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母题揭秘考点44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44 三大产业发展及其产业结构调整
(2011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图14 为我国各类产品出口额相关数据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21 世纪初我国各类出口产品中
A.资源型产品在我国出口产品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国东部基地区是图内综合宾力较强.制造业较发达的区域。十多年来,甲市作为“雁头”,带动了作为“两翼”的乙、丙两市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⑴下表显示,在三市的主导行业中,产值比重均持续上升的行业是_业,持续下降的行业是业。这一现象说明,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该地区的密集型行业比重在持续上升,而密集型行业比重在持续下降。
我国东部某地区制造业主导行业(比重高于6%)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变化
⑵表格显示的甲市某一主导行业比重下降,而乙、丙两市相同行业比重上升,反映了该行业由甲市向另两市进行的转移。以钢铁工业为例,甲市由l998 年的第四层次,下降到2002年、2006 年的第五层次;而接受转移的乙市1998 年、2002 年未进入主导行业.2006 年上升到第四层次。读表,再找出一个由甲市转移到乙市或丙市的主导行业,并说明依据。
转移的行业是。依据是.
⑶“雁行模式”认为,当“雁头”率先进行行业结构升级时,“雁头”与“两翼”之间的行业结构差异扩大;当“两翼”跟随“雁头”进行行业升级后,它们之间的行业结构差异则随之缩小。下图显示。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度的变化过程呈现特点。其中,1998年至 2004 年期闻的制造业结构相似度变化趋势表明,这一时期,甲市率先进行,甲市与乙,丙两市行业结构差异。
⑷图中2004 年到2006 年该地区制造业结构相似度的变化趋势,既体现了该地区行业结构调整的台理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业雷同的现象.如果这一现象加剧,会产生哪些问题?结台所学知识.对此提出改进建议。
⑷题,相似度增加说明行业雷同加剧导致区内竞争加剧、重复建设及资源浪费等现象,不符合行业结构优化的战略要求。根据“雁行理论”提出建议,甲市要继续率先并带动乙、丙两市的行业升级与优化,加快创新,发展具有优势和特色的主导行业。
【答案】
⑴通信设备制造(1 分);纺织(1 分);技术(1 分);劳动(1 分)
⑵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1 分);甲市的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1998 和2002 年分别位于第二、第三层次,到2006 年下降到第四层次,而接受转移的乙市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在2001 年进入主导行业,2006 年上升为第三层次(2 分)(丙市交通设备制造业在1998 年、2002 年未进入主导行业,在2006 年开始进入主导行业)(两市任答一个即可)
⑶先下降(1 分)后上升(1 分);行业结构升级(或传统行业转移)(1 分);扩大(1比重的变化图”。读图回答4~5题。
4.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城市人口比重B.②一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D.④一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答案】CD
【解析】一地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三大产业比重变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般规律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江苏位于东部沿海,改革开放前后,工业在国民经济中一直占主导地位。这是江苏的特殊性所在,从某种意义上讲,给试题增加了难度。
5.图示曲线反映了: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B.20 世纪90 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C.1990 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超过第一产业D.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同步
【答案】BC
【解析】这是一道读图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第三产业增长最快;城市人口增长与第二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但与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关性却比较密切。
6.(2008 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江苏卷,27)图12 为“2000—2005 年我国三大产业用电量柱状图”,图13 为“2003 年我国东、中、西部发电量和用电量柱状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3 分)
(1)三大产业用电量增长最多的是第▲产业,其原因主要是▲。(2 分)
(2)我国东、中、西部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地区差异是▲。(3 分)
题者试图通过两幅柱状图,考查学生的信息提取、加工和运用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试题结构简单,难度也不大。我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发展阶段,资源与环境问题逐步显现。如何解决我国工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能源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开源、节流和区际协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我国东部地区在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迅速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能源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为解决这一问题,东部地区应大力发展核电、风电(开发新能源),应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限制当地缺少原料、燃料和高能耗、高污染的重化工业的发展,鼓励发展需要原料、燃料少,技术水平高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以降低能耗(如每万元产值能耗)。东部地区应加强与中部和西部地区的区际协调,鼓励企业,尤其是高能耗企业和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以促进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实现能源跨区调配(如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答案】(1)二工业快速发展(工业是用电大户)
(2)东部地区发电量、用电量都大;东部地区用电量大于发电量;中、西部地区发电量大于7.国家⑤的三次产业按就业构成自高至低排列,依次是
A.第一、第二、第三B.第二、第三、第一
C.第三、第二、第一D.第三、第一、第二
【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⑤国第二产业25%、第三产业73%、第一产业2%。
8.图中①、②、③、④是四个人口超过 1 亿的国家,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A.①B.②C.③D.④
三产业发展滞后,影响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进步一步调整产业结构升级。
(2004 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文综北京卷(旧课程))图1 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地区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读图1 回答10~12 题:
图 1
10.④地区一、二、三产业的就业比例为( )
【答案】D
【解析】见下题。
11.四个地区中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