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话日常方言大全

湖北黄冈话日常方言大全有一种口渴叫活水

有一种劫财叫雷肥

有一种兄弟叫拐子

有一种撒谎叫扯谎

有一种亲戚叫娘娘(一声)

有一种可怜叫造业

有一种赚钱叫来菜

有一种搬运叫扁担

有一种能力叫板眼

有一种骄傲叫发抛

有一种差劲叫蛮怀

果子:油条,耸:笨

线车:自行车,半调子:二百五

一大抱:也是好多,门着:明天

搭到:摔倒了,7冒:吃饭没?

气果:麻花,不耳我:不理我

好板人:好烦人,佐仪:干脆、还

么咱:什么时间,好黑人:好赃

岗几:吵架,烧火:做饭

烟菜:夹菜吃,算烟:发烟给别人抽

赖斗:赖哈蟆,克码:青蛙

儿伢:男孩,仇蛇:蚯蚓

麻姑楼子:小鱼的一种,锣嗯:骗你

说迷:作媒人,牵红线,落雨:下雨

卦子:上衣,子奔:老实

好果糊:好差,苕里苕气:痴、呆

四楼:斧头,铁如滴:故意

狗脸生毛:翻脸不认人,过夜:吃晚饭

舞饭:做饭,韵到的:以为的

灵心:聪明,发毛:生气

痛人:可爱,炕粑:烧饼

润贴:舒服,哪德的:什么地方的人

怪务:机灵、狡猾,江特:台阶

神付:动物的头部,起夜:晚上起来上厕所

打皮鼾:冷热交加,皮了:指某种东东不脆了长得好哈:指某人不机灵,痛几:接吻

打拍:聊天,欠嗯:想你

背时:倒霉,风皮:头屑

得辛:幸亏,聊撇:简便,方便

扯皮捞筋:纠缠不休,乌漆八黑:脏而黑;黑暗鲁到的:使劲的,欠欠糊:差一点点

妈佩:托词、借口

湖北土话

湖北土话—湖北方言集锦(一) (不详)麻要剥,人要学。 (不详)生成一半,学成一半。 (松滋)世事学而会,不是生来会。 (不详)快刀是磨出来的,本事是学出来的。 (汉川)蚕不吃桑不吐丝,人不学习不知理。 (崇阳)刀不快要磨,人不精要学。 (竹溪)铜锣不敲生绿锈,人不学习要落后。 (当阳)鼓儿再大,不打不响,人再聪明,不学不懂。书是灌撞榜的药。(巴东)要想肚里有货,就得到处打货。 (麻城)学别人的东西有味,嚼别人的粑粑冇味。 (公安)粮食养身,书籍养心。 (郧县)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阔, (天门)话中有才,书中有智。 (枝城)书能化愚,财能长志。 (蒲圻)书是良药,善读可以治愚。 (石首)书告乖人。 (不详)巧从勤里出,人从书里乖。 (蒲圻)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庄稼无牛空早起,学习无书枉费心。(石首)田里长谷,书里出金。 (枝城)积金万两不如藏书万卷。藏书不读如藏木。 (潜江)买书不折本。

(仙桃)买书为藏书,借书才看书。 (监利)宁可卖居,不可卖书, (不详)刀到砍时方知钝,书到用时方恨少。 (建始)要知天下事,须读人间书。 (石首)能读百卷书,方知天下事。读的书多,学的乖多。(郧县)岁月用年算,历史用书传;要通古今事,须读五车书。(襄樊)挖多少土,得多少水;读多少书,知多少理。 (襄阳)识文断字,读书知理。 (黄冈)灯添油,照满屋;人识字,亮一世。 (长阳)读哒诗书眼睛亮。 (远安)花弹三遍泡,书读三遍刁。 (英山)喝过几瓶墨水,做事不会失悔。 (不详)酒多人癫,书多人贤。 (黄梅)饭冇得错吃的,书冇得错读的。 (不详)读不完的诗书,睡不完的瞌睡。 (洪湖)积肥如积金,读书如聚银。 (十堰)喝酒望醉,读书望贵。 (宜昌)当年富的喂猪,十年富的读书。 (荆州)农夫若是识了字,好比老虎添了翅。 (巴东)人不读书一抹黑。家无读书娃,满屋睁眼瞎。 (长阳)种田不好误一年,读书不好误一生。 (鄂西)田不种,荒一塆,人不学,蠢一生。 (不详)学则如禾如稻,不学如蒿如草。 (通城)人有凌云志,不学不成事。

孝感方言与周边地区方言的比较

基本概况 孝感,简称:孝,外文名称:Xiaogan,湖北省区域中心城市,是距离武汉市最近的城市。具有“湖北孝文化之乡”的称号。 孝感地处湖北省东北部。位于长江以北、江汉平原中部、汉水之东。南邻“九省通衢”的武汉市,北濒河南省的南大门信阳,东连武汉市、黄冈,西接随州、荆门。同时在武汉城市圈也属于核心圈层,距离武汉市中心50公里,距离武汉天河机场32公里,与武汉城市资源共享。 所属地区:中国华中地区(中部地区)湖北省 孝南区、云梦县、孝昌县、大悟县、应城市、安陆市、汉川市。 孝感语种 的全浊声母今读塞音、塞擦音时,大部分为不送气清音,n,l相混(一般全为n),“书虚”,“篆镌”同音,en eng,in ing相混,老派古咸山摄三分,新派古咸山摄字韵与普通话同,入声长调。声调一般为六个阴平33 阳平21 上声52 阴去35阳去44 入声13。此外因水系问题语种也有武汉话在内。 20世纪30年代,出赵元任等《湖北方言调查报告》,刨分为: 第一区(西南官话区): 武汉,凛江陵,列恩施,凨陨阳等31县市;第二区-----典型的楚语区: 孝感,凝黄冈,凢黄石,凝竹山,凋竹溪,凇陨西等19个县市;第三区(归入赣方言区的): 大冶,刢通城,凷咸宁等8个县市;第四区(特殊方言区): 鹤峰,松滋,公安,石首,监利。但到了20世纪60年代湖北方言概况被分为三个区:西南官话区: 武汉,刁江陵,凿潜江,凩松滋,刑公安,刨石首,凒襄阳,凮陨阳,凬宜昌,刃恩施,凼鹤峰等49个县市;楚语言区孝感黄冈,刕黄石,刔竹山,凿竹溪,凸陨西等21个县市;鄂南语区大冶,刀咸宁,凧通城,刍嘉鱼,刞监利等八个县市。 鄂东北(孝感、黄冈、随州)的方言的比较 鄂东北的方言俗语 鄂东北以低山丘陵为主,西有大洪山,北有桐柏山、大别山,南以长江为界,组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地理单位,鄂东北包括黄冈、孝感两个地区和随州市,这里的居民方言有特殊的风格,属于“楚语区”。“楚语区”居民的风土习尚质朴淳厚。鄂东北是才子、将军的故乡,这里有全国闻名的“教授县”、“将军县”,文才武将,群星灿烂,自古以人文发达著称。而五祖寺的菩萨、东坡赤壁的胜迹以及黄梅的桃花、蕲春的四宝、孝感的夜嫁更令人心驰神往。 鄂东北方言在湖北方言中别具一格,它基本上属于北方方言,是古楚语与早期北方方言融合后的变体。有的语言学家将鄂东北方言与九江、安庆等沿江市县的方言划为“楚语区”,鄂东北的方言俚语反映了其独特的风俗民情。 在称谓上,鄂东北方言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称父亲为“大”或“爷”;称母亲为“乜”、“姨”,也有叫“大”的,在英山县南一带称“丫”;称祖父为“爹”;称祖母为“奶”;称自己的妻子为“堂客”、“屋里的”;广济、黄梅一带称妇女为“嬷嬷[ma]儿”、“嬷嬷”;“嬷嬷”也可以指自己的妻子。弄不清就会闹笑话。 鄂东北人称小孩为“细伢”,男孩为“男伢”,女孩为“女伢”;广济一带称男孩为“弟儿”,女孩为“姐儿”。“兄弟”一词在鄂东北多指弟弟;英山一带还称叔父为“老”;如二叔称为“二老”,妹妹称为“老妹”。

