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罗丹明结构的比率型pH、次氯酸根荧光探针的设计、合成及应用研究

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及应用分析 (2)

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及应用分析 在建筑造价中,结构造价的比例非常大。因此,研究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实践具有非常积极的现实意义。文章分析了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和应用。 标签: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应用 引言:伴随我国建筑业的快速发展,对建筑设计进行优化也是设计者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为了解决建筑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矛盾,建筑本身的性质与理论知识与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优化了建筑结构。 1、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内容及意义 建筑结构的优化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建筑工程整体结构的优化设计;二是建筑工程局部结构的优化设计。其中,局部结构优化设计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结构方案、屋面系统方案、围护结构方案、结构细节等。当对上述目标进行优化时,往往涉及到选择、受力分析和成本分析。总之,在优化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严格执行设计规范,而且要充分结合施工项目的具体情况,从而最终提高建筑工程的综合经济效益。建筑结构优化的重要性主要是两点,一是提高建筑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二是降低建筑工程的总造价。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在适当的应用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建筑工程总造价30%。通过优化方法的有效应用,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材料的性能,另一方面可以为实际的规划执行提供一系列有用的工作。 2、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 2.1概念设计优化 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是设计者将自己的理论知识和设计要求和建筑环境结合起来设计建筑结构。在设计时,应考虑许多非唯一的数值和不可预测的不可抗拒因素。例如,在设计建筑物时,需要考虑其抗震性能。地震不能通过预测和针对性的设计发生,所以在设计中,应加强地震多发区域内每一栋建筑物的抗震性能,尤其要注意建筑物的抗震性能,是设计优化的这些因素的设计优化的概念。 2.2模型设计优化 在优化设计概念后,还应优化模型的结构。首先,在设计变量的选择中,需要选择的变化内容越来越少,但作为参考标准的基本价值,减少了优化设计的难度,提高了设计的可靠性;其次,针对较大的接触因素,建立相应的功能结构设计和分析,降低建筑成本,减少错误概率的设计,加强建筑整体性优化,减少设计和施工工作的工作量;第三是衡量建筑结构的工作条件,工作环境通常是复杂多变的,具体的建设需要考虑的各个部分稳定、结构应力极限,整体结构刚性和

荧光探针设计原理

荧光化学传感器是建立在光谱化学和化学波导与量测技术基础上的将分析对象的化学信息以荧光信号表达的传感装置。其主要组成部件有三个(图 1.1):1.识别结合基团(R),能选择性地与被分析物结合,并使传感器所处的化学环境发生改变。这种结合可以通过配位键,氢键等作用实现。2.信号报告基团(发色团, F),把识别基团与被分析物结合引起的化学环境变化转变为容易观察到的输出信号。信号报告基团起到了信息传输的作用,它把分子水平上发生的化学信息转换成能够为人感知(颜色变化)或仪器检测的信号(荧光等)。3.连接基团(S),将信号报告基团和识别结合基团连接起来,根据设计的不同连接基团可有多种选择,一般用做连接基团的是亚甲基等短链烷基。连接基团的合适与否将直接影响是否有输出信号的产生。信号表达可以是荧光的增强或减弱、光谱的移动、荧光寿命的变化等。 图1.1 荧光探针的结构 1.1.1 荧光探针的一般设计原理 (1) 结合型荧光探针[21] +

Analyte Signalling subunit Space Binding subunit Output signal 图1.2 共价连接型荧光探针 结合型荧光探针是利用化学共价键将识别基团和荧光基团连接起来的一类荧光探针,是比较常见的一类荧光探针。该类探针通过对比加入分析物前后荧光强度的变化、光谱位置的移动或荧光寿命的改变等实现对分析物的检测。在该类荧光化学传感器的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下列三个方面的因素。(a) 受体分子的荧光基团设计、合成:考虑到用于复杂环境体系的荧光检测,要求荧光基团要有强的荧光(高荧光量子产率,有利于提高检测的灵敏性),Stokes 位移要大(可有效消除常规荧光化合物如荧光素等具有的自猝灭现象),荧光发射最好要在长波长区(最好位于500 nm 以上,可避免复杂体系的常位于短波长区的背景荧光的干扰,另外由于长波长区发射的荧光能量的降低可减少荧光漂白现象的发生而延长传感器的使用寿命)。(b) 受体分子的识别基团:受体分子的识别基团设计以软硬酸碱理论、配位作用以及超分子作用力(如氢键、范德华力等)作为理论指导,多选择含氮、硫、磷杂环化合物作为识别分子。(c) 荧光超分子受体的组装:组装荧光超分子受体就是利用一个连接基将识别基团和荧光基团通过共价键连接在一起,要充分考虑到识别基团和荧光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

试论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摘要: 现如今,现代化建设普遍应用于城市建设中,这推动了我国高层建筑发展前进的步伐,由于人们对建筑施工的要求不断提高,使得建筑技术将面临更高的挑战。因此,从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方面入手,进行改进,从而扩大建筑工程的发挥空间。基于此,本文主要对建筑工程结构设计的优化措施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优化措施 abstract: nowadays, modernization is generally applied to the city construction, this drives forward the country’s high building development progress, as people have the requirement of building construction continues to improve,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that could face higher challenge. therefore, from build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 design aspects, to improve and expand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play space.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structure design of the measures are discussed. keywords: building engineering; structure design; optimization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tb48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城市高层建筑的高度在不断的进行增加,这就使得高层建筑向

