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简介

本课程设计是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的配套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电子测量仪表的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基本的测量技术和电路布线方法;

3.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掌握误差分析方法;

4.掌握仪器操作技能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5.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内容

•第一讲电学基础

介绍电学基础知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磁场等。

•第二讲电子测量仪表基础

介绍各类基本电子测量仪器和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数字万用表、模拟万用表等。

•第三讲电路布线方法

介绍电路布线的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以及电路的调试方法。

•第四讲错误分析方法

介绍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误差分析的方法。

•第五讲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通过多个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给学生详细地讲解电子测量仪器原理、测量误差的产生、以及各种测量技术和布线方法的相关知识。

2.实践操作法:学生将通过多个实验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将对每个实验进行详细说明。

3.小组合作法:学生将分为小组来进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

实验一:欧姆定律的验证

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和应用方法。通过使用数字万用表和模拟万用表测量电阻值,了解数字万用表和模拟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交流电压和频率的测量

通过示波器测量交流电压和频率,学习示波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了解交流电压和频率的基本知识。

实验三:RC电路的分析

通过实验分析RC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容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RC电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实验四:电信号的放大和滤波

通过实验了解电信号的放大和滤波的原理和方法,为后续的测量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持。

实验设备

数字万用表、模拟万用表、示波器、函数发生器、烙铁等。

实验要求

1.完成实验预习。

2.认真完成实验操作。

3.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

4.按时提交实验报告。

评分标准

1.实验操作规范性(10分)。

2.实验数据准确性(20分)。

3.数据处理的正确性(30分)。

4.实验报告的撰写质量(30分)。

5.小组合作情况(10分)。

总结

通过实验课程,在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增强测量技术和数据分析能力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自学能力,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实践工作。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1. 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学生的测试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工程实践、创新能力和实验室安全意识。 2. 课程设计内容 本课程设计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2.1 理论知识学习 首先,学生需要学习电子测量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电子测量的基本原理、电路测量的方法和技术、各种电子元器件的电性参数测量和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等。 同时,学生还需要了解电子测量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通信、计算机、医疗、工业控制等。 2.2 实验操作训练 在理论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需要进行相关实验操作训练。学生可以通过DIY电子测量仪、使用数字示波器、多用表等测试工具,完成各项测量实验任务,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 2.3 课程设计作业 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和能力,本课程设计采用综合考核的方式,学生需要完成课程设计作业。 作业内容包括: •基于所学理论知识,编写一份电路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验测量。

•利用所学测试方法和技术,测量和分析一个电路中的各个元器件的电性参数。 •通过编写程序,使用单片机和模数转换芯片完成一个简单的数据采集和处理实验。 3. 课程设计方法 在本课程设计中,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3.1 前置知识讲解 对于不同难度和复杂度的知识,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前置知识讲解,比如PPT讲解、互联网资源分享、小组讨论、案例讲解等等。 3.2 实验操作训练 在实验室中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训练,以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 实验操作训练内容应根据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进行调整和安排。 3.3 课程设计作业 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制定个性化的课程设计作业。学生完 成作业后,要及时给予批评和指导,以帮助学生不断提高。 4. 教学评价 采用多种教学评价方法,包括: •考试:通过考试测评学生掌握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课程设计报告:要求学生总结和归纳课程设计过程中的实验数据和结果,提出改进方案和思考。 •参与度测评:从学生的听讲、实验参与度、作业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估。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课程设计 一、课程名称 电子测量技术与仪器 二、课程介绍 本课程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原理、设计和应用。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将掌握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基本知识,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能够基于具体应用场景进行仪器设计和调试。 三、课程目标 1.掌握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基本知识,了解仪器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 法。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设计并调试仪器,满足具体应用场景的需求。 3.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为将来从事相关行业提供基础 知识和技能。 四、课程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电子测量基础知识 电子测量基础知识包括电路分析、信号分析、模拟量和数字量的转换,以及电路设计等方面。

2.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 传感器与测量技术包括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种类、各种传感器的测量方法以及测量系统的设计和调试等方面。 3. 仪器设计与调试 仪器设计与调试包括各种仪器的原理和基本知识、各种仪器的应用领域、仪器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流程、以及仪器的调试方法等方面。 五、课程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和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具体来说,课程将分为三个阶段: 1. 理论授课 在第一阶段,教师将通过讲解和演示来介绍电子测量技术和仪器的基本知识和应用。 2. 实验操作 在第二阶段,学生将通过实验操作来学习和掌握具体的测量技术和仪器设计方法。实验内容包括电路的基本设计、传感器的测量和仪器的调试等方面。 3. 报告与总结 在第三阶段,学生将根据所学知识和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并进行总结,以进一步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六、课程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

