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思想状况对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厂职工思想状况对策
通过对职工思想状况分层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职工的主流思想是好的,盼望企业能够成功“走出去”,展示个人的能力,实现自己的个人价值;大部分职工的学习积极性也比较高,对工作责任心较强,也能够分清企业价值与个人利益的关系,但受国有企业体现、机制影响和个人知识能力水平影响也存在许多思想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由于国家、行业形势影响及国有企业分配机制、用工机制和管理体制的约束,职工普遍对收入低、“大锅饭”现象、同岗不同薪存在不满情绪;二是受国家、行业形势影响,对企业变革的信心不足,存在疑虑;三是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个别专业班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造成部分生产骨干工作量过大、劳动强度高,感觉工作压力大;四是由于职工受文化知识水平限制和自身认识偏差,对专业技能学习存在消极情绪,只关心职称,无心提高技能水平;五是部分职工长期处在国企工作稳定、规律性作息、无风险环境下养成的风险意识弱、竞争愿望低、眼前利益重、惧怕变革的畏难情绪;六是部分职工大局意识弱,家庭、个人利益为先,思想活跃,时刻准备“跳槽”的心态;七是部分职工不对称攀比思想作怪,只比收入不比贡献,只比享受不比付出,牢骚满腹的抱怨思想;八是部分职工道德、文化低,精神空虚,凡事只以经济利益衡量,只求索取,不愿奉献,好逸恶劳的钻营、逃避心态。

对于职工中积极康健向上的工作心态、工作思想我们应当进
行积极的精神鼓励和必要的物质奖励,并将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与职工的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紧密联系,为职工创造展示才华实现自我的平台。

如,制定落实职工个人晋升与为企业贡献奖挂钩比例相关制度,优先选拔此类人才;建立完善职工特殊贡献荣誉疗养制度,采取对企业有重要、重大贡献的职工强制疗养,提高此类人才的荣誉感;建立企业特殊人才库,设立标准和专门资金,对特殊人才建档并专门管理;建立对企业决策、营销、经营、管理重大策略奖励,对企业有重大影响的人员进行专门奖励;建立和完善人才关心关怀机制,对企业有重要、重大贡献的人员除了进行必要的物质奖励外,还应当进行人文关怀,定期进家进行走访慰问,树立企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信誉;借助社会专门机构力量,设立员工成长指导中心,帮助员工成长成才。

面对职工良好的工作思想状况,企业多以采取正向激励机制引导职工保持端正积极的工作心态和健康向上的工作情绪,同样,人们趋利避害的思想告诉我们,面对职工的不良心理情绪,负向激励机制有存在的必要,它可以约束职工的不良行为,但对于职工长期的思想转变,仍应当以正向激励机制为主。

每一个思想的产生都对应着现实问题,对职工思想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负面思想我们应结合实际,从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上找原因,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1.对于由于受国家经济形势下行、行业形势下滑或企业经营管理不善导致的收入下滑,职工产生的不满情绪。

企业管理者应
当看到职工存在这种不满情绪的合理性,正视职工的需求。

针对这种不满情绪,建议企业采取公开、公正方式公布企业经营管理状况,向职工透明化相关信息,消除职工由于信息不畅的误解,同时,引入同级别同行业经营管理状况对比,让职工有一个正确的比较。

2.企业体制、机制分配不公导致的职工不满情绪。

此类职工思想问题从一句顺口溜中就可以看出职工的不满。

“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

”,甚至是出现“多干多错多扣,少干少错少扣,不干不错不扣”的现象,这些不良现象反映出了管理上的弊端,但追根溯源与企业体制机制有关。

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灵活、严谨的管理体系;打破机、电、炉、煤等专业工种界线,推行一专多能或一专全能型人才制度;按工作量分配薪酬,使能者上庸者下,多劳多得,消除职工对分配不公的产生的不良情绪。

3.职工对企业变革的信心不足。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怠。

”这就是对信心最好的诠释。

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信心来自于两方面,一是企业,一是自己。

对于企业,信心就是国家的产业政策,行业的发展趋势,企业的发展战略,生产经营管理形势和人才竞争能力,而自己的文化层次、知识水平、业务能力、专业特长则是支撑信心的基石。

提升信心不仅要让职工看到企业辉煌的过去,坚实的现在和灿烂的明天,也应当让职工通过努力能够看到美好的未来。

作为企业管理者要提高职工的信心就应当从
这两处着手,使企业能够做到顺应国家产业政策,通过不断创新打破行业壁垒,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并切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让职工真正做到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中来,发挥主人翁精神,减少和避免决策上的失误;而作为职工,除了加强专业知识和业务学习外,也应当不断丰富市场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甚至是哲学、心理学知识,拥有完备的知识和健康的心态这样才能更好适应市场和企业的变革。

4.部分职工工作压力大也有两方面的原因。

一是由于所辖设备系统多,相应设备故障也多,加上由于技术力量分布不均,部分专业技术骨干少,个人工作量大,甚至严重“超负荷,身体吃不消;二是由于工作量大,设备维修出现的失误也多,造成的心理压力大。

职工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主要出现在生产骨干中,这说明了技术力量存在严重不均衡的现象,班组中骨干力量严重下滑,加强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的培训,切实提高全体检修职工的业务水平和检修质量,保证设备的健康水平不仅是发展的需要,也是减少职工工作压力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

5.对工作和学习的消极,危机意识、风险意识弱、畏难情绪较多是在年龄偏大和文化水平较低的职工层次中,他们大多专业技术水平较低,在班组和检修中无法承担主要工作,也是影响骨干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原因。

受知识水平和认识不足的影响,他们多安于现状,不求上进。

考虑到部分职工由于身体、疾病因素的影响,不能够从事繁重和精密的技能工作,但大部分职工通过学
习能够胜任工作。

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和考核,引入科学合理的市场竞争机制,可以有效转变这部分职工的不良思想。

6.大局意识弱、攀比思想重,只求索取,不愿奉献的思想在部分职工也有明显表现。

他们平时工作敷衍,遇到能躲则躲,能逃则逃,分配收入时斤斤计较,繁事都以金钱衡量,这一类职工在班组中多是负面情绪的制造者。

由于近年来企业以发展经济为重点工作,忽略了对职工思想道德建设的培养,加上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了部分职工唯利是图。

要改变职工这种不良思想除了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约束外,建议从传统道德培养上着手。

可以结合传统伦理和当前社会,进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的再教育,同时,举办社会性质的活动,组建爱心扶贫组、队,社会救助义工等活动,让职工亲身参与到帮扶困难家庭、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儿童等的社会实践中来,让职工从良心深处唤醒道德意识。

随着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能源行业形势越发严峻,公司的生存和发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生的如何生存成为每一位职工关心的话题。

但公司提出的战略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准确把握我们企业转型发展关键时期员工的思想脉搏,以人为本,充分运用好道德文化工具,加强教育培训,科学管理,就一定能够顺利实现良好地转型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