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刍议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行过 专业技术职 务制和“ 学衔”“ 、称号 ” , 以 工资待遇等挂钩。 制 及 但由于在工作过程中政 高校在评审过程中也要受指标和岗位职数的 甚至在 同一时期 , 有的专业实 行职务制 , 的 策不 够配套 , 有 部分单位各 自为政, 矛盾突 出, 遂 限制, 没有完全的 自主权。 专业实行“ 称号” 这就使“ 制, 职称 ” 这个概念的 于 18 ̄19 年停止工作进行整顿 :第 四阶 99 90 2 、名额指标限制了优秀人才的发展。目 内涵十分广泛, 包括了职务、 职位、 学衔、 称号、 段始于 19 年, 91 作为人事工作的一部分, 开始 前,河北高校的职称申报大都有名额限制, 而 资格等多种含义。 直到 18 年, 96 我国统一实行 了一年一度职称评聘工作, 职称工作进入到了 各单位的教学规模、 发展速度、 人员状况等具
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刍议
口文 / 孙文胜
职称制度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 术职务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 有严格的数量限 时的社会环境、 用人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 成部分, 更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2 1 年人 制, 00 并由人事部门考核 、 行政领导或党委任命 。 相关 , 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 体现 力资源 社会保障部将按照 “ 调整功能定位、 在六十年代初期 , 由于工资晋升基本上 处于冻 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用人和分配制度的改
了下来, 但其实质意义已发生变化, 现在所说 称 制度 。科 学技术工作者可 以根据 其学术水 观性, 给职称申报具体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被 的职称是指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 平、 能力 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 取得相应的职称 。 至 动影响。有的单位因指标有限, 一些真正具备 与成就的评价 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 , 此 ,职称作为一种制度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任职条件且 单位发展 也需要的优秀 专业技术 包括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专业技术资格和 第五阶段是从 19 年起 ,职称制度 改革工作 人员被 限制在 外; 的单位 有指标 , 在没 95 有 却存
健全分类体系 、 完善评价机制 、 实现科学管理” 结状态 , 术职 务的提升就停顿 了下来; 技 第二 革, 我国职称工作正由过去的以职务聘任为主
的改革思路, 构建以品德、 能力和业绩为导向, 阶段是 17 ̄18 年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 的工作定位转向建立和发展科学的、多层次 97 93
提 要 职称制 度是我国 人事管理制度的
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职称改革的重点是扩大高
校在职称评审中的 自 主权; 优化教师职称评审
指标体系; 增强职称评审的透明度; 推行岗位 聘任制, 强化竞争上 岗和契约管理; 制定科学 合理的考核办法。
关键词: 高校; 职称: 评聘
中图分类号:229 文献标识码: F7.2 A
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不再实行“ 职称 ” “ 制。 正常化阶段” 中华人 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 体情况 不是完全相 同的, 。《 上级主管部门给下属
但 由于人们 习惯“ 职称 ” 这个词 ,职称 ” “ 便沿袭 步法》 第四十一条规定 : 国家实行专业技术 职 单位下达的 申报指标 , 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客
术或学术水平 的等级称号 所 以, 。 它是授予专 过去职称评定工作经验的基础 上, 改革职称评
1高校在职称评审中缺乏自 、 主权.目前,
业技术人员的“ 或“ 衔” 称号” 。但在我国, 由于 定,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制。18 ̄18 年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有四个等级: 96 98 初级、 中级、 副 实践职称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 复杂、 曲折的 开始 了通常所说的“ 首次职称 改革 ” 工作 , 主要 高级和正高级 。在这 四个等级的职称评审 中,
服从于这一 大局 , 步转变观念 , 进一 研究具体 术称号或业务名称 , 只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
二、 高校职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称改革工作的推进, 各高校在职称
的配套措施 , 制定科 学的人才评价 体系, 从而 力和工作成就的标志 , 既没有岗位要求和任期 改革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 由于与
社会和业 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 这 作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一部分, 职称制度得 的、 规范的资格评价和岗位聘任制度及体系的 就为更集中地、 最大限度地利用职称 手段开发 以恢复和建立 , 了在全国范 围内的“ 开始 首次 方向发展 。
人才资源提供了前提。 高校的职称改革工作应 职称评定 ” 。这个时期, 职称作 为一种学术、 技
执业 资格 。 转入到探索实行职称 系列分级分类管理、 强化 有人申报的尴尬局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我 国的职称评 审制度经历 了 以下几 个阶 专业技术职 务聘任和推行职业 资格制度 的过 核准的正高级和副高级申报数额有限, 实际上 段 :第一阶段是 自 解放初期至 2 世纪五六十 渡探索阶段。共有注册建筑师、 O 注册资产评 估 每年申报人员远远多出规定数额, 尤其是正高 年代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与职务等级 师、 房地产估价 师、 执业药师 、 册会计师 、 注 执 级岗位没有空岗,一部分优秀人才得不到晋
