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教育方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徐州市第二职业中学

江苏模特艺术学校

“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现实意义: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精神不断增强的大变革轨迹。但是,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的日益多样化,也给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标准、价值选择带来了不少模糊认识,道德观念淡薄、守法意识不强、善恶界限混淆、诚信规范缺失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对青少年学生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公共意识严重缺失。

从职业教育的现状来看,中职学生,由于受身心发展规律、家庭因素、社会大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加上自身综合素质偏低,所以,从思想状态层面上表现出胸无远志、缺乏主人翁精神,以自我为中心,自私自利,漠视他人等种种弱点,体现出公民意识的缺失。

新时期的德育工作中,传统的方式方法,已难以形成育人合力,很难真正做到教育入心、入耳、入行。变革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有效性,事在必行。

因此,在职业学校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正逢其时。“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是2006年国家教育部牵头引进的一项以培养具有责任感、使命感的社会公民为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它是以青少年为教育对象,以活动课程和践实课程为主体的新型教育方式。是特别适合职业中学,开展对学生公民意识、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教育的一种有效方式,它的现实意义体现为以下四点:

一是“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形式主要是实践,这一形式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发现与公共政策有关的问题,通过调查研究,分析现有政策,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从而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安全意识、卫生意识、公民意识,以及爱国、爱家乡、爱他人、行使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的意识,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能力,为其将来做一个遵守社会公德的好公民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是“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过程,从调查研究、分析政策,到提出解决方案,均是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这一过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规则意识和研究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是“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主要是发现与公共政策有关的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挖掘学生自身潜能、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创造了很好的机会。

四是“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与学校特色德育活动相结合,可以进一步优化职业学校的德育模式,提升德育工作的有效性。职业学校目前广泛开展的拓展训练、职业生涯设计、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技能展示周等特色活动,虽然收效显著,但形式单一,且各自独立,内容也是以职业理想、思想道德教育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公民意识的教育。“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与职业学校特色德育活动相结合,克服了这一缺陷,整合了各种资源和手段,为中职德育工作模式出新,创造了条件。

二、指导思想:

以通过“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关于公民教育的先进理念,帮助学生掌握责任、权力、公正、隐私等公民的基本概念,以及参与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经验、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法制观念、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爱他人、守法、履行公民义务、人格健全等合格社会公民基本素养。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和公共精神。

三、预期目标:

我们预期“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应该达到如下的教育效果:

1、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有关公民的基本概念,确立公民意识、法律意识,让学生有能力正确理解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引导学生将目光投向社会民生,培养他们关爱他人、助人为乐、长善救失的社会责任意识。

3、帮助学生提高与人沟通、合作的能力,

4、提高学生搜集、整理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品尝发现、探究、表达,以及成功的快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

四、基本原则:

为了正确把握“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方向,确保达成预期的教育目标,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即五个结合:

1.自主与合作相结合:整个教育实践活动中,既要注意发挥每个学生个体的智慧与主观能动性,又要强调小组合作的步调一致性,既要避免各自为战,又

要防止小组个别成员的不作为,让每个小组都能最大限度的发挥团队作用,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够通过活动有所发展。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调查研究阶段,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相关的理论,提高学生理论素养;在方案设计阶段,要坚持让学生通过实地考察、创设模拟情景,完成问题解决方案。只有有机地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才能够确保实践教育的质量。

3、理想与现实相结合:解决社区的公共政策问题,仅仅是“公民教育实践活动”的目的之一,而不是全部。要引导学生把理想与现实结合起来,要充分考虑国情、市情和社区的现状、历史,不能一味地求新、求异,防止学生在分析研究现有的公共政策和设计解决问题方案时出现失望的情绪,要引导学生积极正确地面对问题。

4、学习与发展相结合:“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既是学生知识积累的过程,也是学生能力发展的过程,要防止片面地强调某一方面,而忽视另一方面。

5、个体与社会相结合:“公民教育实践活动”主要围绕社区公共政策问题这一主题,基本指导思想是促进公共政策的完善。既要考虑社区每个个体成员的利益诉求,又要考虑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要引导学生从个体、集体、国家高度完美结合的角度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五、基本形式:

1、结合课堂教学改革,每学期公民理论课学习1课时/2周,公民教育实践活动1课时/2周。

2、与职业生涯设计活动、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社区共建等相结合,引导学生走进社区、走进企业、走进公共管理部和走访专家学者,围绕公共政策、社会问题展开调查研究。

3、专题学习、讨论,分析某一公共政策存在的缺陷、特定社会问题的成因,提出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六、基本过程:

1、理论学习:组织学生专题学习有关公民的基本知识、公民实践教育活动的方案等。

2、调研:在此基础上,根据学生的能力、素质基础,合理分组,每4人组成一组,深入社区,调查社区中存在的公共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