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云南省情介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age 3
海门口遗址所出土的稻、粟、麦等多种谷物遗存,证明了 来自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其南界已经延伸到滇西地区; 而稻、麦的共存现象,则为认识中国古代稻麦轮作农业技 术的起源时间和地点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海门口遗址本次发掘出土的铜器和铸铜石范,以确切的地 层关系证明了该遗址为云贵高原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滇 西地区是云贵高原青铜文化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重要起源地 之一。 海门口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动物骨骼和人骨遗物,以及众 多的其它种类的文物,这些资料的整理和研究,必将为考 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界提供更多的信息。
元谋遗址
Page 2
2、云南早期的青铜文化
代表:剑川海门口遗址 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水滨木构“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
海门口遗址的文化堆积清晰,延续时间较长,文化遗存丰富,其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 期直至铜器时代,这为建立滇西地区史前文化的序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门口遗址的青铜时代遗存与大理银梭岛遗址的时代基本同时,但其文化面貌却具有 相当大的差异。这种现象说明,滇西地区的青铜文化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对认识 青藏高原东部地区史前的文化交流和族群迁徙很有帮助。
Page 4
万家坝古墓群 1975年10月至1976年1月,省文物工作队组织发掘,面积约3300平 方米,发掘墓葬79座,其中大墓13座,小墓66座。出土随葬品1245 件,其中青铜器居多,共1002件,其余有陶、木、玉石、玛瑙、琥珀、 绿松石等。经测定墓葬年代分为两类,工类墓45座,可定在西周至春 秋早期,II类34座,相当于春秋晚期至战国时期。 出土文物中,以5件铜鼓最为珍贵。据碳14测定,距今约2300年以上, 是迄今世界上发掘所得铜鼓中最早者,在铜鼓分类上称为“万家坝” 型。专家们由此认为楚雄是古代铜鼓的发源地。 与铜鼓同时出土的,还有6枚一套的羊角编钟。形制特殊,大小依次 递减,钟身上部有方孔,纽作羊角形,与中原地区出土的编钟差别甚 大,对于研究我国古代五声和七声音阶的形成和发展,有重要参考价 值。
Page 16
清代云南的改土归流 改土归流是指改土司制为流官制。土司即原民族的首领,流官由 中央政府委派。改土归流有利于消除土司制度的落后性,同时加强中 央对西南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统治。 雍正四年(1726),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土司世袭制度,设 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进行管理。 雍正帝对此 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六年,又命贵州按察使张广泗在黔东南推 行改土归流政策。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 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酌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 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内地省份,另 给田房安排生活。在设立府县的同时,添设军事机构。清政府在改土 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 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 地,云南、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改土归流废 除了土司制度,减少了叛乱因素,加强了政府对边疆的统治,有利于 少数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Page 11
