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20141029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8
3.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
(1)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蜻蜓、螳螂、猎蝽、草蛉、 虎甲、步甲、瓢甲、胡蜂、食虫虻、食蚜蝇等。这些昆虫 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捕食量很大。利用瓢甲可以有效地控 制蚜虫;1只草蛉1天可捕食几十甚至上百只蚜虫,利用草 蛉取食蚜虫、蓟马、棉铃虫卵、玉米螟卵、白粉虱等都有 明显的防治效果。
播种前要进行选种,用机械筛选、风选或用盐水、泥水漂 选等方法汰除种子间混杂的菌核、菌瘿、粒线虫虫瘿、植 物病残体、病秕粒和虫卵。对种子表面和内部带菌的要进 行种子处理,如温汤浸种或选用杀菌剂处理。
2.3加强栽培管理 (1) 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单一的种植模式为病虫害提供了稳定的生态环境,容 易导致病虫害猖獗。合理轮作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抗病
大多为预防性的。
23 21
优点: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具有省工、经济、安全、易为 人们接受和推广的优点,而且防治害虫具有长期作用和预 防作用。 缺点:地域性、季节性较强,治理作用不如化学防治快,在 有害生物大发生时一般缺少急救作用,必须辅以其他防治 措施。
24
2.1
选用抗病虫的作物品种
理想的作物品种应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又对病虫害、不 良环境条件有综合抗性。具有抗 (耐)病(虫)性的品种在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育抗病、抗虫品种的方法有: 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单倍体育种 和转基因育种等。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密度过大,造成田间 郁蔽,通风透光不良,作物徒长,抗性降低,有利于病虫 害发生危害。如水稻过度密植,有利于稻飞虱、稻叶蝉等 大量发生。作物种植密度过大易使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 病害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可以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又能有效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合理施肥和追肥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作 物抗病虫能力。如果氮肥施用过多,作物徒长,有利于病 虫害发生。灌水量过大和灌水方式不当,不仅使田间湿度 增大,有利于病害发生,而且流水还能传播病害。中耕除 草,既可疏松土壤、增温保墒,又可清除杂草,恶化病虫 的滋生条件,还能直接消灭部分病虫。清洁田园能减少病 虫基数,减轻下一季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间作套种能明显抑制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和 为害,如麦棉套种,麦收后能增加棉田的瓢甲数 量,减轻棉蚜为害。
山区洋芋、玉米、豆类三熟套种示意图
我国主要套作类型和方式:
(2)中耕和深耕
适时中耕和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的理 化性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性,还可以恶化 在土壤中越冬的病原菌和害虫的生存环境,达到减少初侵 染源和害虫虫源的目的。深耕可将病虫暴露于表土或深埋 土壤中,机械损伤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控制为害,挽回损失。这时,治是必要的,但在经济上或
生态方面得付出代价,在战略上不及防的意义深远。 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2
具体来说:
①绿色防控采用主动的有目的的“调控”,其指导思想是生 态学、经济学和生态调控论。综合防治是在化学防治的基础 上,进行一系列的组合改进,其主要的管理对策是治。 ②绿色防控的对象是整个农田生态系统或区域性生态系统, 包括生物资源、能源和土地。综合防治的对象主要是有害生 物。 ③ 绿色防控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功能(能源、物流、信息 流、价值流)的分析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种群数量描述。
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病虫害绿色防控特点
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发展史:
原始防治-传统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综合治理) -生态调控(生态防治、生态控制、自然控制)
绿色
11
病虫害“防”与“治”的关系
“防”是指预防,防患于未然。凡是能恶化病菌、害虫生长 发育繁殖的条件, 使之不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尚未扩散蔓 延造成为害之前加以控制,均属于“防”的范畴。 “治”是指病虫害已普遍大量发生之后,采取措施加以除治
19
1.3疫区和保护区
通过疫情调查,对局部地区发生的植物检疫对象不 能马上消除的,这种检疫对象的发生地应划为疫区,并对 其采取严格的封锁、隔离措施。 对于已较普遍发生的检疫对象,除对发生地区进行积 极防治以外,要将尚未发生该检疫对象的地区划为保护区 ,并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这种检疫对象传入。
20
2.2
使用无病虫害的繁殖材料
