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氨基酸 2011.09.1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泡沫的控制
• 生产上为了控制泡沫,除了在发酵罐内安装机械 消泡器外,还在发酵时加入消泡剂。 • 目前谷氨酸发酵常用的消泡剂有: 花生油、豆油、玉米油、棉子油、泡敌和硅酮等。 天然油脂类的消泡剂的用量较大,一般为发酵液 的0.1%~0.2%(体积分数), 泡敌的用量为0.02%~0.03%(体积分数)。
• 生物素是谷氨酸生产菌不可缺少的生长因子。当 培养基的生物素将被耗尽时,细菌就停止增殖。 • 提高生物素的含量,OD值会上升,但一方面细胞 的膜通透性会变差,影响谷氨酸从胞内往胞外渗 出;另一方面,在高生物素环境下,菌体只进行 增殖并不生成谷氨酸。 • 因此,控制OD值的增长,是保证菌体在胞外大量 蓄积谷氨酸的重要手段。
味精:L-谷氨酸单钠的一水化合物,俗称味精, 它有强烈的肉类鲜味,将其添加在食品中可使食 品风味增强,鲜味增加,是食品的鲜味调味品。
味精食品安全: 味精食品安全:
作为食品添加物是极其安全的,除婴儿外, 作为食品添加物是极其安全的,除婴儿外,普通人一日允许摄取量为 120mg/kg体重 味精摄入过多时,出现眩晕、头痛、嗜睡、 体重。 120mg/kg体重。味精摄入过多时,出现眩晕、头痛、嗜睡、肌肉痉挛等一 系列症状。建议每道菜味精添加量不应超过0.5毫克。 0.5毫克 系列症状。建议每道菜味精添加量不应超过0.5毫克。 味精进入胃后,受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 味精进入胃后,受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谷氨酸能与血液中氨结合形成谷 氨酰胺,从而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氨的毒害作用。 氨酰胺,从而解除组织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氨的毒害作用。过食可造成体 内钠驻留,血管变细,血压升高。 内钠驻留,血管变细,血压升高。
3. 细胞内通透性调节
谷氨酸发酵
(一)培养基 碳源:淀粉水解糖、糖蜜、乙醇、 1. 碳源:淀粉水解糖、糖蜜、乙醇、烷烃 (1)淀粉水解糖的制备 (2)糖蜜原料
2.氮源:铵盐、尿素、 2.氮源:铵盐、尿素、氨水 氮源
C/N=100:15∼21,实际高达100: C/N=100:15∼21,实际高达100:28 100 因为: 因为:1)用于调整pH。 用于调整pH。 pH 2)分解产生的NH3从发酵液中逸出。 分解产生的NH 从发酵液中逸出。 产酸阶段: 产酸阶段: 不足: 酮戊二酸蓄积而很少有谷氨酸生成。 NH4+不足:使α-酮戊二酸蓄积而很少有谷氨酸生成。 过量:促使谷氨酸生成谷氨酰胺。 NH4+过量:促使谷氨酸生成谷氨酰胺。
3.无机盐:磷酸盐、镁、钾、钠、铁、锰、铜,其中 3.无机盐:磷酸盐、 无机盐 磷酸盐对发酵有显著影响。 磷酸盐对发酵有显著影响。 不足:糖代谢受抑制,菌体生长不足。 不足:糖代谢受抑制,菌体生长不足。 过多:a.细胞膜磷脂生成量多 不利于谷氨酸排出。 细胞膜磷脂生成量多, 过多:a.细胞膜磷脂生成量多,不利于谷氨酸排出。 b.促使丙酮酸和乙醛(由丙酮酸脱羧生成) b.促使丙酮酸和乙醛(由丙酮酸脱羧生成)缩 促使丙酮酸和乙醛 合生成缬氨酸的前体物——α-乙酰乳酸, 合生成缬氨酸的前体物 α 乙酰乳酸, 缬氨酸在发酵液中蓄积。 使缬氨酸在发酵液中蓄积。
谷氨酸发酵代谢途径
EMP途径 EMP途径 磷酸己糖途径
三羧酸循环
生成α-酮戊二酸,谷 氨酸合成的直接前体。
乙醛酸循环
丙酮酸羧化支路
α-酮戊二酸还原氨 基化反应生成谷氨酸。
谷氨酸合成调控
1.代谢途径反馈调节 1.代谢途径反馈调节 优先合成
CO2 AC-coA
Glc
CO2 丙酮酸 羧化酶 草酰乙酸 天门冬氨酸 (Asp) )
我国氨基酸发酵发展
• 我国氨基酸生产最早在1922年用酸法水解面筋生产谷氨酸 我国氨基酸生产最早在1922年用酸法水解面筋生产谷氨酸 1922 钠即味精,在上海开办了天厨味精厂。 钠即味精,在上海开办了天厨味精厂。 • 1965年以后,我国味精生产全部采用以淀粉质或糖蜜为原 1965年以后, 年以后 料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大大的促进了氨基酸工业生产发展。 料的微生物发酵工艺,大大的促进了氨基酸工业生产发展。 • 发酵法L-赖氨酸生产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当时仅有上海 发酵法L 赖氨酸生产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天厨味精厂少量生产。 天厨味精厂少量生产。 • 1981年在广西建成年产100吨食品级L-赖氨酸试验工厂, 1981年在广西建成年产100吨食品级L 赖氨酸试验工厂, 年在广西建成年产100吨食品级 1987年投产 年投产。 于1987年投产。
