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轮复习太平天国运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太平天国运动
课标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太平天国运动的 失败。 2、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背景。 3、简述《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的内容及其影响。 4、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材料1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洋布、洋棉排挤了土布、 棉布:“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由是江、 浙之棉布不复畅销,商人多不贩运,而闽产之土布、 土棉,遂亦因之壅滞(yōng zhì )不能出口。 积压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民族矛盾出现
是亚洲革命风暴的一个组成部分
尝试命题 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时代潮流看, 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运动的最主要的不 同在于( ) A.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地主阶级 B.主张建立“均贫富”的理想社会 C.进行反侵略反封建的斗争 D.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 解析:选D。反侵略反封建是太平天国不同于 以往农民战争的特点,但是太平天国运动爆 发时世界历史潮流是发展资本主义,《资政 新篇》中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思想主张是太 平天国与以往农民运动最主要的不同。
4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资本主义的最早探索。
分析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及其教训
失败的原因
客观方面: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力量悬殊。 主观方面: 1、策略错误--偏师北伐 2、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根本原因)
曾国藩湘军 历史教训 经济上:农民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 政治上: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不能用科学的理论作指导 组织上:难形成统一坚强的领导核心 李鸿章淮军 戈登洋枪队
封建特权等级思想膨胀 贪图享受生活腐化
材料二、洪秀全说“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缺乏革命彻底性
材料三、在天京,太平天国大兴土木,建筑王宫;天王不问朝政;东王 外出仪仗千人;韦昌辉“常贩货物以营利”。这种皇权思想严重脱离了 群众,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天京,各王通过家族,亲戚等关系,结 封建宗派思想 成自己的小集团,相互猜疑,矛盾尖锐。
农民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但阶级和时代的局限性使得农 民阶级无法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中国革命需要代表先进生 产力、文化的阶级领导。
【探究学习】
天京变乱的背后
缺乏科学理论武器的指导
材料一、太平天国的建立,实现了宗教支配下的政治理想,也就是建立 一个“人间天国”。这个“人间天国”实际上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封建神 权专制国家,实行的是神权统治的君主专制政体。 腐朽落后的封建体制
总结《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异同
太平天国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因为它肩负了民主革命的反侵略反封建的革 命任务,故属于近代民主革命的范畴。太平 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后中国人民面对外来侵 略和封建压迫而进行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反抗 与探索,它打击了外来侵略势力,动摇了清 朝封建统治的政治基础,成为中国政治文明 发展历程的重要一环(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 的序幕)
政治:以法治国,…… ; 经济:发展工商业,…… ; 2、内 容: 文教:设立新式学堂,…… 外交:主张与外国平等交流,但不准干涉中国内政。
3、评价: 进步性: 先进中国人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符合时代发 展潮流,符合摆脱封建制度的历史要求。 空想性:没有真正实行过; 不是农民革命实践的产物; 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 和实施条件,处于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同中国古代农民阶级的反抗斗争相比,太 平天国运动有哪些新的时代特点?
起义原因新 起义时代新 既有本国封建剥削,又有外国侵略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治国方案新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资政新篇》 担负任务新 失败原因新 反封建的同时反侵略 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所属范畴新
国际背景新
旧民主主义革命
太平天国运动 主观:缺乏安定的社会环境; 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天》
客观:平均主义无法调动生产积极性,违背社会发展规律。 均田免粮 李自成起义
落后性:把自给自足小农经济作为追求目标,未超越封建主 等贵贱、均贫富 钟相、杨幺起义 义范畴
陈胜、吴广起义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资政新篇 》1859年 洪仁玕 1、目 的: 振兴太平天国
感谢聆听……
太平天国运动的经过及重大历史事件
发 展 形 势
举定 北都 伐天 又京 西颁 征纲 领 永 安 建 制
顶天 峰京 突 围 至
天 京 变 乱
T
D
核新 心纲 领 新 资 政 新 篇
1859
亩天 制朝 度田
中 外 联 合
二 次 战 争
时间:年
1862 1864 天京陷落
爆发
s
1851 1853 金田起义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 材料2 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 及十几个省。 “昔日卖米三斗,输一亩之课有余,今日卖米六 斗,输一亩之课而 不足。” 清政府腐败压榨使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3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 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自然灾害严重,民不聊生
不同点 (1)背景: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 义和团运动发生在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背景下 (2)斗争矛头:太平天国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清政府 义和团运动的斗争矛头主要指向帝国主义 (3)组织性:太平天国运动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革命纲领 义和团的运动没有统一的组织、领导和纲领 (4)政权建设: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了政权,斗争时间长 义和团运动没有建立政权、斗争时间短 (5)外交策略:太平天国有平等的外交思想灵活的外交策略 义和团运动则是盲目排外 (6)新特征:太平天国发表《资政新篇》反映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 义和团则具有明显的反资本主义的落后特征。
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历史功绩、失败原因和历史教训
