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讲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代社会问题
• • • • • • • • • 社会不平等问题 贫困问题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 环境、资源与生态恶化问题 犯罪与其他越轨行为问题 社会歧视问题 健康与疾病问题 居住环境问题 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21
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积极作用
– 政府通过社会政策积极地干预市场和社会生活,可以 扭转因市场失灵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缺陷而导致的 各种社会问题 – 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在解决社会 问题方面具有很强的有效性 – 社会政策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地诊断社 会问题,通过比较科学的决策方法来合理地配置资源, 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社会问题 – 社会政策可以动员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并开 发现有资源,从而形成全社会的力量去解决社会问题
2
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
• 社会行政的观点往往从社会问题来界定需要,认 为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中发生的各种问 题,如贝弗里奇报告提供的“匮乏、懒惰、疾病、 无知、肮脏”五大病害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 经济学认为,特定条件下人们具有支付能力的需 要,不具备满足条件的需要一般不具有经济学意 义。 • 政治经济学认为,需要是与特定目标相联系的, 必须以某种策略去达到
第三讲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 社会问题
1
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
• 广义的需要概念涉及整个生物界,可以指动物、 植物、个人及人类社会的一种摄取模式,以此保 证主体的生存发展。 • 社会政策中的需要是相对狭义的概念,指个体和 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和发展而必须设法满足的摄 取状态 • 个人需要反映了社会需要
– 个体需要的满足不仅维系了个体的生存,而且维系了 社会整合 – 个体需要的产生也是社会性的,需要用社会的标准来 衡量,并以社会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 个体需要的满足往往以社会的途径来实现,传统的家 庭、社区、邻里等主要满足手段的需要也因为在社会 关系中表达并得到解决而带有社会的性质
11
社会政策满足社会需要的局限性
• 通过社会政策来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会影响到 原来的利益格局 • 社会成员行动上的一致性并不能仅仅由于某种政 策的存在而成为现实,社会秩序的实现还需要其 它社会控制制度的配合才可能实现 • 由于社会政策并不能完全控制个人的社会风险, 现代社会非常容易由于个人风险引发社会系统风 险,影响社会稳定。 • 社会政策试图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而实现经济 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3
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个人劳动、家庭亲属、邻里、民间慈善团 体,包括慈善组织
6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
• 属性需求(Attributed Need):以相同需求的群体成 员为条件的,这些需求在现存的社会或经济安排 中无法满足。在此原则下,需求按规范的标准来 定义的,支撑这个原则需要有基础是:
• 补偿(Compensation):对作出特殊社会经济贡 献的群体成员,如退伍军人、社会保险缴费者或 受到“社会之手”不公平伤害的群体成员如种族 主义者和性别主义的受害者为条件的。支撑这一 原则的基础是:
22
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局限性
– 社会政策是政府主导的公共行动,但由于存在“政府 失灵”,降低了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有效性 – 政府的政策选择,其往往会重点解决某些问题,而忽 略其它社会问题 – 社会政策行动需要比较复杂的组织过程,有时候会由 于利益群体影响等人为因素而使决策和实施过程偏离 合理的目标和路径,从而影响社会政策的效果 – 问题的分析和界定本身存在偏差 – 决策模型本身的问题 – 社会政策在决策行动中的限制
17
默顿的解释
适应模式 顺从者 改革者 现实主义者 逃跑主义者 造反者 文化目标 制度化手段 + + ─ ─ ± + ─ + ─ ±
18
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
• 文森特·帕特里罗认为,除了后现代理论以外,对社会问 题的理论解释大致存在三种取向:
– 功能主义:社会病态论、生物社会论、社会解组论、文化失调论 – 冲突论:价值冲突、群体冲突、阶级冲突 – 互动论:标签论
• 帕特里罗认为,界定社会问题需要考虑四个因素
– 一种社会现象是否给社会和个体成员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 是否触犯了社会中某些权力阶层的价值标准 – 是否能持续存在 – 针对这些现象是否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 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 响,社会主流价值领域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 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9
