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系疾病

脾胃系疾病
脾胃系疾病

第三章脾胃系病证

一、名词解释

1.痞满2.腹痛3.呕吐4.胃痛5.嘈杂6.反胃7.呃逆8.噎膈9.泄泻10.五更泻11.通因通用12.便秘13、痢疾

一、填空题:

1.胃痛,又称,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2.胃痛的治疗原则是。

3.胃痛的基本病机为、、。常与等脏腑有关。

4.治疗肝气犯胃型胃痛宜用。

5.痞满的基本病机是,。

6.痞满的基本病位在,与、的关系密切。

7.呕吐的基本病机为,治疗大法是。

8.呕吐一证当详辨。

9.保和丸治疗呕吐的目的为。

10.呃逆的主要病机是。

11.呃逆一证,总由胃气上逆动膈而成,以、为基本治法。

12.泄泻的发生外因与关系最大,内因则与关系最为密切。

13.泄泻的治疗大法为。

14.肝气乘脾泄泻的治疗主方为。

15.泄泻的病位在,但关键病变脏腑在,并与有关。

16.便秘的病位是,治疗当分。

17.噎膈临床上应与,鉴别。

18.噎膈病位在,属胃所主。病变脏腑于三脏有关。

19.腹痛是,指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证的病证。

20.最早提出腹痛病名的著作是。

二、单项选择题:

1.胃痛的病位在胃,其病理与……关系密切()

A.肺脾

B.心肺

C.肝脾

D.脾肾

2.对于胃痛的治疗,何为临床常用之法()

理气和胃止痛 B.活血理气止痛

消食化积止痛 D.清热泻火止痛

3.下列除哪项外,均为肝气犯胃型胃痛的主证()

胃脘胀痛、攻撑作痛B.脘痛连胁、嗳气频繁

每因情感因素而痛作D.舌红苔黄、脉弦数

4.胃脘疼痛,痛势急迫,脘闷灼热,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饮,纳呆恶心,小便色黄,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属胃痛何型()

肝气犯胃 B.饮食伤胃 C.湿热中阻 D.瘀血停胃

5.胃痛暴作,恶寒喜暖,得温则痛减,遇寒加重,口淡不渴,喜热饮,舌淡苔薄白,脉弦紧,其最佳治法是()

散寒止痛 B.行气止痛 C.疏风散寒 D.温中散寒

6.肾阳不足,寒邪内侵时腹痛特点是()

腹中冷痛 B.少腹拘急冷痛 C.脐中痛不可忍 D.腹中雷鸣切痛

7.饮食内停型痞满最常见的症状是()

A.心中烦热B.嗳腐吞酸C.头晕目眩D.喜长叹息

8. 脘腹痞闷,或嘈杂不舒,恶心呕吐,口干不欲饮,口苦,纳少,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治当何法()

A.清热化湿,和胃消痞B.消食和胃,行气消痞C.疏肝解郁,和胃消痞

D.补气健脾,升清降浊

9.腹部胀满,疼痛拒按,嗳腐吞酸,恶食呕恶,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舌苔腻,脉滑。应诊断为()

A.食滞肠胃型泄泻

B.饮食积滞型胃痛

C.饮食积滞型腹痛

D.气滞血瘀型腹痛

10. 下列何项不是实证呕吐的特点:()

发病较急 B.病程较短 C.时发时止 D.多由外邪及饮食所伤而发

11.呕吐与呃逆在病理上主要相同点为:()

脾胃受损,湿浊中阻 B.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痰饮内停,胃失和降 D.清浊相干,乱于胃肠

12. 痞满的辨证要点是

A.辨表里寒热B.辨寒热虚实C.辨寒热阴阳D.辨真假虚实

13.突然呕吐,伴发热恶寒,头身疼痛,胸脘满闷,苔白腻,脉濡缓。其治疗首选方应是:()

香苏散 B.二陈汤 C.平胃散 D.藿香正气散

14. 呃逆的病理主要是()

胃失和降,气逆于上 B.胃气上逆动膈

肝气逆乘犯胃 D.阳明腑实,气不顺行

15.胃火上逆呃逆之声特点为()