黄石方言

一、黄石现代地域方言的形成与特点 黄石地处鄂东南,同黄冈、鄂州等21个县市共属一个方言区,俗称“楚语”区。黄石处在赣方言区的边缘地带,与具有明显赣话特征的阳新、大冶在历史上为统一行政区,历史上有一段时间还曾隶属江西,市区各大族姓也多为江西迁入,所以黄石话有明显的赣话痕迹。同样是地理位置的原因,黄石话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毗邻的鄂州、蕲春、浠水方言的影响,又带有江淮官话的语言特征。另一方面,黄石与武汉、鄂东诸县关系密切,特别是受武汉方言影响较大,因此黄石话近十年来有接近武汉话的趋势。这就形成了既有赣方言语言特色、又受西南官话影响的黄石方言体系。 黄石是一个新兴的工业城市。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城市建设阶段,来自新中国各地的大批建设者涌入了黄石。如:黄石纺织机械厂工人,多是江浙一带迁入;有色冶炼厂、大冶铁矿工人多为东北人、山东人、河北人;十五冶以湖南人居多等等。改革开放后,尤其是近十年来,人口流动更加频繁,来自黄石周边县市以及外省的农民工人数不断增加,使全国各地的方言在黄石几乎都能听到,像东北话、河南话、广东话等等。这些外来人员不仅人数可能早已超过了本地居民,而且他们各具特色的地域方言直接影响着黄石的本地方言,尤其是影响着本地青少年所使用的语言,这种影响使黄石话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黄石现代地域方言与普通话的语音差异 黄石市下辖四区:黄石港区、西塞山区、下陆区、铁山区,以及一市(大冶市)、一县(阳新县)。“一去三五里,乡音各不同”,这一点在黄石体现得尤为突出,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的方言状况比较复杂。下面仅以黄石市区的方言为例,从声母、韵母、声调及语流音变四个方面,将黄石方言与普通话在语音方面作比较: (一)、声母(不包括零声母) 1、根据发音部位不同,普通话声母可以分成七类。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中音:dtnl;舌根音:gkh;舌面音:jqx;舌尖后音:zh ch sh r ;舌尖前音:zcs。(见附表1、声母1.1普通话声母) 2、黄石话声母,以发音部位为代表也有七类。双唇音:bpm;唇齿音:f;舌尖中音:dtnl;舌根音:gkh;舌面音:jqx;舌尖前音:zcs。 黄石话与普通话声母比较,缺失舌尖后音:zh ch sh,飘移鼻边音:n l,正是由于这些声母的特点,所以黄石人在学说普通话时,发翘舌音要么舌头翘得不到位,要么翘过了头,发出的声音既混浊不清,又僵硬难听;发鼻边音时要么鼻边不分,要么含混不清。 (二)、韵母 1、普通话按韵母发音特点,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 2、黄石话按韵母发音特点与普通话一样,也可分为开口呼、齐齿呼、合口呼、撮口呼四类。不同的是,黄石话韵母有的字韵在发音上与普通话完全不同。如:“母”,普通话将其归在合口呼里,而黄石话归在开口呼里;“虐”,普通话将其归在撮口呼里,而黄石话归在齐齿呼里;“抓”、“耍”,普通话将它们归在合口呼里,而黄石话归在撮口呼里。另外,黄石话存在后音缺失或不到位的现象,比较典型的是ing几乎都发成in。 (三)声调(以5度标记法为准) 1、普通话声调为四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调值分别为:阴平55、阳平35、

