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讲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第16课抗日战争
【高考要求】
九--八事变与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等侵华日军的罪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正面战场的抗战与敌后抗日斗争;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原因和历史地位。
【知识梳理】
一、日本侵华
1、原因:
(1)历史原因: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的大陆政策。
(2)根本原因:为摆脱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困境。
(3)现实原因:受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的冲击。
2、表现:
(1)局部侵华—“九一八”事变:
①概况:年,日军炮轰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
不到半年,侵占整个。
②影响:日本局部侵华战争开始的标志,也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
(2)全面侵华—“七七”事变:
①概况:年7月7日,日军炮击宛平县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②影响:是日军开始全面侵华的标志;也成为的开端。
3、侵华罪行:
(1)南京大屠杀:1937年12月,六周之内屠杀中国军民达万人。
(2)潘家峪惨案:1941年初杀害全村中的1200多人。
(3)研究细菌战和毒气战:成立“部队”,利用中国活人做试验。
二、全民族的抗战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
(1)原因:
(2)建立的过程:
①1937年8月,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并达成协议:(参加长征)在西北的红军主力改编
为;(没有参加长征,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
②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这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义:
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成为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
②国民党在战场组织多次战役,共产党开辟战场,共同抵抗日军的侵略。
2.中共敌后战场的抗战:
(1)史实:
①1937年,中共制定路线即抗战路线。
(路线内容:动员力量、争取。
)
②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后,开展,建立抗日根据地。
③八路军115师在参加太原会战中取得了抗战以来的首次大捷—大捷。
④相持阶段组织百团大战:
A、概况:1940年,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出击日军。
B、地位:是中国军队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⑤回民支队等少数民族抗日武装逐渐壮大
( 2) 作用:中共的敌后抗日,抗击了以上侵华日军,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敌后战场逐渐发展成为抗日战争的主要战场【人民版】。
3、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1)正面战场抗战:
①史实:A、国民党组织了会战、会战、会战、会战等。
B、淞沪会战中、等爱国官兵英勇抗击日军。
C、徐州会战中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胜利—战役的胜利。
②结果:虽使日军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但失去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大片领
土。
1938年10
③评价:是抗战初期抗日的主战场,粉碎了日本妄图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客观上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开辟,也鼓舞了全国人民,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影响,唤起了国际舆论的支持。
(2)国外战场抗战:
①背景:1942年初,日军由泰国、缅甸北上侵入我国,为确保公路畅通。
②战况:救出被围困在缅甸的英军七千多人。
1945年在英美军队配合下,击败侵缅日军。
三、抗战的胜利
1、标志: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
2、原因:
(1
(2)外部原因: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等)。
(3)爱国华侨的大力支援。
2、意义:
(1)是中国人民一百多年来取得反对外来侵略斗争的胜利。
增强了全国人民的民族心和民族心。
(2)为世界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地位。
【重难点分析】
1.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原因有哪些?
提示:①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等,必然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找出路。
②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③现实原因: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④中国因素: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抗战准备。
⑤国际因素:国际上英美等推行绥靖政策。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革命统一战线的区别?
提示: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具有广泛的民族性。
它不仅包括无产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而且还包括以蒋介石为首的亲英美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和其他爱国人士;而革命统一战线只是前四个阶级的革命联盟。
③政权和军队的掌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双方各自拥有军队和政权;革命统一战线的军队和政权则由国民党掌握。
④结果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尽管存在矛盾和斗争,但在中共的努力维护之下,坚持到了抗战的全面胜利;革命统一战线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破裂,导致大革命失败。
⑤任务不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败日本侵略者,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革命统一战线的任务是“打倒军阀,除列强”,实现国家的统一。
3.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及两者之间的关系?