社会需要:社会整体的需要
• 社会的需要是社会整体的需要,即社会整 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 社会整合:传统社会中,社会整合主要通 过情感和宗教来完成;工业化之后则主要 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化来实现。另外还 需要一种集体的共同意识 • 追求秩序:行动一致性 • 社会稳定 :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之 间如果关系紧张,则影响社会稳定 • 发展:包括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10
社会政策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性
• 国家是社会政策的主体,合理的社会政策规划和实施在满 足个人基本需要的基础上,能有效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社 会关系,满足社会的整合需要 • 社会政策成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有效组成部分, 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满足社会的秩序需要 • 社会政策通过资源的再分配,缩小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地区 之间的差别,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距离,有效地消除 社会紧张状态,满足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需要 • 通过规划和实施社会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经济发展和社 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使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能够同步进 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6
默顿的解释
• 两个因素:文化确定的目标、兴趣对位于 不同位置的社会成员都是合法的;社会为 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方法的选择范围受 到制度化规范的限制 • 假设:从社会学视角来看,越轨行为可能 是文化确定的激情与实现这些激情的社会 结构相互分离的表现。根据社会成员对目 标和手段的不同态度 ,划分出个人适应的 理想类型表:
12
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
• 个人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
– 满足个人需要的内容 – 满足个人需要的程序 – 满足方式
• 社会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社会政 策对整体社会需要的回应实际上是试图控 制社会风险的发生
– 当社会政策满足社会整体的需要以后就能有效 地避免社会风险
13
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
19
社会问题的特点
• 客观性:其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独立于人们的意志之外, 其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可以减轻社会问题的 危害程度,却不能彻底地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对于社会 问题的认定只能在社会问题产生之后,不能在此之前 • 主观性:只有在特定的利益群体和权力阶层就社会事实作 出反应后,社会事实才能形成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主观 性还表现在其文化性上,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在价值、道 德、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社会问题的 认识和界定也因此不同 • 社会性:社会问题产生原因、内容、形式、后果、责任以 及解决社会问题方法和过程的社会性。 • 过程性:社会问题是历史的、变化的。对于社会问题的认 定也存在过程性 • 社会问题还具有普遍性、持久性、群体性
14
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
• 越轨论:社会行为与社会目标和制度化手段,即 社会期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就是社会问题 • 冲突论:福勒、麦尔斯1948年提出并在20世纪60 年代成熟的价值冲突论,认为社会问题是由价值 矛盾和冲突造就的社会后果。奥斯丁·塔克和里 查德·昆尼也从冲突角度研究了犯罪问题。认为 社会中的冲突现象不仅表现在价值方面,也表现 在权力和利益方面,冲突的结果可以体现为社会 问题
– 分配给个人; – 以需求的技术诊断标准为基础。如对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
8
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 基本需要中的作用
• 社会政策是当代社会中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主流 方式。“社会政策是国家/政府应对社会问题,为 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 • 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中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 社会政策满足的是人们的基本需要 – 在现实的社会政策实践中,即使基本需要也无法完全 通过社会政策来得到满足 – 社会政策的一般化和制度化特征决定其很难满足个性 化的特殊需要