结构设计基本荷载计算

荷载 1.墙体荷载: 1). 外墙(烧结页岩多孔砖容重14.0 kN/m3):(卫生间除外) 外墙面砖:0.5 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 kN/m2 200厚墙体:14.0×0.20=2.80 kN/m2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 4.04 kN/m2 考虑建筑节能0.6kN/m2取∑: 4.64kN/m2 考虑装修抹灰取∑: 4.7kN/m2 G=4.7kN/m2×(H--梁高)×0.8= 内墙(加气混凝土砌块8.0 kN/m3):(卫生间除外)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200厚墙体:8.0×0.20=1.60 kN/m2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 2.24 kN/m2 考虑装修抹灰取∑: 2.3kN/m2 G=2.3kN/m2×(H--梁高)= 女儿墙(烧结页岩多孔砖容重14.0 kN/m3): 外墙面砖:0.5 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 kN/m2 200厚墙体:14.0×0.20=2.80 kN/m2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 4.04 kN/m2 G=4.04kN/m2×H+压顶自重= 2). 卫生间外墙(烧结页岩多孔砖容重14.0 kN/m3):

外墙面砖:0.5 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 kN/m2 200厚墙体:14.0×0.20=2.80 kN/m2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内墙面砖:0.5 kN/m2 ∑: 4.54 kN/m2 考虑建筑节能0.6kN/m2取∑: 5.14kN/m2 G=5.14kN/m2×(H--梁高)= ). 卫生间内隔墙(烧结页岩多孔砖容重14.0 kN/m3): 单面面砖:0.5 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 kN/m2 100厚墙体:14.0×0.20=1.40 kN/m2 20厚混合砂浆:17×0.020=0.34 kN/m2 ∑: 2.64 kN/m2 G=3.14kN/m2×(H--梁高)= 2.屋面荷载: 1). 种植屋面:(从上到下) 300厚种植土:16×0.3=4.8 kN/m2 干铺聚酯纤维无纺布一层:0.10 kN/m2 (3+3)双层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0.35 kN/m2 20厚憎水膨胀珍珠岩找坡:4×(0.02+10×2%)=0.88 kN/m2 60厚岩棉板: 2.5×0.06=0.15 kN/m2 20厚水泥砂浆:20×0.020=0.4 kN/m2 150厚结构板:27×0.15=4.05kN/m2 10厚板底抹灰:10×0.020=0.2 kN/m2 ∑:10.88kN/m2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

机械结构优化设计 ——周江琛2013301390008 摘要:机械优化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非常有发展潜力的研究方向,是解决复杂设计问题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重点介绍机械优化设计方法的同时,对其原理、优缺点及适用范围进行了总结,并分析了优化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关键词:优化方法约束特点函数 优化设计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建立在数学规划理论和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上,通过计算机的数值计算,能从众多的设计方案中寻到尽可能完善的或最适宜的设计方案,使期望的经济指标达到最优,它可以成功地解决解析等其它方法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优化设计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一种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因而采用这种设计方法能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设计质量。优化设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如何将设计问题转化为确切反映问题实质并适合于优化计算的数学模型,建立数学模型包括:选取适当的设计变量,建立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目标函数是设计问题所要求的最优指标与设计变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式,约束条件反映的是设计变量取得范围和相互之间的关系;二是如何求得该数学模型的最优解:可归结为在给定的条件下求目标函数的极值或最优值的问题。机械优化设计就是在给定的载荷或环境条件下,在机械产品的形态、几何尺寸关系或其它因素的限制范围内,以机械系统的功能、强度和经济性等为优化对象,选取设计变量,建立

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并使目标函数获得最优值一种现代设计方法,目前机械优化设计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和国防等各部门。优化设计是20世纪6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它是将最优化原理和计算机技术应用于设计领域,为工程设计提供一种重要的科学设计方法。利用这种新方法,就可以寻找出最佳设计方案,从而大大提高设计效率和质量。因此优化设计是现代设计理论和方法的一个重要领域,它已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业部门。优化方法的发展经历了数值法、数值分析法和非数值分析法三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数学规划理论形成了应用数学的一个分支,为优化设计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60年代电子计算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优化设计提供了强有力的手段,使工程技术人员把主要精力转到优化方案的选择上。最优化技术成功地运用于机械设计还是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在引入优化设计方法后,使得在设计工程中既能够不断选择设计参数并评选出最优设计方案,又可加快设计速度,缩短设计周期。在科学技术发展要求机械产品更新日益所以今天,把优化设计方法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结合起来,使设计工程完全自动化,已成为设计方法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 优化设计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无约束优化设计法;无约束优化设计是没有约束函数的优化设计,无约束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利用目标函数的一阶或二阶导数的无约束优化方法,如最速下降法、共轭梯度法、牛顿法及变尺度法等。另一类是只利用目标函数值的无约束优化方法,如坐标轮换法、单形替换法及鲍威尔法等。此法具有计算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优化措施探讨