湖北方言分类

一.江汉平原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 1.天仙潜方言(西南官话--武天片) 主要通行于湖北省内广阔的江汉平原以及周边地区,主要有:天仙潜三市、汉川、云梦、沙洋、武汉蔡甸、洪湖,大部分在长江北部。如果非要拿出一种方言来代表湖北特色的话,我个人的看法那就是江汉平原的“天仙潜方言”了,它不但分布广,而且荆楚特色很浓厚,不过说道这个“荆楚特色”,我也不知道哪个年代的的湖北特色才是“荆楚特色”,不过好像很多的湖北老乡也是这么认为的,可能是古代的“湖广熟,天下足”美称吧,江汉平原一带在古代如此之富庶,难免就被代表了湖北特色了,就好比《洪湖水浪打浪一样》也被代表湖北了。不过说道听感,这一地区的方言还是可以的,蛮舒服,软中带硬。不过该方言正逐渐向武汉话靠拢。 2.荆沙话(西南官话--常鹤片) 主要是荆州地区的方言,这里的方言大体上还是属于江汉平原方言吧,只是有一点略微的差别,和南边湖南的常德方言几乎差不多,划分为西南官话常鹤片。不过沙市清代就被强开为通商口岸,有“小汉口”之称,有大量的武汉移民,但是如今过了一百多年,虽然口音上略有武汉话的味道,但是差别还是有的,现在的武汉话也并不是清代的那种武汉话了。不过现在逐渐有向武汉口音靠拢的趋势。 3.鄂中颤舌方言(西南官话—鄂北片大部、武天片部分地区) 虽然是江汉平原一带的方言,但是又和其他两者有很大的不同,因为该地区有汉语所没有颤舌音,就是当地人俗称的“弹舌头”,跟那些俄罗斯人,蒙古人一样弹舌头。主要分布鄂中和鄂北的部分地区:荆门、京山、钟祥、宜城、当阳、房县等地区。我在荆门也呆过三年,大体的也了解了一下这个荆门的“弹舌头”,其实大部分的颤舌音都是“子”字发出来的。“鸡子”,“杯子”等后面的“子”就是弹舌头了,说来也怪,荆门话中什么东西都要带“子”,因此我们外地人听起来几乎是句句话都在弹舌头,比如说“狗”,我们这的方言一般都一个“狗”字就代替,荆门话非要“狗子”,还有“钱包”,它是“钱夹子”,“子”这个字在荆门话中可以说是无处不在吧,因此有时候我经常调侃我的那些荆门朋友,听你们说话就感觉在开摩托车。不过现在的荆门的家长们大部分都强制的不让孩子弹舌头了,说很老土,我就纳闷了?这怎么说是老土呢?这难道不是老祖宗留下的特色吗?实在是想不通现在的家长。如今这一带的方言正逐渐的向河南那边靠拢。 二.成渝方言区(北方方言—西南官话成渝片) 说到这个成渝方言,大家应该很熟悉了,也就是“四川话”了,当然重庆人也莫不高兴,外地人一般说的四川话都包括了重庆。咱们湖北的鄂西和鄂西南等地区几乎都是讲“四川话”,主要有:宜昌、秭归、五峰、宜都、恩施、来凤、长阳、利川、咸丰、建始、枝江,等地,还有周边的神龙架以及十堰的部分地区,湖北境内的土家族、苗族、侗族等都是说的这样的西南口音。不过我听宜昌城区话好像和周边地区有所不同,好像宜昌城区话类似武汉话,就是多了点儿化音。至于恩施等地区的口音,几乎也可以说是完全的西南口音了。如今也正逐渐的向重庆口音越来靠拢。 三.鄂东南方言区(南方语系---赣语、湘语) 1.幕阜山方言(湘赣方言—鄂湘片) 这个主要的是指鄂湘赣交界的几个县,主要分布于通城和崇阳两地,这两地与周边赤壁、通山、阳新以及临近的湖南江西的部分县市一道被分作“幕阜山浊音走廊”。据一些专家说古代吴湘不分家的,但是江西赣语从中插一脚,硬是分开了吴语和湘语,但是又分的不干净,因此导致了幕阜山一带正好把湘语和吴语的浊音共性给连接了起来。不管怎样,语言是代代变化的,管是谁分的呢!通城和崇阳两地的方言属于南方语系,划入了赣语,但是在词汇上尤其接近湘语,有湘语的特色词汇“娭毑”“嗲嗲”等,而且有吴湘的浊音,当地人认为自

黄梅经典方言

黄梅经典方言 黄梅,连赣接皖,地处楚尾吴头,素有“鸡鸣三省”之称,始建于隋开皇十八年,即公元598年,距今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全县总面积是香港的一点七倍,是新加波的近2.5倍,是澳门的六十余倍。全县总人口近百万,分别大于世界上八十个国家的面积。黄梅水陆交通方便,素有七省通衢之称。正因为黄梅历史悠久,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便产生了富于地方特色的黄梅方言,正因为黄梅交通方便,于是黄梅方言对外地具有深远而深刻的影响。 一千多年来,黄梅人民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创造的黄梅经典方言,承载着黄梅独特的地方文化,传递着黄梅独特的人文精神。 第一节黄梅方言的概念 首先说一下世界语言的种类。 世界到底有多少种语言,专家们说法不一。有资料介绍说,世界最畅销书籍《圣经》的外语译本截止1997年就达2197种,语言种类肯定多余文字种类,《圣经》译种至少证明世界语言种类应多于2197种。迄今比较精确的统计数字来自人类学家,他们通过民族研究发现世界语言有6809种。其中,亚洲是世界语言种类最多的地区,达2197种,非洲其次,2058种,太平洋诸岛1311种,美洲1013种,欧洲则只有230种。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发展中国家,共有80余种民族语言,30余种文字。这6809种语言的统计数字,真有这么精确吗?宾西法尼亚斯沃斯摩尔学院的大卫·哈瑞森和德国迈克斯·普兰克研究院的克兰克·安德森的最新调查发现,世界语言的数量瞬息万变,确切的数字只能描述为“比上个月少”。大卫认为,世界上现存语言大约有6000多种。我国的小学现行教材中是这样说的:“语言学家认为(语言)至少有2500----3000种”,“但是使用人数超过100万的语言只有134种”。 语言学家常用谱系分类法对世界语言进行分类。即按语言的共同来源,按语言亲属关系的远近,把世界的语言分为不同的语系、语族和语支。于是有(印欧语系、闪含语系、芬兰乌戈尔语系、阿尔泰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汉藏语系、达罗毗荼语系、马来波利尼西亚语系、班图语系)九种语系之分。按上述分类法,我们的汉语属于汉藏语系。据统计,世界上使用语言人数最多的是汉语,约占世界人口的23%;其次是英语(属印欧语系日耳曼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8%;第三是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6%;第四是西班牙语(属印欧语系罗马语族),约占世界人口的5%。 国内的学者把现代汉语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大方言区。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话分布最广,其分布地域大约占全国面积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汉语人口的70%左右,其余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总和大约只占汉语人口的30%。北方方言再分为(华北东北次方言、西北次方言、西南次方言、江淮次方言)四大次方言。 按以上的分类法,汉语在世界语言中属于汉藏语系,黄梅方言在汉语中则属于北方方言中的江淮次方言。 什么是方言呢?方言就是人们常说的“地方话”,是在某个或大或小的地区通行的交际工具。黄梅方言也就是黄梅地方话,是黄梅人之间的交际工具,是黄梅人传承当地人文精

