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炮制ppt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炮制的目的
• 1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性 • 2改变或缓和药物的性能 • 3增强药物疗效 • 4便于调剂和制剂 • 5改变或增强药物作用的部位和趋向
8
中药炮制基本理论
中药炮制的基本原则:运用七情合和的 配伍理论,选择炮制方法和辅料。 依据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 实则泻之,恢复人体阴阳平衡,达到缓 和或转变性能之目的。
• 去毒的途径:
1.降低或消除毒性成分。
如干漆、巴豆等
2.使毒性成分结构发生变化。
如川、草乌,马钱子等
3.辅料去毒。
如藤黄、天南星、半夏等。
15
炮制对药物成分的影响
1对含生物碱类药物成分的影响
各种生物碱的耐受性各异,有些生物碱在高温情况下不 稳定,还可发生水解、分解等变化。如黄柏:炮制后其主 要的有效成分盐酸小檗碱的含量降低,并转化成了小檗红 碱,进而对其药性产生影响: 生品黄柏:苦燥,性寒而沉,泻火解毒和燥湿作用较强。 盐炙黄柏:可缓和苦燥之性,增强滋阴降火、退虚热的作用。 酒炙黄柏:降低苦寒之性,免伤脾阳,引药上行,清上焦之 热。 黄柏炭:清湿热中兼具涩性,多用于便血、崩漏下血。
炮制
炮制是制备中药饮片的一门传统制药技 术,历史上又称“炮炙”、“修治”、 “修事”。从字义上看,“炮”和“炙” 都离不开火,而这两字仅代表中药整个加 工处理技术中的两种火处理方法。现代多 用“炮制”一词,“炮”代表各种与火有 关的加工处理技术,而“制”则代表各种 更广泛的加工处理方法。
1
中药炮制的起源
3.炮制可以改变药物的气味和质地,转化其升降浮 沉,使药物更好地适应临床用药的要求。
三、炮制对归经的影响
中药通过加热和辅料炮制,可改变其归经或引
药入经,使其功效更专一。如“盐制入肾”、“醋
制入肝”,生姜能发汗解表,故入肺经,又能和胃
止呕,故入胃经。
14
四、炮制对毒性的影响
“生毒熟减”,毒性中药,经炮制,使其由大 毒减至低毒甚至无毒,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如乌头、马钱子等,生品毒性大,多外用。炮制后, 毒性降低,可供内服
5
二.现代分类法
• 1.按用药部位分 “炮制规范” :根、根茎、叶、花、果实、 种子、皮、草、藤木、矿物分类
• 2.以炮制法则及炮制工艺分类
(1)五类分类法 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其它方法 (2)《药典》“药材炮制通则”分类法: 净选、切制、炮 制
(3)教材 一般采用“工艺与辅料”相结合的分类方法,贯 彻了《药典》的通则:净制、切制、水制、火制、水火共 制 、其他方法
• 5.相喜为制:用某种辅料或中药来炮制,改善中 药的形色气味,提高患者的接受度,利于服用。 (五灵脂醋制)
百度文库10
制药的具体方法:
1.制其形:改变药物的外观形状和分开药用部 位。(根梢各制,如甘草)
2.制其性:改变药物的性能。如通过炮制增加 药物香气以开胃。
3.制其味:调整中药的五味或矫正劣味。 4.制其质: 改变药物的性质或质地。性质,包
• 生毒熟减:生品毒性或刺激性大,炮制后毒性降 低或缓和(乌头:生-有大毒多外用 熟-毒性降低)
• 生行熟止:生品行气散结,活血化瘀,熟品偏于 收敛、止血、止泻(牡丹皮:生-活血化瘀 制炭止血)
12
炮制对药性的影响
一、炮制对四气五味的影响 1.通过炮制,矫正药物过偏之性味。(栀子苦
寒败胃,姜汁制后能降低苦寒之性,以免伤中) 2.通过炮制,增强药物不足之性味。(以苦寒
6
• 中医用药的特点 主要有二个,一个是复方,另一个是炮
制。 药材经炮制后入药,可根据临床需要制
备不同炮制品,以适应不同的病症。药材 通过炮制产生饮片。虽然饮片和成药都能 直接用于临床,但因为饮片更能适应中医 辨证施治、灵活加减的要求,所以,目前 饮片仍是中医用药的主要形式
7
中药炮制基本概念
根据中医药理论,依照辨证施治用药的需要 和药物自身性质,以及调剂、制剂的不同 要求,所采取的一项制药技术
9
制药原则
• 1.相反为制:用药性相对立的辅料或药物制约中 药的偏性或改变药性(以热治寒—酒制大黄)
• 2.相资为制:用药性相似的辅料或炮制方法增强 药效(蜜炙甘草—增强补中益气作用)
• 3.相畏为制:利用某种辅料炮制以制约该药物的 毒副作用(姜矾制半夏—降低毒性刺激性)
• 4.相恶为制:两种药物合用,一种药物能使另一 种药物作用降低或功效丧失(辛香药物加热可以 减弱辛散之性)
炮炙 缪希 明代 大法 雍
修事 张仲 清代 指南 岩
439 1.总结归纳“雷公炮炙十七 种 法”2.提出药物贮藏保管方

232 1.系统叙述各种炮制方法。 种 2.进一步深化炮制理论
4
中药炮制分类
一.古代炮制分类法 • 雷公炮炙十七法 《炮炙大法》:炮、火监、煿、炙、
煨、炒、煅、炼、制、度、飞、伏、镑、摋、煞、 曝、露。 • 三类分类法 陈嘉谟分类: 火制、水制、水火共制 • 按药物的属性分类 《炮炙大法》按金、石、草、木、水、 果等分类,不离本草的范畴。
的胆汁制黄连,更增强黄连苦寒之性,寒者益寒, 以求速效)
3.通过炮制,改变药物性味,扩大药物用途。 (生地甘寒,清热凉血、养阴生津。制成熟地后, 转为甘温之品,滋阴补血)
13
二、炮制对升降浮沉的影响
性温热、味甘辛的药,属阳,作用浮升;性寒凉、 味酸苦咸的药,属阴,作用沉降。
1.生升熟降。
2.酒炒性升,姜汁炒则散,醋炒能收敛,盐水炒则 下行。
括改变药性和功用 。如龟甲、鳖甲砂炒至酥 脆,矿物药煅或淬等,均有利于煎出有效成 分或易于粉碎
11
中药炮制生熟理论
• 生泻熟补:一些药物生品寒凉清泻,通过炮制为 熟品以后,药性偏于甘温,作用偏于补益。(地 黄:生-清热凉血 熟-滋阴补血)
• 生峻熟缓:生品药性峻烈,制成熟品后作用缓和 (大黄:生-峻下逐水 熟-泻下作用缓和)
药物——火——酒——陶器
• 1. 起源于用药实践 (净制、切制) • 2. 火的发现是中药炮制形成的关键(火制) • 3. 酒的发明与应用 (辅料制) • 4. 陶器的发明与应用(为早期中药炮制的蒸法、煮制
法、煅制法以及存放中药汤剂等创造了必要 的工具条 件。)
2
中药炮制的发展概况
1.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 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2.金、元、明时期——炮制理论的形 成时期。
3.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 用时期。
4.现代——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3
清代以前的三本炮制专著
书名 作者 成书年代 载药 主要特点和贡献
雷公 雷 南北朝刘 300 炮炙 学攴 宋时代 种 论
1.总结当时的炮制成就。2. 创建炮制新方法,概括炮制 作用。3.运用辅料炮制药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