呃声沉缓 B.呃声洪亮 C.呃逆连声 D.呃声低弱

16.治泄九法出自何书()

《医宗必读》 B.《景岳全书》

《脾胃论》 D.《医学必悟》

17.泄泻与痢疾的鉴别,哪项是错误的()

泄泻病情轻,痢疾病情重

泄泻病在中焦,痢疾病在下焦

泄泻为水谷不化,痢疾为脂血伤败

泄泻属寒,痢疾属热

18.导致泄泻发生的重要因素在于()

食滞肠胃 B.脾胃虚弱 C.感受外邪 D.脾虚湿盛

19.治疗泄泻初起不宜()

分利 B.滑导 C.清化 D.固涩

20.肾阳虚衰泄泻的临床主症,下例哪项是错误的()

泄泻多在黎明之前 B.肠鸣即泻,泻后则安

粪便黄褐而臭 D.形寒肢冷,腰膝酸软

21.肾阳虚衰型泄泻的代表方是()

桃花汤 B.真人养脏汤 C.金匮肾气丸 D.四神丸

22.下列除何项外均为热秘的辨证要点()

面赤身热 B.尿赤便秘 C.苔黄燥,脉滑实 D.腹胀腹痛23.下列何项不为气秘的辨证要点()

噫气频作 B.胸胁痞满 C.纳差便溏 D.腹部胀痛

24.患者吞咽时梗塞不顺,饮食难下,或食入即吐,应诊为()

噎膈 B.呃逆 C.梅核气 D.反胃

25.噎膈之病机总之属于()

脾胃俱伤 B.脾肾衰败 C.气血郁结 D.本虚标实

26.噎膈与反胃的鉴别点主要在于()

进食吞咽顺利与否 B.呕吐物性状不同

呕吐出现的迟早不同 D.呕吐次数的多少不同

27.梅核气的发病部位在于()

喉关 B.咽部 C.颈前下方 D.气道

28.血虚便秘的治疗主方是()

A.麻子仁丸B.当归补血汤C.六磨汤D.润肠丸

三、多项选择题:

1.肝气犯胃型呕吐的主症是:()

A.呕吐酸腐

B.嗳气频繁

C.胸胁胀痛

D.舌质红,脉弦

E.口干不欲饮

2.呃逆发生的常见病因有()

A.饮食不当

B.情志不遂

C.脾胃虚弱

D.外邪入侵

E.体虚病后

3.胃阴不足呃逆的主症有()

A.呃声急促而不连续

B.口干咽燥

C.烦躁不安

D.肠鸣矢气

E.舌淡苔白脉细弱

4.气机郁滞型呃逆的常见症状有()

呃逆连声 B.嗳气纳减

肠鸣矢气 D.常因情感不畅诱发或加重 E.舌红苔黄脉弦

5.张某,72岁,久泻未愈,每日黎明前登厕,泻下清稀,形寒肢冷,腰膝酸软,苔白脉沉细。治法为()

温肾 B.健脾 C.理气 D.固涩 E.止泻

6.脾胃虚弱泄泻的主要临床表现有()

大便时溏时泻 B.稍进油腻食物则便次增多

面色萎黄,神疲倦怠 D.食少、食后脘闷不舒 E.舌质淡,脉细弱

7.泄泻与痢疾的共同点是()

多发于夏秋季节 B.感受外邪,内伤饮食发病

病变在胃肠 D.大便次数增多,里急后重 E.白多赤少

8.便秘的发病原因有()

饮食不节 B.情志失调 C.年老体虚 D.感受外邪 E.先天因素

9.下列何项为气虚便秘的辨证要点()

神疲气怯 B.排便困难,努争乏力

大便并不干硬 D.舌淡苔白,脉弱 E.噫气频作

10.习惯性便秘,除药物治疗外,还应()

保持精神舒畅 B.进行轻便运动

调节饮食 D.定时登厕 E.注意气候变化

11.噎膈的产生除与食道、胃有关外,还与哪些脏腑有关()

心 B.肝 C.脾 D.肺 E.肾

12.噎膈用药在临床上需忌用()

