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种球繁育和花卉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研发可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主产权百合种球繁育和花卉标准化栽培技术
研发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概述
(一)项目背景
作为我省最具影响力的农业特色产业,***的花卉生产始于上个世纪80年代,历经30多年的发展过程。
目前全市花卉生产面积7万亩,其中设施花卉生产面积5万亩,裸地鲜切花和裸地种球繁育面积2万亩。
年产鲜切花5.5亿支,优质商品种球2.4亿粒,年产值突破10亿元。
花卉生产形成了温室、冷棚与裸地,切花与种球繁育,市场体系建设与物流配套的发展格局,切花常年生产,四季上市。
每年9月份至来年6月份“凌源指数”一直是全国切花价格的风向标,在业界一直享有“南有云南,北有凌源”的美誉,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球根类鲜切花生产基地。
花卉主要栽培品种10几个,其中百合占90%以上。
全市从事花卉产销业的农户达1.8万多户,近4万人。
广大花农不断摸索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创造了多茬栽培、基质栽培、种球催芽等多项生产技术。
2012年凌源百合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凌源花卉产业被批准为省级一县一业区域特色产业示范县,***被中国园艺学会球根分会授予“中国百合第一县(市)”称号。
但是,近年来国家实施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带来花卉产业大发展,多省齐头并进的局面,随着江苏、广东、福建等大型
花卉产业基地的兴起,凌源花卉面临的竞争日趋严峻,产业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切花生产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品种,种类单一;所需种球完全依赖进口;生产模式落后,栽培水平低,切花质量不高;种植成本高,经济效益不稳定;缺少龙头企业引领,严重制约了凌源花卉产业的快速发展。
为应对挑战,***政府计划通过加大产业支持力度,重视品种更新换代,培育龙头企业,建设国家级花卉产业园区等措施来提高组织化程度,促进产业提质升级。
规划到2015年全市花卉总面积达到10万亩,实现产值15亿元,花卉产值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
(二)技术开发状况,主要用途、性能、投资必要性和社会经济效益2007年省科技厅组织科技人员开展科特派行动,服务区域特色产业。
凌源花卉科技特派团根据凌源花卉生产存在的技术瓶颈,开展了新品种引进鉴定与试种,选育出两个自主知识产权百合新品种;通过攻关与集成创新,制定了东方百合切花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创新了10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技术水平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组研发的东方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技术,目前已完成中试。
自产种球通过产花试验,种球质量已达到进口种球标准,田间病株率低,花苞多,花色鲜艳纯正,生长整齐一致,种球成本可降低1/3,在北方花卉主产区可大面积推广。
该项目可有效解决东方百合种球自主生产替代进口,将从根本上解决***种球生产与需求存在的矛盾。
对凌源花卉标准化栽培技术进行
示范推广,可改变切花生产传统习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切花品质和产值,推动花卉产业化,拉动产业提质升级。
通过建立技术研发、示范和展示基地,不继深入研究新技术、利用示范和展示基地推广应用新技术,一方面可有效解决东方百合种球供需矛盾, 实现百合种球自主生产代替进口,中试阶段年生产规模可达200-400万粒,可实现年利润200-400万元。
同时也可改变切花生产传统习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切花品质和产值,每亩温室平均增收1.5-2万元,平均增收20%以上。
(三)项目单位实施该项目的优势
项目承担单位辽宁东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凌源分公司是花卉所的分支机构,从07年开始承担凌源花卉产业科特派任务,服务区域特色产业。
科技人员根据凌源花卉生产存在的技术瓶颈,通过攻关与集成创新,在百合、玫瑰切花标准化、百合种球自主繁育关键技术创新与示范、示范基地建设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
现已在凌源建立了辽宁省农科院凌源工作站及技术研发、示范、展示基地和示范园区,为该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