湖北的方言

湖北的方言 由于湖北地理位置适中,南来北往的交流和融合使得湖 北并没有一个代表性语言(换句话说湖北话不能自成体系)不过按照学术意义上的划分湖北话应该属于北方方言语系,且湖北大部属官话区(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仅湖北的东南部属赣方言,虽然湖北人在信仰和生活习惯上接近南方。 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 湖北方言分为三区,即西南官话,江淮官话区,赣语区: .属于北方方言西南官话区的有:武汉,荆州,襄樊,十堰,宜昌, 恩施等。并细分为: (1)武(汉)天(门)片:武汉、洪湖、天门、京山之间区域 包括武汉、荆州、江陵、京山、天门、仙桃、汉川、洪湖、荆门南部。 (2)成渝(四川)片:荆门、五峰、宣恩一线以西区域

包括恩施、宜昌、咸丰、巴东、宣恩、利川、来凤、建始、 (3) 鄂北片 :郧西、房县、钟祥、随州之间区域 ,以及潜江 阳、宜城、保康、郧县、 郧西、竹山、 竹溪、 房县、神农架、 钟祥、潜江、荆门北部。 (4) 常(德)鹤(峰)片 :包括石首、公安、松滋 中属于江淮官话的“黄 (陂 )孝(感 )片”的有:黄冈、 蕲春、黄陂、罗田、 英山、 麻城、 浠水、 鄂州、 安陆、应城、黄梅、武穴、云梦等。 三. 属于赣方言区的有 :通城 ,赤壁、崇阳、通山、阳新、咸宁、 嘉鱼、大冶、监利等。 五峰、远安、当阳、宜都、枝江、长阳、秭归、 兴山。 包括襄樊、 堰、丹江口、老河口、随州、南漳、谷城、枣 二 .属于北方方言江淮官话区的有 :黄冈、孝感、 黄石等。其 红安、 广水、

相关链接 西南官话也称为北方方言西南次方言、上江官话或上江方言,是官话的一个分支,分布于湖北大部分地区,分成渝、滇西、黔北、昆贵、灌赤、鄂北、武天、岑江、黔南、湘南、桂柳、常鹤 片。 江淮官话 旧称“下江官话”、“下江话”,又称为“江淮话”、“江淮方言”。 其中有人将分布在长江以北的部分称为江北话,江苏的江北部分称为苏北话。江淮话地区以扬州为中心,一般把扬州话作为江淮官话的代表语。湖北主要分布东部。 赣方言 又称赣语,是汉语七大方言区中通行面积较小、使用人口最少的一个方言。湖北主要分布在东南部。 汉语可分为7 大方言:(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

大大[汉语词汇]

大大[汉语词汇] 在陕北地区方言中,“大”dǎ就是爸的意思,或者“爹”的被读为dǎ。 在山东菏泽的方言中,“大大”就是爸爸的意思。 在山东临沂的方言中,“大大”有爸爸的意思。 在山东日照的方言中,“大大”也有爸爸的意思。 在山东泰安的方言中,“大大”是爸爸的意思,但读法不同,系重复扬声。 在山东潍坊景芝方言中,“大大”指跟自己父亲一辈比自己父亲小的男性 在山东烟台海阳的方言中,“大大”就是自己父亲一辈比自己父亲小的男性的意思,比自己父亲大的男性称“大爷”。 在山东滨州的方言中,“大大”用来称呼比父亲年长的男子,是大爷的意思。 在山西介休的方言中,“大大”就是姐姐的意思。 在山东某些方言中,“大大”是“大娘”的亲切叫法,大娘指大伯的妻子。 北方方言(京津河北)一代,管父亲的哥哥叫做“大爷”,而小孩子刚刚学说话时,称呼大爷为“大大” 在河北方言中(特别是石家庄方圆几百里一带),“大大”同“大娘”都可以叫,大娘指大伯的妻子。 在河南方言中“大大”有的地区是对本族直系父辈的称呼,也有地区是对伯父的妻子的称呼。在河南邓州、开封及其周边地区方言中“大大”是对本族直系父辈的称呼,其中排名最长的直系父辈一般称为“伯”(读音:bai,轻声),如本族直系父辈中排行老大的称为大伯(大大,读四声),老二称为二大,老三称为三大,父亲则多称呼为“爹”。在河南郑州、新乡一带,称呼伯父的妻子为“大大”,称呼叔叔的妻子为“婶”。 在湖南嘉禾县方言中,“大大”是父亲的意思。

在湖北孝感市方言中,“大大”是父亲的哥哥(一般是父亲的大哥),类似大伯。也有称爷爷的大儿子(堂叔/堂伯)为大大的。 上海浦东地区的本地方言,称呼爷爷为“大大”。 浙江方言中“大大”有姐姐的意思,也有部分地区“大大”的意思是哥哥。 浙江宁波象山方言中“大大”是叔叔的意思这是比父亲年轻的,比父亲年长的就喊“阿伯”。 淮扬方言、通泰方言片区的一些地区,楚州、扬州、镇江、泰州部分地区,“大大”是指父亲的哥哥,也指与父亲同辈且比父亲年长的男性长辈。 在江苏徐州、宿迁、连云港的大部分地区方言中,当“大”单独使用且读第一声平音或在前面辅以我(大)、俺(大)等自称时,是指父亲。“大大”指与父亲',“大”则是指父亲同辈且比父亲年龄大的兄长夫妇,“大”既是可称呼父亲的兄长(也有称作”男大”),也可称呼父亲兄长的妻子(有的称“女大”)。还有的称自己的义父,也就是干爹称为:“干大”。“大大”读第四声重音时多为孩子儿童时期称呼父亲的长兄,或尊称父亲的同辈兄长、同事(较父亲年长)、朋友等。 江苏无锡东北角一带“大大”是哥哥的意思。在湖北鄂东(黄冈、孝感一带)方言中,“大大”用来称呼伯伯的妻子。湖北中西部地区称父亲的妹妹为“大大”,因明清两朝湖北迁往四川人口较多,故四川方言中亦称父亲的妹妹为“大大”。在湖北黄陂方言中,“大大”用来称呼奶奶。 在江苏宜兴,老一代人普遍用“大大”来称呼父亲,新一代人由于受普通话影响则多用“爸爸”称呼。 安徽巢湖柘皋大大(dādá)妈妈(māmá)指父母。 在安徽池州和安庆方言中“大大”一般用作称呼父亲。 在安徽舒城县方言中“大大”(读音dada,平声)也是对本族直系父辈的称呼,其中排名最长的直系父辈一般称为“伯”,老二称为二大,顺次为三大、四大或小大(最小的叔叔)等。

