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分析法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波动性: 粒子性:
c
,
1
c
E h h
(3)光的颜色:不同波长光线具有不同的颜色。其中可见光由红 色、橙色、黄色、绿色、青色、青蓝色、蓝色和紫色的光线组成。 2. 复合光和单色光: (1)复合光: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的光。 例如:白光 (可见光) λmax =400~760nm
4.生成的有色物颜色与加入的物质(称为显色剂)颜色对比度大, 即λ显色化合物 ―λ显色剂 = △λ>60nm 。 三、显色反应条件的选择: 1.显色剂的用量; 2. 溶液的酸度大小; 3.显色的温度; 5.溶剂的种类; 4.显色的时间; 6.干扰物质。
四、显色剂: 1.无机显色剂 :如硫氰酸根、钼酸根等。 2. 有机显色剂:偶氮类、三苯甲烷类、磺基水杨酸、丁二酮肟、 邻二氮菲、二苯硫腙等。 五、三元配合物:即由一种金属离子与两种配位体形成的配合物, 常见的混配物、缔合物和胶束配合物。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三元配合物和四元配合物,其中四元配合物 是加入了一种表面活性剂,其实质是增大有色物质的溶解性。主要 的表面活性剂有:氯 (溴)化十六烷基吡啶、溴化三甲基十六烷基铵、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十二烷基硫酸钠、吐温-80、OP、Triton-100等。
被测物
二、分光光度法 :
C标液V标 V水样
(一) 定义:通过分光光度计测定显色的吸光度大小来确定被测物 质含量的方法称为分光光度法 。 (二)特点: 1.仪器昂贵,耗费高; 2.操作繁琐,耗时长; 3.准确性比目视比色法高。
(三)基本原理:利用入射光线与穿透光线对光电池作用产生的电 流的大小来测定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从而测定物质的含量。
计算公式:
C 被测物
V标1 V标 2 C标液 2 V水样
2.吸出法:即配制一个标准有色溶液,将被测物显色后与之比 较,然后吸出颜色深的一种至两个颜色相同来得出其含量的方法。 具体操作:取1支比色管,向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 向另一支同规格比色管中加入被测溶液;再向两支比色管中加入相 同的显色试剂,加蒸馏水至刻线,混匀,放置一段时间,用眼睛从 上往下比较颜色,用移液管吸出一部分颜色深的比色管中的溶液至 两支比色管的颜色相同,记录吸出的体积(不能超总体积的一半)。 V吸 计算公式: C标液V标 (1 ) C标液V标 (V配 V吸 ) V配 当标液溶液深时:C 被测物 V测 V测V配
(四)主要部件:
主要部件:五个单元组成 有光源(碘钨灯)、单色器 (棱镜式、光栅式)、反光镜、 稳压器、转盘、比色杯架、光 量调节器、硒光电池、放大器、 记录装置 微电流计等组成。 (五)光电池:
光源 单色器 样品池
检测器
第六节
吸光光度法的应用
一、工作曲线法或标准曲线法:即通 过测定不同浓度标准溶液配制的标准 有色溶液的吸光度,再用浓度与吸光 度作图,最后测定出被溶液的吸光度 在标准曲线上查出其浓度。适用于单 组分的测定。 二、比较法:按吸出法的配制出有色溶液, 分别测出标准管和被测管的吸光度,用下 C A水样 C 标液V标 被物 A标V水样 面公式计算。适用于单组分的测定。 三、示差法:它是测定高含量组分常用的方法。即配制与被测物浓 度略低的标准有色溶液,用该标准有色溶液调节分光光度计的零点, 再测被测溶液显色后的有色溶液吸光度△A,用朗伯-比耳定律计算 出△C,则被测物浓度C被测=C标+ △C。 四、双波长法:适用于多组分的同时测定 ⑴ 若各组分的吸收曲线互不重叠,则可在各自最大吸收波长 处分别进行测定。这本质上与单组分测定没有区别。
本章的作业:
1、为什么物质对光线具有选择性吸收? 2、摩尔吸光系数的意义是什么?它受哪些因素的影响? 3、显色反应应具备哪些条件?应从哪些方面控制其条件? 4、目视比色法有哪些操作方法?
