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北宋王安石变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积贫 积弱
增加财政收入以富国 提高军队战斗力以强兵
变法 核心
(一)变法内容
1.富国之法:理财
(出发点:增加财政收入 积贫)
措施: 青苗法、募役法(免役法)、 市易法、均输法、方田均税法、 农田水利法 其中,引起争 议最大的哪些 作用:增加政府收入,保障农业生产, 措施? 限制高利贷剥削,打破大商人垄断。
施是哪几点?
3、变法内容中触及到大地主、大官僚利益的 措施有哪些?
二、变法的内容——
2、强兵措施:整顿军队
①省兵:精减军队,减少军队数量和军费开支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A.保甲法: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时练兵战时入军 作用(目的): 政治:加强对人民控制,防范农民的反抗和民心涣散 军事:寓兵于民,节省军费,确保兵源和提高战斗力. B.保马法:官马由农户保养 作用:减少政府支出
课标要求: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历 史背景,归纳王安石变法 的主要内容,评价其历史 作用。
1.改革的必要性: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一目——“三冗”与积贫积 三冗两积局面形成的根源: 弱,总结北宋中期的社会状况如何,完成下表: 宋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了“收精兵”等措 施。 增设官僚 冗官 措施 机构
措施 扩充军队
改革启示类题目思路
(1)从改革的原因来看: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必然要求;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 物……。
(2)从改革的目的和结果来看:改革是促进 国家强盛的手段,但不是所有的改革都能取 得成功。
(3)从改革的过程来谈:改革会有阻力、充 满艰险,应此……(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
材料一:司马光:“今介甫为政 ……士吏兵农工商僧 (1)士:改革科举制度 农:青苗法,募役法, 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 … ” 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 兵:保甲法,保马
②选官制度改革:贯彻择优录用,惟才用人的原则, 克服恩荫弊病
作用: 学校成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的地方 ,为政府培养实用人才, 宋人科举考试图 科举改革目的:选拔一些通经致用的人 保证了变法的顺利实行。
才,为变法服务。
武学习武图
政治问题展开论述,即论证某项国家 ——王安石 政策或对策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侧重 于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www.jkzyw.com
(二)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抑制了土地兼并,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 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1.变法的结果:
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
A.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B.军队的战斗力有一定提高;C.一定 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局面;D.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社会 进步。 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
必 修 二 第 课 中 国 古 代 土 地 制 度
2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aidu Nhomakorabea抑兼并)
阶级矛盾尖锐
农民起义不断
王小波、李顺起义
王小波、 李顺起义
阶级矛 盾尖锐
政治危机
辽宋西夏 连年征战
民族矛 盾激化
改革的必要性:
三冗二积造成北宋中期三大社会危机
冗官 冗兵 冗费 积弱 三冗 积贫
财政危机
两 积 边患危机 统治危机
法,将兵法 商:市易法,均输法 材料二:司马光:“治天下譬如居室,敝则修之,非 ( 2)“非大坏则不更造”指司马光反对王安 大坏则不更造也。” 石变法,维护旧制, “适应于时代”指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 材料三:梁启超:“宋太傅荆国王文公安石,适应于 张变革 时代之。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
三、王安石变法的结局:
王安石变法 为什么最终 失败了?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宋 1.变法的结果: 神 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 宗
皇 太 ②神宗去世后 后 ,新法被废及变质
2.失败原因(局限):
太 皇 太 主要 后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阻力大)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 起民间不满 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材料:吕惠卿是王安石着力培养提拔的人 …… 后来, 司马光( 1019 —1086) 宋神宗生母高皇太后像 为了能够大权独揽,居然诬陷王安石参与谋反。王安 材料: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 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石恢复相位后贼心不死,又将王安石写给自己的一些 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私人信件抛出。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五年 三 司马光说:
C.将兵法:设“将”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作用:提高军队战斗力
2.强兵之法:省兵、强兵以整顿军队
(出发点:提高军队战斗力
措施:
积弱)
①省兵: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士兵, 归并军营,缩减编制 ②强兵: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作用: 节省了军费开支,提高了宋军的 战斗力,避免了地方的不安定因 素,减少官府负担。
养兵养官 措施 战争赔款
冗兵 冗费 军队战斗力弱
积贫 局面
措施 分散军权
积弱 局面
复习:北宋建立后,为加强中央集权 采取了哪些措施?有何消极影响?
必 修 一 第 课 中 央 集 权 与 地 方 分 权 的 斗 争
3
必 修 1万 一 第 3 课
1. 7万
2. 4万
中 宋真宗 宋仁宗 宋英宗
央 北宋官员人数增长示意图 集 1.分化事权,增设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 权 与 地 方 分 权 的 斗 争
(1)王安石针对“士、兵、农、商”的改革措施分 别有哪些(每项各举一条)? (2)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相关知识,谈谈你对材料二、 三中“非大坏则不更造”和“适应于时代”的理解。
范仲淹(989一1052)
一、背景
1、积贫积弱的局面 2、社会矛盾激化 3、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 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改革的可能性:
王安石
宋神宗
阅读课本第二目讨论: 你认为王安石能够进行变法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王安石变法的有利条件:
1、挽救社会危机的社会责任感
2、了解民间疾苦,富有经验
①变法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
②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
失败根因 ③王安石“三不足”的改革精神,值得肯定。
局限性:
①变法没有、也不可能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 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
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 负担依然沉重。
②执行过程中用人不当,出现一些危害百姓的现象,引 起民间不满 ③推行新法操之过急。 ④变法后期宋神宗的动摇和去世,保守派重新得势.