盘点湖北话:连湖北人都听不懂的方言大杂烩

盘点湖北话:连湖北人都听不懂的方言大杂烩 我是湖北人,但我却听不懂湖北话 据统计,湖北大概有700万人在省外务工,在省外的湖北人经常能碰到自己的老乡,但很奇怪,湖北老乡却不能用方言交流,除非他们真的来自一个乡。作为一个湖北人,却听不懂湖北话,这是一件非常尬的事情。 东北三省的人走到全国各地都会操着一口非常容易辨别的东北腔,在四川和重庆拥有1亿多人说着统一的四川话,而在湖北却很难用一种湖北话来统一方言。在武汉,中心城区的武汉话都有差异,更别提黄陂、新洲和江夏了。在鄂西地区,虽然相互之间能听到彼此的话,但腔调还是有较大差异,很容易被误解为河南话、陕西话、四川话。而在鄂东,简直是鸟语花香,108万人口的鄂州却出现多种语系,黄石和大冶已经融城,但黄石话和大冶话却天差地别! 湖北话,不是难懂不难懂的问题,而是根本就没有一个湖北人能说清楚,哪种湖北方言可以真正代表湖北话? 为什么没有统一的湖北方言 湖北方言不能统一的原因有很多,在这里我总结二点: 1、历史原因

湖北位于我国中部,水陆交通便利、九省通达,自古人口流动性就比较大,历史上有数次大规模人口迁徙都和湖北有关。 西晋末年,有近百万人从北方向南迁徙,其中留在湖北荆州地区的就有十万人左右。唐朝安史之乱,又有大批北方人为避战乱逃往南方,很多就近居留在襄阳、荆州地区。宋朝时,北方辽、金、蒙古轮

番上阵南进中原,据统计有近五百万人口大规模南迁,很多人居留在湖北境内。 以上三次大规模人口迁徙,对湖北的人口结构冲击非常大,如此大规模来自陕西、河南、河北等地移民的到来,对湖北地区方言的冲击可想而知。 除此之外,还有两件大事对湖北方言影响很大,一个是“江西填湖广”,另一个是“湖广填四川”。明朝初年,受长期战乱影响,湖广人口骤减,于是就出现了民间俗语称的“江西填湖广”事件,大规模江西人口迁往鄂东,因此黄石、咸宁一带的方言带有浓厚的赣语风格。到了明末清初,受战乱影响四川人口急剧减少,又有了“湖广填四川”,湖北人口大规模迁往四川,湖北人口结构再次出现变化。 总之,作为中部之中的省份,每次人口大规模迁徙总会途径湖北,湖北人也会迁往外地,人口结构不断变化,各种方言不断融合! 2、地理原因 湖北西面是大巴山区,东北是大别山区,西北是武当山,东南还有幕阜山,且境内的长江、汉江以及千余个大大小小的湖泊横穿而过,将整个地域切分成了各种细碎的小块,阻碍了省内不同市之间交流,使得湖北方言被各大方言区瓜分。

方言:“聊天”的100种表示法

方言:“聊天”的100种表示法方言:“聊天”的100种表示法 1、谈白、聒白——安徽安庆 2、聒聒、聒淡——合肥 3、北京话:侃大山 4、闲谈——梅县客家 5、冇谈——厦门 6、讲闲谈——温州 7、讲(音敢)山湖——上海 8、谈山海经——苏州 9、扯谈、扯卵谈、扯白——长沙 10、喧谎——兰州、新疆 11、贼讲(音敢)——宁波 12、石骨铁外——宁波 13、打讲——湖南 14、排答——山西 15、讲张——苏南 16、讲谈头、讲滩头——吴语、萧山 17、拍拍——中原 18、吓报地粗——镇江 19、说闲话——河北 20、拱趴——福州 21、讲牙花、排牙花、晒牙——广东兴宁 22、发话——海丰闽南话 23、打嘴鼓、坐聊——台湾客家话 24、阔家常——随州 25、夏比精——常州 26、车大跑——广西玉林

27、唠唠、打唠唠——河北泊头 28、讲空——江淮 29、吹夸夸——四川 30、翻空话——四川 31、光空头——海宁 32、催阔子——汉阴话 33、缩话——天津 34、扯南门经——苏州 35、聊黑——海南 36、告诉、告诵——晋语 37、倒歇——晋语 38、话仙——闽南 39、白活——中原、东北 40、款聒淡——湖南通道 41、款款——云南 42、款闲——云南 43、谝——中原 44、闲谝——山西 45、谝打——吴语、山西 46、骗闲传、探闲——陕西汉中 47、谈驮——南昌 48、打讲——江西萍乡 49、喷、喷阔、喷天——河南 50、开杠——闽南 51、摆哈子——贵州铜仁 52、刮风——河北 53、白淡、讲白搭——台州 54、旯门儿——河北邯郸 55、夸天——湖北 56、日白、夸白——四川、湖北

湖北话像四川话?反过来才对

湖北话像四川话?反过来才对 前一阵,《扫黑风暴》里的“海哥”因武汉话火出圈。不过在一些弹幕里,有人表示听着像成都话(),也有外地人说自己听懂没压力。 这让我想起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同学来自黄冈,一个同学来自湖南常德,而我是仙桃人。常德的同学说方言,大部分都听得懂;但听黄冈同学说方言,我常常满脸问号。 所以,到底什么是湖北话呢?先听听下面的乡音。(配合耳机食用更佳,想多次收听,刷新即可) 钓鱼-鄂西小片(竹溪)和鄂北小片(郧阳襄阳随州).mp3音频:00:00/00:19 钓鱼-黄孝片(孝感黄陂黄冈黄梅).mp3音频:00:00/00:22 钓鱼-大通片(黄石咸宁监利).mp3音频:00:00/00:15 钓鱼-湘北小片(公安鹤峰).mp3音频:00:00/00:10 钓鱼-鄂中小片(武汉仙桃荆州荆门宜昌神农架恩施咸丰).mp3音频:00:00/00:36 哪里的方言让你觉得最亲切或者最陌生?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 襄阳古城内的昭明台 说到汉语方言,大家耳熟能详的往往是东北话、北京话、粤语、四川话、闽南语等等。之所以如此,或者因为经济政治地位和历史原因,或者因为语言的特性,或者因为人多势众。 而湖北话的存在感却很弱。为什么呢?从中国汉语方言的分布可知一二。 除了官话和晋语,其他方言几乎都分布在长江以南、贵州以东。如果把官话和晋语区域称作“北方”,那么其他方言区域就是“南方”。 湖北本身位于中国中部,又恰恰处在方言的南北过渡地带。所谓“湖北话”并不是一种方言,而属于各种方言的过渡与混合,没有统一鲜明的特征。所以难以从各种方言争奇斗艳中脱颖而出。

