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陕西省信息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陕西省信息产业现状分析与发展思路(一)
论文摘要:西部地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以信息化来带动。
分析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的状况,对整个西部地区信息产业的发展有借鉴作用。
本文从认识陕西省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入手,在分析存在问题及制约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陕西省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路。
论文关键词:跨越发展;信息化水平;信息产业
引言
自1999年6月江泽民同志在陕西提出“西部大开发”以来,发展到今天已有六年多时间。
六年多来,西部地区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加快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表现在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和特色农业、旅游业方面,提高了西部地区人均收入水平,增强了区域竞争力。
但是,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我们还应该认识到西部大开发不应只理解为环保和基建,提高西部地区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地区差距的根本和必要手段是加快西部工业化进程。
但数据显示,近几年来无论从工业增加值、工业产值份额、还是从工业内部制造业来看,西部地区占全国的比重均在下降,工业生产力进一步向沿海地区集中,这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另外,西部大开发的总体目标是:改变西部贫穷落后的面貌,显著缩小地区差距。
这就要求西部地区的发展速度要快于东部。
但是,虽然国家以西部大开发的形式将发展的战略重点移向西部,给西部地区相当的优惠政策和财政支持,但大开发不可能以牺牲东部地区的效率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为代价来实施。
即在西部大开发的同时东部沿海地区也在快速发展,加上西部地区的各种制约因素,使得西部地区很多方面的发展只能“跟进”,而无法实现“赶超”、“跨越”。
在信息化迅速发展的今天,要实现“赶超、跨越”,就要抓住机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带动西部经济迅速发展。
但是,目前西部地区的信息化没有受到充分重视,致使现在与东部地区形成了新的“数字差距”。
据国家统计局测算,中国地区间信息化水平差距颇大,东部地区信息化水平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
全国各省(市区)可分为五种类型。
陕西省排名7,处于信息化水平第二类地区,即信息化水平较强地区,重庆排名12、宁夏排名15处于信息化水平第三类地区,其他九个西部省(市区)全处于信息化水平的第四、五类地区,信息化水平很低。
面对这种状况,西部地区应该迎难而上,变“数字差距”为“数字机遇”,充分利用弱化区位劣势的知识与信息技术,逐渐消除历史差距,并保证在新的经济增长点上不形成新的差距。
综上所述,我们要非常重视西部地区的信息化发展,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实现西部经济的“赶超、跨越”式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区域差距。
在这一方面,同为西部地区的陕西省,信息产业做得相对西部其他省区要好得多,本文就以陕西省为例,分享其信息产业发展的经验,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及提出持续发展的思路。
1陕西信息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近年来,陕西省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每年都以20%的速度增长,在全省工业部门名列首位,占全省GDP总值的10%以上,已成为省内经济的第一大产业。
主要表现在:1.1陕西信息产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1)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全国重要的生产基地的地位。
陕西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经过多年建设,形成了以西安为龙头的西安、成阳、宝鸡“三点一线”式的电子工业带,现已发展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重要的生产、科研和教学基地之一。
2)通信业务持续快速增长。
陕西省的通信业务发展,除电报自然萎缩外,长途电话、本地电话增幅稳健、移动通信增长迅猛,通信业务市场看好,在西部地区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
3)软件业发展迅速。
陕西的软件产业在西安地区,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已初步形成软件企业群。
1999年在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区投资建设西北地区唯一的国家级软件园。
2001年西安软件园被正式确定为国家十大软件基地之一,初步形成了以西安为中心的软件产业群体。
4)信息服务业迅速崛起。
近年来,陕西省信息服务业迅速崛起。
电话信息服务、多媒体信息服务、邮政信息服务及其他信
息服务发展迅速。
目前全省从事信息服务产业的人员已超过了10万人,全省在因特网上已建各类网站800多个,网络用户已达17.4万,是1996年的85倍。
目前全省10个地市均设有声讯台,为促进大众信息交流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陕西还有西安古城热线、陕西公众信息网、陕西经济信息网、三秦信息港、西安讯业全网等网站从事信息服务。