目录 一、设计要求 (2) 二、设计方案及论证 (2) 2.1设计思路 (2) 2.2设计方案 (2) 2.3总体框图 (2) 三、设计原理及电路图 (3) 3.1硬件设计原理 (3) 3.2硬件原理图 (4) 3.3主要元器件介绍 (4) 3.4软件设计方案 (6) 四、原器件清单 (7) 五、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8) 5.1电阻识别 (8) 5.2电容识别 (8) 5.3电感识别 (9) 5.4二极管识别. (10) 5.5晶体三极管识别 (10) 5.6电位器的识别与检测 (11) 六、硬件制作与调试 (11) 6.1程序编译 (11) 6.2用protues 进行仿真调试 (12) 6.3硬件焊接制作 (14) 七、设计心得 (15) 八、参考文献 (16)

一、设计要求 利用单片机AT89S52与ADC0809设计一个数字电压表,能够测量0-5V之间的直流电压值,四位数码显示,但要求使用的元器件数目最少。 二、设计方案及论证 2.1设计思路 ⑴根据设计要求,选择AT89s52单片机为核心控制器件。 ⑵A/D转换采用ADC0809实现,与单片机的接口为P1口和P2口的高四位引脚。 ⑶电压显示采用4位一体的LED数码管。 ⑷LED数码的段码输入,由并行端口P0产生:位码输入,用并行端口P2低四位产生。 2.2设计方案 数字电压表有多种的设计方法,方案是多种多样的,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芯片的高速发展,各种数字芯片品种多样,导致对模拟数据的采集部分的不一致性,进而又使对数据的处理及显示的方式的多样性。又由于在现实的工作生活中,电压表的测量测程范围是比较大的,所以必须要对输入电压作分压处理,而各个数据处理芯片的处理电压范围不同,则各种方案的分段也不同。由此结合设计要求选择由单片机系统及数字芯片构建。 这种方案是利用单片机系统与与其模数转换功能、显示模块等的结合构建数字电压表。由于单片机的发展已经成熟,利用单片机系统的软硬件结合,可以组装出许多的应用电路来。此方案的原理选用单片机的外部参考电压AREF为模数(A/D)转换功能的基准电压端,被测量电压输入端分别输入基准电压和被测电压。模数(A/D)转换功能将被测量电压输入端所采集到的模拟电压信号转换成相应的数字信号,然后通过对单片机系统进行软件编程,使单片机系统能按规定的时序来采集这些数字信号,通过一定的算法计算出被测量电压的值。最后单片机系统将计算好了的被测电压值按一定的时序送入显示电路模块加以显示。 2.3总体框图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课程设计 简介 本课程设计是电子测量技术基础第二版的配套实践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测量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基本电子测量仪表的原理、结构和工作原理; 2.掌握基本的测量技术和电路布线方法; 3.理解测量误差的来源,掌握误差分析方法; 4.掌握仪器操作技能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 5.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课程内容 •第一讲电学基础 介绍电学基础知识,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和磁场等。 •第二讲电子测量仪表基础 介绍各类基本电子测量仪器和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如示波器、函数发生器、数字万用表、模拟万用表等。 •第三讲电路布线方法 介绍电路布线的方法、如何选择合适的电子元器件以及电路的调试方法。 •第四讲错误分析方法

介绍测量误差产生的原因以及误差分析的方法。 •第五讲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 通过多个实验的操作和数据处理,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教学方法 1.讲授法:通过给学生详细地讲解电子测量仪器原理、测量误差的产生、以及各种测量技术和布线方法的相关知识。 2.实践操作法:学生将通过多个实验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教师将对每个实验进行详细说明。 3.小组合作法:学生将分为小组来进行实验操作,鼓励学生互相合作和讨论,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实践操作技能。 实验内容 实验一:欧姆定律的验证 通过实验验证欧姆定律的正确性和应用方法。通过使用数字万用表和模拟万用表测量电阻值,了解数字万用表和模拟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实验二:交流电压和频率的测量 通过示波器测量交流电压和频率,学习示波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了解交流电压和频率的基本知识。 实验三:RC电路的分析 通过实验分析RC电路中的电流、电压、电容和电阻之间的关系,掌握RC电路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电子测量与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与应用课程设计 一、设计背景 数字电子技术在当前的工业应用和科技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作为数字电子技术的支撑,电子测量技术是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电子测量与应用课程的设计对于电子类专业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此次电子测量与应用课程设计,旨在以数字电子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模拟电路与数字电路的实践操作,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和实践能力,了解和掌握电子测量的基本步骤以及常用的测试工具。 二、教学目的 1.了解电子测量中各种电子元器件以及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测量 技术的基本原理; 2.了解测试电路的电压、电流、频率等参数的基本方法与技巧,分析并 解决测量出现的误差问题; 3.掌握数字电子技术的基本原理,能够使用基本电路元器件进行数字电 路的设计; 4.熟练掌握数字模拟混合电路实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实 践水平。 三、教学内容 1.电子测量基础知识的介绍 –电子元器件及其使用方法 –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 –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 2.模拟电路的设计实验

