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主义 ——尺度、流动与设计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左)屈米的Downsview Park设计方案:流动性地景设计,(右)垂直叠图法所产生的对比景观
7.3.2流动地景——
(3)微地形作为产生器,中介生态、运动及城市活动 结合多层次的动线:体育活动、城市活动、生态活动 生态取向的运动公园:引入洲仔湿地多样性的鸟类移动与生物流动。 微地形——生态的产生器并形成动态的湿地水文环境。 生态设计和空间经营——运动公园与生态栖息地得以共存。
流动地景:地形系统的生 态设计与其他活动动线构成 多层次的空间,自然模式与 城市空间形式交织。 过程地景(时间地景): 计划内容、执行机制有时间 和空间向度的复杂性,有弹 性的空间构架与长远的规划 远景,侧重策略方针与机制 设计。
思考……
工具 思考的方向 理念的融合与整合
高雄2009市运会公园场地规划的各项流动与垂直叠图
7.3.3过程地景——
(1)生态恢复过程
艾伦与科纳的Downsview Park“无形式” 地景设计方案
各种尺度的生态栖息地研究、土壤和水质调查,推演为期20年的生态及植被演替过程。 考虑环状的动线、水文系统,生物、水文与物质的水平流动。 生态的原则成为组织空间的逻辑。 近乎无形的空间形式。
Brown&Storey 的多伦多Downsview Park方案——浮现的地景 明晰的大尺度开放空间。 居民由动线进入公园。 水景与栽植形塑的现代感地景。 开放性、中心性及纪念性强烈。 核心区与外围邻里无明确边界,通透,取景式手 法界定空间。
7.3.1形象地景——
明确的中心性和由中心向外以环状逐次扩散其网络,空间结构由内而外从清晰到逐渐松散。
FOA的Downsview Park设计方案:流动性地景设计(上); 地形作为流动与视觉的操作系统(下)
7.3.2流动地景——
(2)自然模式与城市空间形式交融的生态设计 城市环境能否允许生物多样性存在? 提出“数位科技空间”(具有高度控制性的量体所组成,边界明确) 与“荒野空间”(流动性和开放性,边界模糊) “自然模式”与“城市空间形式”之间指状模式互相渗入交界处形成湿地环境。 (地景生态学中城市边界空间的错入发展模式——生物多样性更丰富) 廊道的连续性设计与横向联系——增加植被、生物移动、水文过程等水平流动的机会。
生态城市主义 ——尺度、流动与设计
第七章 流动地景
Contents:
7.1景观城市主义的崛起 7.2从“设计包含生态”到“设计生态” 7.3形象地景、流动地景、过程地景 7.4结语
7.1 景观城市主义(Landscape Urbanism)的崛起
(从“新城市主义” 到“景观城市(都市)主义”) 1920s 美国 Peter Calthorpe 背景:郊区化、低密 度城市蔓延、严重依赖 小汽车 城市设计运动(建筑 学的角度) 主张:紧凑的城市形 式、公交主导(TOD)开 发模式、步行的商业街 区、混合的土地利用 1970s 美国, James Corner & Stan Allen 背景: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如城市中心 大量工业废弃地(Brownfield)的产生,经济的不 断衰退和城市发展的“去中心化” (decentralization)等。 “它是一个媒介”—by(James Corner) “景观有能力对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逐渐 适应和交替演变等问题做出有效的回应”, “它不仅是当代城市发展的重要模型,更是一 个能很好地体现这个发展过程的模型。” ——by斯坦· 阿伦(Stan Allen)
城市生态设计方法理论:地景生态学、复育生态学、生态现代化等。
消极保护仅存的自然资源 积极地在城市中创造自然条件。
生态设计的关键:设计生态 以一个生态化的空间构架,让基地不断随着 时间适应调整,以进行生态空间转化,提高组织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多学科的交流与合作
