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著,产板型巨核细胞明显减少。巨核细胞成熟 障碍。
16
4.血小板抗体测定
主要是PAIgG增高。
17
5.血小板寿命测定 血小板存活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只有数小时 (正常为8~10天)。
18
6.其他 慢性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可以异常。
19
急性ITP血象:可见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未见血小板
2.大多数患儿无严重出血,包括血小板 <10×10*9/L,仅有3%患儿会发生严重出血,最 严重并发症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仅为0.5%。CITP患 儿颅内出血的风险,可能高于新诊断ITP患儿,但仍 低于1%。
28
3.一些药物干预对儿童是有明显不良反应的。 4.有更高严重出血风险的患儿往往对药物治疗的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 T P)
2
既往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 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是以单纯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血小板计数 <100×10*9/L,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正 常)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特点:
皮肤粘膜、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 束臂试验阳性; 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32
2.糖皮质激素
首选,每日泼尼松1.5~2mg/kg,分3次口服, 或每日4mg/kg,连用4天。
出血严重者可用冲击疗法:地塞米松每日 0.5~2mg/kg,或甲基泼尼松龙每日20~ 30mg/kg,静脉滴注,连用3天,症状好转后 改服泼尼松。
待血小板数回升至接近正常水平后逐渐减量,
33
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停药后如有复发,可再 用泼尼松治疗。
注意监测血糖血压,应用制酸剂或胃粘膜保护 预防胃粘膜病变,补钙。
4周仍无效者,必须迅速减量直至停药。
34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主要作用:⑴封闭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
20
慢性ITP血象:血小板较少,可见巨大血小板
21
22
23
24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 可作出诊断。
1. 广泛的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 2. 多次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 3.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
碍
25
5.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① 泼尼松治疗有效 ②切脾治疗有效 ③ PAIgG增多 ④ PAC3增多 ⑤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6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含量增多。血 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 80%~90%患者可测到血小板相关免疫球 蛋白,包括PA-IgM,IgG C3等。当结合了 这些抗体的血小板经过脾,肝脏时,可被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使血小板减少。
7
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性,抗血小 板抗体同样作用于骨髓的巨核细胞,导致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巨细胞生成和释放均 受到严重影响,使血小板进一步减少。
应也较差。
29
建议有以下特点的患儿应给予药物治疗。 1.血小板<20×10*9/L,伴广泛皮肤黏膜出血
表现。 2. 血小板<20×10*9/L,伴新发的头痛和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 3.存在可引起严重出血的风险因素,包括头部
创伤,需要进行可能引发失血的手术或操作。 或患儿的生活方式会导致频繁创伤。
6.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6
[诊断、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 急性白血病 2.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过敏性紫癫:出血性斑丘疹,对称分布,血小
板数正常。 4.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7
大部分患儿可观察等待,而不选择药物治疗。
1.50%~70%的患儿无论是否治疗均可在3个月内 痊愈,大约50%以上的CITP可自行缓解,年龄小 或急性发病的患儿更易自发缓解。
3
大多数ITP患儿的病因不明,但发病前常有 病毒感染病史。
4
病毒感染后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 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收到 损伤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
5
病毒感染后,体内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附着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易被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使血小板寿命缩短。
新诊断ITP:<3个月,持续性ITP:3~12月,慢 性ITP:>12个月。
12
13
1.血象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100×109/L
急性型:常<20×109/L 慢性型:(30~80)×109/L
出血轻重与血小板数多少有关,血小板< 50×109/L时可见自发性出血,< 20×109/L出血明显,<10×109/L时出 血严重。
8
ITP的发生可以是原发性的或其他疾病引起。 继发性ITP常见于下列病症,包括疫苗接种,
药物诱发、感染(CMV、HIV、HCV、Hp)、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磷脂综合征、淋 巴增值性病变、骨髓移植的副作用、免疫 缺陷病等。
9
发病年龄:多见于1~5岁小儿,男女无差。 季节:冬春季发病率较高。Fra Baidu bibliotek 感染史:患儿于发病前1~3周常有病毒感染史。
血小板大小不等,染色较浅。
白细胞数及分类正常。失血较多时可致贫 血。
14
2.止血和凝血象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 血块收缩不良 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束臂试验阳性
15
3. 骨髓象 不建议常规做骨髓穿刺,临床表现不典型、
治疗反应差。
红系和粒系正常。 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慢性型则增多更显
10
