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基因大豆进口对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论文图文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转基因大豆进口对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
风险论文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摘要:我国目前是最大的大豆进口国,其中进口的80%都是转基因大豆。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有很大的风险。通过分析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
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存在的可能风险,指出我国要正确认识和对待转基因大豆
进口及研发,妥善解决转基因大豆的安全问题。
关键词:转基因大豆,进口,资源环境安全,食品安全,风险
一、转基因大豆及我国进口基本情况
转基因大豆,是指利用转基因技术,通过基因工程方法导入外源基因所培育的具
有特定性状的大豆品种,转基因大豆可能同时具有高产、优质、抗病毒、抗虫、
抗寒、抗旱、抗涝、抗盐碱、抗除草剂等多重优点。1994年5月,美国孟山都公
司培育的抗草甘膦除草剂转基因大豆(商品名为RoundupReady大豆,简称RR大豆)首先获准在美国商业化种植。此后转基因大豆得到迅猛发展。2005世界上种植转
基因大豆的国家已超过了7个,转基因大豆种植面积所占比例情况如下:美国81%,阿根廷100%,巴西20%,乌拉圭100%,巴拉圭、南非、罗马尼亚、加拿大等国转基因大豆也在发展。目前国际市场上转基因大豆主要有两种,即抗除草剂转
基因大豆,主要是抗草甘膦、草甘二膦和抗虫转基因大豆。目前应用面积较大的
是抗草甘膦除草剂的转基因大豆[1]。2006年,转基因大豆依然是最主要的转基因作物,占全球转基因作物总种植面积的57%(5860万公顷)[2]。
目前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4位。由于大豆供不应求,我国从1995
年开始批量进口大豆,1996年由出口国变成进口国,随后进口量迅速上涨,2001
年进口量超过国产大豆总量,突破1600万吨[3]。我国进口的大豆中80%以上是转基因大豆,目前我国是转基因大豆最大进口国。
二、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资源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可能风险
人类对其安全性的顾虑是阻碍转基因大豆发展最重要因素。就目前而言,转基因食品的研究和发展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性因素,关于安全性许多问题都没有定论。但是从客观上说,转基因大豆的确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我国作为进口转基因大豆最大的国家,转基因大豆对我国会带来那些风险呢?目前来看,进口转基因大豆对我国资源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两大方面都会带来一定风险。
(一)资源环境安全风险
首先,尽管我国目前还不允许种植转基因大豆,但是转基因大豆对生物资源和生态系统可能带来的风险还是需要重视的。这方面的风险主要包括:第一,可能影响生物的多样性。转基因大豆是一种优势大豆品种,会限制非转基因大豆品种的发展,从而影响大豆品种的多样性。原因在于:一方面,由于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会促使大豆种植者选择转基因大豆而放弃非转基因大豆;另一个方面,转基因大豆会通过“基因飘逸”而破坏非转基因大豆的原始基因。有研究结果表明:存在大量虫媒的情况下,抗草甘膦转基因大豆与非转基因大豆在76厘米距离内有1%的异交率[4]。此外,转基因大豆大量施用的除草剂灭杀了大量植物,使原有物种和其他某些物种丧失甚至灭绝,并将引发一系列的链式反应,从而对生态产生不良影响。第二,可能引起耐除草剂杂草的蔓延。研究表明,转基因大豆使用除草剂量较种植非转基因大豆多11.4%,这无疑会加速抗性杂草的发展,会使某些物种抗性剧增。目前已经在澳大利亚发现一种黑麦草,对草甘膦的承受能力至少为普
通敏感品系的7~11倍[5]。第三,转基因大豆大面积种植,除草剂的用量将增多,相应的土壤和水体中除草剂含量也将增多,最终会影响土壤、水生生态系统。研究发现,当草甘膦溶入土壤进入到地下水,若水温升高,pH值超过7.5时,会对水生生态系统产生毒害作用。研究还发现,草甘膦可对土壤中菌根真菌产生毒害,这种真菌的损失将造成土壤生态系统破坏[6]。
其次,进口转基因大豆极大冲击了国内大豆及其他油料作物种植者,造成我国油料作物者的“卖难”现象,最终会恶化我国大豆生产资源环境。进口转基因大豆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例如黑龙江大豆进入国内市场,每吨成本至少要比进口大豆高170元[7]。科学研究也表明,国产大豆的出油率为16—17%,而进口转基因大豆的出油率为19—22%,相差2—3个百分点。大豆的出油率每差一个百分点,加工10万吨大豆,其效益就相差1500万元[8],在这种悬殊的情况下,我国食用油加工企业纷纷转向以进口转基因大豆为原料。最近几年,我国大豆由“金豆子”变成了“愁豆子”,卖路难寻,这种不景气的状况影响了我国大豆的种植。例如我国大豆主产区的东北三省大豆种植面积有下降的趋势。2006年黑龙江大豆播种面积比2005年减少20%左右,吉林大豆的播种面积也受到玉米的挤占[9]。如果继续依靠进口转基因大豆,无疑会使进一步恶化我国本土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的生产环境。同时,我国在大豆定价、加工、营销等环节上将出现完全受控于人的情况。有关权威部门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大豆市场80%的话语权受制于人,这种状况如不尽快扭转,最后会直接危及国家的粮食安全。
最后,进口转基因大豆进入我国以后,大部分进入了外资背景的食用油加工企业,其产品很快占领了大部分市场,从而影响了我国大豆加工资源环境,不利于我国本土食用油加工企业的发展。我国本土的一些食用油加工企业,例如黑龙江
九三油脂公司等,由于使用的是我国农民生产的非转基因大豆等原料,与转基因大豆油相比,价格较高,不具有竞争力,在转基因大豆油的价格支配下,我国油脂企业效益急剧下滑,经营陷入困境。生产越多亏得越多,例如贵州有3家稍具规模的食用油企业,其中两家常年遭遇行业性亏损,一家去年停产。直面转基因大豆我们何去何从。同时,跨国公司一方面投资在我国设立食用油加工企业,另一方面也加紧对我国食用油加工企业的收购,目前垄断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可见,我国大豆加工行业资源环境十分不利于我国大豆民族加工产业的发展。(二)食品安全风险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是目前世界各国,尤其是大量使用转基因食品的国家,非常关注的问题。评价转基因食品安全性的办法,国际上采用较为广泛的是1993年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CED)提出的实质等同性评价原则,主要是评价与非同类转基因食品相比较的相对安全性。按实质等同性原则,许多机构进行的试验表明转基因大豆对人类健康尚未发现直接不利影响。例如2000年爱丁堡经和组织转基因安全大会指出,至今科学上尚无证据证明转基因食品不安全。但是各方机构也指出,食品安全是一个重要而复杂的问题,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健康的长期影响有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目前下结论还为时尚早。例如,美国、巴西、中国、印度和墨西哥等国的国家科学院的研究成果表明,转基因大豆对于健康可能存在的风险不容忽视。
转基因食品对食品安全存在的可能风险包括:
首先,转基因大豆及其产品可能对人体产生过敏反应。全世界有近2%的成年人和4—6%的儿童发生过食品过敏,而90%的过敏反应是由八种食物引起的:蛋、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