生产和使用无病虫害种子、秧苗、种薯以及其他繁殖材 料,执行无病种子繁育制度,在无病或轻病地区建立种子生 产基地和各级种子田生产无病虫害种子、秧苗、种薯以及其 他繁殖材料。并采取严格的防病和检验措施,可以有效地防 止病虫害传播和压低病、虫源基数。 如: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应设臵在气温较低的高海拔或高 纬度地区,生长期注意治蚜防病毒病,及时拔除病株、杂株 和劣株。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 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 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
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
40
商品化捕食螨产品:
(2)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常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和寄生蝇类,它 们寄生在害虫各虫态的体内或体表,以害虫的体液或内部 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在自然界,每种害虫都有数种甚 至上百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如玉米螟的寄生蜂有80多种。
46
商品化赤眼蜂产品:
(3) 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a.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昆虫
3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生物及其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以虫治虫、
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制菌、植物源制剂治理有害生
物等技术。
优点: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 污染,不会引起害虫的再增猖獗和形成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 制的作用。 局限性:杀虫作用比较缓慢,杀虫范围较狭,使用效果受气候条件影 响较大等。
植物检疫标志
16
1.1 植物检疫的任务
分类:对外检疫(国际检疫)和对内检疫(国内检疫) 。
对外检疫的任务是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同植物及其产品 检入国内或带出国外。 对内检疫的任务是防止国内原有的或新从国外传入的危险性病 、虫、杂草的扩大蔓延,封锁于一定范围内,并加以彻底消灭 。
17
1.2检疫对象的确定
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s)是一个受威胁国家目 前尚未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不广,且正在进行积极防 治的、对该国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检疫对象(quarantine subjects)是每个国家或地区根 据保护本国或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病、虫、杂草 发生的特点而制定的。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所规定的检疫对象往往不同。 经风险评估后,凡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 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13
④绿色防控强调的是充分发挥系统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能量 ,尤其是系统内作物的抗性和天敌的捕食寄生功能。综合 使用作物合理布局、肥水管理、害虫防治等各种调控手段 。 ⑤绿色防控着眼于对各种措施进行综合、优化、组装和具 体实施,而不像综合防治仅在目前的化学防治基础上进行 组合和协调。 ⑥绿色防控的目的是整个系统的高效、低耗和可持续发展 ,而不仅仅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虫害能力,又能恶化某些病虫害的生存环境,达到减轻病
虫危害的目的。
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和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的关键措 施,如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小麦全蚀病和麦类根腐 病、马铃薯环腐病、豆科作物的线虫病、地老虎、金龟甲
、蝼蛄等。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使病虫
处于“饥饿”状态而削弱致病力或减少病原及害虫的基数 。轮作方式及年限因病虫害种类而异。对一些地下害虫实 行水旱1~2年轮作,土传病害轮作年限再长一些,可取得 较好的防治效果。
L/O/G/O
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主讲人:谭 琳
2014年10月·长沙
1
2
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 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 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
实施绿色防控的必要性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我国是世界农业 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使用量较世界平均量高 2.5-5倍,每年遭受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
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 增加等问题。
