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营利性组织的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社会资本后三种界定的比较
社会资本概念的提出价值: (1)把价值判断和文化纳入了分析框架之中,不仅 对社会行动者的行为动因解释得更全面深入,而 且对于描述和分析宏观层次上的集体行为和长期 选择也有很强的说服力。 (2)努力把微观层次的个人选择与宏观层次的集体 和社会选择结合在一起;在概念上肯定了社会对 个体行为选择的约束和推动,没有把个人和社会 对立起来。 (3)反映了社会科学中一度削弱和低沉的人本精神 的复兴。
2.2 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理论 [美]经济学家伯顿•韦斯布罗德(Weisbrod,1974)
该理论的核心内容是采用传统经济学的需求- 供给分析范式来解释非营利部门存在的必要性。 Weisbrod采用剩余分析的策略。在他看来,任何 投票者都有对于物品的需求(包括公共物品和私人物 品),政府、市场和非营利部门都是满足个人需求的 手段。这三者在满足个人的需求方面存在相互替代 性。正是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 性,导致了对非营利部门的功能需求,这是非营利 部门存在的主要原因。
说,公民社会是善治的现实基础,没有一个健全和发达的公民社会,就 不可能有真正的善治。”
2.1.5 非营利组织促进公民社会形成、社会资本增加 和善治出现 1. 非营利组织既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物质和组织实 体,也是公民社会文化价值特征的主要倡导者、 传播者。 2.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增加了社会资本。 3. 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促进善治形成。
破坏由少数人制定的法律规章,人们缺少社会公德意识。
(4)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腐败,政治争斗残酷;而在公民化程度 较高的地区,政治对手之间愿意做出妥协。
(5)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没有权力的和不幸福的人们为数众多,他们
的生活是依附性的,充满着沮丧和挫折;而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2.1.3 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 1. 社会资本的含义
(1)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社会较为平等。 (2)在公民化程度较低的地区,政治和社会互动是垂直组织的,存在着依附 关系。 (3)诚实、信任和守法程度:在公民化程度较高的地区,横向组织的社会和 政治的关系网络较为发达。人们互相尊重、平等对待,相互信任,愿 意 遵守法律规章和社会道德准则;而在公民化程度低的地区,公民们经 常
2.1.2 公民社会与政治、经济发展
普特南(Putnam)、列昂那第(Leonardi)、纳尼蒂(Nanetti)
(1993):《使民主运转起来:现代意大利的公民传统》 (Making Democracy Work: Civic Traditions in Modern Italy) 该书是一本实证性的研究著作。它以1970年代后的意大 利作为个案,通过研究意大利地区的公民生活来探索某些根本 性的和普遍性的民主政治理论问题。20年的研究始终围绕着 以下这些重大的民主理论问题而展开:为什么有些民主政府成 功了,而另一些却失败了?社会制度是怎样影响政治与政府的 实践的?如果人们对这些制度加以改革,会产生什么样的实践 后果?制度行为依赖于它周围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环境吗?如 果我们移植民主制度,它们会在新环境中原样般成长起来吗?
