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上升历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裔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变化上升历程

摘要:

从19世纪30年代至今.华裔妇女移民美国已有一百七十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漫长而艰辛的挣扎之后.她们依靠着自己的努力逐渐由社会边缘跻身主流社会。本文借鉴令狐萍在其著作《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中将华裔美国妇女的移民史划分为三个时期的方法。将华裔美国妇女从社会边缘到开始跻身主流社会的历程也划分为三个时期.并着重从女性主体意识和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过程等方面来阐释这一历程。

关键词:华裔美国妇女主流社会女性主体意识多元文化

美国是一个移民国家,华人是众多移民群中的一支。华人移民美国的历史一般被划分为三个时期:从 1848年至 1882年的自由移民时期;从 1882年至 l943年的禁止移民时期;从 1943 年至今为战后时期。中国妇女移民美国也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令狐萍在其著作《金山谣:美国华裔妇女史》中对华裔美国妇女的移民阶段做了如下的划分:从 l9世纪中期到

l943年为早期中国妇女移民时期;从 1943年到 l965年为战后中国妇女的移民时期;从 1965年至今为当代中国妇女的移民时期。令狐萍的划分方法如实准确地反映了华裔美国妇女一个半世纪的移民历史,尤其突出了她们从 20世纪 60年代以来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心理等方面发生的深刻变化[1]。本文将借鉴这种划分方法探讨华裔美国妇女从社会的边缘跻身主流社会的历程:从 l9 世纪 30年代到 1943年为华裔美国妇女处在社会的边缘时期;从 l943年到 l965年为华裔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时期,从 1965年至今为华裔美国妇女开始跻身主流社会期。

华裔美国妇女从社会边缘跻身主流社会的历程,既是其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的过程,又是美国多元文化不断发展的过程。本文将结合华裔女性主体意识的增强和美国多元文化的发展来阐释华裔美国妇女是如何从美国社会的边缘跻身主流社会的。

一、华裔美国妇女处于美国社会的边缘 (19 世纪 3O年代一1943年 )

美国华裔妇女是当时西方世界中的中国人,又是男性占主导地位的世界中的妇女。这决定了她们不仅遭受普遍存在的种族歧视,而且还要遭受性别歧视[2]。在华裔妇女移民早期,这种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一直占据着主地位,形成了华裔妇女被双重边缘化的窘境。根据史料记载,早期移民到美国的中国妇女人数非常少。1834年,中国妇女梅阿芳抵达纽约,成为有史可载的第一个到达美国的中国妇女,虽然在此后的 3年内又有 lOOO多名中国妇女陆续到达美国,但是华裔妇女在华人总数中的比例仍然非常低。186o 年,在美华人男女比例大约为 20:1,20年之后为 27:1,到了 2O世纪40年代也只不过是 4:1。这主要是因为美国政府推行的排华政策,即限制华人移民所造成的特别是 1924年国会通过的《移民法》对于华裔女性移民提出了更为苛刻的要求,“明确禁止‘中国妇女、妻子和妓女’入境。任何与中国女子通婚的美国男子将失去美国公民的身份??”[3]。早期华裔移民妇女中有不少人从事娼妓业187o年,在加利福尼亚州的 3526名成年中国移民妇女当中,有 2157名被列为娼妓[4]。19世纪末到 2O世纪初,华裔妇女从事的工作也主要是些非技术性的工作,集中在洗衣业、餐馆业、缝纫业和杂货商业。在美国主流文化的媒体报道中,华裔妇女是“性感乖顺,神秘诱人的玩偶”,她们甚至被极端化地描述成“莲花”(“莲花”一词来源于华裔演员黄柳霜在影片《海逝》中扮演的角色“莲花”,是一个为了西方男性的“爱”而殉葬的东方女性)和“龙女”。早期华裔妇女的活动天地比较狭小,仅仅局限于当地华人居住区唐人街。她们的婚姻基本上都是在华人圈内进行的,异族婚的情况非常少见。

