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析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现象
作者:刘佳
来源:《文教资料》2011年第02期
摘要:动物词歇后语以其独特的构成形式和语义建构方式,成为汉语语汇中极具特色的成员,生动活泼、具体形象,增加了汉语的表达效果。
认知语言学的隐喻理论对语义构成有极强的解释力。
本文使用隐喻理论解释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语义构建过程,希望可以从新的角度为汉语俗语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动物词歇后语隐喻相似性语音隐喻语音隐喻
一、隐喻和动物隐喻
现代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而语言正是人类基于自身经验的认知结果,人类的认知顺序决定了早期人类的一种典型的思维特点就是“身体化活动”或“体认”,“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人类最早认识自己周围立体的、有形的、具体的东西,包括人体本身及其器官,借助于这些具体事物的词语来表达抽象的概念,这就形成了“万物是人”的隐喻概念系统;同时,人类也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通过周围的事物来认识自己,形成了一个与周围物质世界互动的认知过程,进而形成了“人是万物”的隐喻概念系统。
人们用熟悉的动物来表达对自身的认识和对世界的理解,于是语言中就出现了大量的动物隐喻现象。
二、动物词歇后语的界定
歇后语是由近似谜面和谜底的两部分组成的带有隐喻形式的口头用语[1]。
动物词歇后语是指谜面部分以动物为表述对象,借用动物的形象或者动作行为表达隐含意义的歇后语。
用隐喻的有关知识解读汉语动物词歇后语隐含之意的构建过程,将为汉语俗语的研究打开新的视野。
三、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构建
歇后语的语义表达的重点在注语部分,从注语的角度,我们可以把歇后语分为两类:一类是注语的字面意思就是歇后语要表达的意思;另一类是注语的字面义并非真正要表达的意思,而是通过谐音、比喻、双关等手段产生了转义,而转义才是歇后语要表达的真实意义。
在对动物俗语的整理过程中,我们发现,有一部分动物歇后语已经在具体的使用中脱离了字面意思而成为一种隐喻的表达。
正是因为人类思维具有隐喻性,才使得歇后语的含义由各个具体概念域一向抽象领域延伸,也使得歇后语获得了超出具体情境的常规含义。
由此可见,隐喻是歇后语语义构建的一种重要手段。
相似性是隐喻意义形成过程中本体和喻体之间语义转换的基础。
甚至可以说,相似性是构成隐喻表达的基本条件。
在汉语动物俗语中,歇后语的字面义和转义之间的相似性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语音相似,一种是语义相似,我们可以称之为语音隐喻和语义隐喻。
下面对这两种隐喻作具体分析。
1.语音隐喻
“语音隐喻”的概念最早是由外国学者Ivan Fónagy在1999年提出的,主要从发音方式和它所表达的意义角度展开论述。
该理论引进国内后,也渐渐引起国内学者的重视,李弘(2005)从认知语言学的跨域映射角度,结合有关的汉语事实,对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魏万德和伊慧(2006)探讨了语音隐喻的认知机制。
他们都已注意到汉语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但由于不是专题论述,探讨相对比较简单。
本文试图从语音隐喻的角度揭示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建构过程。
动物词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最直接的表现是一些由象声词构成的歇后语,如“石鸡上南坡——咯咕咯”,“咯咕咯”本来指石鸡的叫声,与“各顾各”没有任何实际的联系,只是因为二者在语音上的相似性才构成了这个歇后语,实现了语义从声音域到抽象域的映射:“每个人都只顾着自己”。
这在同义歇后语的对比中体现的更清楚,同样的情况,注语也是“各顾各”,“山药蛋抛坡——各顾各”的着眼点是两者在场景构成上的相似性,与语音隐喻是截然不同的[1]。
下面分三种情况来分析动物歇后语中的语音隐喻现象。
(1)同音同形异义。
汉语中存在很多同音同形异义词。
一些动物词歇后语就是运用了这一特点构建了自己的隐喻意义,实现了动物歇后语语义从具体概念向抽象概念的延伸。
例如:
①蟒蛇进鸡窝——完蛋。
“完蛋”可作两种解释:字面意思是“蛋都破了”,深层意思是比喻“彻底毁灭或垮台”。
②兔子跟着月亮跑——沾光。
“沾光”的字面之意是接触到月光,深层意思是比喻凭借别人或者某种事物而得到好处。
以上两个歇后语都是利用了两者语音上的相似性构成一个语音隐喻,完成了从字面的具体情境到深层抽象领域的映射。
(2)同音异形异义。
①王八坐月子——完(玩)蛋。
比喻彻底毁灭或者垮台。
②一桶开水烫在狗身上——遍体鳞(淋)伤。
形容伤痕布满全身,像鱼鳞一样密。
③绣花针扎泥鳅——又奸(尖)又猾(滑)
以上的三个例子都是通过同音异形字在语音上把毫无关联的两个意思联系起来,在此过程中,正是隐喻思维使得这类歇后语的语义从具体概念投射到抽象概念上,同时也增强了歇后语的表现力。
(3)近音异形异义。
这里所谓的“音近”是指普通话中的读音,因为这类歇后语来源于方言,方言中这些词的读音本来就是相同的,和上面谈到的同音异形异义具有一致性。
例如:
①王八照像——鬼(龟)头鬼(龟)脑,形容人鬼鬼祟祟的样子。
②马蜂的儿子——歹(带)毒,比喻非常狠毒。
2.语义隐喻
隐喻思维贯穿了动物歇后语语义形成的全过程。
除了上边提到的语音隐喻,语义隐喻是另外一种语义形成的有效手段,主要表现就是对注语中词义的引申和扩展。
隐喻化是语义创造和引申的有效手段。
隐喻化手段使汉语的词汇派生出与词的本义相关的意义,并由此产生了一词多义现象。
有许多动物歇后语正是通过这一方法来构成语义的。
例如:
①公鸡飞到屋顶上——高调。
“调”,本为名词,指语音上的声调,在词义扩展过程中,引申出“论调”的意思,隐喻思维将两者联系起来,使语义发生了转化,从字面具体的意义“公鸡叫的声调高”转为抽象意义,比喻脱离实际的议论或不能兑现的漂亮话。
②断尾巴的蜻蜓——有头无尾。
“头”本为名词,指人身最上部或者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此处引申为“事情的起点”;“尾”本指尾巴,是鸟、兽、虫、鱼等动物的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主要作用是辅助运动、保持身体平衡等,这里引申为“事情的终点”。
隐喻思维将这两组词语义上的相似性联系起来,该歇后语的意义也由字面具体的“蜻蜓只有头没有尾巴”转为抽象的意义,比喻做事有始无终[2]。
四、结语
通过以上对大量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分析,我们知道汉语动物词歇后语的隐喻意义构建可以通过语音隐喻和语义隐喻两种途径实现。
语音隐喻有同音同形异义、同音异形异义和近音异形异义三种情况。
而语义隐喻是利用一词多义现象实现的。
动物词歇后语以其独特的结构形式和生动形象的隐喻内涵深受人们的喜爱。
它们汇聚了人们生活中的文化习俗,体现了人民大众创新思维的能力,深刻理解这些歇后语的隐喻构建过程,对于更好地使用动物词歇后语和传承民俗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三版)(上册)[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吴建生,李淑珍.三晋俗语研究[M].山西出版集团书海出版社,2010.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英汉双语)(2002年增补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4]束定芳.隐喻学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李弘.语音隐喻初探[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5,(5).
[6]魏万德,伊慧.语音隐喻探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