7.3形象地景、流动地景、过程地景
右图 屈米“巴黎拉维莱特公园设计”
巴黎 拉维莱特公园现状平面
7.2 从“设计包含生态”到“设计生态”
第二自然空间或土地嵌合体:
传统观念将自然空间和城市建成环境分开。景观都市主义将都市区环境空间看 成一个整体——一个混杂的地景——改造空间环境的真正对象。
“亚特兰大不具有传统城市的特征,它密度不高,而且分散,人口也不多,是 由某些小块区域超级组团组合而成。它给人的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植被和基础设施: 森林与道路。亚特兰大不是一座城市,它是一遍景观” ——Koolhaas
(左)高雄2009世运会场地规划形象地景特略;(右)主场馆的地标意象及广场
7.3.2流动地景——
(1)地形作为流动 与视觉的操作系统 仿佛一个流线型 的地形起伏表面。 坡面线条引导园 区内的各种流动。 地形——控制流 动与控制视觉。 注重人的流动这 一地景塑造元素。 地形起伏的设计: 考虑水文系统、植 被种类与坡度和坡 向的关系。
向社区开放的建筑形式
7.4总结:由景观城市主义走向生态城市主义
生态设计的三个面向:
形象地景:视觉与活动轴 线、空间的明晰性及动线的 流动。
景观城市主义:以景观而非建筑作为核心的设计元素。 景观城市主义的五个主题: 水平延伸性、 地景作为基础设施、 形式演变的过程、、 分析图的操作技术及生态学。 景观城市主义的基本限制: 应用场景的的局限性:自然与人为环境的交错地带 形塑城市空间的力度较弱 景观如何生成城市空间结构并不清楚 景观一词的多重意义与其争议性 生态城市主义: 城市设计作为一种生态的介入,引导城市变革。 探讨各种生态流动在横跨不同尺度的环境空间条件 下的设计。 更加注重生态过程的设计而非停留在形态上的流动
近年城市景观空间设计的趋势:
设计注重表层、系统、表象及绩效,强调过程与演变而非结果,空间随时间而 变化。
从形象地景(注重开放空间的形象塑造及市民个人的休闲) 流动地景(重视生态流动与市民休闲活动所产生的动能与自然品质) 过程地景(侧重实现与执行的过程、生态复育、公众参与)
7.3.1形象地景——
7.3.3过程地景——
(2)社区行动与多元化城市地景 以持续增长的树来取代持续增长的建筑物。 营造上百个各色形式的景观圈,反向对城市地区扩大自然力量的影响。 “人工自然(manufacture nature)”与现有的城市绿地及周边自然系统联系起来 多样化的景观圈——多样化地景元素——多元化社会参与
从新城市主义到景观城市主义实质上 是一种以人的尺度的进行设计的理念到回归景观与生态、注重人文过程与自然 过程相结合的设计理念。
7.1 景观城市主义的崛起
景观城市主义的理念要点: 将城市理解成一个生态体系。 景观作为一种城市支撑结构能够容纳以各种 自然过程为主导的生态基础设施和以多种功能 为主导的公共基础设施,并为它们提供支持和 服务。 将基础设施的功能与城市的社会文化需要结 合起来,强调景观是所有自然过程和人文过程 的载体。 以景观为核心概念作为组织 城市空间的手 段,以取代传统城市设计的操作受限于个体建 筑与街道系统的基本框架。 工具、媒介、视角,缓解城市基础设施与建 筑把城市分割成许多功能区块。
Brown&Storey 的多Downsview Park方案总平面: 中心至边陲的分散网络:
7.3.1形象地景——
(2)高雄2009市运会场地规划的形象地景策略
拟定朝向、布局、空间计划以形成中心性焦点。 东西及南北向视觉与活动轴线的强化,亦有利于未来大型活动的空间塑造。 主场馆作为能量核心,其密集的活动向外发散。 打破空间界限,主场馆前的开放空间成为社区公共空间的一部分
库哈斯&BRUCE MAU Downsview Park “树之城”过程性地景 设计
总平面
效果图
7.3.3过程地景——
(3)动态过程设计而非静态景观设计 先期规划——主场馆设计——世运会开幕。 时间过程为各种力量所作用。 强调过程与机制的设计、人为的管理与环境的经营
源自文库
高雄2009世运会主场馆:流动式的 场馆建筑(伊东丰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