–传统电路元器件的应用 –信号处理电路设计 –放大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3.数字电路实验 –基本逻辑器件的应用 –组合电路的设计 –时序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4.数字模拟混合电路实验 –将模拟与数字电路相结合的FPGA设计 –基于Xilinx FPGA的数字信号处理实验设计 四、教学方法 1.以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教师讲解和课堂互动,将基本电子测量知识 深入浅出地传授给学生。 2.实践操作是课程设计的重要部分,学生围绕着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实 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3.调整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寻求答案的正确方向,从而提高学生的理 解和掌握能力。 4.加强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考核和实验操作考核,确保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并掌握课程知识点。 五、教学要求 1.学生具备基本电子学的基础知识,能够熟练掌握常见的电子元器件; 2.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片机和FPGA等数字电子技术; 3.学生能思考和分析电子测量中的问题,积极主动地进行实验操作; 4.学生能够主动参加课堂互动,及时与教师交流学习心得。

电子测量教学设计

电子测量教学设计 一、引言 电子测量是电子学领域应用广泛、基础重要的一门学科。在电子相关行业,电 子测量是一项必不可少的技能。因此,电子测量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传统的讲授模式已经不再适用。本文将介绍一种电子测量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目标 本次教学设计的重点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1.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让学生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测量实验; 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新型的测量电路; 3.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让学生能够在小组中合理分工、协作完成 实验任务。 三、实施方案 3.1 技术要求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需要用到以下技术: 1.电子测量实验仪器:万用表、示波器等; 2.电子元器件:电阻、电容、电感等; 3.软件工具:电路模拟分析软件,如Multisim等; 4.课程设计平台:如Moodle,便于学生提交实验报告、表现评价等。 3.2 教学内容 本课程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电子测量实验基础知识:计量单位、电路分析、示波器使用等; 2.常见的电子测量实验内容:如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等的测 量; 3.电子测量实验中常用的仪器:如万用表、示波器、信号发生器等的使 用; 4.实验案例分析:根据特定电路需求,进行电子测量实验设计; 5.团队实验:学生分组完成特定实验任务,分工协作完成实验。 3.3 实验设计 在课程开始前,教师会向学生介绍本次实验设计的任务。一个班级会分为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的任务将会不同。每个组会被要求自行完成特定电路的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 这个任务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电子测量知识,同时也辅助学生锻炼创新能力。每个小组会在实验设计的任务过程中,与教师讨论,提出问题、进行思辨。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指导学生正确掌握电子测量实验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学科知识的理解。 3.4 实验评价 在实验结束后,学生需要提交实验报告。教师将会根据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评价: 1.实验设计的创新性; 2.实验设计的合理性; 3.实验过程中的数据质量; 4.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5.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电子测量原理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原理课程设计 一、引言 电子测量原理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它是学生们建立电子测量知识体系的基础。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在理论基础的基础上,通过实验的方式深入掌握电子测量原理。 二、实验目的 1.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掌握不同类型的电子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 3.学习电子测量中常见的误差和校准方法; 4.建立对电子测量技术流程的理解和认识。 三、实验内容 本实验分为四个模块,包括基本电测量、交流电测量、数字电子测量和模拟电子测量。每个模块包含多个实验,具体内容如下:模块一:基本电测量 1.电阻的测量; 2.电压的测量; 3.电流的测量; 4.交流电源的测量。 模块二:交流电测量 1.交流电压的测量;

2.交流电流的测量; 3.交流电压的相位测量; 4.交流电路的功率测量。 模块三:数字电子测量 1.可程控数字电压表的使用; 2.可程控数字电流表的使用; 3.数字示波器的使用; 4.特殊数字测量仪器的使用。 模块四:模拟电子测量 1.模拟示波器的使用; 2.频率计的使用; 3.信号发生器的使用; 4.带宽的测量。 四、实验步骤 实验一:电阻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给定电阻的电阻值。 实验仪器:多用表、万用表、直流电源。 实验步骤: 1.设置直流电源输出电压为1V; 2.将万用表选择到欧姆挡位,将多用表选择到电压挡位;