5、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V配 C标液V标 V配 V加 C标液V标V配 当标液溶液深时:C 被测物 V测 V测 (V配 V吸 ) C标液V标 C标液V标 (V配 V加 ) 当被测溶液深时 :C 被测物 V配 V测V配 V测 V配 V加
wk.baidu.com
4.滴定法:将被测溶液显色定容后,向另一支比色管中加入一 定量试剂和蒸馏水,再用标准有色溶液滴定至两个比色管颜色相同 来得出其含量的方法。 具体操作:取1支比色管,向其中加入经处理的被测溶液和显 色剂,显后一段时间后,加蒸馏水至刻线,混匀,再用另一支比色 管中加入一定量试剂和蒸馏水,再用标准有色溶液滴定,边滴边用 眼睛从上往下比较颜色,滴至两支比色管的颜色相同,记录滴加的 体积。 计算公式: C
当被测溶液深时 :C
被测物
C标液V标 C标液V标V配 V吸 V测 (V配 V吸 ) V测 (1 ) V配
3.稀释法:即用一支比色管配制一个标准有色溶液,用两支比 色管分别装被测溶液和不含被测物溶液显色后,用被测管与标准管 比较,然后吸取第三支比色管中溶液加入到颜色深的一支比色管中 至两个颜色相同来得出其含量的方法。 具体操作:取1支比色管,向其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标准溶液, 向另两支同规格比色管中分别加入被测溶液和蒸馏水;再向三支比 色管中加入相同的显色试剂,加蒸馏水至刻线,混匀,放置一段时 间后,用眼睛从上往下比较颜色,用移液管吸出用蒸馏水和显色剂 的比色管中的溶液到颜色深的比色管中,从侧面观察至两支比色管 的颜色相同,记录加入的体积。 计算公式:
t
Io
溶液的T愈大,表示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少;反之亦然。
Io 1 A lg lg T lg T It
2.朗伯-比尔定律:
从水库取一瓶水,看其颜色与水库中的颜色有什么区别? 结论:瓶中的颜色浅、水库中的颜色深。 原因何在? 是因为瓶子的厚度远远没有水库的深度大,光线照射后,被吸 收的光线量远远没有水库吸收的光线量多,那么剩余的互补光也没 有水库中剩余互补光多,故其颜色也就越深。 结论:溶液的厚度越大,其颜色越深。 将瓶中的水取一半,加蒸馏水稀释一倍,再观察其颜色,又有 什么现象? 结论:稀释后溶液颜色变浅。即溶液浓度越大,其颜色越深。 因此,溶液的颜色与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厚度乘积成正比。 则有色溶液的吸光度与溶液的浓度和溶液的厚度乘积成正比。 这个规律称为朗伯-比耳定律。 其数学表达式为:A=kbC k是吸光系数,它随入射光的波长、有色物质的性质和溶液的 温度而变化。
(2)单色光:只有一种波长的光。 (3)互补光:适当波长(颜色)的单色光按一定强度比例混合→ 绿 白光。 青 黄 互补光对应的颜色→互补色
3.光的选择性吸收: 当一定光源所产生的电磁波通过某 一溶液时,其中一部分频率的辐射能→ 被溶液介质吸收→质点由基态→激发态 (激发态不稳定)→基态→能量(以光线的 形式放出),能量大小不同,释放的光 线的颜色也不同。 由于不同物质,其结构不同、能级 不同,故吸收的光线也不同。
⑵ 若各组分的吸收曲线互有重叠,则可根据吸光度的加合性求 解联立方程组得出各组分的含量。 A = ε bCa+ε bCb A = ε bCa+ε bCb
λ1 aλ1 bλ1 λ2 aλ2 bλ2
1、目视比色法有哪些操作方法? 目视比色法操作方法有:标准系列法、吸出法、稀释法、滴定 法。 2、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哪些? 分光光度计的主要部件有:光源单色器样品池、记录装置、检 测器。 3、称取0.500g钢样, 显色反应应具备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生成物恒定、生成的有 色物颜色与称为显色剂颜色对比度大等条件; 应从显色剂的用量、溶液的酸度大小、显色的温度、显色的时 间、溶剂的种类、干扰物质等方面控制。
第八章 比色分析法
第一节 概论
一、定义:通过有色物质溶液颜色的深浅来测定物质含量的分 析方法称为比色分析法。 二、比色分析法的特点: 1.灵敏度高:达0.001%。 2.结果准确度高:目视比色法的相对误差5%~10%,而分光光 度法的相对误差2%~5%。 3.操作简便、测定迅速。 三、适用范围:有色物质或能转变为有色物质的物质。 四、类型:目视比色分析法、光电比色法 (又称为分光光度法, 分为可见分光光度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