从华裔妇女主观方面来说,她们的主体意识在这一时期还处在“自在自然”阶段,还没有认识到自己作为主体能够发挥的主观能动性 [5]。虽到了美国,她们中的许多人还是摆脱不了中国会的传统习俗和封建社会道德规范的约束。一时期的华裔移民妇女在来美之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不会说英语,普通华裔妇女所从事的作基本上都集中在华人聚居区唐人街。因此,们走出去同美国人打交道的机会非常少。而济情况较好的华商之妻,也被禁锢在丈夫和儿的家庭天地之中,难以同美国主流社会接触。裔美国妇女的这种不管是自愿还是不自愿的自我封闭,使她们丧失了主体意识,同时也阻碍了美国公众对华裔美国女性的了解。

从美国当时社会情况来看,这一时期由于盎鲁一撒克逊白色人种在美国的政治、经济中占统治地位,他们的新教文化自然而然就成了美国的主流文化。新教文化认为美国是一座“大熔炉”,强调所有的外来移民种族文化都要被同化,都要将自身融化于主流文化中。从 19世纪末到 2O世纪二三十年代是“大熔炉”理论在美国的盛行时期。在美国人眼中移民要实现自身的同化,不仅要离开他们的老家,还要放弃习以为常的社会文化习俗,以适应新的环境和新的社会制度 [6]。这对当时的第一代中国移民妇女来说,是难以想象的。于是迥异的外貌特征和异域文化传统使她们成为被排斥和歧视的对象。有人认为,美国人对中国人的排斥和歧视是一种典型的文化误解,“一方面,多数美国公众对中国文化所知甚少,而这种对中国文化的无知往往造成他们对中国人的偏见;另一方面,语言的障碍、风俗习惯的差异,对不同宗教信仰的调和以及其他文化传统,又使中国移民在文化上孤立于白人。他们往往下意识地与他们的不友善邻居或同事的敌视态度与行为保持一定距离,

以求平安无事。”[7] 二、华裔美国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 (1943年--1965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美国华裔妇女移民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华裔妇女人数激增,社会地位得到改善。 1941年 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和中国成了同盟国,1943年 12月 13日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签署((废除排华法令》。随着一系列排华法案的废除和战后有关法律的出台,如 1945年的《战时新娘法》、1946年的《军人未婚妻法》、1948年的《战时措置人员法》和 1953年的《难民救援法》等,使移民美国的中国妇女的人数激增,掀起了第一次移民高潮。从 1944年到 1953年期间移民美国的华人中,女性占了八成还多。到 1960年,华裔妇女的人数已超过 10 万。另一方面,由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军事动员和军火工业等的发展,大约有 12000名美籍华人加入美国三军,其中有许多华裔妇女在美国军队中服役,担任飞行员、教官和护士等职务,而且长期以来对华人关闭的工厂大门也终于敞开了,华裔妇女的就业范围扩大,就业机会增多。战后更多华裔妇女成为职业妇女,走出了唐人街,进入私人公司、政府机构做事。一些像吴健雄这样的优秀华裔妇女还进入了美国高科技领域、艺术科学以及文学等领域。华裔妇女的社会地位开始改善和上升,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有权参与美国各级竞选活动。江月桂就是华裔妇女参政的典范与先驱,她于 1956年当选为加州中小学教育厅成员。从华裔妇女主观方面来说,尽管这一时期的她们在适应美国社会和文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难,挣扎在种族和性别歧视的双重边缘地带,但她们从未放弃过,并一直在为自己社会地位的提高努力着。随着越来越多的华裔妇女加入社会生产的行列,她们的主体意识被唤醒,由“自在自然”阶段进入了“自知自觉”阶段。她们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只是被动的存在物,可以能动的改造自然环境并主动的进行自我选择和自我完善。她们不断尝试去冲破社会文化的枷锁,抵制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 (8]。总体上来看,她们认识到了自身的价值,并不断地克服语言和文化障碍,取得经济上的独立,摆脱家庭的束缚,以种积极的态度去提高社会地位,融入主流文化。美国华裔女性社会地位改善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战后移民美国的中国妇女中,不少人在移民前就已经在中国接受过高等教育,接触过一定的西方文化,具有较高的文化水平和职业技能,比较容易得到主流社会的认可和接纳,其中部分优秀华裔妇女开始参与政治。这些因素都在一程度上改善了华裔妇女在美国公众眼中的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