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优化措施探讨 摘要:建筑工程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房屋建筑建设质量的优劣,与人们的生活质量息息相关。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优化是保障房屋建筑的质量及提高建筑物安全性、稳定性、美观性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文章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优化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关键点,希望可以为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及施工的开展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结构设计优化;建筑工程;结构设计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经济条件,生活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时间进度和社会发展需求,在当今住宅建筑的结构设计中,基于质量和安全保证,通常会进行结构优化设计,以实现降低成本,节能减排和改善建筑功能的目的。 1 建筑物结构设计中结构设计的优化 建筑结构模型的优化 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在实施结构设计优化时应优化建筑结构模型。在优化建筑结构模型时,可以从三个方面确定约束条件,计算功能并选择变量。在构建和使用构建模型的过程中,应该非常重视选择不同的变量。在定义和选择不同的变量时,应充分考虑实际的建筑状况,并将其与当地情况结合起来,并彻底分析可能影响建筑结构设计和使用的所有因素。表示这些因素的预定参数。在房屋建筑的结构设计中显示。有些因素可能会对建筑结构设计的总体影响产生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无论设计人员是多因素还是单一因素,设计人员都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警告。另外,在优化建筑结构设计的过程中,体现功能中的各个要素可以有效减少人员工作量,并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优化建筑物的主要结构 在设计建筑物结构的主要部分时,应考虑建筑物的质量,并且优化设计应基于确保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在此基础上,建筑结构设计中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在随后的优化设计中,确定要加强主体结构的承载能力。对于建筑物来说,增加主体的稳定性是增加建筑物安全性的有效方法,可以使建筑物在一定范围内承受恶劣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建筑物能够经受地震,强风等侵袭。在环境中是安全的。防止建筑物在恶劣的室外环境下倒塌。在优化建筑物的主要结构时,关键是优化幕墙的设计,以确保幕墙的整体稳定性。关键是使幕墙的质量相等,并使结构重心与刚性中心重合。因此,它增加了建筑物的整体稳定性。设计人员可以通过减少幕墙的数量和增加幕墙的程度来优化幕墙的结构。在住宅建筑结构的设计中,许多钢结构经常放置在幕墙内,因此幕墙可以支撑更大的重量并增加幕墙的稳定性。但是,由于节能,应该对该部分进行优化和设计,并且确保幕墙稳定性的原则应该是尽可能少的钢结构建筑材料。 优化建筑细节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建筑业蓬勃发展,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这一点上,许多公司开始吸引消费者,从细节开始,以提高建筑物的质量和美观性。在此基础上,在建筑物结构设计中优化结构设计的同时,还应特别注意细节的优化。根据客户的需求,应该优化和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复习重点(非常好)

混凝土结构设计基本原理复习重点(总结很好) 第 1 章绪论 1.钢筋与混凝土为什么能共同工作: (1)钢筋与混凝土间有着良好的粘结力,使两者能可靠地结合成一个整体,在荷载作用下能够很好地共同变形,完成其结构功能。 (2)钢筋与混凝土的温度线膨胀系数也较为接近,因此,当温度变化时,不致产生较大的温度应力而破坏两者之间的粘结。 (3)包围在钢筋外面的混凝土,起着保护钢筋免遭锈蚀的作用,保证了钢筋与混凝土的共同作用。 1、混凝土的主要优点:1)材料利用合理2 )可模性好3)耐久性和耐火性较好4)现浇混凝土结构的整体性好5)刚度大、阻尼大6)易于就地取材 2、混凝土的主要缺点:1)自重大2)抗裂性差3 )承载力有限4)施工复杂、施工周期较长5 )修复、加固、补强较困难 建筑结构的功能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三个方面 作用的分类:按时间的变异,分为永久作用、可变作用、偶然作用 结构的极限状态: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结构的目标可靠度指标与结构的安全等级和破坏形式有关。 荷载的标准值小于荷载设计值;材料强度的标准值大于材料强度的设计值 第2章钢筋与混凝土材料物理力学性能 一、混凝土 立方体抗压强度(f cu,k):用150mm×150mm×150mm的立方体试件作为标准试件,在温度为(20±3)℃,相对湿度在90%以上的潮湿空气中养护28d,按照标准试验方法加压到破坏,所测得的具有95%保证率的抗压强度。(f cu,k为确定混凝土强度等级的依据) 1.强度轴心抗压强度(f c):由150mm×150mm×300mm的棱柱体标准试件经标准养护后用标准试验方法测得的。(f ck=0.67 f cu,k) 轴心抗拉强度(f t):相当于f cu,k的1/8~1/17, f cu,k越大,这个比值越低。 复合应力下的强度:三向受压时,可以使轴心抗压强度与轴心受压变形能力都得到提高。 双向受力时,(双向受压:一向抗压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增加;双向受拉:混凝土的抗拉强度与单向受拉的基本一样; 一向受拉一向受压: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随另一向压应力的增加而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随另一向拉应力的增加而降低) 受力变形:(弹性模量:通过曲线上的原点O引切线,此切线的斜率即为弹性模量。反映材料抵2.变形抗弹性变形的能力) 体积变形(温度和干湿变化引起的):收缩和徐变等。 混凝土单轴向受压应力-应变曲线数学模型 1、美国E.Hognestad建议的模型 2、德国Rusch建议的模型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和剪变模量 弹性模量 变形模量 切线模量 3、(1)徐变:混凝土的应力不变,应变随时间而增长的现象。 混凝土产生徐变的原因: 1、填充在结晶体间尚未水化的凝胶体具有粘性流动性质 2、混凝土内部的微裂缝在载荷长期作用下不断发展和增加的结果 线性徐变:当应力较小时,徐变变形与应力成正比;非线性徐变:当混凝土应力较大时,徐变变形与应力不成正比,徐变比应力增长更快。影响因素:应力越大,徐变越大;初始加载时混凝土的龄期愈小,徐变愈大;混凝土组成成分水灰比大、水泥用量大,徐变大;骨料愈坚硬、弹性模量高,徐变小;温度愈高、湿度愈低,徐变愈大;尺寸大小,尺寸大的构件,徐变减小。养护和使用条件 对结构的影响:受弯构件的长期挠度为短期挠度的两倍或更多;长细比较大的偏心受压构件,侧向挠度增大,承载力下降;由于徐变产生预应力损失。(不利)截面应力重分布或结构内力重分布,使构件截面应力分布或结构内力分布趋于均匀。(有利) (2)收缩:混凝土在空气中结硬时体积减小的现象,在水中体积膨胀。 影响因素:1、水泥的品种:水泥强度等级越高,则混凝土的收缩量越大; 2、水泥的用量:水泥越多,收缩越大;水灰比越大,收缩也越大; 3、骨料的性质:骨料的弹性模量大,则收缩小; 4、养护条件:在结硬过程中,周围的温、湿度越大,收缩越小; 5、混凝土制作方法:混凝土越密实,收缩越小; 6、使用环境:使用环境的温度、湿度大时,收缩小; 7、构件的体积与表面积比值:比值大时,收缩小。 对结构的影响:会使构件产生表面的或内部的收缩裂缝,会导致预应力混凝土的预应力损失等。 措施:加强养护,减少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采用弹性模量大的骨料,加强振捣等。 混凝土的疲劳是荷载重复作用下产生的。(200万次及其以上) 二、钢筋 光圆钢筋:HPB235 表面形状 带肋钢筋:HRB335、HRB400、RRB400 有明显屈服点的钢筋:四个阶段(弹性阶段、屈服阶段、强化阶段、破坏阶段),屈服强度力学性能是主要的强度指标。 (软钢)