3.连接电路图中的元器件,注意正确接线; 4.读取电路图中元器件的值和测量结果。 注意事项: 1.测得的电阻值应与元器件的额定值相同或相近; 2.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电路的正负极性。 实验二:交流电压的测量 实验目的:测量给定交流电压的有效值和峰值。 实验仪器:示波器、万用表、电压互感器。 实验步骤: 1.将示波器和万用表的电源打开并预热; 2.连接电路图中的元器件,注意正确接线和电路的正负极性; 3.调整示波器的水平和垂直控制; 4.读取示波器上测得的有效值和峰值。 注意事项: 1.连接电路时应注意电路的正负极性; 2.示波器的操作应根据具体仪器进行。 实验三:可程控数字电压表的使用 实验目的:使用可程控数字电压表测量直流电压和交流电压。 实验仪器:可程控数字电压表、电压校准源。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二版课程设计课程介绍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程》第二版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基础课程,主 要涵盖了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单片机应用和电子工艺等方面的内容。 本课程的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掌握电路与电子技术的基本理论、实验方法和应用 技能,培养学生的电路分析和设计能力,为之后更深入的学习和实践奠定基础。 本课程设置了多个实验项目,分别针对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需要完成电路的组装与搭建、参数的测量与分析、故障的排查与修复等实际操作,以此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能力。 实验项目 实验项目一:电源电路的设计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源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搭建方法,完成对不同电路参数 的测试和分析,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电源电路的设计和调整。 实验内容包括: 1.搭建直流电源电路并进行参数测试 2.搭建交流电源电路并进行参数测试 3.根据实际需求设计电源电路 实验项目二:模拟电路的搭建与测试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模拟电路的基本原理和搭建方法,完成对不同电路参数 的测试和分析,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电路的设计和调整。 实验内容包括:

1.搭建多种基本模拟电路并进行参数测试,如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振 荡电路等。 2.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模拟电路。 实验项目三:数字电路的设计与应用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数字电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完成对不同数字电路 参数的测试和分析,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电路的设计和调整。 实验内容包括: 1.搭建多种基本数字电路并进行参数测试,如逻辑门电路、计数器电路、 定时器电路等。 2.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数字电路。 实验项目四:单片机应用实验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方法,完成对不同单片机参数 的测试和分析,并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单片机程序的设计和调整。 实验内容包括: 1.单片机开发环境的搭建和配置 2.单片机基本输入输出演示 3.单片机中断技术应用 4.单片机模拟输出和数码管实验 实验项目五:电子工艺实验 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电子工艺基本技能,包括焊接、调试、维修等方面的操作。 实验内容包括: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

目录 第一章绪论 (2) 1.1 检波器作用 (2) 1.2 检波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2) 1.2.1 包络检波器 (2) 1.2.2 同步检波器 (3) 1.3 检波器的主要性能指标 (4) 1.4 峰值检波器 (4) 第二章系统设计方案 (5) 2.1 本系统工作原理 (5) 2.2 本系统电路图 (5) 第三章元器件介绍 (6) 3.1 元器件清单 (6) 3.2 LF398采样/保持器 (6) 3.3 主要元器件 (8) 3.3.1 芯片LF398 (8) 3.3.2 芯片LM311 (9) 3.4 稳压二极管 (10) 第四章峰值检波器的测试及性能指标 (11) 4.1峰值测量精度………………………………………………11. 4.1.1测量交流信号 (11) 4.1.2.测量具有直流分量的交流信号 (11) 第五章系统分析 (12) 5.1 系统的测量范围 (12) 5.2 系统测量精度………………………………………………12. 5.3 系统误差来源 (12) 5.4 系统调试注意事项…………………………………………12. 5.5 系统设计存在的不足 (13) 第六章实验总结............................................................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绪论 1.1 检波器作用 检波器,是检出波动信号中某种有用信息的装置。用于识别波、振荡或信号存在或变化的器件。检波器通常用来提取所携带的信息。最简单的检波器仅需要一个二极管就可以完成,这种二极管就被称做检波二极管。检波器通常用来提取所携带的信息。检波器分为包络检波器和同步检波器。前者的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包络成对应关系,主要用于标准调幅信号的解调。后者实际上是一个模拟相乘器,为了得到解调作用,需要另外加入一个与输入信号的载波完全一致的振荡信号(相干信号)。同步检波器主要用于单边带调幅信号的解调或残留边带调幅信号的解调。 从调幅波中恢复调制信号的电路,也可称为幅度解调器。与调制器一样,检波器必须使用非线性元件,因而通常含有二极管或非线性放大器。 1.2 检波器的构成及工作原理 1.2.1 包络检波器 图1是典型的包络检波电路。由中频或高频放大器来的标准调幅信号ua(t)加在L1C1回路两端。经检波后在负载RLC上产生随ua(t)的包络而变化的电压u(t),其波形如图2所示。这种检波器的输出u(t)与输入信号ua(t)的峰值成正比,所以又称峰值检波器。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一、设计背景 电子技术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门学科,它广泛应用 于通信、计算机、自动控制等领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电子技术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操作和项目设计,帮助学生巩固基础理论知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设计目标 本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学生自主设计一个简单的 电子电路,加深对电子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的设计目标包括: 1.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电子元器件的基本使用方法和电 路原理; 2.学生能够独立进行电路设计和调试,并能解决在设 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学生能够对电子电路进行有效的测试和测量,并能 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4.学生能够进行电路仿真和优化,提高电路的性能和 可靠性; 5.学生能够撰写电子技术实验报告,清晰地表达设计 的过程和结果。 三、设计内容 本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的具体内容如下: 1.设计一个简单的信号发生器电路,输出频率可调节,能够产生正弦波、方波和三角波等不同波形的信号; 2.使用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搭建电路,实现信号发 生器的功能; 3.对设计的电路进行测试和测量,比较实际输出的信 号与理论预期的信号的差异; 4.对电路进行优化和改进,提高信号发生器的输出质 量和稳定性; 5.撰写电子技术实验报告,记录设计的过程、实验数 据和结果,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四、设计步骤 1.完成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包括信号发生器电路的 原理、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等; 2.确定设计的目标和要求,明确电路的功能和性能指标; 3.进行电路设计,选取合适的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绘制电路原理图; 4.制作电路板,焊接电子元器件,完成电路的组装和 调试; 5.使用实验设备对电路进行测试和测量,记录数据; 6.对电路进行仿真和优化,改进电路的性能,提高信 号质量; 7.撰写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包括设计的过程、数据分 析和结论。 五、设计要求 1.按照设计目标完成课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new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设计实验指导 赵亚威刘晓阳 沈阳理工大学 二○一〇年六月

