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从诗风言,铺排夸饰,想象丰富,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
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 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
明标志。
3、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 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主 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把提倡仁义和 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 治”进行抨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 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 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 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 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 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 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 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 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 体”。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 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 头。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 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 辞’。” 三、文体特点:
• 《史记》
简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在体例上,《史 记》分为5大部分,即本纪,记帝王之事;世家,述诸侯之事;列传, 叙人臣之事;表,即表格形式的大事记;书,即典章制度。《史记》通 过这5个部分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成为中国 历代史书的基本形式。所谓的“二十四史”,即以《史记》为首。鲁迅称 《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是无愧的。
• 《左传》
一、简介: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是我国 第一部叙事详细、体系完整的编年史。记事起
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实际记事到鲁 悼公十四年(前453),是研究我国春秋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书中比 较全面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主要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 方面所发生的事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各诸侯国内部 统治集团之间的争权斗争以及劳动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斗争。 二、特点:
《左传》善于记事,它已经从《春秋》那种“断烂朝报”式的 大事记,发展成为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这是从简单的历史 记事到光彩闪烁的历史文学的一个飞跃。《左传》的善于记 事,还尤其表现在善于记叙军事战争方面的事件。春秋是大 国争霸的时代,群雄逐鹿,战争频繁,《左传》以很多篇幅 描绘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古代战争的活剧。 《春晋肴之战》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在战 争时期,各方面的矛盾斗争特别地错综复杂、尖锐激烈。 《左传》既能够简炼、清晰、严谨地写出战争的全过程,又 能够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 通过具体描写使得重点突出;既能够表现出复杂纷繁的矛盾 斗争,写得波澜起伏,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又能够反映出 战争中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完整地记 述了许多战例,以至后人千百年来还将《左传》作为一部兵 书来研读和运用。 《左传》善于写人,如果说《左传》的叙事艺术较之它以前 的史书有一个飞跃,那么,可以说它在写人方面又有一个突
• 楚辞
一、定义:“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
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 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 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 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 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 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 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创作了《离骚》《九歌》《九 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 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 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 为“骚”或“骚体”。 二、简介:
破性的发展。《左传》中所写的人物,不是叙述事件当中陪 衬的、被动的角色,而是影响着事件进程的一系列血肉丰满 的生动形象。《左传》的善于写人,还尤其表现在善于写处 在战争各个方面、各个部位上的人物,善于在尖锐复杂的矛 盾中,通过典型事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乃至细节,刻 划出人物活生生的个性。春秋时代,与频繁的军事斗争紧密 配合的频繁的外交斗争,对于矛盾斗争中人物外交辞令的成 功描写,是《左传》刻划人物的又一重要手段和特色。
是以叙事为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扩大了中国诗歌
的叙事领域。《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的代表
作,尤其像《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叙事诗,各种艺术手
段在此都作了完美的发挥。无论人物对话、动作,还是心理
刻画,都十分成功,形象地塑造了一批人物形象。诗中故事
情节的展开和矛盾冲突的起伏,以及浪漫色彩的结尾,在铺
3、句式和语言
《诗经》以 四言 为基本句式。同时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
化,长短自如,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有自然的音乐美。 其用韵的基本模式和规律,实际上成为了后代诗歌音韵的圭臬。 △此外,《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 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如“关关”、“窈窕”、“夭绍”、“参 差”、“踊跃”、“绸缪”、“差池”、“黾勉”、“委蛇”等等。这些特色增加 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姿 采。
• 汉乐府诗歌
一、乐府机构和乐府诗 1.乐府,本是政府的音乐机构。这种名称大约从秦代开始就有了, 在出土的秦代编钟上就铸有“乐府”二字。西汉立国以后,沿袭秦朝体 制,也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武帝时,乐府机构的规模和职能被大大 扩大,其中“采诗”是乐府最引人注目的一项职能。 2.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 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 俗,知厚薄云。”这类诗歌源自民间,为了区别于文人创作的乐府
• 《尚书》
简介:《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 《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 《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
• 《国语》
简介:《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 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 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 《战国策》
一、简介:同《国语》一样,也是一部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主要分国 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所载上 继《国语》下限,下至秦并六国之后,即从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开 始,迄秦二世即位为止,245年间各国诸侯政治、军事、外交等重要史 实。
二、 《冯谖客孟尝君》艺术特色 1、鲜活的人物形象:《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共塑造了三类人物形象。 一是轻财好施、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孟尝君形象。二是塑造的另一个 人物形象是恃才自信、知恩图报、深谋远虑的门客冯谖形象。 三是塑 造了一类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门客群体形象,即孟尝君的“左右”形 象。 2、巧妙的构思布局:《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主要是通过描绘冯谖和孟 尝君的人物性格,突出表现战国时期“士”在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为 此,作者独具匠心地对文章的结构布局进行巧妙安排。开篇采用铺垫手 法,先描写冯谖“无好”、“无能”,因“贫乏不能自存”而“使人嘱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论理冯谖应该识趣地满足现状,他却再三弹铗而歌,不 断地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个“贪而不知足”的小人。文章用抑笔
赋、比、兴一般被认为是《诗经》的表现方式,但是关于它们的含 义的解释却莫衷一是。朱熹的说法被后世普遍接受,他认为:“赋 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章法结构
《诗经》通常采用 重章复沓 的结构形式。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
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又有 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一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 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 神话
一、定义:神话即神的故事。它诞生的心理基础是“万物有灵”的观 念,通常是为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的作出解释,或者表达征服、改造的 愿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自然的神灵或者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他们具 有超常的力量和神通,被人们所敬畏 。