5
个人的需要有其刚性与弹性
• 马斯洛对于人类需要的看法 • 基本需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每个人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 即一个人没有满足其基本需要,他/她就没有达到“人”的最低生活状 态。基本需要具有刚性特征,同时具有相对性。这导致难以对其进行 完全客观的和准确的经验侧量。 • 影响因素
– 经济:需要的满足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 段和水平上,社会政策所对应的人类需要在满足范围和满足程度上都有 所变化 – 政治:不同政治形态下人们的基本需要会有不同的界定,因为政治目标 的实现需要得到社会成员的支持,所以界定人们的需要往往受到政治体 制影响 – 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任何社会政策的规划和实践都与其背后的文化, 特别是在社会中占据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有密切关系
4
个人需要的基本类型
• 布莱德萧(Bradshaw,1977)对于需要的划分
– 规范性需要:建立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标准与实际存在 的状况比较之下所产生的。如贫困线 – 感知的需要:人们切身感觉到他们实际生活水平未能 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实际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 表达的需要:感觉的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在 行动上表现为“要求”。弱势群体的请愿活动所表达 的就是这类需要 – 比较的需要:当一些人所获得的产品和服务少于同类 的其它人时,就会产生需要的感觉。所有需要都或多 或少带有主观性质。即使是规范性需要所建立的标准 也是人为的,因而也是社会的、文化的
– 以群体为导向的分配; – 以规范的公平标准为基础的 – 以群体为导向的分配; – 以规范需求标准为基础
7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
• 诊断性划分(Diagnostic Differentiation):以个别案例的专 业为条件,这些个别案例在身体或精神残障的条件下,可 能需要特殊商品或服务。支撑这一原则的基础是:
15
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
• 人格论和心理失调论:用心理学概念来解释社会问题,形 成了人格论和心理失调论,把社会问题视为人格或心理失 调的外在表现 • 标签理论:重视社会问题的主观定义取向,也被称为越轨 的社会反应理论。受符号互动论的影响,埃德温·莱默 特 、霍华德·贝克尔提出,埃里克森、西克雷尔和基特 苏斯作了进一步发展。社会问题是由社会群体导致的,因 为社会群体标定了哪些人的行为属于违反规则的行为。特 定的社会群体能把规则应用于特定的人,使他们被贴上越 轨标签而成为“局外人”。其核心观点是:社会问题是社 会的主观定义,即人们对某些人、某些行为、某些现象所 作的主观性社会反应
• 家计审查需求(Means-Tested Need):其资格是以个人缺 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能力的相关证据为条件的。个人获得 社会福利的主要限制是他或她的经济状况。支撑这一原则 的基础是:
• 上述四类是一个从属性需求到家计审查需求的连续谱
– 分配给个人; – 以需求的经济标准为基础。如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住房
3
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
• 社会政策主要关注人们的基本需要,即对个人来 说是为了达到一个社会中基本的生活水平而必须 满足的条件。其基本需求的满足不应受到其支付 能力的限制。如果本人没有能力满足基本需要, 则应该得到社会的帮助。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 会需要是指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 满足条件 • 从一般意义上看,需求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现 实的,可以指望得到满足的需要
• 社会病态论:查尔斯·汉德森和萨缪尔·史密斯 提出,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的现象,社会群 体的道德病态或社会本身的不道德不健康就是社 会问题 • 生物社会论:社会问题是由于人类的生理因素造 成的某些行为现象 • 社会解组论:库利、托马斯、奥格本 社会问题 是社会变迁导致的社会失控现象 • 文化失调论:奥格本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相 互关联的各部分的文化变化速度的不同导致社会 整体的混乱现象即社会问题。如亚文化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当代社会问题
• • • • • • • • • 社会不平等问题 贫困问题 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问题 环境、资源与生态恶化问题 犯罪与其他越轨行为问题 社会歧视问题 健康与疾病问题 居住环境问题 其他各种社会问题
21
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积极作用
– 政府通过社会政策积极地干预市场和社会生活,可以 扭转因市场失灵和社会生活中的功能性缺陷而导致的 各种社会问题 – 社会政策具有权威性、严肃性和强制性,在解决社会 问题方面具有很强的有效性 – 社会政策可以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比较全面地诊断社 会问题,通过比较科学的决策方法来合理地配置资源, 以更加科学合理地解决社会问题 – 社会政策可以动员社会成员广泛参与,充分利用并开 发现有资源,从而形成全社会的力量去解决社会问题
2