一、课程设计的意义和目的 电子测量技术是指利用电子技术对各种功能或状态的物理参数进行检测与测量的技术。它集中了电子科学,通讯,检测,自动化等多学科的许多研究成果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内容极其广泛,繁杂,并且还在不断地充实,更新。所以,在授课中不可能对全部内容予以介绍,只能是使学生了解基本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并且,具备一定的误差分析和数据处理能力。对现代新技术在电子测量中的应用有一定的了解。 电子测量技术的最新水平往往是科学技术最新成果的反映,它与自然科学的最新发展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探索性。所以,为了加强学生对电子测量技术的认识和理解,课程设计可以作为理论教学的一种补充,通过对功能性测量电子线路的综合设计,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运用掌握的理论知识,设计出符合实际测量的功能性部件或测试电路,培养学生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掌握电子测量技术。加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为后续的毕业设计和工程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学生具备进入生产实际中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水平。 二、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专业理论知识的指导下,从学生的专业特长出发,结合学生的个人特点,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努力打造和培养适应现代化生产,科研等领域的专业人才。 因此,整个课程设计的过程要结合各种检测仪器与设备的结构原理,测量原理和实验,实习的专业内容,以及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知识,并且可以参阅各种专业期刊,杂志所介绍的与电子测量技术相近似的革新与改造的技术成果。运用电子技术,传感器技术,网络通讯,以及相关专业技术,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扩展知识面,大胆创新,努力开发和设计出能够体现专业特点的符合生产,生活需求的具有某种简易功能的电子线路。 具体内容: 1.设计一个具有某种简易功能的单元电子电路或某种物理参数的检测电子电路。通过专业理论的分析、工程化设计和焊接调试而实现设计的功能。 2.写出一份课程设计的单元电子电路工作原理报告书。包括电路原理图的设计,印刷电路板和工程化装焊图的设计,给出电子元器件的明细表,并且说明测试电路或功能电路的工作原理,写出测试结果分析,找出误差产生的原因,

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设计

电子技术基础及应用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目的 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结合理论和实践,使学生能够掌握电子技术基 础知识及应用技巧,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电子技术工具开发和设计电路。同时,设计通过课程学习及实践练习,能够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和创新能力。 二、课程设计内容 1. 电子技术基础原理 本课程设计将通过理论讲解与案例分析的方式,帮助学生掌握电子 技术基础原理,包括但不限于: •电子器件及其特性 •传输线及射频系统 •模拟电路设计 •数字电路及计算机电路 •电源及稳压电路设计 •智能控制系统 2. 电子技术应用技巧 本课程设计将通过实践课程及项目模拟的方式,授予学生一些基本 的电子技术应用技巧,包括但不限于:

