性和曲折性。

尔 巴
教学重点:赫鲁晓夫改革


湘南实验中学 张海博
回忆:斯大林模式存在哪些弊端?
1.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2.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为支持工业不惜损害农民 利益; 4.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 性。
要有探索创新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要有全面一贯的改革思路、政策和配套措施, 不能急躁冒进,也不能保守停滞,更不能改变 改革方向; ●要妥善处理好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阻力和 矛盾,保证改革的顺利有序进行……
课 堂 小结
回顾:苏联经济发展与改革的历程
十月革命
Baidu Nhomakorabea
确立政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探索) 新经济政策(新的探索) 斯大林经济体制(确立)
③盲目性;
④赫氏的个人作风
问题情境2:如何评价赫鲁晓夫改革?
赫鲁晓夫的墓碑
墓碑上半白半黑的对 比,“其中包含着永恒的 矛盾——光明的进步的 因素同反动因素之间的 斗争。……在彼此斗争 中相互咬合” ——墓碑的设计者
涅伊兹维斯特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
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 明理由。
2.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没有从根本上突 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3. 赫鲁晓夫自身的不足和缺点(个人作风急噪,反复 无常)。
4. 1964年粮食减产,加速了赫鲁晓夫的下台。
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类别
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目的 ①继续革除弊端;②纠正混乱
工业 推行新经济体制,扩大企业自主权
2.开始:1985年
3.内容和问题:经济和政治领域
内容
问题
重点:用经济管理方 1.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
经 法代替行政命令(实质: 的配套措施

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 作用)
2.继续优先发展重工业
改革的重点。以人道的、
政 民主的社会主义为指导, 治 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实行多党制、多元化。
激化矛盾 局势失控 苏联解体
社会主义 (经济) 制度确立
阶段
赫鲁晓夫改革(探索开始) 勃列日涅夫改革(趋于停滞) 戈尔巴乔夫改革(深化、失败)
社会主义 经济改革
阶段
顺 的 , 必 须 不 断 的 探 索 改 革 实 践 。
启 示 :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道 路 不 是 一 帆 风
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勃列日涅夫改革为什 么会失败?
改革失败原因:
(1)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 大林模式”。 (2)勃列日涅夫本人专断、保守不利于改革。 (3)对外政策和经济战略阻碍经济改革的深入。
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1.背景: (政治、经济、外交)
• 政治:体制僵化、官僚主义、民族矛盾尖锐 • 经济:行政管理、经济停滞、生活水平下降 • 外交:美苏争霸、对外扩张、国际形象受损
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苏联进行了 多次自身改革,但不仅没有变得更加强大, 而在戈尔巴乔夫改革中走向解体,这是为什 么?
戈尔巴乔夫
赫鲁晓夫
勃列日涅夫
1953
1964
1982
1991
戈 尔 巴 乔 夫 改 革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 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边的好心 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
日莫 用斯 品科
市 民 排 队 购 买
一、赫鲁晓夫改革
类别
赫鲁晓夫改革
背景 斯大林体制弊端暴露;农业问题严重
措 农业 施 工业
①收购制,给予一定的私有生产资料; ②开荒增产 ③种植玉米运动
①权力下放; ②物质利益原则

成效
一定程度上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取得一 定成效。

局限
①没有突破旧体制;②脱离实际;
一位前苏联杂志主编这样讽刺戈尔巴乔夫
苏联的经济改革
赫 鲁

有人说:赫鲁晓夫的 夫
改革把苏联搞乱了,勃
列日涅夫的改革把苏联 勃
搞跨了,戈尔巴乔夫的
列 日
改革把苏联搞死了。你
涅 夫
认为正确吗?你觉得他
们的改革有何异同?
戈 尔



苏联三次经济改革的比较
相同:都是为解决斯大林体制弊端;
都在农业、工业方面进行调整;
结果成效都不显著,可以说是失败的改革。
不同:赫氏侧重农业,勃氏侧重重工业,戈氏侧重 所有制和商品经济入手;
前两者失败是因为未改变原有体制,对斯大林体制进 行修修补补,后者虽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却背离了 社会主义方向。
苏联三次改革失败的原因:
赫鲁晓夫 改革
无法从根 本上破除 斯大林模 式
勃列日涅夫 改革
3.评价 ⑴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重点是农业,
取得一定成就,但收效甚微。
⑵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在一定程度上 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有利推动社会主义 国家改革。
⑶对斯大林模式弊端缺乏科学认识, 无法从根本上突破这一模式,只是在原 有经济体制上的局部调整。
1. 缺乏全面和正确的战略方针和思路(指导思想), 带有很大的盲动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