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 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 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 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3) 覆盖技术
通过地膜覆盖,达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 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目的。地膜覆盖栽 培可以控制某些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将高脂膜加水稀释 后喷到植物体表,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层,膜层允许氧和二 氧化碳通过,真菌不能在植物组织内扩展,从而控制了病 害。高脂膜稀释后还可喷洒在土壤表面,抑制土壤中的病 原物,减少发病的几率。
1.4 植物检疫的程序和方法 植物检疫的程序包括: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 验、实验室检验、检疫处理与出证、检疫监管等环节。 1)对内检疫程序 报检—现场检验—室内检验—结果评定 2)对外检疫程序 进口检疫、出口检疫、旅客携带物检疫、国际邮包检 疫、过境检疫等。
21
• 植物检疫的规程: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国外引种检疫审 批、样品和档案管理等方法。
15
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1. 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
又叫法规防治。它是根据国家法令,设立专门机构,采取 各种检疫及其他措施,严禁危险性病、虫、杂草的输入、传出和 传播,严格封锁和就地消灭新发现的检疫性病、虫、杂草。
动植物检疫 Animபைடு நூலகம்l and Plant Quarantine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质量 安全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 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 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 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 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4
在那些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而引起系统失衡或退化、 病虫害为害猖獗、“3R”问题严重的生态系统中,只要能减少 农药用量,对作物和产品安全,经济上合理,并符合上述其 他主要原则,有恢复和改善系统功能的措施,就应归入绿色 防控控制范畴。 对那些自我稳定性好、健康的生态系统,以其他措施即 可达到以上目标,任何施用化学毒杀剂的措施都是背离绿色 (生态)控制原则的。
18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植物一、二类危险病虫名单》: 危险性病、虫、杂草84种,其中一类的有33种,包括菜豆 象、地中海实蝇、谷斑皮蠹等10种昆虫;二类的有51种,其 中包括非洲大蜗牛、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巴西豆象等昆 虫、蠕虫和软件动物30种。 1995年农业部发布全国植物检疫对象32种:柑橘大实蝇、柑橘 小实蝇、苹果蠹蛾、苹果绵蚜、美国白蛾、葡萄根瘤蚜、 咖啡旋皮天牛等14种昆虫。 1996年林业部发布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35种,包括杨干象、 杨干透翅蛾黄斑星天牛、松突圆蚧、双钩异翅长蠹枣大球 蚧、杏仁蜂共19种昆虫。
• 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 包括:直观检验、过筛检验、解剖检验、比重检验、染色 检验、洗涤检验、分离培养检验、萌芽检验、接种检验、 诱器检验等。
22
2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
利用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因子,创造 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大量繁衍的条件, 或直接消灭、减少病虫源,从而避免病虫草发生或减轻 为害。
3.1利用天敌昆虫防治害虫
(1)捕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常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有蜻蜓、螳螂、猎蝽、草蛉、 虎甲、步甲、瓢甲、胡蜂、食虫虻、食蚜蝇等。这些昆虫 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捕食量很大。利用瓢甲可以有效地控 制蚜虫;1只草蛉1天可捕食几十甚至上百只蚜虫,利用草 蛉取食蚜虫、蓟马、棉铃虫卵、玉米螟卵、白粉虱等都有 明显的防治效果。
播种前要进行选种,用机械筛选、风选或用盐水、泥水漂 选等方法汰除种子间混杂的菌核、菌瘿、粒线虫虫瘿、植 物病残体、病秕粒和虫卵。对种子表面和内部带菌的要进 行种子处理,如温汤浸种或选用杀菌剂处理。
2.3加强栽培管理 (1) 建立合理的种植制度 单一的种植模式为病虫害提供了稳定的生态环境,容 易导致病虫害猖獗。合理轮作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抗病
大多为预防性的。
23 21
优点:和生产过程紧密结合,具有省工、经济、安全、易为 人们接受和推广的优点,而且防治害虫具有长期作用和预 防作用。 缺点:地域性、季节性较强,治理作用不如化学防治快,在 有害生物大发生时一般缺少急救作用,必须辅以其他防治 措施。
24
2.1
选用抗病虫的作物品种
理想的作物品种应具有良好的农艺性状,又对病虫害、不 良环境条件有综合抗性。具有抗 (耐)病(虫)性的品种在 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培育抗病、抗虫品种的方法有: 系统选育、杂交育种、辐射育种、化学诱变、单倍体育种 和转基因育种等。
