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与超越差异的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与超越差异的对策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in China, and
Strategies to Reduce Regional Disparity
徐晓虹*
(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10012)
内容提要:近年来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日趋严重,已对中国整个经济和谐发展产生严重的威胁。本文在分析1991-2003年区域人均GDP绝对非均衡和相对非均衡的基础上,阐述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原因,进而提出超越差异的可持续发展对策:信息化、市场化、全球化、动态均衡协调滚动一体化的开放式高效拓展。
关键词: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动态博弈,市场化改革
文献分类号: R11
Abstract: The regional economies in China have demonstrated unbalanced development in recent time and this regional disparity is increasing. Such regional disparity may become a serious threat to China’s overall economic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absolute and relative disparity of regional per capita GDP during 1991-2003. Then this paper proposes several reasons for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egional economies in China. Finally it suggests strategies for more balanced and sustaine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reduce this regional disparity: a market-based, dynamically balanced, and an open and highly efficient style of development.
Key Words:China, Regional Economies, Unbalanced Development, Dynamic Games and Market-based Reforms
JEL Classifications:R11
(一) 引言
自1979年以来,中国开始实行以开放政策为重点的市场导向型体制改革,加速了与外部世界的经济交流。开放政策包括吸引外商直接投资(FDI),设立经济特区,以促进对外贸易。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中国从一个封闭落后的穷国变成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大国。从1979年到2003年之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
作者通信地址: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嘉绿苑西12-2-202,310012,86-571-88915859,hhong@.
平均每年增长9.0%,人均GDP平均每年增长8.2%,已引世人注目。但是其高速增长是通过非均衡增长途径来实现的,从省级区域来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人均GDP增长是在一定程度上趋于收敛(宋学明,1996),但从大的地带范围来看,中国区域经济的增长不均衡十分明显。相对富裕的沿海省份不成比例地收益于经济改革(Raiser, 1998),沿海与内陆省份的区域收入非均衡存在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陈秀山等,2004;林伯强,2003;Demurger等, 2002)。众多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利用不同的经验数据对区域发展非均衡影响因素作了不同的表述。其中一种主要观点认为国家给予沿海地区的优惠政策,尤其是经济特区的建立,是导致地区经济非均衡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Bao等,2002;Zhang,2001)。林毅夫和刘培林(2003)认为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赶超战略下形成的生产要素存量配置结构与许多省区市的要素禀赋结构决定的比较优势,符合程度不一致,是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非均衡的主要原因。蔡都阳(2000)则认为人力资本稀缺,市场扭曲和开放程度不足,使得西部省份难以实现和东部趋同。魏后凯(2002)分析了1985-1999年外商直接投资(FDI)数据后得出结论:东部发达地区与西部落后地区之间的GDP增长率的差异,大约有90%由外商投资引起的。沈坤荣和耿强(2001)则认为外商直接投资在区域内的非均衡分布加剧了地区间的非均衡发展。总之,改革开放促进了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剧了区域经济非均衡的现象。
本文在分析1991—2003年中国区域人均GDP绝对非均衡和相对非均衡的基础上,阐述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主要因素,从而提出中国区域经济超越差异的可持续均衡发展的对策措施。全文结构为:引言,其次是区域非均衡发展的特点,然后因素分析,最后为结论和政策建议。
(二)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现状特点
中国地域广阔,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地理资源、经济结构和发展水平。研究区域经济,首先必须对区域进行定界。本文采用东、中、西三大地带划分,其中东部地带进一步划分为东部直辖市和东部沿海省份。因此,本文实际上采用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四个区域。东部直辖市为北京、天津、上海;东部沿海包括:河北、辽宁、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9个省、自治区;中部地区为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湖南9个省、自治区;西部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10个直辖市、省、自治区。
1、区域间人均GDP 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
人均GDP 是衡量经济发展的一个宏观指标。人均GDP 高表明该地区经济发展迅速;反之,则说明经济发展缓慢。图1显示1991年—2003年四大区域的人
均GDP 时间序列图(X 轴表示年份,Y 轴表示人均GDP ,单位:元)。从图1中可看出,区域间人均GDP 的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出现逐年扩大之势。历年人均GDP 在四大区域中的排名依次为东部直辖市、东部沿海、中部和西部。人均GDP 最高的东部直辖市和人均GDP 最低的西部的绝对差值由1991年的4426元扩大到2003年的30579元,是1991年绝对差值的6.91倍;相对差值由1991年的4.65倍扩大到2003年的5.97倍。总之,区域人均GDP 绝对差距和相对差距逐年增大,两极分化严重,且有恶化的趋势。
2、区域间人均GDP 的增长率
1991年—2003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有着明显的阶段性。1991年-1993年的人均GDP 增长率呈增长趋势,1993年-1999年人均GDP 增长速度减慢,1999年-2003年人均GDP 增长率再次逐年增高。1991年-1993年四大区域的人均GDP 增长均提高,甚至有过热的特征。1992年人均GDP 增长率依次为东部直辖市23.5%,东部沿海25.0%,中部17.9%和西部15.2%,地区间最大的增长率差距为9.8个百分点。东部直辖市和东部沿海的人均GDP 增长率于1993年达到各自的最高水平,分别为31.9%和47.8%,东部沿海高于中部和西部分别为17个和23个百分点。1993年-1999年四大区域的人均GDP 增长率均减少,且地区间的增长率差距缩小。1999年四大区域的人均GDP 增长率分别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