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
• 社会行政的观点往往从社会问题来界定需要,认 为个人的社会需要是个人或人群中发生的各种问 题,如贝弗里奇报告提供的“匮乏、懒惰、疾病、 无知、肮脏”五大病害就是这种观点的体现 • 经济学认为,特定条件下人们具有支付能力的需 要,不具备满足条件的需要一般不具有经济学意 义。 • 政治经济学认为,需要是与特定目标相联系的, 必须以某种策略去达到
第三讲 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 社会问题
1
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
• 广义的需要概念涉及整个生物界,可以指动物、 植物、个人及人类社会的一种摄取模式,以此保 证主体的生存发展。 • 社会政策中的需要是相对狭义的概念,指个体和 社会为了维系其生存和发展而必须设法满足的摄 取状态 • 个人需要反映了社会需要
– 个体需要的满足不仅维系了个体的生存,而且维系了 社会整合 – 个体需要的产生也是社会性的,需要用社会的标准来 衡量,并以社会性的形式表现出来 – 个体需要的满足往往以社会的途径来实现,传统的家 庭、社区、邻里等主要满足手段的需要也因为在社会 关系中表达并得到解决而带有社会的性质
11
社会政策满足社会需要的局限性
• 通过社会政策来调节人们的社会关系,会影响到 原来的利益格局 • 社会成员行动上的一致性并不能仅仅由于某种政 策的存在而成为现实,社会秩序的实现还需要其 它社会控制制度的配合才可能实现 • 由于社会政策并不能完全控制个人的社会风险, 现代社会非常容易由于个人风险引发社会系统风 险,影响社会稳定。 • 社会政策试图通过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而实现经济 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23
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满足个人基本需要的方式:个人劳动、家庭亲属、邻里、民间慈善团 体,包括慈善组织
6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
• 属性需求(Attributed Need):以相同需求的群体成 员为条件的,这些需求在现存的社会或经济安排 中无法满足。在此原则下,需求按规范的标准来 定义的,支撑这个原则需要有基础是:
• 补偿(Compensation):对作出特殊社会经济贡 献的群体成员,如退伍军人、社会保险缴费者或 受到“社会之手”不公平伤害的群体成员如种族 主义者和性别主义的受害者为条件的。支撑这一 原则的基础是:
22
社会政策在解决社会问题中的作用
• 局限性
– 社会政策是政府主导的公共行动,但由于存在“政府 失灵”,降低了社会政策解决社会问题中的有效性 – 政府的政策选择,其往往会重点解决某些问题,而忽 略其它社会问题 – 社会政策行动需要比较复杂的组织过程,有时候会由 于利益群体影响等人为因素而使决策和实施过程偏离 合理的目标和路径,从而影响社会政策的效果 – 问题的分析和界定本身存在偏差 – 决策模型本身的问题 – 社会政策在决策行动中的限制
17
默顿的解释
适应模式 顺从者 改革者 现实主义者 逃跑主义者 造反者 文化目标 制度化手段 + + ─ ─ ± + ─ + ─ ±
18
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
• 文森特·帕特里罗认为,除了后现代理论以外,对社会问 题的理论解释大致存在三种取向:
– 功能主义:社会病态论、生物社会论、社会解组论、文化失调论 – 冲突论:价值冲突、群体冲突、阶级冲突 – 互动论:标签论
• 帕特里罗认为,界定社会问题需要考虑四个因素
– 一种社会现象是否给社会和个体成员造成了严重的损害 – 是否触犯了社会中某些权力阶层的价值标准 – 是否能持续存在 – 针对这些现象是否有一系列的解决方案
• 社会问题可以被认为是对社会成员和社会整体造成负面影 响,社会主流价值领域不能接受因而需要采取集体行动进 行干预的社会现象
9
社会需要:社会整体的需要
• 社会的需要是社会整体的需要,即社会整 体生存、运行和发展所必需的条件 • 社会整合:传统社会中,社会整合主要通 过情感和宗教来完成;工业化之后则主要 通过劳动分工和社会分化来实现。另外还 需要一种集体的共同意识 • 追求秩序:行动一致性 • 社会稳定 :不同的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之 间如果关系紧张,则影响社会稳定 • 发展:包括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
10
社会政策满足社会需要的有效性
• 国家是社会政策的主体,合理的社会政策规划和实施在满 足个人基本需要的基础上,能有效调节社会成员之间的社 会关系,满足社会的整合需要 • 社会政策成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有效组成部分, 规范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满足社会的秩序需要 • 社会政策通过资源的再分配,缩小了不同利益群体和地区 之间的差别,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距离,有效地消除 社会紧张状态,满足社会稳定与和谐的需要 • 通过规划和实施社会政策,可以有效地调节经济发展和社 会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使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能够同步进 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16
默顿的解释
• 两个因素:文化确定的目标、兴趣对位于 不同位置的社会成员都是合法的;社会为 实现个人目标的手段、方法的选择范围受 到制度化规范的限制 • 假设:从社会学视角来看,越轨行为可能 是文化确定的激情与实现这些激情的社会 结构相互分离的表现。根据社会成员对目 标和手段的不同态度 ,划分出个人适应的 理想类型表:
12
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
• 个人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
– 满足个人需要的内容 – 满足个人需要的程序 – 满足方式
• 社会需要对社会政策的导向作用:社会政 策对整体社会需要的回应实际上是试图控 制社会风险的发生