结构设计七大比值

七个比值问题 1.有那七个比值 2.控制的是什么东西 3.所对应的要求有那些 4.当不满足时如何调整 5.计算时要满足那些东西 6.PKPM的结果在那查询 7.专业名词的理解 一.刚重比《GG》 5.4 1.控制原因:重力荷载的水平用位移效应上引起的二阶效应比较严重,对砼结构随刚度的降低效应不利影响成非线性关系 2.控制方法:框架>20不满足稳定性要求 >10考虑P—Δ效应 剪力墙>2.7不满足稳定性要求 >1.4考虑P—Δ效应 3.调整方法:不满足稳定性要求加刚或减重 大于10或1.4要考虑P—Δ效应 4.PKPM结构查看:总信息最下面 5.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重力附加弯矩大于初始弯矩的10%要考虑P—Δ效应。大20% 时认为稳定性不满足要求 二.剪重比《KG》5.2.5《GG》 4.3.12 1.控制原因:长周期结构地震加速度小,但此时地面运动的速度,位移对结构的破坏更大,通过放大地震地的方式提高结构的承载能力,增大安全储备 2.控制方法:扭转效应明显周期小于3.5秒6度7度8度9度 0.8% 1.6% 3.2% 6.4% 基本周期大于5.0秒的结构0.6% 1.2% 2.4% 4.8% 1.8% 3.6% 3.调整方法:在6度区经常会发生 A: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统一培训教材54页当不满足以下结果时不可以用系数调整在方式 1)有15%以上的楼层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椒 2)底部楼层剪力不满足最小剪力系数要求85%以上时 3)调整系数大于1.15时即不满足87%时 B:不能用系数调整时的方法 1)T折减多折一些 2)提高振型个数 3)通过加墙和梁来提高结构风度减小T增加地震作用 4)跨高比小于5的梁按洞口输入来提高结构刚度