中国十大类汉语方言中,官话使用人数达8亿多人,高居第一。其他九种方言总共才4亿多人使用。而八种官话中,西南官话使用人数最多,高达2.6亿以上。 湖北的5800万人,大部分就属于西南官话区(湖广片)和江淮官话区(黄孝片),少部分在赣语区(大通片),三者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这些方言又与周边省份多有相似之处。 所以到底什么是湖北方言?一句话说不清啊。 西南官话是湖北省分布最广、使用最多的方言。东到武汉,西南到恩施,西北到十堰,都是西南官话湖广片的分布区。包括鄂北小片、鄂中小片、鄂西小片及湘北小片。 湖北方言具体分布如下。 由于一些独特的特征,鄂西小片的竹溪、竹山等地有时也被归入江淮官话中,同时语言特点也与隔壁陕西的白河、平利等地相似。 很多湖北人会觉得川、渝、云、贵等省份的方言易懂,因为他们基本都使用西南官话,所以和他们交流没有什么障碍。湖北西部口音与川渝地区尤其相似。这与历史上的“湖广填四川”有关。 咸宁九宫山 清早期,四川因长期战乱而人烟稀少。此后100多年里,来自湖北与湖南(合称湖广)及江西、广东、陕西等地的人口大规模移民至此,成为新四川人。这就是“湖广填四川”。因此,与其说湖北话像四川话,不如说四川话像湖北话。 黄陂清凉寨 除西南官话外,湖北分布第二广的是江淮官话。 江淮官话主要分布在安徽、江苏的江淮地区及,在湖北的黄冈、孝感、鄂州一带也有分布,武汉的黄陂、新洲曾分别属于孝感和黄冈,那里的方言更接近江淮官话。这些地区共同组成了江淮官话黄孝片。 江西的九江、安徽的安庆等地也属于黄孝片,与黄冈很相似。 再听听下面各地的方言,哪里的最难懂?(配合耳机食用更佳) 告诉他-鄂西小片(竹溪)和鄂北小片(郧阳襄阳随州).mp3音

松滋方言常用语300句

松滋方言词汇 1 搞么子(音:搞马滋/搞么滋)/搞什子呢(音:搞耸之列)/搞什个呢(音:搞耸过列 /搞翁(音wong)过)/搞花啊滋:做什么,干什么? 2 血费/学费:讨厌,讨嫌,啰嗦 3 日(音:儿)打瞎:形容某人做事不负责或做无聊的事 4 克马子:青蛙 5 曝曝/憨头/芒(1声)子/苕:傻子,另:苕又指红薯 6 凶哉/恶(音:我)/拧(音:力1声)巴:凶恶,厉害 7 拐哒/出拐/嘎拐哒:坏了,不得了,出事了! 8 稀乎儿/差滴滴:差一点点 9 日白:(1)聊天,侃大山;(2)说谎话 10 奈不何(音:活)/搞不好:不会做某件事 11 无焦过:难受 12 天道:天气。 13 岩(音:挨,后面同)包/咣咣/岩榔鼓子/岩巴/岩头/石头果子:石头,泛指形状小的 石头 14 咣咣:大石头,比挨包大 15 烦赊哒:特别烦躁 16 啪不啪:熟不熟,烂不烂,形容食物熟的程度 17 告省(音:醒):告诉,让别人知道 18 眨眸头子:很快意为一眨眼,表示极快 19 哪门搞呢(音:捏或跌)/哪(音:懒)过搞:形容问别人某件事怎么做,前者用于斗 狠的时候的意思为"怎么样啊",广州话解释为"吹咩" 20 隔勒姐姐子的:表示不可理解

21 哦豁达:表示赞同和肯定; 22 磕膝包:膝盖 23 倒拐子:胳膊肘 24 弯脚(音jio):脚 25 后跟包:脚踝 26 卧单皮子:床单 27 被窝筒子:被罩、被单 28 撒(2声)子:拖鞋 30 温鞋(音:翁孩):棉鞋 31 沙油:对女性的蔑称 32 黄牯:对男性的蔑称,同时也是对黄牛的称谓 33 老汉子/老倌子:老头子 34 阻到哒:堵住了(鼻子阻到哒) 35 烘熟哒:煮熟了 36 马懒: 彩虹 37 家家(音:嘎嘎):外婆 38 家公(音:嘎公):外公 39 罩子:雾 40 饭蚊子:苍蝇 41 檐老鼠(音:许)子:蝙蝠 42 舅老官/舅倌/舅老倌子:内弟 43 牵、欠:牵挂,想念 44 悖时、背时:倒霉 45 风皮子:头皮屑

湖北红安方言中的否定差比句

湖北红安方言中的否定差比句 本文主要考察了湖北省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形式和语义、语用的特点。根据现有的调查材料,对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格式进行了描写,同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初步分析其句法特点,包括各种形式否定差比句的使用条件和语用价值等等。 标签: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 一、引言 红安县是湖北省黄冈地区辖县,原名黄安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脉南麓,鄂豫两省交界处,东邻麻城,西接黄阪、大悟,南连新洲,北靠河南省新县。根据《中国语言地图集》和《湖北历史文化地理研究》所做的归类,红安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江淮官话区的黄孝片。 我们在分析事物的过程中常常需要将两种事物的行为或者形状进行比较以分辨它们的异同和高下,比较的表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马建忠在《马氏文通》里把比较的范畴分为三级:平比、差比和极比,用来表示比较的异同和高下。湖北红安方言的比较范畴也存在这样三级,其中否定差比句的表达形式最有特色,所以本文主要根据现有的调查材料,对红安方言否定差比句的基本格式进行描写,同时从语义和语用的角度初步分析其句法特点,包括各种形式否定差比句的使用条件和语用价值等等。 差比句指的是用于比较两种不同事物在性质、状态、数量、行为等某一方面的不同程度值。差比句一般由比较项、比较点和比较值三项共同组成。为了下文描写的方便,本文拟采用如下代号: A——用来表示比较中的主比项 B——用来表示比较中的被比项 W——用来表示比较值,即比较点的程度值。(比较点是指比较的内容,如:事物的性质、数量、状态、行为、态度等等) Z——用来表示有些差比句带上的表示比较程度的量化值 二、否定差比句的几种主要形式 红安方言属于北方方言江淮官话区,红安方言里的否定差比句存在着和普通话一样的表达形式,但同时也存在着几种比较特殊的形式,它们在形式和用法上都有其独特性。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湖北黄冈方言常用语300句