橙
白光
青蓝
红 蓝 紫
结论:物质对光有选择性吸收。 4.吸收曲线:以波长(λ)为横坐标, 以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Α)为纵坐标→吸 收曲线→λmax(吸收峰)
二、光吸收的基本定律——朗伯-比尔定律: 1.透光率和吸光度: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通过有色溶液时: →一部分吸收(Ia) 入射光强度(IO) →
一部分反射(Ir) ← → 一部分透过(It) 则: I0 = Ia+Ir+It ∵ 比色皿的质材、厚度相同。可略去反射部分。 ∴ I0 = Ia+It 透射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O之比,称为透光度或透光率,用T 表示。 T I
第二节
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
一、光的性质和有色物质对光的吸收: 1. 光的基本性质:
(1)光的分类:按波长大小分 紫外 ︳紫 ︳蓝 ︳青 ︳ 绿 ︳黄 ︳橙 ︳ 红 400 450 480 500 560 600 650 750 (可见光的颜色与波长)
︳红外 800(nm)
γ射线→ X 射线→紫外光→可见光→红外光→微波→无线电波 (2)光的基本性质:波动性、振动性,即波粒二向性。
C
标准工作曲线图
第三节
显色反应及显色条件的选择
一、显色反应的定义:将被测物质转变为有色物质的化学反应。 二、显色反应的条件:
1.灵敏度高。要求ε→104~105 2.选择性好。是指其他物质不会和与被测物质反应的物质作用 呈现类似的颜色,即吸收峰相差较远 。 3.生成物恒定。是指生成的有色物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当溶液的浓度为 1mol/L 、厚度为 1cm 时,在一定温度和波长下 测得的吸光度称为该物质的摩尔吸光系数。用ε 表示。 其数学表达式变为: A=εbC ε 的意义:反映有色物质对光线的吸收能力大小,即测定该有 色物质的灵敏度。 三、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因素: 正误差 1.单色光不纯引起的偏离; A 2. 有色溶液本身引起的偏 离。如其中的有色物质的溶 负误差 解性太少而呈现固体 ( 介质不 均匀 ) ,或者是有色物质易于 分解(化学反应)、存在形式发 生变化等。 因此使用朗伯 - 比耳定律公式时, 最好是真正的单色光,且有色物质要 稳定,浓度还要适中 ( 不能过高或过 低) 。
第五节 目视比色与分光光度法
一、目视比色法 : (一) 定义:通过眼睛比较有色溶液和标准有色溶液的颜色深浅来 确定被测物质含量的方法称为目视比色法 。 (二)特点: 1.仪器简单,耗费低; 2.操作简便迅速; 3.可在日光或白光 (即复合光)下进行。 (三)操作方法: 1.标准系列法:即做成一系列的不同浓度的标准有色溶液,用 被测物显色的颜色与之比较得出其含量的方法。 具体操作:取至少6支相同规格的比色管或容量瓶,向其中加 入不同体积(由小到大)的同一种标准溶液,向另一支比色管中加入 被测溶液;再向以上比色管中加入相同的显色试剂,加蒸馏水至刻 线,混匀,放置一段时间后,用眼睛从上往下比较有色溶液颜色介 于哪两支标准管的颜色之间。则其中的有色物质浓度为标准管中有 色物质浓度的平均值。
第四节
一、入射光波长的选择: 应为最大吸收峰的波 长,才能保证测定的灵敏 度和准确度。
测量条件的选择
A
λ1
λ2
λ
二、参比溶液的选择: 在测量吸光度时,利用参比溶液来调节仪器的零点及T = 100 %,可以消除由于比色皿、溶剂及试剂对人射光的反射和吸收带来 的误差。 1.当试液及显色剂均无色时→用蒸馏水; 2.当显色剂无色时,待测试液中存在其他有色离子→用不加 显色剂的试液; 3.如显色剂和试液均有色→试剂空白(不加试样)。 三、吸光度范围的选择: T=0.368、 A=0.434, 测量的相对误差最小 T=15%~65% A=0.2~0.8 时测量的相对误差≤2% 控制方法:(1)计算并且控制试样的称出量,含量高→少取样或稀释 含量低→多取样或萃取富集 (2)如果溶液已显色,则可通过改变比色皿的厚度来调节 吸光度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