浅析房建工程结构优化设计

浅析房建工程结构优化设计 发表时间:2019-07-12T09:47:04.20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9年7期作者:王志鹏 [导读] 房屋建筑是现代城市中的重要空间,为居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创造室内环境。 摘要:本文以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为研究对象,对其在时代科技化、智能化领域中的应用优化策略进行分析。通过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基本原则的阐述,从数字技术、创新理念、细部结构、仿真环境、数据模型这五个方面,细化论证房屋建筑结构的设计优化策略,为相关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房屋建筑;结构设计;智能化;计算机技术 引言 房屋建筑是现代城市中的重要空间,为居民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创造室内环境。在生活质量不断提升的背景环境下,对于房屋建筑的要求也日益提升,这就需要建筑工程设计人员,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坚守建筑设计基本原则,并在时代科技化背景环境下,利用行业的发展优势,对工作内容进行创新管理,增强房物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的实用价值。 1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原则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功能性是其基本属性。尤其在社会经济环境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需要建筑结构设计的功能性,作为正常生产生活的支撑条件。而在设计过程中,还需建筑空间中的协调性、美观性以及舒适性,形成完整的室内环境。 同时,由于房屋建筑的使用与居住需要,必须在进行结构设计的过程中,重点关注建筑空间的安全性内容。安全性设计内容,不仅在建筑结构施工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也会在房屋建筑投入使用的过程中,成为保证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依据[1]。因此,在进行设计时,材料选择、用量分析、结构科学性等内容,都需要得到建筑结构设计者的高度重视,并作为设计的核心内容,进行完善与优化。 另外,房屋建筑工程结构设计,是指导工程项目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设计优化的同时,需要从经济成本的角度对设计内容进行评估,并在合理优化调整的基础上,降低建设单位在成本投入中的消耗。这一内容,在当前竞争十分激烈的建筑行业中,显得尤为重要,是保证建筑公司市场竞争力的关键,也是实现建设单位良好发展的基础。所以,必须在设计环节上进行调节,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对投入成本消耗与建筑使用节能性提供基础保障条件。 2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优化策略 2.1引入数字化技术手段 房屋建筑结构设计内容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在不同文化环境中形成了风格各异功能明显的建筑空间。在时代资讯条件与技术水平的影响下,通过交流与创新,形成了多种类型的结构设计方案[2]。在对特定建筑项目展开设计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尝试通过数字化技术手段,完成结构设计方式的选择与应用。尤其是在数字化程序软件的应用中,对于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产生了典型的积极影响,是提高设计质量的主要途径与关键手段。 例如,北京奥运会的主体育馆“鸟巢”(如图 1 所示),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其设计师赫尔左德、德梅隆引入了数字化的技术方法,通过计算机软件程序与硬件系统的计算能力,对结构中的细化参数进行分析与计算,并在完成设计数据计算的基础上,对系统使用中的合理性作出全面的辩证分析,以此保证“鸟巢”在结构设计的合理性,为其在结构稳定性的基础上,增添了美观表现效果,提高了应用价值。 图 1 鸟巢 对此,为了保证数字化技术手段的应用条件,需对房屋建筑结构设计的业务能力进行优化升级,使其能够适应计算机程序的使用,并在合理利用先进辅助软件程序的基础上,保证设计内容的科学性。 2.2增加创新性设计理念 房屋建筑项目的施工阶段中,有些具体内容无法用数据信息进行表达,而为了保证此类内容能够正常的在现实环境中构建出来,需要在设计内容上,通过理念思想的内容表达,对工程施工工作形成指导。方法上,需借助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优势,将计算机程序作为辅助建筑结构设计的有效工具,并在与设计师工作经验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人性化的设计判断,并最终达到开发创新的效果。 实际设计应用中,需以建设条件为基础,在熟练掌握电脑程序软件的基础上,增加其在设计中的功能应用深度。由此,使计算机程序软件的应用条件能够适应设计师的应用需要,并在构成最终设计方案时,可充分表达创新设计理念。 从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其经验丰富程度,会对创新性的设计内容产生明显的影响。拥有丰富经验的设计师,可以在房屋建筑结构设计中,更好地对数据条件进行分析与判断,并从中整理出精确的数据内容,为创新型的设计工作提供指导。 例如,在“水立方”的建筑结构设计中,设计师在对 ETFE 膜材料的了解下,发挥其特性优势,并在构筑建筑空间的过程中,形成了外形近似于水泡的建筑结构。在这种创新型设计理念的指导下,使国家游泳中心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建筑形式(如图 2 所示),增加观赏性的同时,发挥出了创新理念的应用优势。 2.3保证细化结构完整性 房屋建筑的安全性,是设计工作的核心内容,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还需尽可能地提升家住空间的耐久性,并在保证设计耐久度的同时,实现建筑设计优化的工作目标。尤其在细节化内容的控制上,对于此类内容的设计工作,直接影响到建筑结构的稳定性与连接状态。

高层设计七大比值调整方法

高层设计七大比值调整方法 2010-06-22 23:38 确保结构安全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见抗规3.4.2,见高规4.3.5。周期比不满足要求,提高结构的扭转刚度;总的调整原则是加强结构外围墙、柱或梁的刚度,说明结构的扭转刚度相对于其两个主轴(第二振型转角方向和第三振型转角方向,则说明结构的经济技术指标。 1、轴压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的延性,规范对墙肢和柱均有相应限值要求,见抗规6.3.7和6.4.6,高规 6.4.2和7.2.14。 轴压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2)人工调整:增大该墙、柱截面或提高该楼层墙、柱混凝土强度。 2、剪重比:主要为控制各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确保结构安全性,见抗规5.2.5,高规3.3.13。这个要求如同最小配筋率的要求,算出来的地震剪力如果达不到规范的最低要求,就要人为提高,并按这个最低要求完成后续的计算。 剪重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勾选“按抗震规范5.2.5调整各楼层地震内力”后,SATWE按抗规5.2.5自动将楼层最小地震剪力系数直接乘以该层及以上重力荷载代表值之和,用以调整该楼层地震剪力,以满足剪重比要求。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按下列三种情况进行调整: a)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大时,说明结构过柔,宜适当加大墙、柱截面,提高刚度; b)当地震剪力偏大而层间侧移角又偏小时,说明结构过刚,宜适当减小墙、柱截面,降低刚度以取得合适的经济技术指标; c)当地震剪力偏小而层间侧移角又恰当时,可在SATWE的“调整信息”中的“全楼地震作用放大系数”中输入大于1的系数增大地震作用,以满足剪重比要求。 3、刚度比:主要为控制结构竖向规则性,以免竖向刚度突变,形成薄弱层,见抗规3.4.2,高规4.4.2;对于形成的薄弱层则按高规5.1.14予以加强。 刚度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如果某楼层刚度比的计算结果不满足要求,SATWE自动将该楼层定义为薄弱层,并按高规5.1.14将该楼层地震剪力放大1.15倍。 2)人工调整:如果还需人工干预,可适当降低本层层高和加强本层墙、柱或梁的刚度,适当提高上部相关楼层的层高和削弱上部相关楼层墙、柱或梁的刚度。 4、位移比:主要为控制结构平面规则性,以避免产生过大的偏心而导致结构产生较大的扭转效应。见抗规3.4.2,高规 4.3.5。 位移比不满足时的调整方法: 1)程序调整:SATWE程序不能实现。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研究进展_吴豪