另外,这些网络信息服务公司还与多家银行、几十家证券商及税务部门合作,为用户提供网上银行、网上证券、电话报税等多种电子商务平台服务,不断推动了西部地区电子商务的发展。
1.2信息网络规模与技术层次得到了很大提高
1)通信网络规模超常规发展。
①基本建成了连接全省各地市县的光缆传输网。
②建成了数字化的全省电话网。
③建成了覆盖全省的移动通信网。
2)初步建成了四通八达的信息网。
为适应国民经济信息化的要求,陕西省进行了第二次网络革命,逐步实现基础通信网向信息通信网的转变。
在长途传输数字化的基础上,加快建设光缆到路边、到大楼、到小区,为各种多媒体通信业务和信息服务进入单位、家庭搭建通道。
3)多种传输方式相结合的广播电视网初步形成。
广播电视传输网络具有覆盖面广和宽频带入户的特点,能满足多方面的要求,在我省发展很快。
目前以有线、无线、微波、光缆、卫星等多种传输方式相结合的广播电视网已初步形成。
1.3一大批重点信息技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陕西省坚持长远目标与近期目标相结合,组织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联合开发、联合攻关、联合生产,使一批重点信息技术项目取得重大进展。
大唐电信SP30超级程控交换机已成为全国的“四朵金花”;全国第一块视觉CMOS芯片在陕研制成功;全国第一台改进清晰度数字化彩电和逐行扫描/倍场彩电已批量生产;全国第一只700线中清晰度彩色显像管已大批量生产,偏转磁芯已占据国内70%以上的市场。
1.4信息产业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
1)陕西省信息产业厅成立。
根据国务院批准的陕西省省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陕西省组建了新的信息产业厅。
陕西信息产业厅的成立,无疑是加速陕西省信息化进程、以信息技术和装备武装、改造各行各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大举措。
2)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陕西省信息产业系统加快企业改革的步伐,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取得了一定成效。
目前,陕西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全行业股份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占企业总数的60%。
2信息产业目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制约因素
2.1存在的问题
1)通信、计算机类产品生产和投资能力下降。
个人计算机在我省一直没有形成规模,面对市场价值、品牌、质量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没有竞争优势,产品生产、效益有所下降。
2)信息产品增产不增收同步发生。
近年来,电子信息产品由于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一降再降,整机厂家为了维持本身微薄的利润,将降价损失强行转嫁给元器件企业,而元器件企业生产所用原材料由于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却在上涨,虽然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效益增长缓慢。
3)企业招商引资难度加大。
一方面,部分企业产品老化,技术含量低、难以吸引外面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资产负债率高,财务状况较差,融资难度大。
改造任务重与资金投入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
4)不良资产占用偏大。
2003年底全行业产成品存货26.6亿元,应收账款51.2亿元,个别企业的应收账款比其全年销售收入还要大,使本已紧缺的资金更加紧张。
2.2制约因素
陕西信息产业在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与发达省市比较差距较大。
下面将在当前信息产业运行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对应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五种必要能力,认为制约陕西信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1)全民信息化意识不强,未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
观。
2)信息化“软件”发展滞后于“硬件”建设。
主要表现在:(1)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与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低于全国水平。
(2)信息化人才发展滞后,没有发挥出科技大省的优势。
3)投资拉动性的发展模式致使电信网络运行效率低下。
表现在:(1)现有网络资源利用率低。
(2)有效益、有需求的地方仍显能力不足。
(3)网络运行效益不高。
(4)高效益业务尚未形成。
4)缺乏高素质信息化人才。
主要是因为:(1)信息化人才的流失现象严重。
(2)信息化人才的培养体系不尽完善。
5)信息产业市场化程度较低。
表现在:(1)软件市场环境不够完善。
(2)信息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偏低,行业竞争力偏低。
(3)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电子商务发展缓慢。
3陕西省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思路
在分析陕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之后,在国家信息产业部提出的“十五”目标的指导下,基于陕西信息产业可持续发展在总体劣势中占局部优势的状况以及陕西信息产业对未来西部发展的意义,陕西发展信息产业应遵循“以人为本、适度超前、选择重点、讲求效率、优化结构”的发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