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研究
发表时间:2016-05-20T17:01:22.890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2期作者:周利平
[导读]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加强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减少不安全因素,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率。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新生儿科湖南长沙 410008
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对策,为临床保障新生儿安全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86例新生儿,分析新生儿护理管理中不安全因素,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新生儿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管理,观察组新生儿给予护理安全管理,对新生儿感染及产妇满意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家属护理满意率显著提升(P<0.05)。结论:加强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减少不安全因素,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率,提高护理质量与满意率,从而防范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避免各种护理安全意外出现,为新生儿提供安全、满意、优质的护理服务。
关键词:新生儿;安全管理;护理措施
新生儿因对母体外环境的不适应,加上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成熟,抵抗能力低下,易出现院内感染、死亡等意外事件。新生儿科是一个风险较高的科室,新生儿病房为封闭式病房,新生儿无自理能力,病情进展迅速的新生儿无家属陪护,不可预见安全隐患较多。尤其是出生一周以内的新生儿,需要一定时间适应宫外环境,其发病率及死亡率高达70%左右[1],是新生儿最薄弱的生长期,需要加强监管与护理,避免医疗护理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进一步确保医疗护理的安全性。为此,我院围绕新生儿护理与管理工作进行了研究与讨论,一致认为加强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完善安全管理措施,有利于降低安全意外事件的发生,提高家属护理满意率。本文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8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新生儿86例作为研究对象,男性45例,女性41例,年龄为出生后20min~28d,平均(5.5±1.8)d;新生儿体质量2650~4100g,平均(3028.4±241.5)g;产妇孕周38~42周,平均(40.1±1.2)周;顺产54例,剖宫产32例。本组86例新生儿所有指标均正常,无先天性疾病和畸形。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本组86例新生儿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2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比较(P>0.05),存在临床可比性。
1.2 方法
分析和探讨新生儿护理管理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问题,对照组采用新生儿常规护理,包括基础护理、产妇常规知识宣教、用药指导等。观察组新生儿采用综合护理安全管理,对入选新生儿进行监测,建立健康档案,完善基础信息,包括性别、出生时间、体质量、妈妈孕周、娩出方式等,针对护理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完善相关护理安全管理措施,包括感染监控、环境管理、完善制度、健康宣教、加强护理人才建设等。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新生儿感染发生率,包括口腔感染、血液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同时采用我院自制护理满意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90分判定为非常满意,70~90分为满意,<70分为不满意,护理满意率=(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在产妇及新生儿出院前,由专业指导产妇及家属进行填写,并当场回收[2]。
1.4 统计学方法
在计算机上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本组研究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以(%)对计数资料作描述,各组间差异采用卡方检验,
P<0.05时,提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感染率
观察组新生儿感染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3.1.1 新生儿因素。其自身免疫防御系统不健全,机体免疫力低下,对感染性疾病具有易感性。
3.1.2 环境因素。医院实行开放式管理,病区通道较多,母婴同室,可能诱发婴儿感染、被盗走等安全意外事件发生。
3.1.3 管理因素。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不完善,工作流程不合理,缺乏专业的护理人才等。
3.1.4 产妇及家属因素。由于产妇和家属缺少新生儿护理和卫生保健知识,沉浸在为人父、为人母的喜悦中,忽视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另外,家属违反新生儿管理制度,擅自取下新生儿胸牌及腕带,不仅给临床工作带来困难,同时也存在安全隐患。
3.2 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措施
3.2.1 环境管理。病房定时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室温维持在22~24℃,湿度为50~60%;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应定期对空气、物表进行消毒,并对工作人员进行手卫生监测。病区通道于晚上20:00后关闭[3],在隐患区域安装监控探头,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保卫科联系。
3.2.2完善制度。新生儿科是一个风险较大的科室,必须拥有完善的规则制度与科学的技术操作流程,结合医院及科室发展情况,不断丰富管理内容,健全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护理人员护理行为,确保护理流程的合理化和标准化。护理人员应按时巡视病房,注意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变化,做好床头交班工作,确保各项制度落实到实处。
3.2.3感染监控。定期对医疗设备、工作人员、消毒液进行细菌学检测,确保新生儿病房内清洁达到控制标准,严禁有呼吸道疾病家属探视。新生儿与产妇同室时,应注意病房通风,保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清洁擦拭,采用2000mg/L有效氯作用于有体液和血液污染处30min,并用拖把擦净,避免新生儿出现感染[4]。产妇及家属在接触新生儿时,必须洗手和消毒,尽可能避免手部皮肤有破损的家属接触新生儿,以防感染。
3.2.4 健康宣教。年龄父母对新生儿护理和保健工作缺乏经验,从入院开始,可通过电视、网络、讲座、小手册等方式,循序渐进进行安全健康知识宣教,包括新生儿特点、护理方法、预防感染措施、应急处理方法等,提高孕妇及家属健康知识知晓率。
3.2.5 加强护理人才建设。医院定期组织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包括产妇心理学、护理基本措施、应急处理方案等,选择专科知识扎实、护理操作技术娴熟、善于沟通的护理人员作为责任护士,培训学习需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操作,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技能,培养一支高素质、高水平、高技能的综合型护理人才队伍。
本组结果显示,观察组新生儿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可见加强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减少感染事件的发生。同时发现观察组孕妇及家属护理满意率较高,进一步突出了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的重要性。综上所述,加强新生儿护理安全管理,有利于降低安全事件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杨金凤,朱虹.护理安全管理对母婴同室新生儿感染及产妇满意度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4,09(12):70-73.
[2]韦艳姬.新生儿病房安全管理及提高护理质量水平的探讨[J].中国医药导报,2010,7(7):94-95.
[3]吕春华,余昌娥,历梅等.产科新生儿安全管理的措施及效果评价[J].湖北医药学院学报,2012,31(1):82-83.
[4]李萌.护理安全管理在新生儿病房中的重要性[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21(3):23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