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与创新杂志。(2008.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新教材(中图版)的处理技巧

杨杰礼

在陕西,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使用一进入到第二个年头。我发现,高中地理新教材的与传统地理教材相比,有明显变化。其一是其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更加明确,充分体现新的课程理念,落实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地理素养的目标。其二是反应出地理学科的应用价值,更好的凸显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而对于地理知识的系统性以及知识内在的完整性的要求明显降低。其三是高中地理新教材的的总体设计框架,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材的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改进,构建了新的知识体系。其四是大幅度更新了学科内容,教材更加注重学生自身的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俗话说,施教之初,在于得法。而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在我们这样一个地域辽阔的国家里,采用一种教学模式,一种教学方法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现实的。教师有必要依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的合理使用教材,结合新课程理念的要求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对现行教材做出相应的处理。

下面我就简单的介绍一下我对教材处理的几点技巧。

一是重新整合教材

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有两层含义。一是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不同版本教材进行比较。研究不同版本教材中对同一知识内容的表述,可以对教材中个性化的内容与表述进行合理取舍,以博取众长。其二是从知识的内在联系及教学需求角度进行整合。例如,在进行课程必修一第一章第二节《太阳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时,我们最好将前言部分的“探索”案例后移。我们讲完太阳活动对气候影响后,再让学生来看这个案例,学生有了基础,就更容易理解太阳黑子与气候的相关性的知识,从而也降低了教学难度。又如,在讲“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一小节时,宜先复习一下“惯性的作用和特点”,举一个形象的例子说明,让学生知道“惯性”无处不在,我们今天讲的“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转”也与惯性有关。然后再讲只要地球在不停地自转,在地表运动的物体都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在惯性作用下运动方向会发生改变。这就是利用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教材所作的整合重组。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降低学习难度,更主要是着眼于知识的构建,注重对所学知识的迁移应用,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是对教材进行适当增补

根据教学内容和各地教学需求,并结合各班学生的认知水平差异,对教材作适度补充,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例如在讲授“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一节时,首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地震波及其运动特点,补充这部分知识是为后边的学习做铺垫。因为教材是根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运动特点来推测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特点的。但教材并未对地震波及运动特点作介绍,学生以前也没有学过。因而,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作适度补充,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可使教学过渡得更加自然,同时也将地理教学难度。

三是对章节知识进行合理拓展

对教材知识内容进行拓展,主要是针对教学重难点而言的。为了让学生充分掌握知识要点,把握知识的系统性和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以达到融会贯通,有必要对相关知识做适度拓展。例如在讲“热力环流”这部分内容时,课本侧重讲了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作为大气运动的重难点知识,不进行知识的拓展讲授,这部知识要准确掌握和应用是十分艰难的。我们不但要图文结合去讲解,还要拓展在热力环流中气温和气压各自的变化特点,以及热力环流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结合“城市热岛效应”的知识应用,让学生弄清城市风与城市合理布局的关系。这样,通过知识的拓展,不仅是学生扩大了知识面,更主要是强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去理解和掌握知识重难点。

四是对不符合地域实际的教材内容进行替换

在教材的使用中,要求教材的使用要符合当地的教学需要,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在讲“自然灾害”这一节时,中图版教材是以“寒潮”为例,分析了寒潮的形成,危害与防治。若本教材在东南沿海使用就显得不合时宜。一方面是东南沿海的学生很难亲身体验到寒潮天气,另一方面也不符合当地的教学需求。如果我们把“寒潮”改成“台风”进行教学,将更具有针对性,学生也更容易接受。因为我们在这一节课中主要是让学生学会去分析我们生活中的自然灾害的成因及危害,贴近生活的案例才更有利于学生的使用。又如在讲“地域文化与城市发展”一节时,教材的案例是“徽州文化”,关中的教师在讲这一节时,就可以就近替换为“关陇文化”,如“关中的八大关”,就是“关陇文化”的鲜活例子。

总之,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对教材进行适当处理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处理后的教材内容将更有利于教学活动的展开,使教学过程得到优化。

浅谈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

杨杰礼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将是教育界的一场革命。它的目标就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以适应知识经济的到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对新课改的实施感到欢欣鼓舞,同时我们也深知责任重大。在新课改的实施中,我们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产生了太多的困惑和迷茫。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该做什么?怎么做?如何达到预期的效果?

下面,我结合近一年来的地理教学实践,谈一谈我对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地理教学的理解和认识。

一是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有五条:即“培养现代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落实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要求;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相结合。”从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作为课改的指导思想,他的要求是全面的、具体的,包括了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教学手段及评价体系。而要把握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关键是把握本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本轮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地理新课程而言,就是要学习有用的地理,提升学生的地理素养。通过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去掌握地理知识,运用地理技能,获取地理信息,探究地理问题,使地理素养得以提升。在学习过程中正真做到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是按新课标要求,整合教材

新的课程标准是实施教学、评价的依据,也是教材编写的依据。因而,教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仔细研究地理新课程的表述,注意教材与新课标的内在关系,严格按新课标的要求备课。并要明确哪些内容已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哪些内容必须进行补充与拓展,以体现出教学的重难点。可见,把握好新课程标准和现行教材的关系,是我们能否搞好地理教学的重要环节。高中地理新课标是为提升学生地理素养这一目标而编制的基本要求。作为为教学服务的教材,它只是为师生的互动提供了一个平台,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一个载体。因此,在教材的使用上,教师一定要结合当地实际,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具体内容,使用顺序等方面进行合理调整。还应结合学生认知水平及教学的需要,将初高中知识,不同版本的内容进行优化组合。目的是在教材使用中强化主干知识,合理删减枝梢末叶,理顺知识间内在联系,整合成适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材体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