(4)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密度过大,造成田间 郁蔽,通风透光不良,作物徒长,抗性降低,有利于病虫 害发生危害。如水稻过度密植,有利于稻飞虱、稻叶蝉等 大量发生。作物种植密度过大易使田间湿度增大,有利于 病害发生。
(5)加强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可以改善作物生长发育条件,又能有效控制 病虫害的发生。合理施肥和追肥有利于作物生长,提高作 物抗病虫能力。如果氮肥施用过多,作物徒长,有利于病 虫害发生。灌水量过大和灌水方式不当,不仅使田间湿度 增大,有利于病害发生,而且流水还能传播病害。中耕除 草,既可疏松土壤、增温保墒,又可清除杂草,恶化病虫 的滋生条件,还能直接消灭部分病虫。清洁田园能减少病 虫基数,减轻下一季作物病虫害的发生。
合理的间作套种能明显抑制某些病虫害的发生和 为害,如麦棉套种,麦收后能增加棉田的瓢甲数 量,减轻棉蚜为害。
山区洋芋、玉米、豆类三熟套种示意图
我国主要套作类型和方式:
(2)中耕和深耕
适时中耕和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不仅可以改变土壤的理 化性状,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抗性,还可以恶化 在土壤中越冬的病原菌和害虫的生存环境,达到减少初侵 染源和害虫虫源的目的。深耕可将病虫暴露于表土或深埋 土壤中,机械损伤害虫,达到防治病虫害的目的。
,控制为害,挽回损失。这时,治是必要的,但在经济上或
生态方面得付出代价,在战略上不及防的意义深远。 我国的植物保护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12
具体来说:
①绿色防控采用主动的有目的的“调控”,其指导思想是生 态学、经济学和生态调控论。综合防治是在化学防治的基础 上,进行一系列的组合改进,其主要的管理对策是治。 ②绿色防控的对象是整个农田生态系统或区域性生态系统, 包括生物资源、能源和土地。综合防治的对象主要是有害生 物。 ③ 绿色防控使用的研究方法是系统功能(能源、物流、信息 流、价值流)的分析方法,而不是单纯的种群数量描述。
助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病虫害绿色防控特点
我国农业病虫害防治的发展史:
原始防治-传统防治-化学防治-综合防治(综合治理) -生态调控(生态防治、生态控制、自然控制)
绿色
11
病虫害“防”与“治”的关系
“防”是指预防,防患于未然。凡是能恶化病菌、害虫生长 发育繁殖的条件, 使之不发生;或虽已发生,但尚未扩散蔓 延造成为害之前加以控制,均属于“防”的范畴。 “治”是指病虫害已普遍大量发生之后,采取措施加以除治
19
1.3疫区和保护区
通过疫情调查,对局部地区发生的植物检疫对象不 能马上消除的,这种检疫对象的发生地应划为疫区,并对 其采取严格的封锁、隔离措施。 对于已较普遍发生的检疫对象,除对发生地区进行积 极防治以外,要将尚未发生该检疫对象的地区划为保护区 ,并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防止这种检疫对象传入。
20
2.2
使用无病虫害的繁殖材料
生产和使用无病虫害种子、秧苗、种薯以及其他繁殖材 料,执行无病种子繁育制度,在无病或轻病地区建立种子生 产基地和各级种子田生产无病虫害种子、秧苗、种薯以及其 他繁殖材料。并采取严格的防病和检验措施,可以有效地防 止病虫害传播和压低病、虫源基数。 如:马铃薯种薯生产基地应设臵在气温较低的高海拔或高 纬度地区,生长期注意治蚜防病毒病,及时拔除病株、杂株 和劣株。
(三)绿色防控是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 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属于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技术,推广应 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不仅能有效替代高毒、高残 留农药的使用,还能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控作业风险,避免人
畜中毒事故。同时,还显著减少农药及其废弃物造成的面源污染,有
40
商品化捕食螨产品:
(2)寄生性天敌昆虫的利用
常见的寄生性天敌昆虫主要是寄生蜂和寄生蝇类,它 们寄生在害虫各虫态的体内或体表,以害虫的体液或内部 器官为食,使害虫死亡。在自然界,每种害虫都有数种甚 至上百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如玉米螟的寄生蜂有80多种。
46
商品化赤眼蜂产品:
(3) 天敌昆虫的利用途径 a.保护和利用本地天敌昆虫
3 生物防治(biological control)
利用生物及其产物防治害虫的方法,包括以虫治虫、
以螨治螨、以菌治虫、以菌制菌、植物源制剂治理有害生
物等技术。
优点:对人畜植物安全,不杀伤天敌及其他有益生物,不存在残留和 污染,不会引起害虫的再增猖獗和形成抗性,对一些害虫具有长期控 制的作用。 局限性:杀虫作用比较缓慢,杀虫范围较狭,使用效果受气候条件影 响较大等。
植物检疫标志
16
1.1 植物检疫的任务
分类:对外检疫(国际检疫)和对内检疫(国内检疫) 。
对外检疫的任务是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随同植物及其产品 检入国内或带出国外。 对内检疫的任务是防止国内原有的或新从国外传入的危险性病 、虫、杂草的扩大蔓延,封锁于一定范围内,并加以彻底消灭 。
17
1.2检疫对象的确定
检疫性有害生物(quarantine pests)是一个受威胁国家目 前尚未分布,或虽有分布但分布不广,且正在进行积极防 治的、对该国具有潜在经济重要性的有害生物。 检疫对象(quarantine subjects)是每个国家或地区根 据保护本国或本地区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和病、虫、杂草 发生的特点而制定的。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所规定的检疫对象往往不同。 经风险评估后,凡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及 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13