罗丹明类荧光探针研究进展 吴豪,袁文兵* (海南大学材料与化工学院,海南海口 570228) [摘要]文章主要介绍近年来罗丹明衍生物在分子探针方面研究的一些新进展,系统阐述了该类探针分子在离子和小分子检测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罗丹明;荧光探针;离子检测 [中图分类号]TQ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865(2011)06-0265-01 Recent Progress in Rhodamine-Based Fluorescence Chemosensor Wu Hao, Yuan Wenbing* (College of Materials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 Hainan University, Haikou 570228, China) Abstract: The recent progress in the studies on rhodamines-based fluorescent probes was reviewed. The application of Rhodamine chemosensors in ions and small molecules sense were discussed in detail. Keywords: rhodamine;fluorescent sensor;ions sense 罗丹明B是重要的荧光探针材料,属于呫吨类染料。罗丹明B具有高的消光系数,较好的荧光量子产率,水溶性好,无毒,制备成本低等优点。因此,它是一类较好的荧光探针母体,极具广泛的应用价值。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罗丹明B内酰胺化合物以螺环状结构存在,体现紫外区吸收,无色,荧光减弱至消失。在酸性条件下以醌式结构存在,内酰胺结构开环,有荧光,体现长波吸收,成紫红色。 罗丹明基荧光染料由于其具有特殊的结构及相应的结构特性,使其广泛应用于化学分析和生命科学领域。目前的研究焦点多集中于通过不断修饰、优化罗丹明荧光分子探针的结构片段,以实现对小分子及离子的特异性识别,并进一步应用于生物活体及自然环境监测领域。 1 铜离子探针 铜是人体重要的微量元素,机体内铜缺失会导致代谢紊乱和诸多疾病,如胆固醇升高,动脉弹性降低,血压升高。一直以来,铜离子生物荧光探针的研究是一个热门课题。 1997年,Czarinik等[1]合成了罗丹明B酰肼,其可以选择性识别铜离子,该荧光探针是基于铜离子催化罗丹明B酰肼水解生成强荧光的罗丹明B分子的。 2006年,AijunTong等[2]合成水杨醛罗丹明B酰腙,可以可逆性的荧光增强识别铜离子。也就是说,在缓冲溶液中,当加入铜离子时,内酰胺螺环状结构被打开,吸收和荧光增强,当加入络合剂EDTA时,化合物表现出没有吸收和荧光,而在此时再加入铜离子,荧光恢复。 Yang等[3]通过在酸性条件下罗丹明B-酰肼与硫氰酸甲间的一步反应合成了一种Cu2+荧光探针。向该探针的乙腈/水溶液中添加Cu2+后,会造成荧光分子内酰胺键断裂,从而引起体系的荧光和紫外吸收明显增强。利用该探针实现了水相中Cu2+荧光和紫外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2~0.4和0.5~10 μmol/L。他们将该方法应用于自来水中Cu2+含量的测定,测定结果与原子吸收光谱方法测定结果一致。 Zhao等[4]在2009年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罗丹明内酰胺衍生物5,并将其应用于水溶液和活体细胞中Cu2+的检测。这种比色探针对铜离子的反应是瞬时可逆的,并且在其它金属离子浓度很高的情况下也不会对铜离子的比色和荧光信号产生干扰,这一特征使其很好地满足了生物医学和环境监测方面的特殊要求。目前,该类探针已广泛应用于环境体系中铜离子浓度的检测和生物活细胞铜离子分布成像实验,其优异的综合性能预示了极好的应用前景。 2 铁离子探针 铁是人体中所必须的微量元素,它在人体中主要以络离子的形式存在,与血红素、蛋白质等形成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在机体中起到运输和贮存氧的作用。由于Fe3+的顺磁性,一般的Fe3+荧光探针都是荧光熄灭型,不利于在牛物体内Fe3+的荧光成像及原位检测。因此利用罗丹明分子的闭环一开环间转换机理设计荧光增强型Fe3+荧光探针逐步受到重视。 2006年,Tong等[5]利用二乙基三胺将两个罗丹明B连接起来,从而形成无色,没有荧光的罗丹明B的衍生物,三价铁离子的加入,导致其内酰胺结构的开环,荧光增强,从而实现了对三价铁离子的检测。 2007年,Tae和Bae[6]利用肟酸作为Fe3+识别点的功能团,将氧肟酸引入罗丹明内酰胺和开环结构的平衡中。得到了一种新型的Fe3+探针。这种具有氧肟酸结构片段的罗丹明基荧光探针,在甲醇一乙腈(V∶V=1∶1)溶液中能很好的识别Fe3+,产生明显的荧光增强和颜色变化。 Peng等[7]通过乙二胺将2-羟基苯甲醛与罗丹明6G相连接,合成了一种Fe3+荧光探针。内酰胺的羰基氧原子、2-羟基苯甲醛上的羟基氧原子以及乙二胺上的氮原子同时参与了 Fe3+的螯合作用,导致了内酰胺键断裂,体系的荧光性增强。其他重金属和过渡金属离子无类似现象发生。 3 汞离子探针 汞是具有很高毒性的金属。汞单质及汞离子可通过各种途径进入环境,人体长期接触并摄入后会产生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以及肾功能损伤等病症,危害极大。由于人们对汞毒性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对Hg2+荧光探针的研究日益增多。 Saresh等[8]以罗丹明6G为母体合成的Hg2+的荧光探针L1在水和甲醇(1∶1,φ)混合溶液中与Hg2+形成Hg (L1)2型复合物,荧光强度提高了90倍,利用L1测定Hg2+的检测线打到1 μg/L。25倍Hg2+浓度的Co2+,Fe2+,Ni2+,Zn2+,Pb2+,Cd2+,Mg2+,Ca2+,Ba2+,Li+,K+和Na+等离子对荧光信号基本无干扰。因而L1是一种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Hg2+荧光探针。 Xu等[9]设计合成了一种罗丹明硫酰肼用于紫外和荧光检测水相中Hg2+,探针与Hg2+结合的化学计量比为2∶1.Qian等[10]设计合成的高选择性的罗丹明类Hg2+荧光探针不仅可以实现对Hg2+的荧光检测,而且利用显色反应可以对Hg2+的存在进行初步判断。该探针具有可逆性,当向显色的平衡体系中加入EDTA后,体系的紫红色变为无色。另外,荧光响应速度快是该探针的另一特点,Hg2+加入后立即产生稳定的强烈荧光,与同类的探针需要一定的平衡时间相比,该探针更适合于环境或者生物样品的实时分析。 2005年,Tae等[11]报道了一种十分精妙的罗丹明6G衍生物12,它可用于水溶液中Hg2+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检测,即可以检测水溶液中低于2 μmol/L的Hg2+。 重金属与过渡金属离子的检测一般在水相中进行,尤其是生物体内的该类离子的原位检测对探针的水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设计时要考虑探针的实用性,尽量引入具有一定水溶性的辅助基团。Huang等[16]将葡萄糖与罗丹明6G酰肼共价连接,合成了一种水溶性好、高选择性、高灵敏度的Hg2+荧光探针RGl。在纯水中,Hg2+的检测限达到1 μg/L,满足美国EPA规定。该探针可以在pH在5.5~10范围内使用,而且不受环境和生物样品中常见的其他金属离子的影响。因此,RGl可以应用在环境和生物体系,如细胞膜中汞离子的检测。另外,RGl与汞离子的结合是可逆的。向RGl和Hg2+共存的稳定体系中加入Na2S后,可以降低该体系的荧光强度,而再添加Hg2+时,体系的荧光则恢复。 (下转第243页) 新工艺新技术 [收稿日期] 2011-05-05 [作者简介] 吴豪(1988-),男,河南人,本科,主要研究方向为罗丹明类荧光探针。*为通讯作者。