•电路板设计 •元器件选取 •电路仿真 •PCB文件制作 •SMT贴片工艺 •电路调试 3. 电子技术项目实践 本课程设计将通过项目实践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电子技术的理解,并通过实践课程,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合作设计的实践能力。 三、实践课程分配及时间安排 实践课程名称学 时 核心内容 电子器件特 性实验 6 掌握电子器件特性测量及特性曲线绘制的方法 传输线及射频系统实验8 学习射频电路的搭建方法及特性测量,掌握传输线 理论分析及特性测量的方法 模拟电路设计实验10 学习模拟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掌握反馈电路及振 荡电路设计方法,以及常见集成电路的应用技巧 数字电路设计实验10 学习数字电路的设计基础,掌握组合逻辑和时序逻 辑电路的设计方法,能够进行计算机电路形的设计

实践课程名称学 时 核心内容 及应用 电源及稳压电路设计实验8 学习电源电路的设计原理,包括稳压模块、滤波模 块、反相模块等内容,并进行实际设计及应用 智能控制系统实验8 了解各种智能控制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应用方法,并 掌握智能控制系统的软件编程技巧 四、实验项目设计 1. 电子产品的制作 学生通过对电子器件特性、传输线及射频系统、模拟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电源及稳压电路及智能控制系统实验的学习,进行电子产品的设计及制作,灵活应用所学的原理及技巧,原创设计出属于自己的电子产品,并在团队合作中完成产品的制作。 2. 班级电子展 最终学生团队将在班级内展示他们的电子产品,在学校或社区内进行宣传推广,让更多人了解电子技术的魅力。 五、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理论课考试和实践课综合考评的方式进行考核。包括平时出勤、实验操作情况、设计方案、项目制作、电子展策划及宣传等

电子测量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课程标准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及任务 1.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 《电子测量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应用型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测量技术的基本理论,具有正确选用测量方案能力;具有正确选用仪器、仪表的能力;具有对电路测量、调试、故障排除、维修的能力;具有对常用电路进行设计、调试、检测、维护的能力。本课程不仅为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为培养再学习能力服务,而且直接地为专业职业能力的培养服务。 2.课程设计 设计思路:是以电子企业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分析作为切入口,根据工作对象、内容、手段与成果的要求,将基于学科知识系统的课程教学方式转换为基于作品过程的课程教学方式。将典型电子产品作为教学主线而展开教学,以行动化的学习项目为载体;在学生完成工作任务过程中,学会从事本专业工作的知识和技能,学生既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具备了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最终达到培养电子专业高技能专门人才的目的。 本课程将按照典型产品制作及典型电路的工作过程确定不

同的工作任务,每个工作任务的完成是由各个工序的工作过程所组成,将不同工序的工作过程串行起来,即完成该工作任务,所以本课程是基于作品制作与电路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在课程实施中,采用项目教学、案例分析、教学做一体、生产现场教学等方法,针对每一个工作过程环节来实现相关课程内容的学习和掌握。 根据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的要求,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了以下5个学习模块:元器件模块、基本放大电路模块、单元电路模块、电源模块、综合实训模块。每个模块又分为若干项目:这些学习项目是以产品制作与典型的电路工作过程为主线来设计的。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以过程性知识为主,陈述性知识为辅,技能训练过程完全按照生产企业工作过程的步骤和质量控制要求展开。 3.课程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实际应用要求设计电路,对实际电路进行制作、测试、调试及故障排除,具备产品开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岗位职业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以后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职业岗位标准

电子测量教学设计

电子测量教学设计 电子测量是电子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的分支,它涉及到测量电路元件参数、信号波形、电压、电流以及频率等。对于电子工程专业的学生来说,掌握电子测量技术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设计一门电子测量的教学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这门课程应该从基础知识讲起,引导学生了解电子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包括电子测量的定义、分类、基本测量理论、电子测量仪器的原理和结构等内容。 其次,这门课程需要针对不同的测量对象进行分模块的教学。比如,测量电阻、电容、电感等被广泛应用在电子电路中的元件参数测量;测量电压、电流等基本参数的测量;测量非正常工作条件下的电路参数等。每个模块都应该介绍相关的测量原理、测量方法和常见的电子测量仪器。 此外,这门课程还应该注重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通过实验操作,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实践测量各种电子参数,并通过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进行对比,加深对电子测量的理解和掌握技能。实验内容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的电子测量实验,如万用表的使用、示波器的使用、频率测量等。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问答环节,以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思维能力。可以设计一些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等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电子测量技术,并进行团队合作和交流。

