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之我见论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创新教育之我见

【摘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责任。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创新教育,应当引起全体小学数学教师的充分重视。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通过加强自主与合作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积极培养学生突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等三方面对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创新教育

创新能力直接关系到民族之兴衰,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之源,创新又必须依赖于人才,人才则出自良好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中心的素质教育方式。广大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根据学科的特点,深入实施创新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之培养,就是要通过数学教育以提高小学生的创造力。数学教育所培养学生创造精神是其他所有学科都难以代替的。数学教师应当不断更新观念,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接受受到创新教育,从而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作出自己的贡献。那么,如何才能实现落实小学数学创新教育理念呢?笔者对此进行了探究。

1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创新教育模式

同样的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如果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所收到的教学效果绝对是不同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教师就是教学模式与方法的探索者与创造者。所以,在对小学生进行数学创新能力教育中,数学教师一

定要积极构建出创新教育平台,营造出创新教育之氛围与条件。其一是要创设出愉悦而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小学生的心理与情感不受到来自于外界权威之管束与压制。教师应当尽量为小学生创造出表现的机会。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应当深入钻研数学教材,吃透其精神所在,并依据需要,大胆地对其中的内容与方法作出调整和设计,从而营造出一种创新情境,将教师的创造性和学生的主体性在最大限度上结合起来,从而尽量发挥出小学生的主体作用。比如,在教学《圆柱体的认识》这一内容时,书本上是通过立体图与透视图来揭示出圆柱体之特征的,我觉得教学概念太过抽象。在实际教学中,我调整为首先让学生们去观察圆柱体的模型,观察其表面的形状,随后再让学生动手用厚纸仿制出一个圆柱体。在制作过程中,不要用固定模式去约束学生,而是让其独立自主地去操作。通过学生们的亲自动手,他们能认识到圆柱体的构造与特征,这一认识之产生,其实就是创新,它突破了原先的抽象,让学生对于圆柱体的印象变得更为清晰和深刻。

2 通过加强自主与合作交流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解决问题之关键在于教育内容、教育观念及教学方法的创新。小学生的学习唯有通过其自身的探索,才能实现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这不能单纯地依赖于模仿和记忆。创新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不是直接地将知识的结构全盘告诉给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们去积极探究结论,要帮助学生在得出结论的过程当中发现问题与探索规律,并学到学习的方法。教师应当引导地学生主动进行观察、验证、

推理及合作交流等各类数学活动,让学生形成自身对于数学知识之理解及有效学习策略。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当中,应当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经历探索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与变化规律。例如,小学生们都熟悉高斯解答1+2+3+4+5+……+100=?的计算方法。但是,学生们是否能真正理解这一算法?因此,我出了下列几道计算题:1+3=?/1+3+5=?/1+3+5+7=?/1+3+5+7+……+99=?在教学之中,要启发学生进行思考,从以上算式中能发现些什么,再让学生认真观察每一个算式与结果的特点,比较不同算式间的共同点与不同点,归纳可能会有的规律,并提出自己猜想的过程。在教学当中,我鼓励学生进行相互合作与交流,以交流的方式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开展讨论,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掌握高斯的解法。但是,我并没有让学生们只是停留于高斯算法这一层次上,而是接着继续提问,你们觉得还会有更加简单的算法吗?学生们一楞,又开始了积极的思考。在经过观察之后,有学生:1+3=4=2×2/1+3+5=3×3/1+3+5+7=4×4……这样一来,就能准确的解答

1+3+5+7+……+99。得出这一新规律的过程,就是学生们创新思维能力得到培养的过程,而且能让其感受到成功之喜悦。

3 积极培养学生突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可以说是一种不循规蹈矩,而是寻求变异与多方研究问题答案的思维形式。其所具有的新颖性、独特性与实用性,被公认为是创造力十分重要的特征。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往往会按照自身的思维方式来考虑问题,这就不利于小学生创造性思维之培养。

在教学时,要注意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引导学生去想,逐步要求学生注意很快地想出问题解决的方法,并对想得快的又想得对的给以鼓励。同时,注意防止学生单纯地为了求快,思考轻率而不够周密。计算要在正确的基础上适当提出速度要求,注意适当安排限定时间的练习。有些计算或应用题的分析,要在适当时候引导学生简缩思维。例如被乘数、乘数中间、末尾有0的乘法,要启发学生想有什么简便算法,并在计算中自觉地运用。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当要能允许学生“出格”,允许其突破常规。尽管“出格”并不就意味着创新,但是,要实现创新,首先就一定要“出格”。这就要求在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做到尽量发扬民主,提倡多思考,引导学生们去独立思考、分析与解决问题。比如,苏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练习题:小军收集了一些画片,他拿出画片的一半还多1张送给小明,自己还剩25张。小军原来有多少张画片?学生就运用倒推的策略:还剩25张画片→拿回多送的1张→拿回送出的一半→小军原有的画片解决了这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创造性。此外,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个答案的开放型的题目,也有助于培养思维的创造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效果的,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循序渐进,做到长期坚持,并通过不断地总结与交流经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全面实施创新教育。教师只有要为彻底地更

新固有的教学观念,积极创设条件,才能充分地调动起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目的。

参考文献

[1] 王建军.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创新教育[j].教育实践与研究(小学版),2006(9).

[2] 金振伦.小学数学创新教育课模式与特征浅论[j].辽宁教育研究,2007(12).

[3] 陈琳.小学数学创新课堂教学研究之我见[j].福建论坛,2008(1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