(3) 溶解氧的控制
• 在实际生产中,搅拌转速固定不变,通常 用调节通风量来改变供氧水平。 • 通风比( m3 /m3 .min ):每分钟向1m3的发 酵液中通入0.1cm3无菌空气,用1:0.1表示。
(4) 种龄和种量的控制
• 所谓种龄,是指在正常培养条件下,种子 培养的时间。 种龄长短关系到种子活力的强弱,影响下 一次增殖的适应期长短。 • 接种量多少,将明显影响种子生长期的长 短。
氨基酸的生产方法
• 水解蛋白质法 • 化学合成法 • 生物法(包括直接发酵法和酶转化) 生物法(包括直接发酵法和酶转化) 目前绝大多数氨基酸是以发酵法或酶法生产。 目前绝大多数氨基酸是以发酵法或酶法生产。 发酵法 生产
氨基酸工业发展
新技术和工艺的开发应用 1.现代生物技术在氨基酸工业中的应用 2.生物化工技术在氨基酸工业中的应用 新产品的开发、 新产品的开发、新应用领域的拓展 1.医药中间体 2.肽类 3.多聚氨基酸 4.氨基酸系表面活性剂
美国则开发出聚精氨酸(paa)。该产品可用于生产用量 极大的农用保湿地膜以及作为洗涤剂、废水处理剂等工业用 产品。由于paa具有生物降解性,即使废弃后也绝不像丙烯酸 树脂那样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德国拜耳公司已建成年产2000吨级paa实验工厂,产品主要 为paa高吸水性树脂。 日本是世界上最大氨基酸生产国与输出国。已开发成功γ 聚谷氨酸,它是利用纳豆菌为工业微生物对谷氨酸进行聚合 化获得的。γ聚谷氨酸是一种出色的绿色塑料,可广泛用于 从食品包装到一次性餐具及其他各种工业用途中。它在自然 界可迅速降解,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合成酶 柠檬酸
反 馈 阻 遏
异柠檬酸 α-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α-酮戊二酸 酮戊二酸 谷氨酸 Glu 酶 酶 顺乌头酸
反 馈 抑 制
2. 代谢流调节
ATP/ADP
生物素
CO2固定酶 系活力强
异柠檬酸脱氢 酶活力强 异柠檬酸裂解酶 活力欠缺或微弱
乙醛酸循环弱
α-酮戊二酸氧化 酮戊二酸氧化 能力缺失或微弱 谷氨酸脱氢酶能 力强
第二节
谷氨酸
生物机体内氮代谢的基本氨基酸之一,在代 谢上具有重要意义。L-谷氨酸是蛋白质的主要构 成成分,L-氨基酸美味较浓。以谷氨酸盐在自然界 存在。多种食品以及人体内都含有谷氨酸盐, 医学上谷氨酸主要用于治疗肝性昏迷,还用 于改善儿童智力发育。 食品工业上,味精是常用的仪器增鲜剂,其 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盐。
第二章 氨基酸
2011.09.14
第一节 氨基酸
氨基酸(amino acid):含有氨基和羧基的一类有机化合物的 氨基酸 通称。生物功能大分子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目前自然界中 尚未发现蛋白质中氨基和羧基不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氨基酸。 8种必需氨基酸:L-赖氨酸、L-色氨酸、 L-苏氨酸、L-缬氨酸、L-亮氨酸、L-异 亮氨酸、L-苯丙氨酸和L-蛋氨酸。 两种半必需氨基酸,精氨酸和酪氨酸。
Glu发酵常用菌种 发酵常用菌种 Glu发酵菌特征 发酵菌特征
谷氨酸棒杆菌(C.glutamicum) 谷氨酸棒杆菌 北京棒杆菌(C.peiking AS.1229) 北京棒杆菌 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 flavum) 黄色短杆菌 乳糖发酵短杆菌(B.lactofermentum) 乳糖发酵短杆菌
北京棒杆菌
Baidu Nhomakorabea
2.谷氨酸的生物合成 2.谷氨酸的生物合成
谷氨酸生物合成机理
由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a 酮戊二酸, 由三羧酸循环中产生的a-酮戊二酸,在谷氨酸脱氢酶和氢供体 存在下,进行还原性氨化作用而得到。 存在下,进行还原性氨化作用而得到。
葡萄糖
中间产物
NH4+
a-酮戊二酸
谷氨酸 脱氢酶
抑 制
谷氨酸
谷氨酸的生物合成包括 • 糖酵解作用(glycolysis, EMP途径) 途径) 糖酵解作用(glycolysis, EMP途径 • 戊糖磷酸途径(pentose phosphate 戊糖磷酸途径( pathway,HMP途径 途径) pathway,HMP途径) • 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三羧酸循环( cycle) cycle) • 乙醛酸循环(glyoxylate cycle) 乙醛酸循环( • 丙酮酸羧化支路(CO2固定反应)等 丙酮酸羧化支路( 固定反应)
发酵异常现象及处理
发酵过程的检查 • ① OD值的测定 • ② 细胞形态的观察 • ③ 还原糖的测定 • ④ pH的测定 • ⑤ 温度的测定 • ⑥ 通风量的测定 • ⑦ 残脲的测定 • ⑧ 谷氨酸的测定
异常现象及处理
• ①污染杂菌和感染噬菌体引起的发酵异常 • a.污染杂菌 污染杂菌后,OD值增长快,糖耗也快,且发酵液 泡沫增多,但谷氨酸生成量少。 处理: 如果发酵前期发现杂菌污染,可将培养基重新灭菌, 并酌加培养基成分,重新接种后再发酵。 如果发酵中期发现染菌,而pH、OD值和糖耗等尚属 正常,此时可加大风量,按常规继续发酵。 如果发酵后期染菌,一般对发酵影响不大。
(5) OD值的控制
• OD值是细菌个数、菌体大小和发酵液色泽深浅的 综合反应。 • 以B9和T6-13菌株为例,当初糖为12.5%~14%时, 长菌期的OD净增值在0.7~0.9。 • 当细胞进入平衡期后,OD值已达到最大值,此时 细胞数不再增加,但因为细胞个体还会继续伸长 增大,所以OD值会略有上升。
生长因子: 4. 生长因子:生物素 作用: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代谢途径。 作用:影响细胞膜通透性和代谢途径。
(1)作为催化脂肪酸生物合成最初反应的关键酶乙酰 CoA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 CoA的辅酶,参与脂肪酸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 的辅酶 磷酯的合成。 磷酯的合成。 浓度过大:促进菌体生长,谷氨酸产量低。因为: (2)浓度过大:促进菌体生长,谷氨酸产量低。因为: a.乙醛酸循环活跃, 酮戊二酸生成量减少。 a.乙醛酸循环活跃,α-酮戊二酸生成量减少。 乙醛酸循环活跃 b.转氨酶活力增强,谷氨酸转变成其它氨基酸。 b.转氨酶活力增强,谷氨酸转变成其它氨基酸。 转氨酶活力增强
(2) pH的控制
• 前期 • 一般发酵前期pH控制在7.5-8.5左右,发酵中、 后期pH控制在7.0~7.2,调低pH的目的在于 提高与谷氨酸合成有关的酶的活力。 • 尿素被谷氨酸生产菌细胞的脲酶所分解放出 氨,因而发酵液的pH会上升。 • 发酵过程中,由于菌体不断利用氨,以及有 机酸和谷氨酸等代谢产物进入发酵液,使N 源不足和发酵液pH下降,需再次流加尿素 。
谷氨酸发酵工艺流程
1. 温度 2. pH 3. 氧气 4. 菌株和菌龄 5. OD值 OD值 6. 泡沫
谷氨酸发酵工艺流程
谷氨酸发酵的控制
(1)、温度的控制。 • 国内常用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34℃, 产生 谷氨酸的最适温度为34~36℃。 • 0~12h的发酵前期,主要是长菌阶段; • 发酵12h后,菌体进入平衡期,增殖速度变得缓慢; • 温度提高到34~36℃,谷氨酸的生成量就增加。
氨基酸工业发展
近40年来,国内外在研究、开发和应用氨基酸方面均取 40年来,国内外在研究、 年来 得重大进展,新发现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已发展到20世 得重大进展,新发现的氨基酸种类和数量已发展到20世 20 纪80年代的400种,目前已达1000多种。 80年代的400种 目前已达1000多种。 年代的400 1000多种 自从发酵法生产谷氨酸成功以后,世界各国纷纷开展氨 自从发酵法生产谷氨酸成功以后, 基酸发酵的研究与生产,产量增长很快。 基酸发酵的研究与生产,产量增长很快。 2000年氨基酸产量达237万吨,销售额接近45亿美元, 2000年氨基酸产量达237万吨,销售额接近45亿美元, 年氨基酸产量达237万吨 45亿美元 占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的7%。 占生物技术产品销售额的7 目前氨基酸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和中国。 目前氨基酸产业发展较快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和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