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上好历史选修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上好历史选修课
摘要:如何适应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上好高中历史选修课。我们在实践中学习与探索,在探索中总结与反思,认为充分认识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是学好选修课的前提;认真组织选课是学好选修课的关键;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上好选修课的重要环节;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是检验我们上好选修课的标准。
关键词:高中历史课程改革选修课
2010年,贵州作为全国最后一批进入新课改的省份之一,我校也迅速启动新课改工作,经过三年多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产生了一些新的问题。结合2013届和2014届的教学实践,我们就如何上好历史选修课开展了一系列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充分认识选修课开设的必要性是学好选修课的前提
在高中开设选修课程并不是这次课程改革的首创。1990 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历史教学大纲(修订本)》,2000 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和2002 年正式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历史教学大纲》,均有关于历史选修课的规定。根据这些规定,学校在高三开设了中国古代史选修课。只不过从实际开设情况看,这门课名义
上是选修,到后来实际上多数变成了文科班学生的必修课程,从而失去了选修的意义。从课程论的角度来看,选修课程使高中历史课程在结构上走向多元,在体系上趋于完善,在内容上更加丰富,设置与必修课程相辅相成的选修课程是历史课程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这是历史课程改革的一大进步。从学习论的角度来看,设置历史选修课程能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的历史视野,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在实践中我们认识到,选修课程与必修课程具有同等重要的学习价值,更能满足学生自我选择、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需要。
二、认真组织学生选课是学好选修课的关键
新的选修课程设计共有六个学习模块:《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世界文化遗产荟萃》。这六个学习模块从时空地域来看,贯通古今中外;从选材上来看,分别涉及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和文明成果等。这些选修课程向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类的“文化自助餐”,供学生自主选择,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因此,新的选修课程不仅更具有“选修”的价值取向,而且也具备了实施“选修”的可行性。为切实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我校将两种学习模块指定为必选内容,其他作为自选内容。根据高考的导向和学生选题的情况,我
校2013届和2014届学生都选择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和《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作为集体选修内容,其他作为自选内容。
(一)选课程序
1.教师向学生介绍六个选修模块的专题名称和主要内容。
2.学生在电脑室进行网上选择。
3.统计学生的选课结果,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选定初步开设的两个选修模块。
4.备课组教师商定模块开设的先后顺序。
5.文科班在两个选修模块教学结束后,到了高三阶段,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和兴趣爱好,再次选择剩下的选修模块。
6.高三教师根据学生的选择情况,结合师资力量进行任务分配,一般一位教师担任一个选修模块的任务。如果师资不够,就再次根据学生选课的结果,遵循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进行调整。保证学习能力比较强,对选修模块比较感兴趣的学生至少可以选修二至四个模块。
7.组织模块教学班,安排学习时间和地点。
(二)选课原则
1.选课基于学校现有的教学资源(主要是师资和教学资源)。
2.选课关注学科的能力和目标培养的同时兼顾高考。
3.教师要把选课的依据告诉学生,学生要把自己的需求告诉教师,以便统一思想。
三、良好的教学方法是上好选修课的重要环节
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更新教学理念,把自己从知识的传递者这一单一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指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来适应新课改的需要。选修课与必修课在本质上都是历史课,但学习内容和学习要求上有所不同,因此,凡是历史必修课常用的教学方法、学习方法都可以适用于选修课。但由于必修课、选修课的内容侧重点和培养目标不同,这就需要历史教师在处理选修课时应有一些新的认识。我们在这里是这样做的,由于选修课程自身的特点,选修课比必修课更适合于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尝试。具体做法:
(一)在课前分组,明确目标。根据目前各班学生座位的自然分组情况,一般每个班可分为四个大组,每个大组按4―6人分为一个小组,我们把学生必须掌握的每一个专题的知识主干,分为四个小专题布置给每一个大组,让每一位同学下去按我们布置的题目提前查阅资料并进行讨论。例如:雅典的梭论改革,第一组的题目是梭论为什么要进行改革?第二组的题目是梭论改革的内容和所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第三组的题目是梭论改革的成效和评价是什么?第四组题
目是判断一次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是什么?上课时,我们要求每一个小组推选代表或主动回答问题。若按4至6人分组,每一个大组至少可以分为2至3各小组,每一个问题有2至3人先回答,然后我再讲解我的观点,每一个问题学生最起码有2至3个可以参考的意见或观点。目标:学生知道的少讲或不讲,加强基础知识的运用和转换,在有限的45分钟内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地迅速掌握知识的主干。
(二)平等相待、相互学习。通过课堂这一平台,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手中有那些资料,学生对这历史问题的认识到达何种程度,教师需要给学生补充什么?是知识科学性?还是认识问题的标准与方法?例如:在评价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有学生就提出这样的观点:北魏孝文帝自私,为巩固自己的统治,他背叛了自己的祖宗。教师引导:北魏孝文帝改革对整个鲜卑民族的发展,对整个黄河流域经济的恢复,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的进程是有作用的。使学生认识到:在分析历史问题时,只有把个人、民族、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才能理解改革是一场革命的真实内涵。通过课堂这一平台,采用分组学习相互探讨的教学方法,既能突出重点,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对一个问题,师生可以共同协商解决,充分体现师生的平等性,既达到了教学相长的效果,又完成了教学的三维目标。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