一、口语: 1 么地射:做什么,通常用在疑问句中,后跟问号。同意的词还有“们儿滴”。 2 要得:可以,同意,表示肯定。同意的词还有“那奏格儿地” 3哎得:表示惊诧,出乎意料,视语气轻重而定。同意的词还有“唉儿得” 4苕不气给:表示这人智商不高。同意的词还有“苕里二筒”,“日杏子”,“给里给巴”, “审头审脑”,情节严重的表示为“裸打洋西”,“洋裸日洽”。 5黑湖:很多,形容词。同意思的还有“黑裸湖”。 6日白:是指说谎话。同意的词还有“插白溜谎”。 7冒招到:对不起的意思,通常表示诚挚的歉意。 8个外叶儿:表示很可爱的意思,通常最后加上语气词“啵”表示赞美。 9黑到一弹:吓一跳,这句话充分显示了浠水话的形象、生动,人都弹起来了。 10. 耿哈搞斜了:太嚣张了。听到这话的时候你该有所收敛,浠水人不好惹。同意的还有

“你莫果者”,“你莫果舍”,“你耿哈7绿了”。11匠井:很固执。 12二里二四滴:表示很突然,没有防备。 二、表示名称: 青蛙:克莫。 螃蟹:海子。 蝉:山炸子,同意思的还有“格内儿”。 癞蛤蟆:烂基包,同意的还有“赖个包”。 鞋:孩。 拖鞋:萨子。 小孩:细伢,细裸。 外婆:嘎婆,家家。 新娘:花答姐儿,新答姐儿。 聊天:答几儿,夸天儿。 认真:昼经。

石头:石拖、石藤。 闪电:撤合。 圆圈:枯儿 厨房:灶火。 饺子:包面。 辣椒:大角。 高粱:留休,留确。 家里:屋地。 坑:荡子。 垃圾:赖色;赖斯;啊子;也表示肮脏的意思。脑袋:头壳。 嘴巴:几波。 牙齿:财门,财么。啊齿儿。 手肘:到斯管儿。 腋下:雪安脚。

膝盖:脚色得儿,脚色头儿,脚色内儿。 大腿:胯子,大胯。 爱说大话的人:牛比客,牛比桶子。 胖子:壮咚了,肉藤儿。 瘦子:钢壳子帮。 角落:革内儿,革娄儿。 里面:豆里,豆滴。 外向:叼个儿,叼客儿(多形容女孩子),舍卡子。 内向:阴斯儿,阴秋子。 三、表示动作: 笑:涩。笑的可爱就用“涩起来甜抿了”表示。 哭:昂。或者喊叫,表示喊叫的时候还有“热(rue)”。打架:杠活儿。 吵架:驳几。 摔一交:达一高。

浠水方言

一.撮口呼 1.yu与ru的区别 (1)念成“yu”的字 于{于是} 迂(迂回)剩(剩余)抓(抓鱼)娱(娱乐)渔(渔民)角(角隅)逾(逾越)愉(愉快)愚(愚蠢)盂(痰盂)予(给予)芋(芋头)与(与其)屿(岛屿)宇(宇宙)羽(羽毛)雨(下雨) 语(语言) 禹(大禹) 玉(宝玉) 郁(抑郁) 育(教育) 狱(监狱) 浴(浴室) 预(预言) 域(疆域) 欲(欲望) 喻(比喻) 御(御用) 寓(寓言) 予(赋予) 裕(富裕) 愈(痊愈) 誉(名誉) 豫(犹豫) (2)念成“ru”的字 如(如果)儒(儒家)蠕(蠕动)孺(妇孺)嚅(嗫嚅)濡(濡湿) 茹(含辛茹苦)乳(哺乳)入(进入)褥(被褥)汝 2.Yuan与ruan的区别 (1)念成“yuan”的字 鸳(鸳鸯)冤(冤枉)渊(深渊)元(元旦)圆(圆规)袁(袁绍)原(愿望)园(菜园)援(支援)猿(猿猴)源(源头)辕(辕门)远(远近)怨(怨恨)院(院长) (2)念成“ruan”的字 软(软件)阮(姓阮) 3.“yun”与“run”的区别 (1)念成“yun”的字 晕(晕车)云(云彩)匀(匀称)耘(耕耘)芸(芸芸众生)纭(纷纭)陨(陨落)允(允许)孕(孕妇)运(运动)酝(酝酿)蕴(蕴藏)熨(熨斗)恽(恽代英)(2)念成“润”的字 闰(闰月)润(湿润) 二.zhu chu shu与jiu qu xu的区别 1.“zhu”与“qu”的区别 (1)念成“zhu”的字 朱(朱砂)珠(珍珠)株(一株树)诸(诸位)蛛(蜘蛛)诛(诛杀)主(主义)猪(猪肉)煮(煮饭)拄(拄着拐杖)住(住所)贮(贮藏)注(注意)柱(柱子)驻(驻扎)著(著名)蛀(蛀虫) (2)念成“ju”的字 拘(拘束)居(居住)局(局长)菊(菊花)鞠(鞠躬)沮(沮丧)矩(规矩) 举(举行)巨(巨大)句(语句)拒(拒绝)炬(火炬)具(具有)剧(戏剧) 距(距离)惧(恐惧)锯(锯子)聚(聚集)据(根据)橘(柑橘)驹(马驹) 桔(桔子)焗(焗油)拘(笑容可掬)狙(狙击手) 2.“zhuan”与“juan”的区别 (1)念成“zhuan”的字 专(专业)转(砖瓦)转(转动)赚(赚钱)传(传记)撰(撰写)篆(篆体) (2)念成“juan”的字

