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

摘要: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与日俱增的信息量正在爆炸式的增长。面对这样庞大的信息量,教育应该承担起培养学生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信息的能力。信息素养作为现代公民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是信息化时代创造型人才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素质,并且已经逐渐列入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人才素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如何开发和培养中学生的信息素养,对于推进我国教育信息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信息素养概念、培养的要求、培养的必要性、培养的途径等四个方面,论述了中学生信息素养的内涵和培养的必要性,并归纳出五条培养和提高中学生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与方法。

关键字:信息素养;信息时代;培养要求;培养途径

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信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与此同时一个新概念: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也正在引起世界各国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并逐渐加入到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目标与评价体系之中,成为评价人才综合素养的一项重要指标。”[1]现今信息素养已经成为科学素养的重要基础,“未来世界居领先地位的必是信息能力最强的国家,我们要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认识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要像培养学生读、写、算一样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逐步提高信息素养。”[2]

一、什么是信息素养

信息素养(Information literacy)一词,最早是由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A0主席保罗•泽考斯基在1974年提出的,其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发展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教授张倩苇认为:“信息素质主要由信息意识与信息伦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3部分组成。”[3]具体含义是指:有能力从各种不同信息源(图书馆、国际互联网等)获取、评估和使用信息,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信息知识、信息观念、信息心理等方面。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发展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并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

二、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信息技术尤其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便利。在当今信息时代,信息资源丰富,正确获取、处理、应用信息的能力,就如同“读、写”能力一样是人必备能力之一,“如果一个学生无法适应现代教学形式,不会利用已存在的信息源来进行学习,不具备良好的信息素养,相信他很难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必将被时代所淘汰。可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至关重要。”[4]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有助于学生探究、创新能力的提高;反之,中学生若缺乏良好的信息素养,会出现许多新问题。青少年正处在生理、心理发育阶段,还没有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很多中学生经受不住虚拟世界诱惑,从而上网成瘾,无法自拔,以致他们在现实生活中行为出现偏颇现象。由网络引发的中学生犯罪与日增多,多数网络游戏都是以扮演角色互相砍杀为主,充斥着暴力、欺诈和色情等内容,一些中学生受暴力游戏及黄色网站的诱惑最终在犯罪道路上越陷越深。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刻不容缓。

三、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要求

所谓信息素养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内容:

1、热爱生活,有获取新信息的意愿,能够主动地从生活实践中不断地查找、探究新信息。

2、具有基本的科学和文化常识,能够较为自如地对获取的信息进行辨别和分析,正确的加以评估。

3、可以灵活的支配信息,较好的掌握选择信息、拒绝信息的技能。

4、能够有效地利用信息、表达个人的思想和观念,并乐意与他人分享不同的见解或资讯。

5、无论面对何种情境,能够充满自信地运用各类信息解决问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良好的信息素养不仅可以降低学生获取信息的盲目性,提高自学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四、信息素养的培养途径

(一)创设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氛围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学生的信息素养是在耳融目染中慢慢培养的,教师的言行举止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等资源进行教学,并在讲解《Powerpoint幻灯片的制作》的时候,教师首先把幻灯片的制作方法做成幻灯片的课件,漂亮的动画和优美的音乐吸引了学生学习的兴趣。随后的课堂作业制作自己的学校时,很多

学生也模仿老师的形式,为幻灯片配上了动画和音乐,做出了很好的作品。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改变传统的讲课方式,改变为通过制作Plash动画讲解内容;也可以注意收集一些和教学要求有关的、有趣的视频给学生观看,提高获取多种信息的兴趣。

(二)提高计算机使用技术,培养学生获取、分析信息的能力

信息时代与计算机息息相关,提高计算机使用技术,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获取信息的能力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必要条件。信息技术课程要求学生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 办公软件以及网络知识等,这些内容是计算机基础知识,其中Office软件是我们生活中经常用到的。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从技术层面教会学生如何使用这些软件,更要引导他们利用这些软件来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例如在excel表格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刚刚学习的sum汇总和average求平均值函数来对本班同学考试成绩进行汇总和求平均值,并与上次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每位同学的学习进退情况。这使学生在学习汇总和求平均值函数的同时也学会了分析信息,提高了学生分析信息的能力,从而培养了他们的信息素养。

(三)转化学生上网观念,多角度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在信息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丰富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但是很多学生没有充分利用这些网络资源,也缺乏分析、辨别信息的能力。据调查,网络游戏和网上聊天是青少年上网的主要内容,而且网络游戏充斥着暴力等内容,严重影响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转化学生的上网观念,培养良好的上网习惯是塑造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内容。信息课程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上网的良好习惯,多角度的熏陶学生的信息素养。例如在《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这一课时,教师可采用课堂辩论赛的形式让学生学习上网的道德修养和安全法规。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布置辩论题目:计算机网络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要求学生就网络道德内容和法规、计算机网络利弊分析等方面做好准备。同学们对这样的辩论赛很感兴趣,积极地通过互联网、图书馆查找有关资料。辩论开始后,辩手们充分利用搜集到的信息开始了唇枪舌战,课堂气氛高涨。赛后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样的辩论赛,了解到计算机网络的利和弊,认识到正确利用计算机网络的重要性,也懂得了上网时应该遵守网络道德、安全法规。这种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信息素养,达到了教学效果。

(四)开展信息德育教育,培养学生良好信息素养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明确提出:“培养学生信息兴趣和意识,让学

生了解和掌握信息知识、信息技能”;“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