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 皮肤:出血点、瘀斑、紫癜,分布不均,四肢多 黏膜: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结膜下、
视网膜出血、肉眼血尿、胃肠道大出血。颅内出 血少见,一旦发生,预后不良。 贫血和轻度肝脾肿大,淋巴结不大。
11
ITP患儿通常可在发病3个月内自发缓解,大约 20%的患儿最终进展为慢性ITP(chronic ITP, CITP)。
30
4.患儿和家长对于ITP相关临床症状,特别是 乏力和出血风险过于焦虑,使健康相关的生活 质量受损。
5.不能确保随访的患儿等。
31
1.一般治疗 对急性出血严重者,应注意休息,防止各种创
伤和脑出血(医嘱:绝对卧床休息),可用一 般止血药,酚磺乙胺。慢性出血导致贫血者予 铁剂治疗。忌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药 物。
16
4.血小板抗体测定
主要是PAIgG增高。
17
5.血小板寿命测定 血小板存活时间明显缩短,甚至只有数小时 (正常为8~10天)。
18
6.其他 慢性患者的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可以异常。
19
急性ITP血象:可见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未见血小板
2.大多数患儿无严重出血,包括血小板 <10×10*9/L,仅有3%患儿会发生严重出血,最 严重并发症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仅为0.5%。CITP患 儿颅内出血的风险,可能高于新诊断ITP患儿,但仍 低于1%。
28
3.一些药物干预对儿童是有明显不良反应的。 4.有更高严重出血风险的患儿往往对药物治疗的反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
(Immune thrombocytopenia, I T P)
2
既往又称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小儿 最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是以单纯性血小板减少为特征(血小板计数 <100×10*9/L,白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正 常)的出血性疾病。
临床特点:
皮肤粘膜、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 束臂试验阳性; 出血时间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
32
2.糖皮质激素
首选,每日泼尼松1.5~2mg/kg,分3次口服, 或每日4mg/kg,连用4天。
出血严重者可用冲击疗法:地塞米松每日 0.5~2mg/kg,或甲基泼尼松龙每日20~ 30mg/kg,静脉滴注,连用3天,症状好转后 改服泼尼松。
待血小板数回升至接近正常水平后逐渐减量,
33
疗程一般不超过4周。停药后如有复发,可再 用泼尼松治疗。
注意监测血糖血压,应用制酸剂或胃粘膜保护 预防胃粘膜病变,补钙。
4周仍无效者,必须迅速减量直至停药。
34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主要作用:⑴封闭单核-巨噬细胞FC受体。
20
慢性ITP血象:血小板较少,可见巨大血小板
21
22
23
24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即 可作出诊断。
1. 广泛的出血累及皮肤、黏膜及内脏 2. 多次化验血小板计数减少 3. 脾脏不增大或仅轻度增大 4. 骨髓检查巨核细胞数增多或正常,有成熟障
碍
25
5. 以下五点中应具备任何一点 ① 泼尼松治疗有效 ②切脾治疗有效 ③ PAIgG增多 ④ PAC3增多 ⑤ 血小板寿命测定缩短
6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含量增多。血 小板结构抗原变化引起的自身抗体所致。 80%~90%患者可测到血小板相关免疫球 蛋白,包括PA-IgM,IgG C3等。当结合了 这些抗体的血小板经过脾,肝脏时,可被 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使血小板减少。
7
血小板和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性,抗血小 板抗体同样作用于骨髓的巨核细胞,导致 巨核细胞成熟障碍,巨细胞生成和释放均 受到严重影响,使血小板进一步减少。
应也较差。
29
建议有以下特点的患儿应给予药物治疗。 1.血小板<20×10*9/L,伴广泛皮肤黏膜出血
表现。 2. 血小板<20×10*9/L,伴新发的头痛和中枢
神经系统症状。 3.存在可引起严重出血的风险因素,包括头部
创伤,需要进行可能引发失血的手术或操作。 或患儿的生活方式会导致频繁创伤。
6. 排除继发性血小板减少症。
26
[诊断、鉴别诊断]
鉴别诊断 1. 急性白血病 2. 再生障碍性贫血 3. 过敏性紫癫:出血性斑丘疹,对称分布,血小
板数正常。 4.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7
大部分患儿可观察等待,而不选择药物治疗。
1.50%~70%的患儿无论是否治疗均可在3个月内 痊愈,大约50%以上的CITP可自行缓解,年龄小 或急性发病的患儿更易自发缓解。
3
大多数ITP患儿的病因不明,但发病前常有 病毒感染病史。
4
病毒感染后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抗体 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应,使血小板收到 损伤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清除。
5
病毒感染后,体内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 附着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易被单核-巨 噬细胞系统吞噬破坏,使血小板寿命缩短。
新诊断ITP:<3个月,持续性ITP:3~12月,慢 性ITP:>12个月。
12
13
1.血象 血小板减少 血小板<100×109/L
急性型:常<20×109/L 慢性型:(30~80)×109/L
出血轻重与血小板数多少有关,血小板< 50×109/L时可见自发性出血,< 20×109/L出血明显,<10×109/L时出 血严重。
8
ITP的发生可以是原发性的或其他疾病引起。 继发性ITP常见于下列病症,包括疫苗接种,
药物诱发、感染(CMV、HIV、HCV、Hp)、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抗磷脂综合征、淋 巴增值性病变、骨髓移植的副作用、免疫 缺陷病等。
9
发病年龄:多见于1~5岁小儿,男女无差。 季节:冬春季发病率较高。Fra Baidu bibliotek 感染史:患儿于发病前1~3周常有病毒感染史。
血小板大小不等,染色较浅。
白细胞数及分类正常。失血较多时可致贫 血。
14
2.止血和凝血象 出血时间延长,凝血时间正常 血块收缩不良 血清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束臂试验阳性
15
3. 骨髓象 不建议常规做骨髓穿刺,临床表现不典型、
治疗反应差。
红系和粒系正常。 巨核细胞数目增多或正常,慢性型则增多更显
10
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 皮肤:出血点、瘀斑、紫癜,分布不均,四肢多 黏膜: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结膜下、
视网膜出血、肉眼血尿、胃肠道大出血。颅内出 血少见,一旦发生,预后不良。 贫血和轻度肝脾肿大,淋巴结不大。
11
ITP患儿通常可在发病3个月内自发缓解,大约 20%的患儿最终进展为慢性ITP(chronic ITP, CITP)。
30
4.患儿和家长对于ITP相关临床症状,特别是 乏力和出血风险过于焦虑,使健康相关的生活 质量受损。
5.不能确保随访的患儿等。
31
1.一般治疗 对急性出血严重者,应注意休息,防止各种创
伤和脑出血(医嘱:绝对卧床休息),可用一 般止血药,酚磺乙胺。慢性出血导致贫血者予 铁剂治疗。忌用阿司匹林等影响血小板功能药 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