项目合作单位*****农贸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是股份制民营科技型进出口企业。
**公司是当地较有影响力的花卉生产龙头企业,可为花卉新品种展示、花卉新技术和种球繁育技术的研发、培训推广等方面提供场地和人力、物力等支持。
二、技术可行性分析
(一)关键技术的开发和效果
经过几年的试验攻关,东方百合种球自主繁育各项关键技术已应用于中试。
在凌源小城子镇建立种球繁育及切花栽培示范基地1450亩,到2013年累计生产脱毒原种球30万粒,生产鳞片籽球200万粒,复得到切花生产用商品种球20万粒。
同时应用病毒检测技术对种球进行有效监控,防止带病毒种球进入市场流通。
帮助企业掌握了种球繁育的关键技术,缩短了技术摸索时间,增强了企业对自主繁育优质商品种球的信心。
预计项目达产后,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扩大,自产种球在全省市场占有率可达到30%以上。
通过试种、推广百合新品种,丰富了凌源花卉种类,增加了市场份额。
百合、玫瑰切花标准化栽培技术是特派团近年来通过试验、攻关和对国内外栽培技术的创新集成,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现已在凌源宋杖子、祝家营、房申等花卉主产区应用,每亩为农户节约种植成本2000余元,提高产量2000株,优质花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60%,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每亩提高经济收入1.5-2万元。
(二)技术特点与创新性
1、新品种引进:引进百合新品种20个,筛选出1-2个商品性状优良,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进行备案推广。
2、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选育:与云南省农科院花卉研究所合作,选育百合新品种1个,通过品种备案,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3、自主产权品种种球繁育:对2013年取得品种权的新品种迎春1号、
金箔1号,应用热处理、茎尖培养和药剂处理的综合脱毒技术繁殖东方百合原种球。
针对新品种开展鳞片全基质包埋配方优化研究,建立新品种无病毒种球繁育体系。
4、种球繁育基地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种球生产专用连栋温室15000平方米,单体冷棚100亩,每年种球繁育总量达到400万粒。
5、克服百合重茬障碍技术研发:通过试验筛选种球消毒药剂配方,种球储藏期药剂配方,土壤消毒处理方法。
6、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及自然水质特点制定土壤改良方案,利用草炭、牛粪、糠醛渣、有机肥和化肥等进行改土,探讨施用不同量的氮肥对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影响。
7、冷棚内覆盖越冬,提高种球成熟度:通过温湿度记录仪测定不同覆盖物、不同遮光率条件下土壤温度变化规律,根据已知不同品种耐低温指标分析不同品种种球露地越冬栽培的可行性。
8、种球加工生产线建设:研发并建设种球加工生产线一套,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设计日加工处理种球20万粒。
9、完善宋杖子、牛营子等百合、玫瑰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组织花农技术培训、座谈交流20次,培训1000人次
10、郁金香种球复壮:回收郁金香花后种球20万粒,进行种球越夏干储、越冬栽培、采收分级、种球消毒、变温处理试验,总结郁金香花后种球复壮技术要点。
11、食用百合品种筛选鉴定:引进野生百合和亚百栽培品种10-15个,
筛选1-2个能够自然越冬,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品种。
12、洋桔梗、洋绣球等花色新品种引进:引进试种洋桔梗5-10个品种、洋绣球2-3个品种等进行试种栽培。
(三)知识产权状况
以上技术已通过验收和鉴定,获得省级科技成果奖励,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选育的百合品种,通过备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
种球国产化繁育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知识产权归辽宁省农科院花卉所和*****农贸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共有。
(四)项目单位及技术依托单位或合作单位的研究开发实力项目承担单位辽宁东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凌源分公司成立于2009年4月,注册资金50万元,公司主要从事农业高新技术及产品研发,进行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切花生产与出口,以及花卉新品种引进和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服务等工作。