温燥 B.苦寒 C.酸涩 D.滋腻 E.甘润

13.腹痛辨证要点是()

A.辨缓急B.辨寒热C.辨虚实D.辨在气在血E.辨部位

14.小建中汤治腹痛,其适应证是

A.腹痛绵绵B.按之痛甚C.饥饿劳累后加重D.肢冷便溏E.脉沉紧15.腹痛的发生与下列哪些脏腑关系密切

A.脾胃B.大小肠C.肝胆D.脾E.肾膀胱

四、是非题

1、肝气犯胃证的治法是疏肝解郁,理气止痛,方选香苏散合良附丸加减。

2、胃痛和腹痛的鉴别要点主要依据是病机。

3、胃痛的基本治疗原则是疏肝理气和胃。

4、痞满的基本病机是中焦气机不利,脾胃升降失宜。

5、对呕吐不止的病人服药方法应少量频服,以减轻胃的负担。

6、呕吐的病名最早见于《金匮要略》

7、噎膈是食不得入,多为阳虚有寒;反胃是食入反出,多为阴虚有火。

8、膈之病名,首见于《内经》。

9、呃逆是以气逆上冲,呕吐痰涎,令人不能自制为主的病证。

10、呃逆治疗原则主要是和胃降气兼肃降。

11、腹痛是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发生疼痛为主要表现的病证。

12、脘腹胀痛,嗳腐吞酸,痛而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秘结者,为肝郁气滞腹痛。

13、治泻九法出自《医学心悟》。

14、对痢疾的治疗,刘河间有“调气则便脓自愈,行血则后重自除”之说。

15、寒湿痢以下痢稀薄或白冻,食少神疲,肢冷腰酸,或滑脱不禁为特点。

四、问答题:

1.胃痛的病因病机有哪些?

2.如何理解“通则不痛”在胃痛治疗中的应用?

3.外邪犯胃证呕吐的主证、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4.如何区分泄泻的寒热虚实?

5.泄泻食滞肠胃证的主证、治法及方药是什么?

6.便秘气虚秘的主证、治法及代表方各是什么?

五、病案分析:

1.何某,男,35岁,干部。于1993年12月20日就诊。

主诉:间断性胃脘痛七年余,加重一月。

病史:患者自述七年前因饮食不节而致胃脘疼痛,经药物治疗,疼痛缓解。但此后每遇饮食不慎胃痛即发。一月前因过食性冷之品而使病情加重。现在证:胃脘隐痛,喜温喜按,空腹痛甚,得食痛减,泛吐清水,纳食减少,神疲乏力,手足不温,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脉虚弱而迟。

要求:诊断、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2.张某,男,50岁,干部,于1993年12月25日就诊。

主诉:呕吐时作时止一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有胃炎病史已二十余年,一年前因食烩面不当而致呕吐,经治病情好转。一周前

再次因饮食不慎致呕吐复作。现症见:呕吐时作时止,面色晄白,倦怠乏力,口干而不能欲饮,四肢不温,大便溏薄,舌质淡,脉濡弱。

要求:诊断(何病何型)、辨证分析、治法。

3.肖某,男,30岁,工人。1993年10月3日初诊。

主诉:大便时溏时泻二年余,加重一周。

病史:患者二年前因过食生冷之品而致腹泻,经过治疗,患者好转,但未能痊愈。此后,病时轻时重,反复发作,每因稍进油腻之物即大便次数增多。一周前因进食烩面,致使病情

加重。现在症:大便时溏时泻,日行4—6次,饮食减少,脘腹胀闷不舒,稍进油腻食物,则大便次数明显增加,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舌淡苔白,脉细弱。

要求:诊断(何病何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4.刘某,男,68岁,工人,于1991年12月28日就诊。

主诉:大便艰涩,排出困难,每于冬雪前后发生三年。

病史:三年前患者因天气寒冷,外出访友受凉而致便秘,至气候转温而便行自畅。现在症:大便艰涩,排出困难,面色晄白,形寒怕冷,四肢不温,腹中冷痛,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迟。

要求:诊断(何病何型)、辨证分析、治法、方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