– 当社会政策满足社会整体的需要以后就能有效 地避免社会风险
13
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
19
社会问题的特点
• 客观性:其存在是一种客观现象,独立于人们的意志之外, 其产生与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人们可以减轻社会问题的 危害程度,却不能彻底地解决社会问题。同时,对于社会 问题的认定只能在社会问题产生之后,不能在此之前 • 主观性:只有在特定的利益群体和权力阶层就社会事实作 出反应后,社会事实才能形成社会问题;社会问题的主观 性还表现在其文化性上,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在价值、道 德、宗教信仰、思维方式等方面存在差异,对社会问题的 认识和界定也因此不同 • 社会性:社会问题产生原因、内容、形式、后果、责任以 及解决社会问题方法和过程的社会性。 • 过程性:社会问题是历史的、变化的。对于社会问题的认 定也存在过程性 • 社会问题还具有普遍性、持久性、群体性
14
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
• 越轨论:社会行为与社会目标和制度化手段,即 社会期待与社会现实之间的差距就是社会问题 • 冲突论:福勒、麦尔斯1948年提出并在20世纪60 年代成熟的价值冲突论,认为社会问题是由价值 矛盾和冲突造就的社会后果。奥斯丁·塔克和里 查德·昆尼也从冲突角度研究了犯罪问题。认为 社会中的冲突现象不仅表现在价值方面,也表现 在权力和利益方面,冲突的结果可以体现为社会 问题
– 分配给个人; – 以需求的技术诊断标准为基础。如对残障儿童的特殊教育服务
8
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 基本需要中的作用
• 社会政策是当代社会中满足人们基本需要的主流 方式。“社会政策是国家/政府应对社会问题,为 满足人们的需要而进行的资源配置”。 • 社会政策在满足个人需要中的有效性与局限性
– 社会政策满足的是人们的基本需要 – 在现实的社会政策实践中,即使基本需要也无法完全 通过社会政策来得到满足 – 社会政策的一般化和制度化特征决定其很难满足个性 化的特殊需要
5
个人的需要有其刚性与弹性
• 马斯洛对于人类需要的看法 • 基本需要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生活条件下每个人必须得到满足的需要。 即一个人没有满足其基本需要,他/她就没有达到“人”的最低生活状 态。基本需要具有刚性特征,同时具有相对性。这导致难以对其进行 完全客观的和准确的经验侧量。 • 影响因素
– 经济:需要的满足必须以一定的经济条件为前提,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 段和水平上,社会政策所对应的人类需要在满足范围和满足程度上都有 所变化 – 政治:不同政治形态下人们的基本需要会有不同的界定,因为政治目标 的实现需要得到社会成员的支持,所以界定人们的需要往往受到政治体 制影响 – 文化、价值和意识形态:任何社会政策的规划和实践都与其背后的文化, 特别是在社会中占据主流地位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有密切关系
4
个人需要的基本类型
• 布莱德萧(Bradshaw,1977)对于需要的划分
– 规范性需要:建立在已经建立起来的标准与实际存在 的状况比较之下所产生的。如贫困线 – 感知的需要:人们切身感觉到他们实际生活水平未能 达到应该达到的水平。实际是个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 – 表达的需要:感觉的需要转化为实际行动的结果,在 行动上表现为“要求”。弱势群体的请愿活动所表达 的就是这类需要 – 比较的需要:当一些人所获得的产品和服务少于同类 的其它人时,就会产生需要的感觉。所有需要都或多 或少带有主观性质。即使是规范性需要所建立的标准 也是人为的,因而也是社会的、文化的
– 以群体为导向的分配; – 以规范的公平标准为基础的 – 以群体为导向的分配; – 以规范需求标准为基础
7
社会福利政策的分配
• 诊断性划分(Diagnostic Differentiation):以个别案例的专 业为条件,这些个别案例在身体或精神残障的条件下,可 能需要特殊商品或服务。支撑这一原则的基础是:
15
社会问题的基本含义
• 人格论和心理失调论:用心理学概念来解释社会问题,形 成了人格论和心理失调论,把社会问题视为人格或心理失 调的外在表现 • 标签理论:重视社会问题的主观定义取向,也被称为越轨 的社会反应理论。受符号互动论的影响,埃德温·莱默 特 、霍华德·贝克尔提出,埃里克森、西克雷尔和基特 苏斯作了进一步发展。社会问题是由社会群体导致的,因 为社会群体标定了哪些人的行为属于违反规则的行为。特 定的社会群体能把规则应用于特定的人,使他们被贴上越 轨标签而成为“局外人”。其核心观点是:社会问题是社 会的主观定义,即人们对某些人、某些行为、某些现象所 作的主观性社会反应
• 家计审查需求(Means-Tested Need):其资格是以个人缺 乏购买商品或服务的能力的相关证据为条件的。个人获得 社会福利的主要限制是他或她的经济状况。支撑这一原则 的基础是:
• 上述四类是一个从属性需求到家计审查需求的连续谱
– 分配给个人; – 以需求的经济标准为基础。如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住房
3
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
• 社会政策主要关注人们的基本需要,即对个人来 说是为了达到一个社会中基本的生活水平而必须 满足的条件。其基本需求的满足不应受到其支付 能力的限制。如果本人没有能力满足基本需要, 则应该得到社会的帮助。对于整个社会来说,社 会需要是指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 满足条件 • 从一般意义上看,需求是指在特定条件下人们现 实的,可以指望得到满足的需要
• 社会病态论:查尔斯·汉德森和萨缪尔·史密斯 提出,社会问题是违背社会道德的现象,社会群 体的道德病态或社会本身的不道德不健康就是社 会问题 • 生物社会论:社会问题是由于人类的生理因素造 成的某些行为现象 • 社会解组论:库利、托马斯、奥格本 社会问题 是社会变迁导致的社会失控现象 • 文化失调论:奥格本 在社会变迁的过程中,相 互关联的各部分的文化变化速度的不同导致社会 整体的混乱现象即社会问题。如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