在评估方面,可以采用多种方式进行。除了传统的考试形式外,还可以设置课堂小测验、实验报告、课堂演示等形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此外,还可以要求学生完成一个电子测量项目,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电子测量系统来检验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 最后,在课程设计中,应该注重与实际工程应用的结合,通过引入一些实际例子和应用案例,让学生了解电子测量在实际工程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应用能力,并为他们的将来从事电子工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设计一门电子测量的教学课程应该包括基础知识的讲授、实践操作、讨论环节和评估方式等。通过系统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了解电子测量的原理和方法,并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为未来的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注重实际应用的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电子测量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程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

电子测量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子测量第二版课程设计 课程概述 本课程是为电子工程系学生设计的一门电子测量课程,主要是针对电子工程中常见的测量技术进行讲解,包括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测量方法和技术。本课程以讲授为主,配合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测量和测试电子元器件/电路的能力。本课程将为学生在工作生涯中精通电子测量技术奠定基础。 适用对象 本课程适合电子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 教学目标 本课程学习完成后,学生将能: 1.掌握电压、电流、电阻、电容、电感、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测量原理和 技术。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和测试电子元器件/电路。 3.能够利用计算机工具进行测量数据的处理、分析和呈现。 课程内容 第一章基础概念 1.电子测量的概念和分类。 2.基本电路的电压、电流及功率公式。 3.普通电压表和万用表的使用方法。 第二章直流电路测量 1.直流电压测量及万用表的使用。

2.直流电流测量及万用表的使用。 3.电阻的测量及万用表的使用。 第三章交流电路测量 1.交流电压测量及万用表的使用。 2.交流电流测量及万用表的使用。 3.交流电压测量的虚值表达和实现方法。 4.交流电路中的相位差测量方法。 第四章电路参数测量 1.电容的测量及万用表的使用。 2.电感的测量及万用表的使用。 3.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测量。 第五章实验指导 1.实验前的准备。 2.实验器材的选择和搭建。 3.实验操作流程的讲解。 4.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 实验内容 本课程实验内容为: 1.直流电压、电流及电阻的测量实验。 2.交流电压、电流及相位的测量实验。 3.电容、电感的测量实验。 4.功率及功率因数的测量实验。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篇第二版课程设计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篇第二版课程设计 一、课程设计简介 本课程设计为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篇第二版的配套课程设计,旨在让学生通过实 践活动,深入了解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流程和实践技巧,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开发和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际动手能力。 二、课程设计目标 1.掌握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流程 2.学习使用电子设计自动化工具进行系统设计和验证 3.改进电路图设计、射频电路设计和模拟电路设计能力 4.培养学生综合设计、开发和实验的能力 三、课程设计内容 3.1 设计思路 1.确定电子系统设计的任务和目标 2.分析系统所需的各种功能和性能指标 3.选取电子元器件,确定电路结构和原理 4.优化方案,绘制电路图、PCB布局图和样机 5.验证和测试系统性能指标,检查系统故障 3.2 设计步骤 1.组建课程设计小组,确定各组成员的分工 2.制定课程设计计划和进度安排,及时更新进度报告 3.确定电子系统的任务和目标,撰写需求规格说明书

4.通过实践案例学习,熟悉电路图设计、电路板设计以及系统数据采集 的方法 5.学习模拟I/O和设备的驱动方法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 6.学习PCB打板和焊接技术,制作功能完整的实体样机 7.在样机基础上,测试系统各项性能指标,建立详细测试报告 3.3 学期设计主题 1.基于Arduino的人体热释电测量系统设计 2.基于FPGA的基础图像处理系统设计 3.基于单片机的智能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设计 四、课程设计要求 1.基本电路图绘制,原理论证和样机制作必须真实、准确、可行 2.样机制作必须按计划、按时完成,样机的功能和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 求 3.至少完成两个实战任务,较好的驾驭此领域的知识体系 4.学生需要撰写详细的设计报告,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表述清晰,操 作流程详细 5.学生需要参加定期的课程设计报告汇报会议 五、课程设计成果和评估 每个学生需提交一份课程设计报告,包括系统方案设计、模拟实验结果和总结等内容,并且需要参加定期的课程设计报告汇报会议,现场展示样机并回答师生提问。 课程设计成果评估包括课程设计报告评估、样机功能和性能评估以及课程设计汇报报告评估三个方面。