⑤变法演变成激烈的派别斗争
学习深化
• 1、改革的实质 从根本上说,任何改革,都是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的调整或变革。
• 2、改革的分类: (根据改革的本质特征) 一是生产关系的自我调整(不会影响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 二是生产关系发生本质变化(商鞅变法) 3、关于改革的评价 (1)标准:尽管一切改革无不打上阶级的烙印,但标准只有一个,即从它
3.养兵、养官及支付岁币
宋真宗、仁宗、英宗三朝收支情况对比表 年代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收入
(单位:贯)
支出
(单位:贯)
15085万余
12677万余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2625万余
11613万余
“所出无余”
13186万余
宋初加强中央集权造成的三冗问题引发财政危机
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严重,改革势在必行!
一、王安石变法背景
1、积贫积弱的局面 2、社会矛盾激化
“庆历新政” 严重的社会危机使得不少“以 天下为己任”的大臣,纷纷上书朝 廷,要求革新政治。宋仁宗庆历三 年(1043年),大臣范仲淹等人提 出了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 官长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改 革主张,为仁宗所接受,遂推行新 政,这就是“庆历新政”。但是新 政触犯了官僚贵族们的既得利益, 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庆历五年 (1045年)初,范仲淹等人被相继 排挤出中央政府,新政宣告夭折。
二、变法的内容——
1、理财(富国)措施
①青苗法: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借(钱或粮食)
A. 积极: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一定程度上缓和阶级矛盾;同时增加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实质是政府放高利贷,引起社会不满.
②免役法: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削弱武将 兵权; 分散军权
军队指挥不灵, 战斗力弱。在与 辽、西夏战争中 连年战败
积 弱
统调分离,兵将分离,守内虚外等政策造成宋军战 斗力弱,辽、西夏始终威胁北宋,民族矛盾激化引 发边患危机。
财不足用于上而下已弊。兵不足威 于外而敢骄于内,制度不可为万世法 而日益丛杂,一切苟且,不异五代之 时。 ——欧阳修
总评:(P38第3段) “……战斗力有了一定提高,”一定程度改变积弱局面,达到富国强兵作用.
二、变法的内容——
3、文教与选官制度改革
①改革(内容上)科举制度:废诗赋取士,注重能力的经义策论考试
经义考试:以儒家经典中的文句为题, 由应试者围绕此文句展开议论,阐发 义理. 恩泽子弟,庠序不教之以道艺,官司不考问其才能, ③学校教育改革 :整顿太学,优异者不经科考可直接为官。设置武 策论考试:以发表政治见解的时务策论 父兄不保任其行义,而朝廷辄以官予之,而任之以事。 学、医学、律学等专门学校,培养专门人才。重视发展地方教育 . 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要求考生就一些
3、上书皇帝,得到宋神宗的支持 4、意志坚定,不畏强权和阻力
一、背景
1、积贫积弱的局面 2、社会矛盾激化 3、范仲淹“庆历新政”的失败为王安石变 法提供了经验教训 4、王安石丰富的地方工作经验和“三不足” 的大无畏精神
变法目的: 想一想:假如你是
王安石,你会重点 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巩固统治,富国强兵 解决哪些问题?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 提示三:他是中国封建社会惟一不愿让人抬、不坐 足法,人言不足恤。” 轿的宰相,拒奢华、拒纳妾的宰相。 ——王安石
提示一:郭沫若称他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在中国 王 历史上很难找到和他比配的人。 安 石 提示二:列宁称他是“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 请根据下列提示指出“他”是谁?
提示四: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诗句“春风又绿 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的作者。 提示五:2007年在大连,温家宝总理提出作为全球 性的领导者,要有他 “三不足”的改革精神。
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去评价
(2)基本思路
首先应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趋势) 再看这次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违背了这一历史发展 的要求,对历史发展起什么作用。
试用以上标准谈谈你是如何 看待王安石变法的?从中得 到了哪些启示?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3.对变法的认识 (评价) : 性质: 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 进行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进步性(历史作用):
月行市易法。五月行保马法。八月行方田均税法。六年六月 “臣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若寒暑之不可同时。” 置军器监。八月行免行法。七年(1074年)九月行将兵法。
三、变法的结果和认识——
1.变法的结果:
①变法取得一定成效
②神宗去世后,新法被废及变质
主要
2.失败原因(局限):
①触犯大地主、大官僚利益,遭到激烈反对 .(阻力大)
⑤市易法: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⑥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节省货款等原则
积极: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www.jkzyw.com
仔细思考:
1、王安石变法内容中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的 措施有哪些?能直接减轻农民负担的是哪几点? 2、变法内容中能直接增加政府财政收入的措
A. 积极: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保障农业生产发展,并增力政府收入
B. 最具争议:农民负担依然沉重
③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
积极: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④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积极:一定程度抑制兼并, 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必 修 一 第 课 中 央 集 权 与 地 方 分 权 的 斗 争
2.募兵制、养兵制,扩充军队
3
1.分化事权,增设机构
130万 37万 宋初 军队 宋中 军队 军费在财政支 出中所占比重
必 修 一 第 课 中 央 集 权 与 地 方 分 权 的 斗 争
2.不断扩充军队的数量,军费开支巨大
3
1.分化事权,增设官僚机构,官员数量大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