6、云南行省的建立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了大蒙古国。 1253年蒙古征讨大理国,忽必烈率 大军从西部取道白兰渡金沙江攻入 云南,大理国灭亡。1260年,忽必 烈设“大理国总管”管辖大理国故 土。 云南行省正是在大理国故土上设立 的,其核心地区在今云南省。
Page 12
Page 17
二、近现代部分 1、杜文秀起义 19世纪,为争夺土地和矿权,云南的汉族地主商人和回族地主商人之间 发生的冲突,这些冲突日益激化。 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保山县发生永昌汉、回互斗事件,官府袒护 汉族,纵汉杀回,杜文秀一家全部遇难。杜文秀等人先后前往昆明和北京上 诉,都未能得到公正待遇。 咸丰六年(1856年),临安(治今建水)因矿权纠纷发生汉、回冲突, 冲突蔓延到昆明等地。云南巡抚下令对“滋事”回民,格杀无论。此举激起 云南各地回民的反抗。8月,杜文秀在蒙化(今巍山)小围埂村聚众起义。 起义军攻克大理,并以此为根据地建立政权,称“平南国”,杜文秀任“总 统兵马大元帅”,宣传响应太平天国。 同治六年(1867年),杜文秀政权已占有云南一半的地区。同年杜文秀 派二十万大军包围昆明,但却久攻不下。 同治八年(1869年)清军反攻,起义军失利,退回滇西,这次失利成为 起义的转折点。 同治十一年(1872年),清军围困大理,杜文秀服毒自杀,起义失败。
Page 19
马嘉理事件 为了修筑一条由缅甸仰光到云南思茅的铁路,同治十三年(1874), 英国上校军官柏郎北领武装探路队近200人,从缅甸出发,探测到我 国云南的路线;英国驻华使馆的职员马嘉理,也奉公使威妥玛之命, 从北京经云南到缅甸接应,准备年底与柏郎在八莫会合。光绪元年正 月(1875),马嘉理和柏郎率领武装探路队不事先通知地方官,就擅 自闯入云南,并扬言要进攻腾越城(今腾冲),曼允山寨的景颇族人 民力阻英国侵略者通过。正月十六日,马嘉理向当地群众开枪逞凶, 群众义愤填膺,将马嘉理及几名随行的中国人打死,并把探路队赶回 缅甸,这就是“马嘉理事件”,又称“云南事件”或“滇案”。当时, 威妥玛就马嘉理事件向清政府施加外交压力,声言将派兵入滇。其时, 新疆正值多事之秋,清廷已命令左宗棠西征以收复新疆。由于担心英 国会与俄国联合起来阴谋占据新疆,就命令李鸿章、丁日昌一同妥善 办理此事。次年七月,李鸿章与威妥玛在山东烟台签订中英《烟台条 约》。中国将所谓“凶犯”正法,向英国赔款、道歉;允许英国人开 辟印藏交通;开放宜昌、芜湖、温州、北海为通商口岸。
Page 20
中法战争与云南 中法战争是清朝与法国之间为越南主权问题而爆发的战争, 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由于法国侵略越南并进而侵略 中国而引起的一次战争。第一阶段战场在越南北部;第二 阶段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战争双方在军事上互有胜负, 由于清朝统治者的腐朽昏庸,最后法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 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当时人称:“法国不胜而胜,中 国不败而败。”
Page 18
2、李文学起义 李文学又名李正学,弥渡县哀牢山区彝族贫苦民。清咸 丰六年4月6日(公元1856年5月10日),在太平天国反清斗 争的影响下与王泰阶、李学东、杞绍兴等人率领当地农民 举行起义,并与杜文秀领导的义军配合,坚持抗清达20年 之久,在云南各族反清斗争的历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Page 9
4、南诏国 (738年-902年),是古代哀 牢人在中国西南部的奴隶制政 权,国境包括今日云南全境及 贵州、四川、西藏、越南、缅 甸的部分土地。由蒙舍诏首领 皮罗阁在738年建立,902年权 臣郑买嗣推翻蒙氏南诏,自立 为王,改国号为“大长和”。
Page 10
5、大理国 中国宋代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 在今云南一带建立的少数民族国家。 公元937年,晋天福二年,通海节 度段思平灭南诏建国,定都羊苴咩 城,国号大理,因举国尊崇佛教, 又称妙香国。疆域大致是现在的中 国云南省,贵州省,四川省西南部, 缅甸北部地区,以及老挝与越南的 少数地区。公元1095年高升泰改国 号为大中国,1096年高升泰在死后 归政于段正淳,史称后理国。公元 1253年,大蒙古国忽必烈“革囊渡 江”征云南,灭大理国,后建云南 等处行中书省,原大理国王段氏被 任为大理世袭总管。