电子技术实训第二版教学设计

电子技术实训第二版教学设计 一、课程简介 《电子技术实训第二版》是一门针对大学电子工程专业的实践性教学课程。通 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掌握各种电子元器件的使用、电路设计和调试方法。同时,本课程还会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小型电子项目的设计和实现,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 1.掌握基本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并能设计和调试一些常见电路。 2.了解各种电子元器件的工作原理,能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元器件。 3.学习和掌握电路仿真软件的基本使用方法,能通过仿真分析电路特性。 4.能够完成基于51单片机的小型电子项目设计和实现。 5.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基础电路实验 1.电压、电流的基本测量和电路分析方法 2.直流电路实验: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电压分压、电流分流、电阻测 量等 3.交流电路实验:谐振电路、滤波电路、功率的测量等 4.光电元器件实验: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电二极管的使用方法和 特性分析

第二章电子元器件实验 1.二极管、三极管、场效应管的基本性质和使用方法 2.双极性晶体管放大器电路的设计、调试和优化 3.放大器电路的电路仿真分析 4.滤波电路的设计和实现 第三章小型电子项目设计实现 1.具有输入输出功能的51单片机应用设计 2.基于51单片机的LED灯语音控制电路设计 3.基于红外线遥控技术的小型电子产品设计和实现 四、教学策略 本课程采用理论结合实践的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目标。课堂上,教师将重点介绍各种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方法和特性分析,引导学生完成实验和小型项目的设计和实现。此外,教师还将引导学生运用电路仿真软件分析电路特性,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 本课程的评估方式采用定期考核和课程设计两种方法,具体如下: 1.定期考核:将学生在实验室中实际操作的情况进行定期考核,主要检 测学生是否能够正确使用电子元器件,进行电路调试和仿真分析等方面的能力。 2.课程设计:学生需要自主设计和实现一些小型电子产品项目,通过设 计和实现的过程,检测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创新思维。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基础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基础 第一章概论 “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是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学习电子技术的综合性训练,这种训练是通过学生独立进行某一课题的设计、安装和调试来完成的。然而,要完成一个课题将涉及到许多方面的知识,既要涉及到许多理论知识(设计原理与方法),还要涉及到许多实际知识与技能(安装、调试与测量技术)。 一、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目的、要求 实验课、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大学阶段既互相联系又互有区别的三大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着眼于通过实验验证课程的基本理论,并培养学生的初步实验技能。而课程设计则是针对某一门课程的要求,通过一阶段课程的各教学环节(课堂教学、实习和实验)之后,对学生进行的综合性训练,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能够独立地解决实际问题。毕业设计虽然也是一种综合性训练,但它不是针对某一门课程,而是针对本专业的要求所进行的更为全面的综合训练。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学生应能达到如下基本要求: 1. 综合运用电子技术课程中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去独立完成一个设计课题。 2. 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型和特性,并掌握合理选用的原则。 4. 学会常用电子电路的正确安装与调试技能。 5. 进一步熟悉常用电子仪器的正确使用方法;正确记录并分析实验结果。 6. 学会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7. 通过课程设计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及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二、电子电路课程设计的教学过程 课程设计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独立完成课题来达到对学生的综合性训练。 1. 设计、计算阶段(预设计阶段):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3

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都是以正弦电压的有效值来定度的,但是,除有效值电压表外,电压表的示值本身并不直接代表任意波形被测电压的有效值。因此,如何利用不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的示值(即读数)来正确求出被测电压的均值,峰值,有效值U ,是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问题。 根据理论分析,不同波形的电压加至不同检波特性的电压表时,要由电压表读数确定被测电压的∧ U 、U 、_ U ,可根据表1的关系计算。 从表1可知,用具有有效值响应的电压表和平均值响应的电压表分别对各种波形的电压测量时,若读数相同,只分别表示不同波形的被测电压有效值U 相同和平均值相同,而其余的并不一定相同。 表1 1) 实验设备 (1)DA-16晶体管毫伏表(均值检波)1台; (2)TD1914A 数字毫伏表(有效值检波)1台; (3)函数信号发生器,型号YB1634,指标:0.2Hz-2MHz ,数量1台; (4)双踪示波器,型号YB4320A ,指标:20MHz ,数量1台。 2) 实验步骤 (1)将均值电压测量的实验仪器准备就绪,如下图所示。 U U ˆ U

均值电压测量的实验平台 (2)将DA-16晶体管毫伏表置于1V/0db档位,如下图所示。 调节电压表档位 (3)将DA-16晶体管毫伏表的输入线短接,如下图所示。

输入线短接 (4)将DA-16晶体管毫伏表接通电源,待表针稳定,进行调零,如下图所示。 (5)打开函数信号发生器的电源,选择产生1KHz左右的正弦波信号,如下图所示。

产生正弦波信号 (6)将函数信号发生器的信号线与DA-16晶体管毫伏表的输入端相接,如下图所示。 将函数信号发生器与电压表相接 (7)调节函数信号发生器的幅度输出,使DA-16的指示为0.7V,如下图所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