城口方言一览

城口方言一览 第一篇:城口方言一览 城口方言一览 “区马黑”——光线很暗一躺爬——摔跤圆尾儿——猪屁股墩墩整球谈----说笑话.涮坛子----开玩笑.讨人嫌----不受人欢迎怄气----伤心 令兵——冬天的冰块阳丁丁——蜻蜓夹——吝啬 夹子窝搓甲甲发梦冲——说梦话说个巛巛____乱说的意思色赖__吝啬 古到板___倔脾气摔岩搭破脑壳这歪,那歪.猫刹---历害.捅饭---吃饭.捅痢巴子---吃饭.困嗑睡---睡觉.发羊儿疯---癫痫摇裤儿——内裤装莽作孽牵烦落教绷面子扯筋lia白神不隆咚稀尔扩尔 好好照顾自己——————个人经优哦!麻烦别人——————淘神了哦!谢谢——————劳慰了哦 负急搞不弄耸浪费,费事——背油硬是、坚持、蛮干——古倒整梆球硬---非常硬邦臭---很臭 二流子天棒好吃板儿狗夹 烹香---很香细娃儿----小娃儿撇脱---很随便扮烟儿——过家家扯嗝儿———打嗝 打光把子、打光咚咚儿————不穿衣服 1.人体部位类: 脑壳.脑瓜儿<头>诶噜<额头>皮坤儿<鼻孔>耳巴子<耳朵> 下攀儿<下巴>后脑爪<后脑勺>井扛<脖子>道拐子<手臂弯> 度七眼儿<肚肌眼>屁演<屁股>咔脚<下部>客西班儿<膝盖> 连儿杆<小腿骨>螺丝骨<脚颈骨>脚独毒儿<脚底>

甲子窝<胳肢>2.动物.昆虫类: 羊丁丁儿<蜻蜓>公啊子<知了>曲旋<蚯蚓>格砖<蜘蛛>蛇子<跳蚤>老娃<乌鸦>照鸡子<蟋蟀>青泽猫儿<蝗虫>曹虫<蛔虫> 包谷雀儿<布谷鸟>马叶子<蚂蚁>老笋儿<老鼠>3.用具.道具类: 窑酷儿<内裤>瓢瓜.瓢跟儿<勺子>烧机.戳机.簸箕<器皿>羊国除<锄头>娃底板儿<鞋垫>弯刀<镰刀>想子<斧头>锤蠢儿<榔头>中盅儿<杯子>锅儿瓦瓦<*****> 黄刚<水缸>炕巴则<楼幅>毛思<厕所>灰儿坑<柴火坑>独凳<板凳>茶瓶<暖壶>围腰<围裙>甭奔叉<弹工>4.其他类: 扑爬<往前摔倒>羊国钻儿.打滚儿<翻筋斗>坐毒<屁股摔倒在地> 仰斑儿擦<往后摔倒>儿啦<这里>喃啦<那里>别个<别人>喀喀国国<角落>渣渣<垃圾>国人<自己>通利巴子<吃饭>早不倒<不知道>哈批<傻子>卅子.爪子<什么.干嘛> 求莫沙眼.求谈<莫名其妙>西分儿<差点>称老<皮肤干裂口> 王chua chua<形容一个人粗心.马虎.没出息>好造孽哟<很可怜> 背时娃儿<这小子>龟儿子<恨铁不成刚的意思>寡子<哑巴>火<哇>依<惊奇的表情>嘿<嗨.hello>莫<别.不要> 抠袄<抓痒>早凿<手>色赖<吝啬.烦>烧籽籽<青春痘>甲甲<身上的脏东西>丢老<完了>招家<不信邪> 灰把葡拢<一身的灰,不爱干净>凿老<惨了>杂皮<混混>见巴时眼<贱象>妖精盆.妖言儿<调皮捣蛋>一火舌<一下子>牛批哄哄<牛逼>神戳戳<神经病>遇得到哦<服了你了>哪塔<哪里>云阳方言 做么子-干什么壳儿钱-硬币

郧县方言

这阵——这会 搁耶——-小娃子打架 斜货——叫唤 搞成啥“爷过”——搞成什么样子 拐球滴狠——坏的狠 一撮脖子——一巴掌 欢实——见过狗看到主人摇尾巴的样子没?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麻利——立刻马上的意思 出溜滴个快——跑得快 扯ber蛋——扯球蛋,再不知道就没办法了。 摇摆劲儿——怪做作 当紧——等急 铲铲——→二球——→夹般——→水货 Diang光——二百五——笨蛋 不美气———不太好,不合适 摸曲--就是办事不麻利,喜欢拖泥带水地 浮头--上面 曲溜--说悄悄话 咋无地——咋搞法、咋搞 紧它——不管它、不理它 he 那儿、各儿老气——旮旯、阴暗的小地方 决人——骂人 活鬼蛋_——烦人、恶心的人 夹板_____呆板、蛮干 二求娃子__苕货——二百五、傻瓜 前半儿、后半儿——上午、下午 肚摸齐——肚脐眼 克哪?——去哪? 板眼儿——心眼、心机 解手 把上厕所叫“解手”。明初,政府强迫江西人迁往经济较为发达的湖广地区。途中,江西人被反绑着双手,谁想方便,押送的官兵就解开他手上的绳索。 歇个歇!(休息一会儿)搁不住!(用不着)诀人!(骂人)标人(骗人)克哪?(去哪)奏啥(干啥)咋屋地(怎么搞的) 连闷(赶紧)驾式(开始)冲石头(扔石头) 儿袜子(男孩)孩子(鞋)好哈(好坏啊)那个哈读第1声去火(算了)怪协伙(怪咋呼)没爹(没有) 今儿地(今天)门儿地(明天)后儿地(后天)胃夯的慌(胃消化不良) 囊不(就是) 咋地(怎么了) 恶骚(厉害)高头(上面)前头(前面)后头(后面) 别仔儿(王八蛋)哈了(完了)毛司(厕所)呐晃子(丹江方言)前半儿(上午) 响午(中午)后半儿(下午)喝了(黑了、晚上)撵(追赶)美地(高兴地) 慌地(紧张地、忙碌地)木门儿(没办法)喝约(吃药)二球(笨蛋) 二闷(傻蛋)滚球开(滚出去)磨叨(慢腾腾)参瞌睡(发困)睡磕睡(睡觉)这个读shei 咋5(怎么办)这奔儿(这里)一出溜(一溜烟)拍拍(谈谈)拍闲话(说闲话)♫♬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