提示:①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努力抗战和节节败退交织并存。
国民政府组织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军队的狂妄计划。
在战略相持阶段表现出极大的动摇性,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②敌后战场:这是中国共产党实行全面抗战的结果,它以抗日根据地为依托,以游击战为主要形式,在抗战相持阶段后逐渐成为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③两大战场的关系:两大战场是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的,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支援了敌后抗日战场,而敌后战场也使正面战场能够坚持抗战到底。
4、抗日战争的特点
(1)民族性。
抗日战争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包括了全国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一场民族战争;
(2)双重性。
从斗争性质来看,它既是反法西斯战争,又是民族解放战争,具有双重性;(3)两个战场并存。
国民政府组织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开辟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
(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5)以弱胜强。
是中国人民近百年来第一次取得反帝斗争的完全胜利。
(6)持久性。
中国的抗战坚持了八年,是反法西斯战场中开始较早、结束最晚的战场。
【典型例题】
1.抗日战争时期的《军政》杂志刊诗一首:“晴天霹雳太行头,万里阴霾一鼓收。
英帅朱彭筹此役,竟扶危局定神州。
”诗中“此役”是指( C )
A.平型关大捷
B.太原会战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南京国防会议一致通过以“持久消耗战略”作为中国抗战战略指导方针,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采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伺机转移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
国民党高级将领陈诚在1946年著述的《八年抗战经过概要》中谈到:国民政府军队抗战活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第三期为总反攻时期。
材料二: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依据中日战争互相对立夫人基本特点,阐明了实行持久战的道理,指出持久战具体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阶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阶段;第二阶段,是……敌我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是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阶段。
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迟滞和遏制敌人的战略进攻,争取时间,动员和组织民众,调动一切潜在的抗日因素。
第二阶段是持久战的枢纽,其基本任务是用一切努力去准备我之战略反攻所必须的一切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扩大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切实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
(1)概括指出国共两党对抗战基本战略看法的相同之处。
(2)国共两党对于争取抗战胜利的基本条件的认识有什么差异?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
(3)1937年8月至1938年秋,国共两党是怎样“迟滞和遏制敌人的战略进攻”?结果如何?答案:(1)抗战是持久战,经过防御、相持和反攻三个阶段,最后胜利属于中国。
(2)差异:国民党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共产党认为应该动员民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原因:两党的阶级本质不同,共产党代表了广大人民的利益,国民党力图维护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3)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会战,没能阻止日军的进攻,丢失了大量国土,但粉碎了日军速决战的计划。
八路军、新四军开赴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严重威胁日军后方。
结果: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并肩抗战,迫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31年9月18日)晚上10点钟,暴戾的中国军队在北大营西侧,破坏南满铁路,袭击守备队,双方正冲突中……冲突完全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日军军机电报第一号
材料二 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借口一个士兵失踪,要求进入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拒绝。
日军随即进攻宛平城和卢沟桥,中国军队奋起抵抗。
——人教版历史必修1
材料三日本政府制定的“大陆政策”:第一步,侵占中国的台湾;第二步,征服朝鲜;第三步,侵占中国的东北和蒙古;第四步,征服全中国;最后,侵占亚洲,称霸世界。
材料四 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无视国际社会、亚洲邻国和日本人民的反对,悍然再次参拜供奉有14名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
——中新网8月15日
材料五新华社、央视新闻联播报道: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2008年5月6日抵达东京,开始对日本进行国事访问,展开为期5天的暖春之旅,以全面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对哪一历史事件的描述?日本当局的看法是否正确?为什么?
(2)材料二是指哪一历史事件?列举这一事件后中国人民英勇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
(不少于5次)
(3)根据材料三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所述历史事件分别是日本对外扩张的哪一步?日军的侵略政策破灭于哪一年?破灭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你如何看待材料四和材料五所描述的历史现象?你认为当前处理中日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提供的时间“1931年9月18日”和地点“北大营”判断应为九一八事变;第(2)问根据时间“1937年7月7日”和地点“宛平城和卢沟桥”判断应为卢沟桥事变,联系教材知识概括出中国人民抗击日军的重大战役;第(3)问结合材料三中日本的侵略步骤和材料一、二进行分析,并联系抗战胜利的原因得出答案;第(4)问综合材料四、五,分析两国的分歧,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答案
(1)九一八事变。
不正确。
因为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的蓄谋已久的侵略行为,是日军炸毁南满铁路,袭击中国军队,并非是由一些偶然因素引起的。
(2)七七事变。
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3)第三步和第四步。
1945年。
中国人民团结抗日,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4)看法:中日关系一波三折,中、日两国在如何正确对待历史问题上仍有较大分歧。
基本原则:以史为鉴,面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