促进学校的稳定协调发展。
一
限制 , 也不与工资待遇挂钩 , 一次获得可终 身 高校职称改革相配套的政策不完善, 改革受到 享有;第三阶段是 18 96年开始实行 的专业技 不同程度的制约, 高校职称改革工作仍面临不 Nhomakorabea、
职称制度的发展变 化
职称 , 国际上通常的定义是 :区别专业技 术职务聘任制度。 中央、 院决定: “ 党 国务 在总结 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
过程 , 且在相 当长的时期 内, 乏切实可行 是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制, 而 缺 实行评审与聘任 副高级和正 高级职称的审批权 归省级行 政主
的法规、 条例, 各行业、 各专业之间缺乏统一标 相结合 、专业 技术岗位职责和 任期 目标相 结 管部门, 高校只有推荐权而无审批权。尽管初 准, 因而导致 同在“ 职称 ” 这一概念之 下, 先后 合, 使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与专业技术职 务 级和中级职称的审批权下移到部分高校, 但是
高校职称制度改革刍议
口文 / 孙文胜
职称制度是我国人事管理制度的重要组 术职务与工资分配紧密挂钩, 有严格的数量限 时的社会环境、 用人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密切 成部分, 更是人才评价的重要手段。2 1 年人 制, 00 并由人事部门考核 、 行政领导或党委任命 。 相关 , 了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 体现 力资源 社会保障部将按照 “ 调整功能定位、 在六十年代初期 , 由于工资晋升基本上 处于冻 着形势的发展,特别是用人和分配制度的改
了下来, 但其实质意义已发生变化, 现在所说 称 制度 。科 学技术工作者可 以根据 其学术水 观性, 给职称申报具体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被 的职称是指对各类专业技术人员的水平、 平、 能力 业务能力和工作实绩, 取得相应的职称 。 至 动影响。有的单位因指标有限, 一些真正具备 与成就的评价 以及各类专业技术职务的统称 , 此 ,职称作为一种制度用法律形式规定下来: 任职条件且 单位发展 也需要的优秀 专业技术 包括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专业技术资格和 第五阶段是从 19 年起 ,职称制度 改革工作 人员被 限制在 外; 的单位 有指标 , 在没 95 有 却存
健全分类体系 、 完善评价机制 、 实现科学管理” 结状态 , 术职 务的提升就停顿 了下来; 技 第二 革, 我国职称工作正由过去的以职务聘任为主
的改革思路, 构建以品德、 能力和业绩为导向, 阶段是 17 ̄18 年的技术职称评定制度。 的工作定位转向建立和发展科学的、多层次 97 93
提 要 职称制 度是我国 人事管理制度的
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职称改革的重点是扩大高
校在职称评审中的 自 主权; 优化教师职称评审
指标体系; 增强职称评审的透明度; 推行岗位 聘任制, 强化竞争上 岗和契约管理; 制定科学 合理的考核办法。
关键词: 高校; 职称: 评聘
中图分类号:229 文献标识码: F7.2 A
了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 不再实行“ 职称 ” “ 制。 正常化阶段” 中华人 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 体情况 不是完全相 同的, 。《 上级主管部门给下属
但 由于人们 习惯“ 职称 ” 这个词 ,职称 ” “ 便沿袭 步法》 第四十一条规定 : 国家实行专业技术 职 单位下达的 申报指标 , 缺乏一定的合理性和客
术或学术水平 的等级称号 所 以, 。 它是授予专 过去职称评定工作经验的基础 上, 改革职称评
1高校在职称评审中缺乏自 、 主权.目前,
业技术人员的“ 或“ 衔” 称号” 。但在我国, 由于 定, 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制。18 ̄18 年 我国高校教师职称有四个等级: 96 98 初级、 中级、 副 实践职称制度经历了一个漫长、 复杂、 曲折的 开始 了通常所说的“ 首次职称 改革 ” 工作 , 主要 高级和正高级 。在这 四个等级的职称评审 中,
服从于这一 大局 , 步转变观念 , 进一 研究具体 术称号或业务名称 , 只是专业技术人员水平能
二、 高校职称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称改革工作的推进, 各高校在职称
的配套措施 , 制定科 学的人才评价 体系, 从而 力和工作成就的标志 , 既没有岗位要求和任期 改革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 由于与
社会和业 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 这 作为落实知识分子政策的一部分, 职称制度得 的、 规范的资格评价和岗位聘任制度及体系的 就为更集中地、 最大限度地利用职称 手段开发 以恢复和建立 , 了在全国范 围内的“ 开始 首次 方向发展 。
人才资源提供了前提。 高校的职称改革工作应 职称评定 ” 。这个时期, 职称作 为一种学术、 技
执业 资格 。 转入到探索实行职称 系列分级分类管理、 强化 有人申报的尴尬局面。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 我 国的职称评 审制度经历 了 以下几 个阶 专业技术职 务聘任和推行职业 资格制度 的过 核准的正高级和副高级申报数额有限, 实际上 段 :第一阶段是 自 解放初期至 2 世纪五六十 渡探索阶段。共有注册建筑师、 O 注册资产评 估 每年申报人员远远多出规定数额, 尤其是正高 年代实行了专业技术职务任命制与职务等级 师、 房地产估价 师、 执业药师 、 册会计师 、 注 执 级岗位没有空岗,一部分优秀人才得不到晋
促进学校的稳定协调发展。
一
限制 , 也不与工资待遇挂钩 , 一次获得可终 身 高校职称改革相配套的政策不完善, 改革受到 享有;第三阶段是 18 96年开始实行 的专业技 不同程度的制约, 高校职称改革工作仍面临不 Nhomakorabea、
职称制度的发展变 化
职称 , 国际上通常的定义是 :区别专业技 术职务聘任制度。 中央、 院决定: “ 党 国务 在总结 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
过程 , 且在相 当长的时期 内, 乏切实可行 是推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 制, 而 缺 实行评审与聘任 副高级和正 高级职称的审批权 归省级行 政主
的法规、 条例, 各行业、 各专业之间缺乏统一标 相结合 、专业 技术岗位职责和 任期 目标相 结 管部门, 高校只有推荐权而无审批权。尽管初 准, 因而导致 同在“ 职称 ” 这一概念之 下, 先后 合, 使专业技术 职务任职资格与专业技术职 务 级和中级职称的审批权下移到部分高校,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