彩云之南 —— 云南省省情介绍
第一篇
一、古代部分
铸刻在红土地上的记忆
1、元谋人的发现 据考古发现,早在大约170万年 前,我国即已存在有远古人类—云 南元谋猿人。元谋人,学名元谋直 立人,是直立行走的猿人或称元谋 猿人。1965年发现于云南元谋上那 蚌村附近,共计左右门齿化石两颗。 后来还发现了石器、炭屑、和有人 工痕迹的动物肢骨等。元谋人的距 今年代为170万年左右,是属于旧 石器时代早期的古人类(有争议, 或为约60万年~50万年前)。其可 能生活在亚热带草原—森林环境中。
Page 8
1956年考古学家在滇池东岸,揭示了云南考古史上最伟大的发现:一 个消失千年的王国——古滇国墓葬群。 这个小山岗叫做石寨山,这里没有碑石,没有封土堆,它平淡到了没 有一点足以引发盗墓者贪婪的幻想,因而得以安宁两千年。 6号墓中出土了一枚金印——“滇王之印”,《史记》对这枚金印有 过确凿无误的记载,那是元封二年汉武帝赐予滇王的。
Page 5
万家坝铜鼓
万家坝羊角编 钟
Page 6
3、古滇国 两千多年前,滇池沿岸有过一个古老的王国,司马迁 在《史记》中称之为“滇”。然而,就在司马迁将她载入 典籍后不久,滇国就销声匿迹了,再没有踪影,没有传说, 没有人知道它的臣民哪里去了,像一个亘古的谜,没有人 再提起云南古史上的这段辉煌。然而,它曾经达到鼎盛一 时的艺术成就,即使是两千多年后,也再没有复兴过。
明代的大规模移民入侵
为稳定在云南的统治,明朝廷实行了云南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移
民。最早的移民是明朝征滇的30万大军,后来这些军人大多留在云南, 参加屯垦。云南平定之后,沐英又回朝带回了250万移民,后来沐英 的儿子沐春又移来30万南京人,加上当时征调来屯戍云南的军民,沐 春移民不下50万。如果扣除这些数字中的水分,减去来云南途中的死 亡流散人口,再加上充军流放到云南的人数,有学者估计明初迁入云 南的汉族大约为120万,而当时云南的总人口不过200多万。直到元 末,云南还是一个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边疆省,明初朱元璋大规模移民 之后,这种情况才出现了根本变化。
PaHale Waihona Puke Baidue 7
关于这段历史,司马迁有过一个至关重要的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39 年,楚国欲将势力范围扩展到西南,派楚将庄蹻入滇。不久,秦国灭 了巴国和蜀国,庄蹻失去了与楚国本土的联系,于是,“以其众王滇, 变服从其俗以长之。”这是史料中明确记载的一代滇王,在他之前是 否有滇王存在,无从考证了。 公元前1世纪左右,这个孤立的王国终于走到了终点。一位称雄滇池 的滇王,向汉朝的使者提过一个认真的问题。他问:汉朝与我谁更大? 在他的眼里,世界不会比滇国的地域大多少。可是,不久之后,这位 可爱的滇王连同他的天堂,便在历史上销声匿迹了。世界远比他想象 的广大得多,复杂得多。
Page 15
从明朝初年,汉族以120万人开始起家。明末之时,汉族 已经发展到400多万人。后来吴三桂又从辽东带来20万大 军,算是对云南汉族人口的又一次补充。1662年,吴三 桂大军进入云南。1673年,三藩开始作乱,当时吴三桂 起兵十万。失败后,估计损失了十万之众。清朝时期,相 当于10万左右汉族进入云南。所以今天云南的汉族90%以 上是明朝进入云南的移民的后代。
Page 13
明王朝建立之后,将人民从内地稠密之地迁徙至人疏之地, 以调整土地之分配,开垦荒芜之地。而民屯与军屯差别, 即在于民屯属领于布政司,而军屯属于卫所。洪武十七年 (1384)迁中土之大姓入云南,而其主要分布在靠内地 区的府、州、县;所以也有「原籍南京」的普遍说法。而 在其他移民的活动中,还包括因罪谪戍的官吏或百姓,当 时民间有一句口头话:「充军云南」;再加上洪武二十年 (1387),曾命户部自四川永宁至云南沿途设臵驿站, 每驿存有250石的米粮,给予谪戍云南的犯人使用。而这 些谪戍者有的就留在云南生根;有的则仍回原籍并未落籍 云南。这些从当地一些有家谱可考及志书记载中,仍不讳 言其先祖为充军云南而来的。
Page 14
在云南的移民活动中,还包含一批民籍移民的人,这是由 商屯引发的。因边区驻军多,又处于缺粮地区,不足供应, 因此招募商人在指定的地区,用粮食换取盐引,凭盐引到 产盐地取盐,这个方法称为「开中」,因此商人出资招募 内地的农民到开中的地区去种植粮食,长久下来,成为移 民。到洪武二十年(1387),粮食仍不足,因此再招商 人纳米,之后依需要,重定盐米比例,减低纳米数,目的 是为了增加商屯量,以后一再减少纳米数量大力招募商人, 到后期反造成当地米产过多与市场价钱的悬殊现象,这个 现象表示此地域外地移民已达相当数量,即使商屯废除, 这些耕种的农民也不会回归原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