二、起源: 关于神话的起源,通行的解释是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前者认为 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劳作生活,后者认为神话由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 杂篇可能参杂了庄子门人和后学的作品。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 《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2、《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 《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 的地位。《庄子》在唐代(618-907)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在进行了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马上扬起一笔,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 逐一展示了冯谖的卓越不凡的见识和才能。 三、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还有 一个突出特点,即人物语言极富个性。
• 《孟子》
简介:《孟子》,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 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 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三、中国神话按内容可以分为以下9个方面: ①创世神话;②日月星辰神话;③动植物起源神话;④洪水神 话;⑤女娲神话;⑥伏羲神话;⑦帝俊神话;⑧羿神话;⑨嫦娥神 话
• 《诗经》
一、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 百”,共有305篇,另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自周初至 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这些作品产生的地域大体涵盖今黄河中下 游及汉水上游地区。 二、体制:今本《诗经》按照音乐类型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有乐 曲的意思,《诗经》里的十五国风就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有正的 意思,《雅》即意为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本指祭祀仪式 上舞蹈的样子,引申则专指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三、《诗经》的内容:①祭祀诗与史诗,②农事诗,③燕飨诗,④怨刺 诗,⑤征役诗,⑥婚恋诗 四、诗经的文学成就: 1、赋、比、兴
排上也都恰到好处。 另外,汉乐府民歌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 六言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杂 言诗句式,字数不一,有整有散,灵活多变。五言诗则形式 十分整齐,如《十五从军行》等。这种诗体较《诗经》、“楚 辞”的四言诗和骚体诗都有明显的进步,代表了当时的诗歌形 式发展的新趋势,此后几百年间,成为文人创作的主要形 式。
歌辞,习惯上称为“乐府民歌”。从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中,
可以知道当时所采之诗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所谓的汉乐府诗歌,主 要指这一类诗歌。 二、内容:
现存汉乐府民歌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广泛,尤其多反映下 层民众生活和情绪之作。诸如民众的悲惨生活,战争和兵役 带来的灾难,封建官僚的无耻,家长制的罪恶,爱情的坚贞, 弃妇的痛苦等。 《孔雀东南飞》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别名,是汉乐府 诗中最长的一篇,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长篇叙事诗。 三、艺术特色:
如《离骚》充满奇幻不拘的想象,抒发真情层进反覆。
2.从体式言,楚辞较之《诗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
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3.就语言说,楚辞多用楚语楚声,楚地的方言词语大量涌 现,另外,“兮”字、“些”字作为虚词叹语成为楚辞的一个鲜
明标志。
3、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扬了老子和道家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 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文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 在,把“道” 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讲天道自然无为。在政治上主 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把提倡仁义和 是非看作是加在人身上的刑罚,对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 治”进行抨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势进行了尖锐的批 判,提出了“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 侯”的精辟见解。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他崇尚自然,提倡“天地与 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并且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 是逍遥自得,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与虚伪的名 誉。庄子这些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 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楚辞》作为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由于诗歌的形 式是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加工形成,篇中又大量引用楚地的 风土物产和方言词汇,所以叫“楚辞”。《楚辞》主要是屈原 的作品,其代表作是《离骚》,后人因此又称“楚辞”为“骚 体”。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 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 头。 楚辞的特征,宋代黄伯思在《校定楚辞序》中概括说:“盖屈 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顾可谓之‘楚 辞’。” 三、文体特点:
• 《史记》
简介:《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在体例上,《史 记》分为5大部分,即本纪,记帝王之事;世家,述诸侯之事;列传, 叙人臣之事;表,即表格形式的大事记;书,即典章制度。《史记》通 过这5个部分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构成了完整的历史体系,成为中国 历代史书的基本形式。所谓的“二十四史”,即以《史记》为首。鲁迅称 《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当是无愧的。
• 《左传》
一、简介: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期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是我国 第一部叙事详细、体系完整的编年史。记事起
于鲁隐公元年(前722),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前468),实际记事到鲁 悼公十四年(前453),是研究我国春秋社会的重要历史文献,书中比 较全面地记述了春秋时代各主要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等 方面所发生的事件,比较客观地反映了各诸侯国之间,各诸侯国内部 统治集团之间的争权斗争以及劳动人民与统治者之间的斗争。 二、特点:
《左传》善于记事,它已经从《春秋》那种“断烂朝报”式的 大事记,发展成为生动形象的历史故事,这是从简单的历史 记事到光彩闪烁的历史文学的一个飞跃。《左传》的善于记 事,还尤其表现在善于记叙军事战争方面的事件。春秋是大 国争霸的时代,群雄逐鹿,战争频繁,《左传》以很多篇幅 描绘出一幕又一幕威武雄壮、有声有色的古代战争的活剧。 《春晋肴之战》就是其中精彩的一幕。 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解决政治矛盾的最高斗争形式。在战 争时期,各方面的矛盾斗争特别地错综复杂、尖锐激烈。 《左传》既能够简炼、清晰、严谨地写出战争的全过程,又 能够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关键环节或有典型意义的部分, 通过具体描写使得重点突出;既能够表现出复杂纷繁的矛盾 斗争,写得波澜起伏,情节曲折,引人入胜,又能够反映出 战争中政治与军事的关系,战略思想和战术原则,完整地记 述了许多战例,以至后人千百年来还将《左传》作为一部兵 书来研读和运用。 《左传》善于写人,如果说《左传》的叙事艺术较之它以前 的史书有一个飞跃,那么,可以说它在写人方面又有一个突
• 楚辞
一、定义:“楚辞”之名首见于《史记·张汤传》。可见至迟在汉代前期已有这一名
称。其本义,当是泛指楚地的歌辞,以后才成为专称,指以战国时楚国 屈原的创作为代表的新诗体。
“楚辞”又称“楚词”,是战国时代的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 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叙 写楚地的山川人物、历史风情,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 时,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 集,名为《楚辞》。并成为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 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屈原创作了《离骚》《九歌》《九 章》《天问》等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 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 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由于屈原的《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所以楚辞又被称 为“骚”或“骚体”。 二、简介:
破性的发展。《左传》中所写的人物,不是叙述事件当中陪 衬的、被动的角色,而是影响着事件进程的一系列血肉丰满 的生动形象。《左传》的善于写人,还尤其表现在善于写处 在战争各个方面、各个部位上的人物,善于在尖锐复杂的矛 盾中,通过典型事件,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乃至细节,刻 划出人物活生生的个性。春秋时代,与频繁的军事斗争紧密 配合的频繁的外交斗争,对于矛盾斗争中人物外交辞令的成 功描写,是《左传》刻划人物的又一重要手段和特色。
是以叙事为主,“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扩大了中国诗歌
的叙事领域。《陌上桑》和《孔雀东南飞》是叙事诗的代表
作,尤其像《孔雀东南飞》这样的长篇叙事诗,各种艺术手
段在此都作了完美的发挥。无论人物对话、动作,还是心理
刻画,都十分成功,形象地塑造了一批人物形象。诗中故事
情节的展开和矛盾冲突的起伏,以及浪漫色彩的结尾,在铺
3、句式和语言
《诗经》以 四言 为基本句式。同时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
化,长短自如,比较灵活。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有自然的音乐美。 其用韵的基本模式和规律,实际上成为了后代诗歌音韵的圭臬。 △此外,《诗经》的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丰富;二是双声叠韵 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如“关关”、“窈窕”、“夭绍”、“参 差”、“踊跃”、“绸缪”、“差池”、“黾勉”、“委蛇”等等。这些特色增加 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姿 采。
• 汉乐府诗歌
一、乐府机构和乐府诗 1.乐府,本是政府的音乐机构。这种名称大约从秦代开始就有了, 在出土的秦代编钟上就铸有“乐府”二字。西汉立国以后,沿袭秦朝体 制,也设有专门的乐府机构。武帝时,乐府机构的规模和职能被大大 扩大,其中“采诗”是乐府最引人注目的一项职能。 2.据《汉书·艺文志》记载:“自孝武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 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 俗,知厚薄云。”这类诗歌源自民间,为了区别于文人创作的乐府
• 《尚书》
简介:《尚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最早时它被称为 《书》,到了汉代被叫做《尚书》,意思是“上古之书”。汉代以后, 《尚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所以又叫做《书经》。
• 《国语》
