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思考与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的思考与建议

四川省射洪中学语文备课组杨琴

一、命题形势分析:

(一)试卷选用

全国I卷:(10省)河南、河北、山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西、广东、福建、山东

全国II卷:(12省区市)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青海、西藏、陕西、重庆、海南

全国III卷:(4省)贵州、广西、云南、四川

自主命题:(6省市)北京、天津、江苏、浙江、上海、山东

(二)全国三套试卷分析:

稳中有变——从形式到内容都有较大变化

试卷结构变化明显

阅读文本文字量加大

主客观题分值近平衡

命题内容范围加宽

学科素养要求提升

★结构变化——2016年由第一卷阅读题和第二卷表达题构成,第一卷分必答题和选答题——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二选一。2017不分一卷二卷且文学类和实用类均为必答题。

★分值变化——从试题形式上看,选择题增多,主观题减少。选择题由每年的9道单选变为今年的11道单选,双选也增加为2道。整体上看,选择题的分值从原来的32分增加到43分,主观题分数则由原来的58分减少到47分。整套试题主客观试题趋近于平衡。

★内容充实丰富:

文体丰富——文学类文本和实用类文本阅读从选答题变为必答题,其他阅读文本样式保留,丰富了考查的问题样式。

形式多样——非连续性新闻文本阅读材料全国1 2 3卷中均出现了图表;知识考查点增多。

阅读量增大——论述文本阅读近880字,较之前减少约200字,但是增加了一个必答类型的文本,散文阅读约1200字,新闻阅读约1100字(表格约100字),卷面共增加了约1000字。

作文材料丰富——话题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学生思考切入点增多,可选择文体多样自由。命题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别,尊重学生的个性经验与表达意愿。

★试题难度大幅度降低,但学科素养体现充分,要求提高。

文本阅读难度降低——三种现代文阅读文本语言浅近流畅,条理清晰。

审题难度降低——大多试题言简意赅,指向明确,减省思考时间。

客观选择题数量和分值增加——主观题的减少能为考生节省部分时间,降低了学生语言表述的难度。素养要求提高——客观选择题和问答题直指学科基础知识基本内容且要求较高——要求基础知识基本常识明确,概念理解清晰,知识体系完备。阅读文段的问答题和语用表达题注重检验学生们发现问题、建构关系并以语言合理表达观点态度思想情感的水平。对于利于阅读基础好,积系融汇的视角且思维严谨表述准确清晰;作文充分考查学生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能力,对传统文化的涵养充分且善于观察会思考、表述水平高的学生来说,可操作性强,有利于优势发挥;对于那些囿于思维格式化、写作套路化、习惯宿构、缺乏丰富积累、思维孤立片面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

★命题变化反映了语文学科考查态度的转变趋势

高冷——平易

板滞——灵活

游离——返本

强迫——引领

尊重学生认知能力,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回归语文本质,重视核心素养——去功利化学习思想

二、2018年的高考语文命题趋势——试卷结构及命题的内容范围上稳中有变(五种阅读文体中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的改变、知识点考查角度)——甚至可以说变化是常态,但是主客观题形式和分值比例会保持稳定,难度也不会有大的改变。

考前复习建议

一、二轮复习避免的几种情况:

漫天撒网、等量齐观——无重点

多做少思,劳力务虚——没头脑

下偏方,出奇招——不规范

二、学生失分原因:

知识不通——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审读不明——理性不足方法欠缺

表述不准——粗线条似是而非

根本问题是根基不牢——含义不明、界限不清、关联不通、学科思维混沌、心理状态不稳。

三、复习建议:

复习原则——效率至上

要进度更要效度——不走过场、重实效

内容精当、方法科学、操作便捷。发挥团队学习、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的作用,快速提升能力。

复习宗旨——正本清流,提升素养

淬精髓织网建模——知识系统化、立体化,全面、精细

寻捷径高效突围——概念清、技法明、守规则

立生本个性指导——换位思考、发现问题,指导针对性强

审趋势积极应变——教师多思善“变”

二轮复习中的难点突破

一、作文

全国卷Ⅰ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Ⅱ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III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恢复高考40周年。40年来,高考为国选材,推动了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0年来,高考激扬梦想,凝聚着几代青年的集体记忆与个人情感,饱含着无数家庭的泪珠汗水与笑语欢声。想当年,1977的高考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拐点;看今天,你正与全国千万考生一起,奋战在2017的高考考场上……

请以“我看高考”或“我的高考”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 作文特点:

2017全国一二卷继续采用有明确写作任务的新材料作文题型。三卷命题作文

一、秉承一贯的命题立场,引领价值观——反映时代主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生活,思考生活,热爱生活;引导考生深刻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历史的大背景下审视个人发展,激励一代青年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

二、选择空间广阔,益于考生发挥——为了不增加考生审题时付出的时间代价,材料或命题丰富鲜活、指向明确、简练清晰,作文话题既大气磅礴又接地气。立意空间广阔角度多,境界高远且文体选择多元、灵活度高,贴近学生生活,每个学生都有话说。

三、提升思维品质——以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关注现实生活现象,关注传统文化、思考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密切联系。

★2018作文趋势:

复习关注的重点是材料作文这一操作性强的稳妥样式。

从材料来看,应该体现时代风貌,引导学生从书本走入活生生的社会生活,关注现实人生;材料无地域色彩、城乡差别,角度多样化,文体多选择,让不同层次水准的学生都有话可说。

关于热点重点话题的命题趋势,无法预测,但是无外乎做人与做事,所以复习重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引导:

1、注重普通人的人生价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积极的人生追求。

2、对当前社会现象的观察思考,对新生事物的理性认识,不狂热盲从,不偏激狭隘,视野开阔思维多元。

3、关注古今中外——尤其是中国历史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文化科技名人大家。关注其事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