公司拥有职工10人,公司技术骨干均为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所科技人员,均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公司以开发凌源特派团总结创新的克服土壤重茬障碍技术、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6项新技术和东方百合种球繁育技术为重点,向凌源花农推广先进技术和百合、玫瑰新品种。
项目技术依托单位辽宁省农业科学院花卉研究所从2002年就开始百合种球繁育和百合、郁金香、玫瑰等花卉栽培技术研究工作。
现有职工34人,科技人员30人,其中研究员5名,副研究员7名,硕士11名。
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现代化智能连栋温室3500m2,各类高效现
代节能日光温室5000㎡,国内一流水平的生物实验室353m2,各种分子生物技术仪器设备10余台,试验基地100亩。
承担国家攻关、省科技基金、省科技攻关等课题30余项。
到2013年底,花卉所共取得国家专利10项,科研成果32项,获得省市级科技进步奖20余项。
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
2007年花卉所联合植保、土肥专家组成科技特派团队,开展了花卉新品种引进与应用;百合种球繁育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百合、玫瑰等花卉栽培技术标准化试验、示范和推广等工作,取得阶段性进展。
试种、推广花卉新品种共21个。
对花卉优质高效栽培技术进行集成与创新,提出6项栽培新技术。
制定了百合、玫瑰、郁金香切花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示范推广花卉栽培标准化技术40余项。
建立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区7个,示范区面积1200亩,示范棚600余栋,辐射5000户;推广面积7000亩,辐射20000余亩。
举办各类培训班180次,培训花农10000余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0000余份。
攻克东方百合种球综合脱毒技术;完成RT-PCR百合病毒检测技术研究;完成东方百合鳞片全基质包埋配方优化定型进行生产中试;成功复壮经花种球;实现东方百合种球露地安全越冬。
建立花卉产业化试验示范基地和种球繁育基地。
为承袭科技特派工作任务,农科院成立了辽宁东方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凌源分公司(凌源工作站),以实现科特派服务长效机制。
项目合作单位*****农贸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3年,是股份制民营科技型进出口企业。
企业注册资金1011万元,公司现有
员工35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6人,中级12人。
主要从事花卉种球、种苗国产化的研究与繁育推广,花卉新技术、新品种、示范与推广等业务。
目前拥有研发基地20亩,东方百合种球繁育基地400亩,示范展示基地1050亩,办公楼600平方米,低温冷库10000立方米、组培中心960平方米、培训、展示、检测、检验中心1500平方米,鲜切花包装车间400平方米,温室冷棚200000平方米。
三、项目成熟程度
本项目以省科特派前期工作为基础,在凌源花卉示范园区示范推广克服土壤重茬障碍技术、土壤改良与施肥技术、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等6项花卉标准化栽培新技术。
利用**公司现有设施条件对综合脱毒繁育原种球、鳞片包埋繁育籽球、露地复壮经花种球等东方百;种球自主繁育关键技术进行生产中试。
示范基地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已于2010年2月通过省科技厅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玫瑰、郁金香栽培技术规程于2010年9月通过辽宁省地方标准的审定;东方百合栽培技术规程2012年通过辽宁省地方标准的审定;2013年自主选育的百合新品种金箔1号和迎春1号通过省级备案;东方百合鳞片包埋繁球技术和东方百合切花栽培光照调节技术申请了国家专利;土壤调制剂已通过辽宁省肥料正式登记;种球繁育综合脱毒操作简单,脱毒率达到90%,高于国内同类研究水平,目前凌源**公司已利用此项技术进行无毒百合种球的生产中试。
多重PCR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可同时检测三种病毒,具有稳定、经济、
高效、灵敏度高的特点。
四、市场需求情况
百合(Lilium spp.)是单子叶植物亚纲百合科百合属植物的总称,百合花姿优美,花色多样,寓意美好,深受人们喜爱,是世界主要切花品种之一,广泛用于切花栽培的品系主要有东方百合杂种系。
东方百合香味浓郁,但花色种类较少,抗病抗逆性较差。
选育出花色丰富、花香纯正、抗病力抗逆性强的新品种是国内外的育种家们不断的追求。
百合的育种历史已有100年,国际上百合育种主要以荷兰、美国、日本为主,近10年已培育出几千个百合新品种。
