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和谐》

大家都知道不同时期、时代对教育都有着不同的要求,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同样也为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时代要求,时代的要求——这是“教育背景”研究。因此首先我们必须了解什么是教育的背景?

“背景”就是将事物的情况烘托显现出来,叫人不但看见事物,并且在事物以外受着别样感动刺激的一种周围的景象。这样的事例很多,如古来的诗词中颇多用背景的,用了背景,就添出许多的情趣。譬如大家非常熟悉的“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这可算得上最悲壮的文字了。但是离开第一句,便失却了它悲壮的意味,因为第一句就是第二句的背景的缘故。以此来看,背景可算是艺术的生命了,没有背景的艺术不能叫做艺术,没有背景的教育当然也不能叫做教育了,因为教育从一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一种艺术。

那么什么叫做教育的背景呢?著名教育家夏丐尊是这样解释的:1、我们所行的教育是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主体,当然应当用人来作背景。不管学生将来入何等职业,先要使他成为人。所以人就是教育的第一种背景了。2、当然无论何物不能离开空间与时间的两大关系,所以教育上第二应当以时代为背景。3、第三种背景,就是教育者的人格,现在很多学校教育是学店的教育,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中间但有知识的授受,毫无人格的接触;简直一句话:卖知识与买知识罢了。大家机械的买来买去,试问这种知识有什么用处?真正的教育需完成被教育者的人格。以上三种便是教育的背景,教育离开了这三种就无意义。

以此今天发言的内容《和谐社会呼唤教育和谐》主要从以下六点来谈:

一、教育和谐,要有一个正确的培养目标——全面发展观

刚才在教育背景中提到人是教育的第一背景,胡锦涛总书记在一次重要讲话中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质上是要解决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应该成为教育公众的主题。和谐社会的基本要义便是“以人为本”,要求教育更加自觉地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在教育中的体现,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和谐社会语境下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内容与方法都应该更能发现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挥人的力量、发展人的个性,使人的发展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这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和谐。和谐——是一个既具有传统文化精髓,又具有时代价值特征的世界流行语。从和谐世界——和谐社会(国家)——和谐家园——和谐校园的构建都离不开人,当然我们应该看到和谐不仅是我们努力达到的目标,而且也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我们经常说到的这些词语“和谐、和气、和善、和睦、和平、和解、和畅……”

比如我们解读和谐,有人解释一个“和”字,口边有禾说的是人人有饭吃;而一个“谐”字,言旁为皆,说的是人人可以说话。也可泛指人的两大基本权利,即生存和言论。这话很

有道理。发展是构建和谐的基础,“手中有粮,心里不慌”,才能“脚踏实地、喜气洋洋”,所以要又好又快的推进科学发展,和谐才是前提。还有一种解读是:和通龢。“龢”字中有三个口,在古时,三个口象征着编钟,也就是说在古人眼里,听听音乐就是和谐的象征。“龢”字下面是个“册”,“册”则指线装书,也就是说在古人眼里,读读书就能和谐了,一句话文化才是和谐最终的调节器。另外《文心雕龙声律》中就有明确定义:“异音相从,谓之和;同声相应,谓之谐。”于是“和谐”的概念就完整的出现了。不同声音、不同声调、不同色彩、不同印象之间的协调、匀称、配合、互补,这就是“和谐”。当今世界在各种文明、各种文化、各种制度、各种模式之间实现互补共存、取得协调发展,正是“和谐世界”的愿景。《中庸》中也有论:“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遵循中和之道,世间才可能有序,万物才可以蓬勃兴旺。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在一个“和”字中尽得展现。

二、教育和谐,要有一个科学的发展构想——“教育智慧”说

讲到这一点首先我们要解读一下“时代性”,所谓时代,不仅是一个实践性概念,而且包含着“空间性”要素。每一个时代,经济基础、社会制度、文化传统等构成了人活动的广阔空间,制约着人的选择。用原教育部长的一个例子来说:有一次在聊天时说文化大革命前大学生上学的时候多好,现在的教育质量好象不尽如人意。老部长就说第一,那时上学的时候同样有表现很差的同学,那个时代是精英教育,百里挑一,就是100个人有一个人可以上大学。而现在大学的毛入学率是22%,也就是5个人中就有一个上大学,就是100个人有一个人和5个人挑一个人本身就不一样。现在很多人还用精英教育的质量标准要求大众化教育的质量标准,这本身就不合适。因此在大力推进和谐社会构建的进程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是教育智慧的结晶。当然在此期间尤其值得关注的是“文化”和“技术”的价值。在某种程度上离开了技术“现代”也就不成为现代了,古今时代的差别主要是通过技术显现出来的。技术成为现时代的象征,成为时代“空间性”要素中造福于人又制约人的重要因子。因此我们首先要重视教育的技术的价值,主要从两方面:1、重视信息技术2、重视教育科研。其次应重视文化的价值,用文化来提升教育的品质;重视智慧在教育发展中的核心作用。后面会具体阐述“文化”。

三、教育和谐,要有一个明晰的兴校思路——“文化立校”法

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文化,刚才谈到的教育智慧中应重视用文化来提升教育的品质。许多学校也正是如此在实践的,我想结合校园文化的建设从四方面来具体说明:

(一)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的价值

1、经济富裕起来了,人们必然要回过头来寻找文化。

2、21世纪的竞争,将不再是经济的竞争,军事的竞争,而是文化的竞争。

3、文化力不同于教育力,但高于教育力。

(二)文化是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历史传统的沉淀,人文遗产的结晶。

1、世界上有关文化的三种解读。

2、文化的核心——共同的价值观。

3、文化其实是一种生活方式。

(三)校园(班队)文化建设的内容

1、观念文化的建设。

2、制度文化、组织文化、社团文化、志愿者文化

3、环境文化、节庆文化、饮食文化、游戏文化……

(四)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1、文化精神决定文化命运。

2、文化个性决定文化发展。

3、文化自觉决定文化血脉。

四、教育和谐,要有一个适合的评价标准——“健康第一”论

引用原教育部长在答记者采访中谈到希望孩子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有一个基本考虑,就是对义务阶段会采取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使得我们的孩子能够减轻他们的课业负担,能够更加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比如我们想把体育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我们希望能够统一思想,孩子愿意到操场去,使家长指导孩子身体好才是第一好,把健康思想的观念抓起来。所以我们开展“亿万学生阳光体育活动”,保证每一个孩子能够每天锻炼一小时。我们提出一个口号“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又好像的渔业是大家非常关心地的课题,我们都抓起来。但不管怎么抓,因为有考试这个指挥棒,大家还是要拼命去考试,所以我想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挺难的。我们向能不能把中考进行一个比较大的调整。很多城市已经开始进行了实验,把义务阶段孩子们更多的解放出来。另外一个很重要的,你考高中,将来重点高中的名额要比较均衡地分配到各个学校去,没有必要在初中就择校了,而且《义务教育法》规定就近免试入学,这是法定的,你要考了就是违法的。但是怎么样才能做到这一点?要求各个学校的名额均衡,这样对各个学校的要求将来不是升学率,而是这个学校能不能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达到国家给你的标准。这需要大家的观念都有个转变,政府对学校的要求不是升学率,而是能不能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推进工作。这是我们的目标,要想做到确实很难,因此很多措施要逐一落实。

五、教育和谐,要有一个可行的均衡发展——个别化教育

两会期间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谈到教育的时候,篇幅依然是最长的,而且谈到措施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