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对乡镇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思考摘要:我国农业已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特征是自给农业向商品农业转变,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科技进步显得越发重要。
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又是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支柱,是实现农业工业化、产业化、现代化的基本保证。
经过对一些农村的调查,发现现阶段的农技推广工作存在许多问题,如注重技术推广而忽视市场指导和信息服务;注重常规技术而忽视产业技术;或注重普遍指导而忽视区域经济的分类指导;还有体系不健全、队伍不稳定、基础设施差、工作经费短缺等等。
我认为要适应现阶段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技推广应加强以下几项工作。
关键词: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技术培训
中图分类号:f323.3 文献标识码:a
1 引导农民种植,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各级农业部门特别是县、镇(乡)两级,应以农经站为依托,配备专门人才组成信息咨询服务机构,建立信息服务体系;还要从省到市(地)到县要增加投入,建立计算机网络,为农民提供种植,向农民发布市场信息和讲解市场营销方面的基础知识,培养农民市场经济意识,引导农民种植。
农业服务部门应承担起为农民提供信息服务的职责,把它纳入到农技推广的范畴。
近年来,毛石镇党委、政府因地制宜,根据镇内实际情况把烤烟作为农民增收,财政创收的主要产业,抓住烤烟收购价格逐年上扬的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
取烤烟种植计划。
大力发展烤烟生产,指导烟农科学种烟。
近年来,我镇烤烟生产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势头。
2003年,种植烤烟466.67hm2,实现产值396万元,创税79.2万元; 2006年种植烤烟483.3hm2,实现产值693万元,创税138.6万元;我镇始终抓住支柱产业不放松,使农民增收,政府税源得到巩固。
我镇还大力推广“两杂”良种,引导农民科学种植。
在农业实用技术方面,先后推广了水稻两段育秧、宽窄行移栽、水稻旱育浅植栽培、水稻抛秧、旱地分带轮作三熟制、玉米单株密植定向移栽、油菜施硼、脱毒洋芋免耕栽培、旱地宽厢宽带栽培、平衡配方施肥、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改变了传统粗放的种植方式,提高了种植水平。
为了确保2013年粮油生产以及其它各农作物产量指标的完成,我镇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认真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意见》,切实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千方百计提升农技推广水平。
2 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手段,实现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者的“双赢”在现行农技推广机制下,许多推广工作也就难免流于形式,不能让农民满意。
为了解决农业推广体系中激励机制的缺位问题,建议采取市场化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农民、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的积极性。
如支持农技推广机构和农技人员开展技术承包、有偿服务。
通过股份制等市场化手段创办科技示范园区,展示名优品种、高效生产模式,带动农民跟进。
种植业结构调整后,农
产品的规模化生产必须要对接市场,这就必须要有一个可靠的销售保障,同时还需要投入一定的生产资金。
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遵义县涉农部门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加入,企业与农户订立产销合同。
企业的主要职责是负责投入一定的生产资金,负责产品收购和销售。
农户负责产品生产。
现已走出了一条公司+农户,产、供、销一条龙的道路。
它能使科技人员与农业生产者形成利益共同体,而长期有效的合作,实现科研机构与农业生产者的“双赢”。
3 把政府支持和农民技术培训相结合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11号)文件以来,各市(州、地)农业部门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支持,按照省政府文件精神和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指导方案的要求,结合实际,抓好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设置。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政府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及时研究解决改革中的重大问题。
要引导广大农业技术人员充分认识改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一步发扬心系农民、献身农业、服务农村的优良传统,主动投身改革,找准新的定位,争取更大作为。
如建立农业科技推广专项基金,逐步增加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技推广的份额。
减少政府对农业生产、流通领域的直接资金投入,而增加对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等领域的资金投入,使政府对农业技术推广的资金达到国际平均水平。
还要重视对农业劳动者的技术和技能培训,把提高农民的素质
作为“科教兴农”、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重大措施。
我国农民整体文化水平低,又是一群最务实,最讲究实际,极注重经验,又相对保守,狭隘,改变他们的传统生产方式更需要通过事实进行演示。
通过农业技术讲座、培训、函授、夜大、阅读《农业技术推广信息利用手册》、《中国植保手册》系列(苹果、水稻、玉米病虫防治分册)、《全国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手册》、《农药监督管理手册》等实用农业技术书籍等多种形式,大幅度提高亿万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农业科技水平。
4 开拓农技推广产业化服务领域
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搞活农技推广工作,增强实力的关键所在。
积极稳妥地将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中承担的农资供应、动物疾病诊疗以及产后加工、营销等服务分离出来,按市场化方式运作。
鼓励其他经济实体依法进入农业技术服务行业和领域,采取独资、合资、合作、项目融资等方式,参与基层经营性推广服务实体的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运营。
积极探索公益性农业技术服务的多种实现形式,对各类经营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实体参与公益性推广,可以采取政府订购服务的方式。
因此,农技推广部门要改革旧的推广模式,在有偿服务与无偿服务结合,技术开发、推广与经营结合等方面走出一条新路。
农技人员要走出机关大院,深入基层,发挥各自的技术特长,开展个人或集团技术承包,实行技术推广与经济报酬挂钩,调动农技人员推广农业科技的积极性,增强农技推广机构的
经济实力,使基层推广机构不断巩固和提高。
总之,农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积极推进农业科技革命,而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村现实生产力,关键在于科技推广。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真正把农技推广普及工作抓出成效,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