我国百合育种工作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虽然起步较晚,但在杂交育种方面也取得了一定成绩。
上海市园林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培育出许多具有商品潜力的新品种。
但目前国内生产上大量种植的百合品种多是国外引进的。
‘索蚌’和‘西伯利亚’引进我国已有30余年的历史,是市场一直沿用的东方百合主栽品种,花色分别为粉色和白色,花色单一,现已不能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
从满足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的角度急需选育出一系列花色鲜艳、花香浓郁、抗性强的自主知识产权新品种,来替代这两个品种,以摆脱我国花卉产业发展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同时需研究百合新品种的配套种球繁育技术,实现种球自主繁育,真正解决制约我国百合种球国产化的瓶颈问题。
荷兰地处西北欧,土地面积4.15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万,是世
界上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大国之一,其花卉出口量占全球花卉贸易量的一半以上。
荷兰花卉业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其科研、育种、种植、管理、销售,整个价值链形成了细致的分工。
荷兰年产百合商品种球近20亿粒,出口到世界各国,在国际上一直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切花生产用百合种球90%以上依靠进口,每年从国外进口2亿多粒。
辽宁省近年来每年进口5000 多万粒,需2000多万美元。
由于进货渠道不一,假冒伪劣种球难以分辨,而且种球运输时间过长,质量很不稳定,花农生产投入高且风险大。
目前国内只有云南部分企业与科研单位联盟,以科研单位为技术依托进行种球试验性生产,但作为市场主销种类的东方百合的种球目前尚不能进行规模化生产。
建立百合种球繁育基地,加快东方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关键技术中试推广,实现百合商品种球自主生产,可大大减少种球进口的外汇消耗,降低种植成本,提高种球质量,按时按需供货,实现多茬栽培,周年供花,增加反季节的切花产出率。
随着技术成熟和规模扩大,种球可销往全国各地,逐步代替进口种球。
目前我国百合切花市场主要集中在北方的凌源和南方的云南,百合切花品种单一,多年来一直将索蚌和西伯利亚做为百合主栽品种。
引进推广百合新品种可丰富市场花卉种类,建立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特色花卉生产示范核心区。
推广切花标准化栽培技术,实行计划生产、质量标准和栽培技术统一管理,有利于规模化生产,可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切花质量、增强北方切花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
百合
优质切花还可销往俄罗斯、日本、东南亚等邻近国家,实现切花出口生产,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通过扶持龙头企业,组建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以新型的经济联合体打入国内外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并能填补国内空白,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有利于提高我省花卉产品质量、档次和经济效益,对促进我省花卉产业发展和提质升级必将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五、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项目实施周期为两年,每年经费预算为150万元,两年总投资300万元。
(二)投资使用计划
六、经济和社会效益分析
在凌源建立技术研发、示范和展示基地,完善花卉标准化栽培示范园区建设,推广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可改变花农传统落后习惯,提高凌源及周边地区花卉种植水平,提高切花品质,提高市场竞争力。
东方百合种球国产化繁育技术的攻克与应用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切花生产用种球依靠进口的局面,为国家节省大量的外汇。
还可以为凌源出口花卉蔬菜生产基地模式的运作提供指导,提高基地的产出率。
项目的后期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1、经济效益
花农过去采用的租棚轮作倒茬需增加管理成本2000多元/亩,推广隆鑫+恶甲合剂配合施用土壤消毒方法,操作简便、安全,成本为800元/亩,节约成本达1000多元。
凌源花农有随水冲肥习惯,每个切花生长季冲肥11-14次,成本高达1500-2000元/亩,推广一次性投肥可减少用工量,每亩降低施肥成本1000多元。