♦经济与国家之间的社会互动领域。
♦国家和家庭之间的一个中介性的社团领域,这一领域是
同国家相分离的组织所占据,这些组织在同国家的关系
上享有自主权,并由社会成员自愿结合而形成,以保护 和增进他们的利益或价值。
2. 公民社会的特征
(1) 志愿性与合作性 (2) 公开性与合作性 (3) 非官方性 (4) 横向的协作 (5) 信任与容忍 (6) 法治原则
首先,个人在收入、财富、宗教、种族背景、教育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直接 导致了他们对公共物品需求的差异。 而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和质量主要取决于政治决策过程,更多地满足的 是中位选民(median voter)的需求,其他选民群体的大量需求则没有得到满足。 这是其他组织机制介入公共物品提供的前提条件。 对于政府提供的公共物品不满意的消费者可以在市场和非营利组织之间进行 替代性选择。从纯粹技术的层面来看,没有技术约束可以防止私人市场生产公共 物品,由私人和政府提供物品的区别在于消费者偏好和相对的价格。从消费者偏 好来看,公共物品的一个特点在于,每个消费者对物品的形式、质量、利用、调 配的个人控制程度较低。因此, 为了实现个人效用最大化,消费者通常会选择购 买有更多个人控制和较少外部收益的私人替代品,而较少购买公共物品。 政府和市场在提供公共物品方面的局限性,使得志愿组织作为政府以外的集 体物品的提供者,有了存在的功能需求。作为专门提供集体类型物品的组织机 制,志愿组织提供公共物品的数量主要取决于政府部门满足选民多样性需求的程 度。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政府提供公共物品的需求越不满意,志愿部门的 规模就越大。对于特定的政府输出,消费者需求的差异越大,志愿部门的输出就 越大。
该书采用了新制度主义的研究方法,基本观点包括:
第一,制度影响政治。构成制度的那些程序的规则和标 准制约人们的政治行为,从而影响政治后果。不能简单地将 政治后果归结为撞球般的个人互动,也不能归结为各种广泛 的社会力量之间的互动。制度影响结果,因为它们影响行为
者的认同、权力和策略。
第二,制度由历史形成。无论其他因素怎样影响其形式, 制度都有自己的惯性和强大的内力。它们体现为历史的轨迹 和转折点。历史事件的发生源于其“路径依赖”的特性:先前 产生的东西(哪怕它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偶然发生的)决定随后 产生的东西。个人可以选择其制度,但不能选择产生这些制 度的环境,他们的选择反过来又影响其后人的选择规则。
2.社会资本的特征 (1)社会性和非物质性 (2)长期性和积累性 (3)生产性和增值性 (4)不可转让性 (5)使用的互惠性
普特南(1995):《独自打保龄球:美国下降的社会资本》
总之:公民社会与社会资本紧密相连,公民社会的 组织实体是社会资本产生和发挥作用的物质基础,而公民 社会所倡导的合作、信任、互惠等文化价值本身就是一种 社会资本形式;公民社会的发展可以促进社会资本的增 加,反之,社会资本的增加也可以促进公民社会的形成。
♦ 布迪厄(1980):社会资本是“实际或潜在的资源的集合,这些资 源是由相互默认或承认的关系而组成的持久网络”。 ♦ 普特南:社会资本是指社会组织所包含的一些特征,如信任、规范 和网络,这些特征可以促进对社会行动协调,从而可以提 高社会活动的效率。 ♦科尔曼(Coleman,1988):社会资本是“根据它的功能定义的。它不 是 一个单一体,而是许多不同的实体,它们有两个共同点:都包 括社会机构的某些方面,都有利于处于同一结构中的个人或 全体的某些行动。和其他形式的资本一样社会资本也是生 产性的,使某些目的的实现成为可能,而在缺少它的时候,这 些目的不会实现。” ♦制度经济学学派的观点:社会资本是社会中社会生活和文化内在的粘 合剂,包括调节人们之间行动的规范和价值观念,以及生产这 些规范和价值观念的制度。
2.4 第三方管理理论
[美]萨拉蒙(Salamon,1981)
在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时,政府的角色可以分为: 资金和指导的提供者-服务递送者 作为公共产品的资金和指导的提供者,美国联邦政 府在提供具体的社会服务时,更多依靠大量的第三 方机构(州、市、县、大学、医院、行业协会以及 大量的非营利组织),通过这些第三方机构来实施 政府功能,这就是“第三方管理”模式。 在这种治理体系中,政府与第三方分享在公共基 金支出和公共权威运用上的处理权。联邦政府在福 利项目提供中更多的是充任管理者的功能,而把相 当程度的处理权留给了非政府部门。
