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古诗词三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飞了栖息在 枝头的喜鹊。清凉的晚风仿佛传来了远处的 蝉叫声。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 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 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课文结构
宿 (泊)烟渚
建 德 客(愁)新
孤寂情怀
江 野天树江月人
课文主旨
《宿建德江》诗人通过写暮宿建德江畔所 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全诗的艺术 特色:此诗写羁旅愁思,情景相生,风韵天 成,富有艺术美。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课文,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多音字
读一读下面的句子,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加点的字 是多音字!
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
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 景,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叫声,好像在说 着丰收年。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天空中轻云漂浮,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 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从前那熟悉的茅店小屋依然坐落在土地庙附 近的树林中,山路一转,曾经那记忆深刻的溪 流小桥呈现在他的眼前。
举例:
比如读古诗《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看到“翻墨”“跳珠”“乱”脑海中就出 现这样的画面:诗人那时是坐在船上。船正好划到望湖楼下。忽 见远处天上涌起来一片黑云,就像泼翻了一盆墨汁,半边天空霎 时昏暗。这片黑云不偏不倚,直向湖上奔来,一眨眼间,便泼下 一场倾盆大雨。只见湖面上溅起无数水花,那雨点足有黄豆大小, 纷纷打到船上来,就像天老爷把千万颗珍珠一齐撒下,船篷船板, 全是一片乒乒乓乓的声响。船上有人吓慌了,嚷着要靠岸。
辛弃疾: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号稼 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人。南宋豪放派 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 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其词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风格沉雄 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现存词六百多首, 有词集《稼轩长短句》等传世。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3 古诗词三首
第 三 课时
助读 资料
初读 感知
品读 释疑
结构 主旨
课堂 拓展
当堂 检测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通过语言文字,融入自己丰富的想象,感悟这首词所
描绘的意境。 3. 通过语言文字的训练,感受词中所表现的自然美,感
悟作者热爱大自然,关心人民,期盼丰年的思想感情。
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自读提示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古诗,努力读准字音、 读通诗句。
检查自读情况
指名读古诗,同学互评:字音是否正确, 句子是否通顺。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 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 珠碎石,飞溅入船。
原野空旷天幕低垂在树林后边,江水 清澈倒映出明月伴我身旁。
1. 《宿建德江》这首诗写的是怎样的景色?从哪些 地方发现的?(串珠问题1)
《宿建德江》是以舟泊暮宿为背景写了寒江、 小舟、孤月、独客、老树、旷野,通过写暮宿 建德江畔所见之景,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2. 《宿建德江》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核心 问题) 《宿建德江》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 抒发自己的孤寂情怀。
3 古诗词三首
第 一 课时
助读资料
初读感知
当堂检测
孟浩然,唐代诗人。汉族,襄州 襄阳(今湖北襄樊)人。字浩然,存诗 260多首,多为五言律诗。风格以清 旷冲淡为主,但冲淡中亦有壮逸之气。 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 “王孟”。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
学习目标 1.认识4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宿建德江》。 2.通过品词赏句,了解诗歌主要内容。 3.了解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哀愁。
3 古诗词三首
第 二 课时
品读释疑
结构主旨
课来自百度文库拓展 当堂检测
学习目标 1. 读懂诗句,知道诗的大致意思。有感情地朗读
并背诵古诗。 2.感受作者对西湖忽晴忽雨的景色赞美之意。 3.体会古诗的意境美。
苏轼: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 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 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 新意,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突出了诗人丰收 之年的喜悦和对田园生活的热爱。
课文结构
西江月•夜行 黄沙道中
清风明月 稻花飘香 蛙声一片 鹊惊蝉鸣 峰回路转
喜丰收 爱田园
课文主旨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是南宋人辛弃疾创作的 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这首词是辛弃疾被贬官闲居江 西时的作品。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风、疏星稀雨、鹊 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从视觉、听觉和 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表达了诗人对 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读词语想画面
想象是我们写好作文的一种必备能力,读词语想画面是常用的一种 方法。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通篇写景,好象没有抒情, 其实心情的变化已在其中。特别是 “天外”“山前”这两个词语,本来 是遥远而不可捉摸的,可是笔锋一转,小桥一过,乡村林边茅店的影子 却意想不到地展现在人们的眼前。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 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 花香中以至忘了道途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相得益彰,通过描写 景物和动作,把心理活动给表现出来了,俨然一个夏夜的山村风光纪录 短片。
练一练: 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花香里说丰
年,听取蛙声一片”中“说丰年”“听蛙声” 会想到什么景象?
推荐阅读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 虫声新透绿窗纱。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朗读指导:朗读时,要
注意诗句中的停顿!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闲适开朗的思想感情。
课文结构
黑云翻墨 远处
六月二十七日 望湖楼醉书
白雨跳珠
对大自然的 热爱
卷地风 近处
水如天
课文主旨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这首诗描写的 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雨、风、湖 水。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无比热爱的情感。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 而那西湖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
1.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描写的是夏季的景象。描写的景物有黑云、
雨、风、湖水。
2.诗中的比喻有什么作用? 诗用“翻墨”写出云的来势,用“跳珠”描
绘雨的特点,说明是骤雨而不是久雨。“翻墨” 与“跳珠”的比喻新颖而生动,绘色绘声绘形, 极为传神。
工人宿. 舍门前的草地上。
sù(宿舍)
宿 xiǔ(一宿)
xiù(星宿)
注意加点字 的读音!
读一读:两星位宿.老(xi同ù)学的一问宿题. (。xiǔ)没睡,整晚都在宿(s.ù)舍里讨论
我会写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把小船停靠在雾气弥漫小洲边,夕阳 西下漂泊的旅客更添惆怅。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诗人在黄沙岭道看到了什么, 想到了什么?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描写黄沙岭夜里明月清 风、疏星稀雨、鹊惊蝉鸣、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情景。 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描写,写出夏夜的山村风光, 表达了诗人对丰收之年的喜悦和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