以2012年百合年销花的市场销售为例,示范户的百合切花售价平均为85元/扎,而市场平均售价为65元/扎,平均每扎提高20元,一亩地温室生产优质切花按1000扎计算,示范户每亩温室平均增收1.5-2万元,与往年相比,平均增收20%以上。
通过技术培训提升凌源花农种植水平,为当地培养农民技术员50名,标准化生产技术普及率85%以上。
将展示基地建成辽西地区高标准、现代化、运转模式先进的农业园区。
项目完成后示范基地面积可达2000亩,推广面积10000亩,辐射带动周边花农10000户,辐射面积20000余亩,花农年增收达1.5亿元。
自主生产百合种球和切花生产示范,种球生产成本每粒0.7元,经营成本每粒0.1元,销售价每粒1.8元,年生产种球100-200万粒,企业可实现利润100-200万元。
实行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指导农户和企业生产高标准切花用国产种球生产切花,每支切花的生产成本0.8元,种球成本1.8元,按年生产1000万支切花,每支切花纯利润为2元计算,企业的纯利润为2000万元。
2、社会效益
花卉标准化栽培技术的应用可改变花农的传统落后习惯,使花农自觉学技术、变冬闲为冬忙,努力提高切花质量,促进了社会稳定,加快了区域特色经济发展步伐。
建立切花出口生产基地,实行基地+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的订单农业生产模式,花农从企业购买优质自产种球生产切花,由企业统一收购切花出口,给农户以补偿政策,可降低了花农切花生产的风险,使花农在切花生产、销售中不受种球进口和切花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增加花农收入。
目前反季节花卉生产都是烧油或烧煤,二氧化碳排放量大。
凌源是以日光为能源进行反季节温室花卉生产,既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花卉产品,又无空气污染,属于绿色环保产业,具有良好的生态效应。
花卉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以有机肥为主,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达到了种地养地,防止化学物品对土壤和环境的破坏,改善了土壤环境,减少了水质和大气的污染,使农业生产进入一种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状态。
百合种球国产化技术研究,帮助企业掌握了种球繁育的关键技术,
缩短了技术摸索时间,少走弯路,使企业增强了与科研单位合作攻关的信心。
利用自主生产的种球生产切花,可大大降低种植成本,减少花农种植风险,提高种球质量,按时按需供货,实现多茬栽培,周年供花,增加反季节的切花产出率。
花卉标准化栽培技术的推广,以有机肥为主,减少化肥、农药的施用,改善了土壤环境,减少了水质污染,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
七、项目实施进度计划
项目实施周期为二年,期限为2014年1月-2015年12月。
项目的年度计划安排及阶段考核指标如下:
(一)2014年1月-2014年12月,基地建设与技术攻关
1、新品种引进:引进百合新品种20个,筛选出1-2个商品性状优良,适应当地气候的品种进行备案推广。
2、自主知识产权品种选育:与云南省花卉研究所合作,选育百合新品种1个,通过品种备案,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3、自主产权品种种球繁育:对2013年取得品种权的新品种迎春1号、金箔1号,应用热处理、茎尖培养和药剂处理的综合脱毒技术繁殖东方百合原种球。
针对新品种开展鳞片全基质包埋配方优化研究,建立新品种无病毒种球繁育体系。
4、种球繁育基地设施建设:新建高标准种球生产专用连栋温室15000平方米,单体冷棚100亩,每年种球繁育总量达到400万粒。
5、克服百合重茬障碍技术研发:通过试验筛选种球消毒药剂配方,种
球储藏期药剂配方,土壤消毒处理方法。
6、测土配方平衡施肥: 根据当地的土壤肥力及自然水质特点制定土壤改良方案,利用草炭、牛粪、糠醛渣、有机肥和化肥等进行改土,探讨施用不同量的氮肥对土壤发生次生盐渍化的影响。
7、冷棚内覆盖越冬,提高种球成熟度:通过温湿度记录仪测定不同覆盖物、不同遮光率条件下土壤温度变化规律,根据已知不同品种耐低温指标分析不同品种种球露地越冬栽培的可行性。
8、种球加工生产线建设:研发并建设种球加工生产线一套,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设计日加工处理种球20万粒。
9、完善宋杖子、牛营子等百合、玫瑰标准化示范园区建设,组织花农技术培训、座谈交流20次,培训1000人次。
10、郁金香种球复壮:回收郁金香花后种球20万粒,进行种球越夏干储、越冬栽培、采收分级、种球消毒、变温处理试验,总结郁金香花后种球复壮技术要点。
11、食用百合品种筛选鉴定:引进野生百合和亚百栽培品种10-15个,筛选1-2个能够自然越冬,产量高、抗病性强的品种。
12、洋桔梗、洋绣球等花色新品种引进:引进试种洋桔梗5-10个品种、洋绣球2-3个品种等进行试种栽培。
(二)2015年1月-2015年12月规范基地生产,推广应用新技术继续进行百合冷棚覆盖越冬试验,郁金香种球复壮试验,食用百合新品种筛选鉴定试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