[美]埃莉诺•奥斯特罗姆(2000)-《社会资本: 流行的狂热抑或基本的概念》 人类创造的四种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社会 资本和自然资本。 社会资本是关于互动模式的共享知识、理解、规 范、规则和期望,个人组成的群体利用这种模式来完 成经常性活动。 物质资本和社会资本的差异是: (1)社பைடு நூலகம்资本不会因为使用但会由于不使用而枯竭; (2)社会资本不容易观察和测量; (3)社会资本难以通过外部干预建立; (4)全国性和区域性政府机构对个人用来追求长期发展 努力的社会资本类型和水平有重要影响。
2.1.4 公民社会与善治
1. 善治的概念 联合国全球治理委员会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1995) 提出:“治理是各种公共或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他们共同事务 的众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通过这个过程,相互 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到协调并且联合起来共同采取行动。这 里,既包括强制人们遵守、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人们 同意或者认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 它有四个特征: (1)治理不是一套规章,也不是一种活动,而是一个过程; (2)治理过程的基础不是控制,而是协调; (3)治理既与公共部门有关,也与私人部门有关; (4)治理是持续的互动,而不是一种正式的制度。
2. 善治的基本要素
(1)合法性;
(2)透明性; (3)责任性;
(4)法治;
(5)回应; (6)有效。 “善治实际上是国家权力向社会的回归,善治的过程就是一个还政 于 民的过程……善治有赖于公民自愿的合作和对权威的自觉认同,没有公 民的积极参与和合作,至多只有善政,而不会有善治。所以,善治的基
础与其说是政府或国家,还不如说是公民或民间社会。从这个意义上
2.3 契约失灵理论
[美]法律经济学家汉斯曼(Hansmann,1980)
如果说韦斯布罗德关注的是政府与非营利部门 之间的互补关系,那么汉斯曼则更多地在解释非营 利组织和营利组织的区别,以及是什么因素导致某 些活动只能由非营利组织而不是营利组织来提供。 他主要是从营利组织的局限性着手进行分析。
根据现有的经济学理论,只有在满足某些特定条件以后,营利性厂商 (profit-seeking firm)才会以体现社会效率最大化的数量和价格来提供商 品和服务。其中,最重要的条件就是,消费者无需付出不适当的成本就 可以做到:(1)在购买之前,能够对不同厂商的产品和价格做出精确比 较;(2)能够与选定的厂商在商品与服务的价格上达成一致;(3)能够判 断厂商是否遵守了协议;如果没有,则可因此获得赔偿。 但是在很多情况下,例如提供复杂的个人服务、服务的购买者和消费 者分离、存在价格歧视和不完全贷款市场、提供公共物品等条件下,由 于购买产品的具体情形以及产品本身性质,致使消费者与生产者在产品 和服务的质量上存在着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生产者完全有能力通过提供 劣质商品来获取额外收益,使消费者福利蒙受损失。即由于信息不对称, 仅仅依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合约,难以防止生产者坑害消费者的机 会主义行为,这就是 “合约失灵”现象。 如果由非营利组织来提供此类产品和服务,则生产者的欺诈行为就 会少得多,原因就在于非营利组织承受的“盈利非分配约束”约束,即 非 营利组织不能把获得的净收入,分配给对该组织实施控制的个人,包括 组织成员、管理人员、理事等。净收入必须得以保留,完全用于组织的 进一步发展。这一特点使得非营利组织在提供信息不对称的商品和服务 时,缺少采取机会主义行为的动机。 非营利组织的这一“盈利非分配约束” ,实际是在市场可能出现”合 约失灵“时,对生产者机会主义行为的另一种制度约束,是消费者无法通
2.非营利组织的理论基础
2.1 公民社会、社会资本与善治理论
2.1.1 公民社会及其特征 1. 公民社会的概念:civil society 国家-社会二元分析模式 ↓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私人领域-国家 柯亨和阿拉托:公民社会-经济领域-国家
♦介于国家和家庭或个人之间的一个社会相互作用领
域以及与之相关的价值或准则。
公民社会是民主政治和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土壤和 温床。一个地区公民社会的发展程度将直接影响到该地 区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 普特南提出可从以下四方面来衡量社会发展程度: (1)社团生活的活跃程度; (2)报纸以及大众媒体的发展状况; (3)参选的积极性; (4)依附投票程度。
根据上述标准,一个社会的“公民化”应具有以下社会和政治含义: