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应急处置和急救培训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全管理的目的
• 提高灾害防治的科学水平,预先发现、 消除或控制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危险,防 止发生事故、职业病和灾害,避免各种 损失,最大限度的发挥安全技术措施的 作用,推动企业生产活动的正常进行。
二、处理事故的指导性原则
各种事故发生时,都必须把抢救人员放在第一 位,一切措施都必须有利于灾区人员的撤出。 同时,根据事故性质、发生地点、发生原因和 波及范围,确立防治事故的行为准则和处理行 动纲领,制定防止事故蔓延扩大的措施。 企业应按照有关规定要求,编制《安全生产事 故应急预案》(以下简称《预案》),规范企业应 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风险和防范事故的能力 。
几个名词
1. 黄金1小时: 特别是伤员,伤后最初60分钟是决定生死的关 键时间,急救反应,现场处置,后运要花去部分宝贵时间.争分夺 秒!!
2.
3.
白金10分钟: 心跳骤停到开始有条件施行复苏术(及或除颤 )<10分钟.时间宝贵!
急救半径: 一般8公里半径为宜!
4.
5.
急救反应时间: 一般为15分钟内为标准.即接电话到到达病 人身边<15分钟.
根据现场情况可暂时不做口对口人工呼 吸,可用面罩正压给氧代替。非医务人员现 场心肺复苏术时,根据无呼吸、无意识、无 吞咽和咳嗽,不需试颈动脉,即可直接进行 人工胸外心脏按压。
《预案》编制 • 《预案》一般应包括下列内容: • 1.总则 • 简述《预案》编制的目的、作用、适用范围、 应急工作原则等。 • 2.危险性分析 • 主要包括概况、危险源与风险分析、重大事故 隐患与治理情况等。尤其是企业安全基本条件 ,应详细介绍。
• 3.组织机构与职责 • 主要包括应急组织体系、指挥机构与职责等。应急救 援指挥机构可根据事故类型、性质和应急工作的需要 ,设置相应的应急救援工作小组,并明确各小组的成 员、工作任务及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过程中 的职责。组织机构和人员的职责,可以用结构图的形 式表示。 • 4.预防与预警 • 主要包括危险源监控(如危险源临测临控的方式、方法 ,以及采取的预防措施)、预警行动(如预警的条件、方 式、方法和信息的发布程序)、信息报告与处置(如事故 信息报告与处置办法)。 • 5.应急响应 • 主要包括响应分级、响应程序等。根据事故危害程度 、影响范围和单位控制事态的能力,将事故分为不同 的等级。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明确应急响应级别。
3、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一案三制”
◎应急预案
◎应急管理体制
◎应急管理机制
◎应急管理法制
(1)应急预案 预案编制六项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居安思危,预防为主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 依法规范,加强管理 快速反应,协同应对 依靠科技,提高素质
(1)应急预案 应急预案分类分级
分类: 自然灾害 事故灾难 公共卫生事件 社会安全事件 分级: 特别重大(Ⅰ级) 重大(Ⅱ级) 较大(Ⅲ级) 一般(Ⅳ 级)
• 在事故预防与事故处理的关系上,必须坚持关口前移 、预防为主。因此,事故预防与预警是应急管理的第 一道防线,是预防事故发生的重要关口和安全管理的 关键环节。 • “预防为主”是实现安全第一的前提条件,企业应根 据生产技术与管理条件,熟悉和掌握生产过程中的不 安全因素,从管理角度研究如何有效地预防、控制事 故,制定相应的安全措施,达到防止和控制事故发生 的目的。 • 事故预警是指根据事故发生前的预兆,做出相应判断 响应,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并采取预警行动的过程。
四、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 所谓自救,就是在一个危险环境中,没有他人 的帮助扶持下,靠自己的力量脱离险境,这就 是自救。 • 所谓互救,就是在有效自救的前提下救护他人 的方法。
发生事故时在场人员的行动原则 • 事故发生后,现场人员应遵循“报、灭、护、 撤、躲”的原则,积极参加救灾与自救。 • 首先应尽量了解和判断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 、性质、灾害程度与范围,迅速向当班领导和 调度(值班)室报告。 • 同时应根据灾情和现有条件,在保证安全的前 提下,采取一切尽可能的措施将事故消灭掉或 控制在一定范围,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
(2)应急管理体制 领导机构 办事机构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工作机构
地方机构 专家组
(3)应急管理机制
隐患排查监控机制 监测预警机制 信息报告和共享机制 应急处置协调联动机制 社会动员机制
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机制
国际合作机制
(3)应急管理机制
◎隐患排查监控机制
①消防类:消防通道、应急照明、消防栓、灭火器 ②交通安全类 ③校园安全类:宿舍安全、教舍安全、阅览室安全、 档案室安全、会议室安全,校园周边环境 ④食品安全类:食堂、对外餐厅、学校周边的小饭店 ⑤危化品类:实验室化学用品 ⑥设施类:锅炉、燃气、体育场所、供电 ⑦保障类:学生的意外伤亡、学生的心理障碍
• 灾害事故创伤急救处置过程中,必须遵 守“三先三后”的救护原则 。 • 对窒息(呼吸道完全堵塞)或心跳呼吸刚停 止不久的伤员,必须先复苏后搬运 。 • 对出血伤员,必须先止血,后搬运 。 • 对骨折伤员,必须先固定,后搬运。 • 并根据伤情,按危重伤员、重伤员、轻 伤员的抢救顺序,分类实施救护工作 。
(3)应急管理机制
◎监测预警机制 “海恩法则” “墨菲定律”
建立预防防线→危险源确立→风险评估→脆弱性分析→监测预警→加强防范
(4)应急管理法制
法制化有利于克服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经验化倾向; 法制化有利于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依法行政; 法制化有利于实现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中的各方协调。
事故预防与预警
现场急救技术与方法
心肺复苏术
外出血止血的方法 包扎的方法
骨折固定
伤员搬运
心脏复苏术
现场心肺复苏: 1、人工胸外心脏按压 2、人工呼吸。
1、人工胸外心脏按压 拍打、呼喊病患,确定病患是否有意识; 是否有心跳、呼吸。
⑴、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
①、病患突然意识丧失; ②、大动脉搏消失,如颈动脉,股动脉; ③、胸、腹部起伏停止; ④、鼻孔无气体逸出,瞳孔散大,眼球固 定,面色苍白或紫绀。
• 6.信息发布 • 明确事故信息发布部门和发布原则。当事故应 急处理结束后,进入调查处理和结案处理程序 ,并按规定程序及时准确上报和向新闻媒体发 布信息。 • 7.后期处置 • 主要包括污染物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 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 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的修订等。
• 8.保障措施 • 主要包括通讯与信息保障、应急队伍保障、应急物资 准备保障、经费保障和其他保障等。各种保障措施是 事故抢险救灾的必备物质基础和应急工作顺利进行的 必要条件,《预案》应明确保障的内容、数量、使用 范围、责任人及管理与监督方法等。 • 9.培训与演练 • 为提高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与水平,应制订培训计 划,对应急人员进行培训,并组织应急演练。同时做 好宣传教育和告知工作,组织职工进行学习。 • 10.奖惩 • 明确事故应急救援工作中奖励和处罚条件等。
脏按压和人工呼吸一并进行。
2、人工呼吸 方式:口对口,口对鼻,口对口鼻。
人工呼吸时,打开气道(下颌与地面成九十 度),要求一口气量“400~500ML”,且12 口气/分钟。 无呼吸,无心跳时,胸外心脏按压与人工呼吸 交叉进行。先人工呼吸两次,再胸外心脏按压30次/18秒, 如此循环五次,在2分钟内完成。 再拨打“120”求救,在等待救援同时,继续对病患以 心肺复苏。拨打时一定说清具体位置,如:xx区xx路xx 巷xx小区(或xx楼)xx单元几楼几号;病患的具体症状 (集体伤还应说明大约的伤亡数)。
事故发生前自救的准备工作 • 每一个从事一线生产的工作人员,必须牢固树 立预防与防护的思想 。 • 熟知安全生产基本知识、灾害事故发生前的预 兆、发生规律与预防措施 。 • 熟知事故发生后的应急措施和避灾方法,学会 熟练使用救灾及自救设备 。 • 企业职工必须进行安全培训。未经安全培训的 人员,不得上岗作业。 • 掌握救护伤员的基本方法和现场急救技术 。
• 在控制无效或危及生命安全时,应由在场的负 责人或有经验的老工人带领,沿着避灾路线( 安全通道)迅速撤离危险区域。 • 当撤退路线(安全通道)被堵无法撤退时,应 迅速进入预先构筑的避难所(避难场地),或 其他安全地点妥善避灾,等待救援。 • 大量事实证明,在事故发生时,现场人员依靠 自己的智慧和力量,积极、正确地采取救灾、 自救、互救措施,是最大限度减少事故损失的 重要环节。
2、应急管理工作历史沿革
经历两代发展:
◎第一代,单一灾种防灾减灾。
◎第二代,综合应急管理体系。
随着2006年1月8日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 应急预案》出台,我国应急预案框架体系初步形成。是否已制 定应急能力及防灾减灾应急预案,标志着社会、企业、社区、 家庭安全文化的基本素质的程度。作为公众中的一员,我们每 个人都应具备一定的安全减灾文化素养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 急管理知识。
基础生命支持
现场应急处置和急救 培训
钟卫平 2015年11月9日
目录
1
2
3 4 安全生产概述
处理事故的指导性原则 应急管理 自救互救与创伤急救
一、安全生产概述 • 2002年11月1日执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 产法》第一章总则第三条规定:安全生产管理,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 • “安全第一”是指一切生产建设活动要优先考 虑人的生命和健康免受危害和威胁,安全生产 是一切生产企业和经济部门的头等大事。 • “预防为主”主要体现为“安全意识在先;安 全投入在先;安全责任在先;建章立制在先; 隐患预防在先;监督执法在先”。
回车率: < =3%
时间就是生命——早起动
早评估病情、早呼救、早到达 心搏骤停的严重后果以秒计算
10秒——意识丧失、突然倒地 30秒——“阿斯综合症”发作 60秒——自主呼吸逐渐停止 3分钟——开始出现脑水肿 6分钟——开始出现脑细胞死亡 8分钟——“脑死亡”
心肺复苏的“黄金8分钟”
现场急救原则
三、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 应急和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工作体系
1、应急和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
是指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的发生,控制、减轻和消 除突发事件引起的严重社会危害,规范突发事件应对 活动,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公共 安全、环境安全和社会秩序的管理工作,是为了避免 或减少突发事件所造成的损害而采取的事前预防、事 件识别、紧急反应、应急决策、处理以及应对评估等 管理行为,目的是为了提高对突发事件的预见能力、 事件发生后的救援能力以及事后的恢复能力。
现 场 急 救
• 现场急救的目的,是尽可能减轻伤员的痛苦 ,防止病情恶化,防止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并可挽救濒临死亡人员的生命。 • 在工作场所发生伤害事故后,若能采取应急 救护措施,可大大降低死亡的可能性及其后 遗症。 • 现场急救的关键在于“及时” ,搞好现场急 救工作,直接关系到伤员的生命安危和健康 的恢复。
解决安全生产问题的“五要素”
• 安全文化: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强化全民安全意识, 提高全民的安全素质。 • 安全法制:健全安全法制,依法规范全社会的安全行 为。 • 安全责任:即强化安全责任,建立严格的安全生产责 任制和问责制。 • 安全科技:即推进安全科技进步,实施“科技兴安” 的战略,解决影响安全生产的重大科技问题。 • 安全投入:即加大安全投入,建立国家、地方和企业 共同投入的机制。
⑵、有无呼吸的判断: 看胸、腹部是否起 伏;听是否还有呼吸气 体的声音;感觉是否还有气流逸出。
⑶、有无心跳的判断:
⑷、有呼吸,无心跳时,人工胸外心脏按
压位置(心复苏):
用掌根按压胸骨,深度为4~5CM,频率为100 次/分钟,30次为一周期,并结合人工呼吸交叉 进行。
⑸、有心跳,无呼吸时,人工胸外心
生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成功与否,指挥者的分析 、判断与决策起着关键性作用。事故的突发性往往 给指挥者心理上产生巨大的冲击,引起指挥者不能 冷静、沉着、全面地考虑问题,造成决策失误。特 别是事故发生后急于救人抢险,不管客观条件允许 与否,作出一些脱离实际的错误决策,造成伤亡事 故扩大。 如1985年,四川某矿上山掘进中因岩溶裂隙透水7名 工人被困,值班领导立即动员64名职工下井掏扒堵 塞物。救灾中堵层突然崩溃,造成泥沙、矸石连同 积水突然冲出,致使在下部车场的64名抢险人员当 场死亡61人,重伤2人,轻伤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