简介:《国语》是关于西周(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771年)、春秋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时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八 国人物、事迹、言论的国别史杂记,也叫《春秋外传》。原来传说是春 秋末期鲁人左丘明所作,与《左传》并列为解说《春秋》的著作。
• 《战国策》
一、简介:同《国语》一样,也是一部有关记言的史料汇编,主要分国 记录战国时期策士游说各国诸侯时陈谋献策或互相辩论的言辞,所载上 继《国语》下限,下至秦并六国之后,即从韩、赵、魏三家灭智伯开 始,迄秦二世即位为止,245年间各国诸侯政治、军事、外交等重要史 实。
二、 《冯谖客孟尝君》艺术特色 1、鲜活的人物形象:《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共塑造了三类人物形象。 一是轻财好施、宽容大度、礼贤下士的孟尝君形象。二是塑造的另一个 人物形象是恃才自信、知恩图报、深谋远虑的门客冯谖形象。 三是塑 造了一类目光短浅、趋炎附势的门客群体形象,即孟尝君的“左右”形 象。 2、巧妙的构思布局:《冯谖客孟尝君》一文主要是通过描绘冯谖和孟 尝君的人物性格,突出表现战国时期“士”在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作用,为 此,作者独具匠心地对文章的结构布局进行巧妙安排。开篇采用铺垫手 法,先描写冯谖“无好”、“无能”,因“贫乏不能自存”而“使人嘱孟尝君, 愿寄食门下”。论理冯谖应该识趣地满足现状,他却再三弹铗而歌,不 断地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个“贪而不知足”的小人。文章用抑笔
赋、比、兴一般被认为是《诗经》的表现方式,但是关于它们的含 义的解释却莫衷一是。朱熹的说法被后世普遍接受,他认为:“赋 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 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2、章法结构
《诗经》通常采用 重章复沓 的结构形式。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
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这又有 两种情况,一是字词虽变而意义相同;一是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 意义上的层递关系。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 神话
一、定义:神话即神的故事。它诞生的心理基础是“万物有灵”的观 念,通常是为了对自然或社会现象的作出解释,或者表达征服、改造的 愿望。神话的主人公通常是自然的神灵或者神化了的英雄人物,他们具 有超常的力量和神通,被人们所敬畏 。
二、起源: 关于神话的起源,通行的解释是劳动起源说和宗教起源说。前者认为 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劳作生活,后者认为神话由分为内篇、外篇、杂篇。内篇为庄子所著,外篇、 杂篇可能参杂了庄子门人和后学的作品。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 《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2、《庄子》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产生重大影响,它和 《周易》、《老子》一起并称“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有重要 的地位。《庄子》在唐代(618-907)正式成为道家的经典之一。
在进行了这一系列的铺垫之后,马上扬起一笔,采用层层深入的方法, 逐一展示了冯谖的卓越不凡的见识和才能。 三、个性化的语言特色:《冯谖客孟尝君》一文在艺术表现手法上还有 一个突出特点,即人物语言极富个性。
• 《孟子》
简介:《孟子》,属语录体散文集。《孟子》一书是孟子的言论汇编, 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 动的儒家经典著作。孟子师承孔伋(孔子之孙一般来说是师承自孔伋的 学生),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成为仅次于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师, 有“亚圣”之称,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三、中国神话按内容可以分为以下9个方面: ①创世神话;②日月星辰神话;③动植物起源神话;④洪水神 话;⑤女娲神话;⑥伏羲神话;⑦帝俊神话;⑧羿神话;⑨嫦娥神 话
• 《诗经》
一、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又称“诗三 百”,共有305篇,另有笙诗六篇,有目无辞。全书主要收集了自周初至 春秋中叶500多年间的作品。这些作品产生的地域大体涵盖今黄河中下 游及汉水上游地区。 二、体制:今本《诗经》按照音乐类型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有乐 曲的意思,《诗经》里的十五国风就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雅,有正的 意思,《雅》即意为正声,是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颂,本指祭祀仪式 上舞蹈的样子,引申则专指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三、《诗经》的内容:①祭祀诗与史诗,②农事诗,③燕飨诗,④怨刺 诗,⑤征役诗,⑥婚恋诗 四、诗经的文学成就: 1、赋、比、兴
排上也都恰到好处。 另外,汉乐府民歌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三言、四言、五言、 六言及杂言种种,其中最常用的是新兴的杂言和五言诗。杂 言诗句式,字数不一,有整有散,灵活多变。五言诗则形式 十分整齐,如《十五从军行》等。这种诗体较《诗经》、“楚 辞”的四言诗和骚体诗都有明显的进步,代表了当时的诗歌形 式发展的新趋势,此后几百年间,成为文人创作的主要形 式。
歌辞,习惯上称为“乐府民歌”。从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中,
可以知道当时所采之诗具有现实主义精神。所谓的汉乐府诗歌,主 要指这一类诗歌。 二、内容:
现存汉乐府民歌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广泛,尤其多反映下 层民众生活和情绪之作。诸如民众的悲惨生活,战争和兵役 带来的灾难,封建官僚的无耻,家长制的罪恶,爱情的坚贞, 弃妇的痛苦等。 《孔雀东南飞》是《古诗为焦仲卿妻作》的别名,是汉乐府 诗中最长的一篇,也是中国诗歌史上罕见的长篇叙事诗。 三、艺术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