基于OptiStruct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基于OptiStruct的结构优化设计方法 作者:张胜兰 优化设计是以数学规划为理论基础,将设计问题的物理模型转化为数学模型,运用最优化数学理论,以计算机和应用软件为工具,在充分考虑多种设计约束的前提下寻求满足预定目标的最佳设计。有限元法(FEM)被广泛应用于结构分析中,采用这种方法,任意复杂的问题都可以通过它们的结构响应进行研究。最优化技术与有限元法结合产生的结构优化技术逐渐发展成熟并成功地应用于产品设计的各个阶段。 一、OptiStruct结构优化方法简介 OptiStruct是以有限元法为基础的结构优化设计工具。它提供拓扑优化、形貌优化、尺寸优化、形状优化以及自由尺寸和自由形状优化,这些方法被广泛应用于产品开发过程的各个阶段。概念设计优化――用于概念设计阶段,采用拓扑(Topology)、形貌(Topography)和自由尺寸(Free Sizing)优化技术得到结构的基本形状。详细设计优化――用于详细设计阶段,在满足产品性能的前提下采用尺寸(Size)、形状(Shape)和自由形状(Free Shape)优化技术改进结构。拓扑、形貌、自由尺寸优化基于概念设计的思想,作为结果的设计空间需要被反馈给设计人员并做出适当的修改。经过设计人员修改过的设计方案可以再经过更为细致的形状、尺寸以及自由形状优化得到更好的方案。最优的设计往往比概念设计的方案结构更轻,而性能更佳。表1简单介绍各种方法的特点和应用。

OptiStruct提供的优化方法可以对静力、模态、屈曲、频响等分析过程进行优化,其稳健高效的优化算法允许在模型中定义成千上万个设计变量。设计变量可取单元密度、节点坐标、属性(如厚度、形状尺寸、面积、惯性矩等)。此外,用户也可以根据设计要求和优化目标,方便地自定义变量。 在进行结构优化过程中,OptiStruct允许在有限元计算分析时使用多个结构响应,用来定义优化的目标或约束条件。OptiStruct支持常见的结构响应,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应力、应变、特征值、屈曲载荷因子、结构应变能、以及各响应量的组合等。 OptiStruct提供丰富的参数设置,便于用户对整个优化过程及优化结果的实用性进行控制。这些参数包括优化求解参数和制造加工工艺参数等。用户可以设定迭代次数、目标容差、初始步长和惩罚因子等优化求解参数,也可以根据零件的具体制造过程添加工艺约束,从而得到正确的优化结果并方便制造。此外,利用OptiStruct软件包中的OSSmooth工具,可以将拓扑优化结果生成为IGES等格式的文件,然后输入到CAD系统中进行二次设计。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理论

工程结构优化设计理论 摘要:与传统的建筑结构设计相比较,结构设计优化不仅能够降低建筑造价,而且通过优化结构投资方向,提高关键结构部位或构件的安全度、延性和韧性,从而提高整个建筑物的安全度。通过这种有的放矢的优化设计,使整个建筑物的土建投资有效利用率大大提高关键词:结构优化设计理念 结构优化设计,能大大减少建筑造价并提高结构的安全度。设计单位在进行结构设计的时候,在建筑功能需求得到满足和遵循相关规范和规程的前提下,应综合考虑施工的可行性、施工进度和投资造价以及结构安全性等诸多要素,合理优化结构投资方向,使结构设计成为一项系统工程,做到设计成果既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 一、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意义 进行结构设计优化的原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等常用建筑材料的费用构成了结构成本的绝大部分,而这一部分成本通长占到结构主体造价的40%以上,通过结构优化设计能够将建筑工程的总造价减少10%~35%。对于一个大型的工程来说,这将是一笔不菲的费用,并且结构的安全度也得到了提高,因此结构优化有助于建设方减少投资,增加利润和提高资金周转率,其经济价值巨大。 2、据统计设计责任是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事故的主要原因,占据