1、性质
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
(揭开了中国民主革命的序幕)
2、主要功绩 1打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加速了清王 为中国近代化 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和崩溃。 减轻了阻力 2打击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勇敢地担负起 了反侵略的任务;
3颁布《天朝田亩制度》表达了农民群众的理想追求, 是农民革命运动的最高峰;
相互猜忌和争权夺利
材料四、太平军定都天京后下令:“凡一切孔孟诸子百家妖书尽行焚除, 皆不准买卖藏读也”。“李秀成等将领对洪仁玕所编各书:“皆不屑 看”。 对先进文化、传统文化的排斥
农民阶级的阶级局限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下列对太平天国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A. 是近代中国历史上规模巨大的 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 革命运动 B. 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反 封建的农民革命战争 C .是一次反帝爱国农民革命战争 D .是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 资产阶级革命运动
•1.(南充检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 多分,人寡则寡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务使天下共 享天父上主皇上帝大福,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 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天朝田亩制度》 •材料二 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 车„„兴舟楫之利,以坚固轻便捷为妙。或用火用气用力用风。 任乎智者自创。首创至巧者,赏以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 做„„ ——《资政新篇》 请回答: (1)分析材料一、二中《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有关 经济方面的规定,各自体现了什么经济思想? 答案:《天朝田亩制度》体现了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资政新篇》鼓励兴办实业,发展资本主义。 (2)从时代的要求看,这两种经济思想各具有什么鲜明的进步 性?
《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 1、《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A、中心问题: 解决土地问题,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按人口和年龄平分土地; B、土地分配(原则方法): 平均主义 绝对平均的圣库制度 C、产品分配(原则方法): D、目的:建立一个“四有两无”的理想社会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革命性:反封建革命纲领,农民愿望;思想结晶、最高峰 空想性:没有真正实行过;
答案
A
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异同点
相同点 (1)性质:都是农民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农民运动 (2)斗争方式:都采取了武装斗争的形式 (3)组织形式:都是利用宗教发动,都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 (4)结果:因农民阶级落后性都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 (5)作用:都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延缓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
主要阶段:
旧 民 主 主 义
新 民 主 主 义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失败) ----中国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开端
无产阶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 命(胜利) ----中国近代彻底的民主革命
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
先进的中国人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探索史
•角度 太平天国由反孔到尊孔 •(2011·课标,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 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 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 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悌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 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 )。 •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解题思路
《资政新篇》
1859年为改革内政, 发展 衰弱时期 私有制 学习西方,发展工商业和 资本主义经济 没有反映农民迫切的土地 要求,群众基础薄弱 未反映农民的迫切要求, 农民反应不积极
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 缺乏必要的经济基础 实施 加上战争环境,未能推行 相同 太平天国革命纲领,具有反封建的革命性 ★结论: 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天》不符合历史发展 都未能真正实施
趋势,而《资》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资政新篇》较之《天朝田亩制度》更具有历史 进步性,主要是指它( ) A.明确提出要以法治国,由公众选举官吏 B.更加鲜明地提出不许外邦人干涉中国内政 C.促使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发生 D.主张学习西方,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 义的方案
学法点睛 本知识点归纳为“一、二、三、四”
1856
1、前期(1851--1856年)
2、后期(1856--1864年)
• 《天朝田亩制度》的产生根源 • ①社会根源:鸦片战争后人民身受双重压迫, 广大人民无地、少地,负担沉重; • ②历史根源:古代“等贵贱,均贫富”思想, 一直是历代农民起义的奋斗目标; • ③阶级根源:农民阶级不代表先进生产力, 提不出新的思想,纲领只能反映其迫切的现 实愿望,在小私有基础本原因 直接原因 主观原因
太平天国兴起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 A 阶级矛盾激化 B外国经济侵略加深 C 自然灾害严重 D西方宗教思想的影响 天京事变中可以说明的是一个最基本的道理,即( ) A. 农民领袖之间只能同患难,不能同安乐 B.农民领袖缺乏进取心 C. 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不可避免 D.小农经济分散性决定了农民阶级不能形成坚强 的领导核心
(2)进步性:《天朝田亩制度》明确提出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资政新篇》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反映了 先进的中国人要求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迫切愿 望,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比较:
《天朝田亩制度》
产生背景 1853年初为巩固政权, 消灭 私有制 强盛时期 社会 改革土地制度为中心 经济主张 绝对平均主义的小农经济 群众基础 最大限度满足农民利益和 要求,群众基础广泛 作用 直接推动了太平天国革命 斗争的蓬勃发展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