④绿色防控强调的是充分发挥系统内一切可以利用的能量 ,尤其是系统内作物的抗性和天敌的捕食寄生功能。综合 使用作物合理布局、肥水管理、害虫防治等各种调控手段 。 ⑤绿色防控着眼于对各种措施进行综合、优化、组装和具 体实施,而不像综合防治仅在目前的化学防治基础上进行 组合和协调。 ⑥绿色防控的目的是整个系统的高效、低耗和可持续发展 ,而不仅仅把害虫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以下。
虫害能力,又能恶化某些病虫害的生存环境,达到减轻病
虫危害的目的。
轮作是防治土传病害和在土壤中越冬的害虫的关键措 施,如棉花枯萎病、棉花黄萎病、小麦全蚀病和麦类根腐 病、马铃薯环腐病、豆科作物的线虫病、地老虎、金龟甲
、蝼蛄等。与非寄主作物轮作,在一定时期内可以使病虫
处于“饥饿”状态而削弱致病力或减少病原及害虫的基数 。轮作方式及年限因病虫害种类而异。对一些地下害虫实 行水旱1~2年轮作,土传病害轮作年限再长一些,可取得 较好的防治效果。
L/O/G/O
作物主要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
主讲人:谭 琳
2014年10月·长沙
1
2
病虫害绿色防控是促进农作物安全生产,减少化 学农药使用量为目标,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 、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环境友好型措施来控制 有害生物的有效行为。
实施绿色防控的必要性
(一)绿色防控是持续控制病虫灾害,保障农业生产安全的重要手段。
目前我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主要依赖化学防治措施:我国是世界农业 的生产和使用大国,单位面积化学农药的平均使用量较世界平均量高 2.5-5倍,每年遭受农药污染的作物面积达12亿亩。
在控制病虫危害损失的同时,也带来了病虫抗药性上升和病虫暴发几率 增加等问题。
通过推广应用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科学用药等绿 色防控技术,不仅有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降低病虫害暴发几率,实 现病虫害的可持续控制,而且有利于减轻病虫危害损失,保障粮食丰 收和主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3) 覆盖技术
通过地膜覆盖,达到提高地温、保持土壤水分,促 进作物生长发育和提高作物抗病虫害的目的。地膜覆盖栽 培可以控制某些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将高脂膜加水稀释 后喷到植物体表,形成一层很薄的膜层,膜层允许氧和二 氧化碳通过,真菌不能在植物组织内扩展,从而控制了病 害。高脂膜稀释后还可喷洒在土壤表面,抑制土壤中的病 原物,减少发病的几率。
1.4 植物检疫的程序和方法 植物检疫的程序包括: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 验、实验室检验、检疫处理与出证、检疫监管等环节。 1)对内检疫程序 报检—现场检验—室内检验—结果评定 2)对外检疫程序 进口检疫、出口检疫、旅客携带物检疫、国际邮包检 疫、过境检疫等。
21
• 植物检疫的规程:产地检疫、调运检疫、国外引种检疫审 批、样品和档案管理等方法。
15
病虫害绿色防控主推技术
1. 植物检疫(plant quarantine)
又叫法规防治。它是根据国家法令,设立专门机构,采取 各种检疫及其他措施,严禁危险性病、虫、杂草的输入、传出和 传播,严格封锁和就地消灭新发现的检疫性病、虫、杂草。
动植物检疫 Animபைடு நூலகம்l and Plant Quarantine
(二)绿色防控是促进标准化生产,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必然要求。 传统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措施是造成农药残留超标,影响农产品质量 安全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既不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也不能满 足农业标准化生产的需要。
大规模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可以有效解决农作物标 准化生产过程中的病虫害防治难题,显著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 免农产品中的农药残留超标,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增加市场竞 争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14
在那些长期大量使用化学农药而引起系统失衡或退化、 病虫害为害猖獗、“3R”问题严重的生态系统中,只要能减少 农药用量,对作物和产品安全,经济上合理,并符合上述其 他主要原则,有恢复和改善系统功能的措施,就应归入绿色 防控控制范畴。 对那些自我稳定性好、健康的生态系统,以其他措施即 可达到以上目标,任何施用化学毒杀剂的措施都是背离绿色 (生态)控制原则的。
18
199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口植物一、二类危险病虫名单》: 危险性病、虫、杂草84种,其中一类的有33种,包括菜豆 象、地中海实蝇、谷斑皮蠹等10种昆虫;二类的有51种,其 中包括非洲大蜗牛、美国白蛾、稻水象甲、巴西豆象等昆 虫、蠕虫和软件动物30种。 1995年农业部发布全国植物检疫对象32种:柑橘大实蝇、柑橘 小实蝇、苹果蠹蛾、苹果绵蚜、美国白蛾、葡萄根瘤蚜、 咖啡旋皮天牛等14种昆虫。 1996年林业部发布森林植物检疫对象名单35种,包括杨干象、 杨干透翅蛾黄斑星天牛、松突圆蚧、双钩异翅长蠹枣大球 蚧、杏仁蜂共19种昆虫。
• 方法:简便、快捷、准确 • 包括:直观检验、过筛检验、解剖检验、比重检验、染色 检验、洗涤检验、分离培养检验、萌芽检验、接种检验、 诱器检验等。
22
2
农业防治(agricultural control)
利用栽培管理技术,有目的地改变某些环境因子,创造 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不利于病、虫大量繁衍的条件, 或直接消灭、减少病虫源,从而避免病虫草发生或减轻 为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