了大约40%的比例。现阶段各设计单位设计水平良莠不齐,设计质量差导致施工停工或返工的现象时有发生。有些设计单位缺乏成本意识,算不清就多配钢筋,造成有些关键构件的设计反倒偏于不安全,这些现象有的造成了资源和成本的浪费,有的对建筑工程留下了潜在的危险。因此进行合理的结构优化设计,能够帮助业主提高设计质量并消除不必要的质量缺陷和工程风险,同时在减少不必要投资的前提下获得高品质的建筑,也符合创建节能、安定型社会的宗旨。 3、随着国家宏观调控力度的加大和原材料价格的上涨,通过销 售获得利润的空间被大大压缩,从内部挖掘潜力,节约成本成为企业赢利的重要手段,科学合理的节约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的盈利率和生存能力。在这方面一些意识超前的业内知名企业,如万科、金地以及诸多国际公司已经率先垂范。 二、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及实践价值 1、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 结构设计的优化主要在两个方面进行应用,一方面是在建筑工程的结构总体上的优化设计,这主要包括结构体系和结构选型,具体是指房屋的结构类型、房屋的高宽比、长宽比、房屋的结构材料等。另一方面就是结构工程分项部分的优化设计,这主要包括基础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屋盖系统方案的优化设计、围护结构方案的优化设计和结构细部设计的优化设计。对于这些方面的设计我们需要在结构选型、受力分析、造价分析上进行研究,并在满足整个设计规范以及建筑实用需求的前提下,对整个建筑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以降低建筑成本,

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及应用分析 何彬

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及应用分析何彬 摘要:文章以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方法及应用分析为研究对象,首先对建筑结 构设计优化必要性进行了阐述分析,随后简单介绍了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步骤,最后以装配式工艺为例,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应用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应用分析 前言:建筑结构作为整体建筑核心组成部分,针对于建筑结构的设计不仅关系到建筑建 设经济适用性,同时对于建筑整体功能性发挥具有重要的影响意义。在低碳环保理念、可持 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当下,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应用与分析, 从而有效提升建筑节能效率,最大限度地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促进建筑建设质量提升, 推动我国建筑行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必要性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进程不断加快,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有效带动了我国建筑行业的 发展。当下人们对于建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不仅要求在建筑质量方面更加稳定,同 时要求具备良好的建筑功能性,建筑造型设计要独特、新颖,整体建筑外观结合自身功能性 不同具有一定艺术特质,给人以美的感受;还要响应国家关于绿色建筑的政策号召,能够减 少建筑施工中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提升建筑的低碳、环保性能,经济适用性更强,从而带给 人更好的居住体验。建筑结构作为建筑的核心组成部分,在满足上述要求上发挥着关键性作用。首先,建筑整体结构合理与否,决定着建筑的抗震性能、质量及稳定性实现,是提升建 筑建设水平与质量的关键;其次,建筑结构与建筑的整体造型设计也具有密切的联系,在建 筑造型设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最后,建筑结构建设关系到建筑的用材、施工技术选择、等因素,而上述这些因素决定着建筑资源的利用率的高低,能够有效减少不必要的建筑资源 浪费,使得建筑施工建设更加低碳环保。 基于以上种种分析,很有有必要加强对建筑结构设计的优化,进一步推广建筑结构设计 优化应用,从而有效实现建筑成本的节约,提升建筑建设质量,确保建筑节能标准得到有效 落实,有效减少建筑施工建设过程中各种违法、资源浪费、破坏问题的发生,从而推动建筑 行业实现绿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法步骤 (一)构建建筑结构优化模型 在建筑结构优化过程中,首先需要借助数学函数关系,通过构建建筑结构设计约束条件 与可变条件之间的关系式,从而实现建筑结构应用模型的建立,在此基础之上,借助相应模 型对影响建筑结构优化的因素进行全面的分析,从中获得最佳的优化方式,为整体建筑结构 优化奠定坚实的基础。例如结合对建筑墙体保温板与墙体受压能力的分析,通过构建相应模 型进行全面的数据分析,从而推动建筑结构的优化得到有效实现。 (二)制定科学合理的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方案 在数据模型运行阶段,通过对房屋建筑的模型相关条件进行处理分析,在有效保证建筑 结构在实际实施中功能性得到良好的发挥的基础之上,通常对线性分析加以应用,做好线性 条件的检验,通过对数学模型中的函数进行变置转化应用,以此为依据,实现建筑结构优化 设计的实施方案制定,有效提升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可实施性及可操作性,保证建筑结构设 计优化得到全面有效的落实。 (三)综合应用分析建筑程序 通过利用现代测量技术与建筑结构设计相结合,进一步将抽象的数据资源转化为房屋建 筑中的实际执行操作,确保建筑结构在优化后,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价值。例如在房屋墙体设 计上应用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以墙体建设各种因素为依据,全面分析外墙和内墙建设实施,最终形成专门针对于建筑中墙体施工实际方案,发挥建筑结构设计优化方法的引导作用,提升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水平与质量。 三、建筑结构设计优化应用,以装配式工艺为例 在建筑结构设计建造方面,相对于传统的现浇施工工艺,装配式建筑工艺作为新型建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